边远山区农户存粮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23 02:54:00

边远山区农户存粮调研报告

今年元月中旬以来,**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冰冻雪灾,造成全市一部分山区农村电力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致使边远山区、库区的粮食供应工作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紧急调粮实施援助,避免了因灾缺粮断炊现象的发生,但灾后反思,研讨解决边远山区、库区粮食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鉴于此,**粮食局在三月中旬部署全市开展了边远山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并通过调研力求探索出一条保障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的新途径。

一、**基本市情、粮情

**地处安徽南部,毗邻浙江和江西两省,下辖三区四县。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47.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6.2%。全市共有乡镇101个,行政村1138个,其中属缺粮山区、库区乡镇81个,行政村726个,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0.2%、63.8%。农村缺粮总人口达66.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9.1%。

**是全省最大的缺粮市,20**粮食总产量35.4万吨,而总需求量为56.58万吨,缺口21.18万吨需从市外调入,缺粮量占总需求量37.4%。据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总需求量中农业人口口粮28.94万吨,占总需求的51.1%,其中边远山区、库区人口口粮约15万吨,约占农业人口口粮需求总量的51.8%。因此,做好农村粮食供应工作,尤其是做好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户存粮现状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交通不便或边远的山区、库区缺粮农村,其中年初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农村粮食产需基本情况、农户存粮意识和现状、农村粮油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基本情况等。

全市共调研了16个乡镇,22个行政村,30个村民组,151户家庭,被调查人口为553人。调查乡镇、村和村民组数分别占缺粮山区库区总数的19.8%、3.0%和0.3%。调研典型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主要有:屯溪区屯光镇留村和奕棋镇朱村;黄山区龙门乡龙门村和秀湖村;徽州区富溪乡碣石村和杨村乡杨村村;歙县长陔乡长陔村;休宁县璜尖乡璜尖村、白际乡江湾村和溪口乡花桥村;黟县红星乡奕村和长坑村;祁门县祁红乡汊口村、新安乡星林村和良禾村等等。

1、边远山区、库区农户基本经济状况

本次调研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经济都很落后,收入来源一靠山场(主要是茶、木、竹、菊及药材),二靠务工(外出打工),其中外出务工收入约占人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由于地处山区,无耕地,基本不种粮食。即使极少数农户拥有极有限的山地,也主要种植旱粮(如玉米)。由于缺粮,基本无养殖业和加工业。如白际乡,地势“高、恶、险”,经济“贫、落、穷”,是全国有名的贫困乡。该乡3个行政村共计627户、2100人,20**年人均收入680元,20**年也仅2200元。祁门县祁红乡汊口村全村6个村民组,252户共858人,全村有110亩山地,仅91亩水田。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二:一是茶叶,约人均1000元,二是务工,约人均1166元。歙县长陔乡5个村,5780户共14700人,长年外出打工有4576人,占全乡总人口31.1%,同样,该乡农民收入来源中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份额,约人均1500元。

2、边远山区、库区农户粮食产需基本情况

调研的151个农户家庭中,绝大多数没有耕地,只有山场和坡地,耕地面积最多的长陔乡礼教村,人均也不足0.3亩。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在仅有的耕地中能种植水稻的水田面积就更少。如徽州区富溪乡的碣石村,全村1100人,水田种植面积仅3.8亩。在祁门县祁红乡汊口村民组调查的10户54人中,水田种植面积只有0.5亩,是典型的“粮食靠调进,口粮靠供应”农村。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151户553人,全年需购口粮90.3吨(成品粮),人均163公斤。按年人均消费口粮180公斤测算(成品粮),需购买量约占总消费量的90.5%。

3、边远山区、库区农户存粮数量和存放器具

3个乡33户农户存粮随机调查结果显示,仅1户存粮可维持消费35天,3户存粮可维持消费30天,其余的均在10天以内,更有少数农户存粮已经不足当天消费量。

由于村村通上了公路,即使村中无一家粮食经营店,村民们都因购买口粮较以往方便多了,不愿意多购多储。购买口粮一次基本在25公斤之内,以25公斤、15公斤或10公斤居多,很少一次购买50公斤及以上。如休宁县白际乡,该乡没有一家粮食经营店,农户购买口粮需要去50多公里外的屯溪区购买,村民购买口粮大部分是委托当地班车驾驶员代购代运,也有是本人或他人外出办事时顺带。又如歙县长陔乡,是“只见青山不见田”的全市典型纯缺粮边远山区,距县城70多公里,在随机走访该乡2个村的10个农户时发现,户均存粮24公斤,品种主要是大米,人均可消费天数仅有14天。

农户存放粮食的器具主要有三种,一是随购的原包装编织袋,二是铁皮桶和陶器坛、瓷鼓,三是木制的仓、柜(主要存放稻谷等原粮)。据调查统计,用编织袋存放粮食的农户占81.8%,用铁皮桶和陶器坛、瓷鼓存放粮食的农户与用木制的仓、柜存放粮食的农户各占9.1%。

