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弱势群体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12 04:45:00

县弱势群体现状调查报告

一、*县弱势群体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

*县共有贫困人口18682户41961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数的8.7%、5.7%。其中农业贫困人口16026户35193人,分别占农业总户数、总人口的8.6%、5.4%。按贫困类型分类,五保对象3840户4150人,农村低保对象11450户28476人,优抚对象困难户210户721人,其它原因致贫526户1846人。按住房情况分类,住危房2140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13.4%,有住房13886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86.6%。按致贫原因分,因灾144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0.9%,因病3574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22.3%,因残3365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21%,无劳动能力8494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53%,因子女上学449户,占农业贫困户数的2.8%。非农业贫困人口有2656户6768人。其中因病因残950户1996人,占非农贫困人口的29.5%,因夫妻下岗1083户3296人,占非农贫困人口的48.7%,因子女就学172户554人,占非农贫困人口的8.2%,其它原因致贫451户922人,占非农贫困人口的13.6%。

从*县弱势群体整体情况看,弱势群体的产生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造成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弱势群体,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导致其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同时,农村弱势群体还普遍存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质量不高、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等问题,这又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村弱势群体的自力更生与自我发展。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出务工难,家庭经营开展难,只能从事效益低下的种植业和零星养殖业,使其弱势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由于资金缺乏和思想观念陈旧等方面的原因,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形成贫困——辍学——再贫因的恶性循环,使弱势群体家庭难以摆脱弱势地位。

(三)偶然因素致贫。一是因病致贫。目前,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因病致贫分别占到了1.9%和1.1%。*县的下岗失业人员大部分没有参加医保,一旦生病既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企业本身又无力支付。有的虽然享受基本医疗待遇,一旦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数额较大时,仍难以承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更是生不起病,本身收入就十分低,医疗费用一涨再涨。近两年虽然大部分农民参加了新农合,但报销比例较低,辛辛苦苦挣多年的血汗钱,一场大病全打水漂,有的甚至债台高筑。二是因残致贫。*县共有残疾人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其中聋哑人11460人,肢残10425人,智残6840人,盲人4620人,精神病1146人,其它3509人。平均4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其中有2100人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三是因灾致贫。因灾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水灾、旱灾、火灾、意外伤害等天灾人祸,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灾致贫的占3%。

(四)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不堪重负致贫。子女上学无论农村或城镇,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在教育体制实行改革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万元,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说根本无法承受。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赡养老人负担沉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8.5万人,而能领取社保养老金的仅有3057人,这就决定了家庭养老仍是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方式。而所赡养的老人又没有养老金,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支出比较大,一些家庭不堪重负,生活相当困难。

(五)其它原因致贫。一是因婚姻破裂,夫妻离异、家庭解体而致贫;二是因经营不善,生意亏本而致贫;三是因子女多负担重而致贫等。

二、*县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结合企业改制,劳动保障部门为44个破产改制企业的7798名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其中2753人已领取养老金。民政部门为2317户6168人城镇困难家庭办理了城市低保。2006年发放城市低保金456万元;办理农村低保8618户17680人,每人每月领取低保金30元。目前,2007年上半年农村低保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是不断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县共有五保2939人,15个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671人,分散供养2268人,从今年第二季度起供养标准已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近三年来,全县筹集资金347万元,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6所,维修9所。全县以敬老院为依托,分散供养和亲属包养相结合的五保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较好地发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不断加大救灾投入,确保因灾致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四年来,全县共投入救灾资金720万元,救助受灾群众8.5人次,帮受灾群众建房2650间。同时,多渠道、多措施、多形式地开展救灾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有一无”的救灾工作目标。

四是启动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007年全县参加新农合的共有542309人,参合率达82.17%,并对10岁以下儿童、分娩孕妇和精神病患者降低报销门槛至100元,极大地减轻了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民政部门2007年共计支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3.6万元,其中,代缴新农合资金20.5万元;下发城市医疗资金10万元,救助城市困难人口39人次。

五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对临时困难对象及时进行生活救济,努力构筑由星光计划(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便民服务等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真正使弱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救助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城镇,无工作单位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正待启动,一些倒闭破产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在农村,1995年*县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近7000人积极加入。后来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缴费暂停,目前,有307人每年领取100至1000元不等的养老金,但这对于庞大的农业人口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二是农村低保救助标准偏低,覆盖面较小。目前,农村有低保对象28476人,实际享受17680人,且每人每月仅有30元的补助资金。

三是农村五保供养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农村老年人口增多,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不断增加,但由于五保供养经费有限,难以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全县有五保对象4150人,实际供养2939人。

四是救助力量单一,社会化程度低。目前,社会救助工作主要靠的是政府一家的力量,是政府在唱独角戏,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没有通过一种有效的形式参与进来,救助效果不明显。政府统一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扶持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程度比较低,一些相关部门的配套优惠政策不够健全,落实得不够好。社会捐赠制度不完善,社会捐赠意识不强。

四、扶持弱势群体的建议和对策

弱势群体的存在,既影响社会稳定,更影响经济发展。救助帮扶弱势群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县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应从加快发展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做好弱势群体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和谐社会建设和小康目标的进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做好弱势群体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的高度,树立弱势群体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努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重视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二要进一步对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实情,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三要加大政府社会保障部门资源整合力度,齐心协力、下大力气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

二是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险金收缴力度,提高收缴率,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弱势群体保险费收缴应以单位为主、个人为辅、政府补充为原则,特别贫困者应由政府代缴。

三是建立城镇贫困人口救助制度及有关福利优惠政策。城镇贫困人员收入低且不稳定,生活水平较低。要进一步增加社会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福利优惠。如规定城镇低收入人口可以享受就医免收挂号费、注射费、诊断费,减免医疗和医药费;弱势群体中的特别贫困户减免水电费;从事个体经商的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工商部门免收工本费和管理费,税务部门减免有关税费。同时大力倡导“希望工程”、“春蕾行动计划”、“安居工程”等社会性公益事业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贫困人口,积极为贫困者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一是要千方百计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再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三是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四是要大力扶持自谋职业者,落实各种优惠政策。五是要继续加大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六是要继续组织好劳务输出,扩大就业门路。

五是完善残疾人救助帮扶体系。积极开展残疾人专项救助活动,大力实施“三助工程”,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助听、助行、助明