4、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加工及经营情况

本次调研的农村,绝大多数无粮食加工企业,少数有水田的村因只种植一季中稻,也仅个别农户家中置有一两台小型碾米机。粮食经营企业也很少,少数村也只有经营日用杂货的店兼营少量粮食。在歙县长陔乡调研时,实地察看了村中2家有粮油供应的日杂店,2家店的经营场所都不大,店面及仓库只有40多M2。年粮食销售量80—100吨,粮食库存3—5吨。当问及库存为何这样少?店主回答说:现在农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都是老弱病残,粮食销量不大,基本是销一点进一点。

三、当前**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了解到,我市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备灾备荒意识淡薄。随着粮食购销完全市场化,个体粮店遍布城乡发展,也逐步渗透到边远山区乡村。当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公路开通后,随着购粮的相对方便,农户存粮意识日渐淡薄,存粮极少。特别是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对已往储备成品粮的习惯已淡忘,备灾备荒的意识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点购一点,家中极少库存。当问及农户为何不多买一点粮备灾备荒,村民们都说现在不同以前,公路通后,随时都能买得到粮,没必要买那么多粮放在家中给鼠咬。再说,大米保管时间长了易霉变。当问及倘若再遇像年初冰冻雪灾等罕见自然灾害怎么办?村民们说有困难找政府,政府不会坐视不管让村民挨饿的,不用担心害怕。

2、粮食供应网点不足。随着20**年全省粮食市场放开和近几年粮食企业改制改革,城乡粮食供应网点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大量的粮食储备向城区集中,大量的民营粮食零售企业、加工企业也主要在城区发展;另一方面是原分布在农村的国有粮食购销网点大多因人员分流、资产拍卖被撤销,少数尚未被处置的网点,也仅留守极少人员发挥着驻站守库和维持季节性粮食收购功能。尤其是边远山区、库区,国有粮食供应网点几乎无一保留。城乡粮油网点分布不均,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成为薄弱环节,与繁荣的城区市场极不协调。当前,少数边远山村虽开设有民营日杂店经营粮食,也只是附带经营,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其经营之道也只能是勤进快销。经营量小、库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远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

3、粮食储存及加工设施简陋。调研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大多用编织袋存放粮食,防护措施少,易遭鼠咬虫食,易发生霉坏变质,损失损耗大。此外,调研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没有一户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几台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

四、解决**边远山区、库区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根据边远山区农户存粮现状,结合我市市情、粮情实际和农民消费习惯,现就做好我市边远山区、库区农民口粮供应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农民储粮应急和科学储粮意识。粮食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虽然国家与地方都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粮食储备体系,但救急也需要时间,有个过程,特别是遇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冰冻灾害,致使交通中断,即使调粮救援也难以短时运送到位。如今年年初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冰冻雪灾,有的地方以至于出动了部队官兵背粮进山援助就是很好的佐证。由于山区气候和地势特点,多数山区农村公路每年都会因冬季冰冻造成少则半月多则一个多月的封路期。为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储粮减少损失损耗。

2、加强边远山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目前我市山区农村国有粮食供应网点大多在粮食系统改制期间撤消,调研的16个边远山区乡镇现无一家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这对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提高边远山区农民口粮质量极为不利。建议区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对确需恢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的,应迅速恢复建立,由所在乡镇负责解决选址,由所在区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由所在区县财政负责解决资金费用。对暂不需要恢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的,可由乡镇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在所在乡镇选择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好的个体粮店或兼营粮食的日杂店作为乡级应急救灾粮油供应点,指导、引导其改造网点设施,扩大经营规模,多备粮食库存,服从应急时期粮油供应需要,所需运输、储存等费用由区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3、建立边远山区乡级季节性粮食应急临时储备。

鉴于我市边远山区的农民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若遇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通讯、交通中断,依靠启动应急预案,临时紧急组织粮食调度,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既不经济,也难以奏效。建议边远山区乡镇政府根据本地的粮食供应规模,结合本地区自然灾害多发时段,建立乡级季节性临时储备粮。如在冬季冰冻封路前,由当地政府提前运输粮食进村,建立为期2-3个月的临时应急储备,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所需费用主要是资金利息、保管费、降价损失等,由区县财政给予补贴并纳入预算。

4、开发研制小型成品粮储粮仓。我省自20**年始启动了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这对有效降低农村储粮损耗,开发无形粮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实施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意在储粮于民,目前这项工程主要在粮产区实施,为将这项德政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建议将工程实施面进一步扩大到粮食主销区,由粮科院根据主销区农户存粮量不大,存粮主要为成品粮的实际,研制一种适合成品粮储存,每仓容量在200-300公斤左右的小型储粮仓,由财政补贴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费发放给边远山区缺粮农民储粮。

5、建立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专项基金。边远山区乡镇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大多财政困难,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问题,保障边远山区农民粮食安全,需要多方支持,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区县财政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一定规模的边远山区粮食供应专项基金,并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固定专项用于边远山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临时应急储备等补贴。同时建议省粮食风险基金根据形势发展,在继续建立健全地方粮食储备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风险金使用结构和范围,可调整一定规模的基金专项用于边远山区农村的粮食供应网点建设和临时应急储备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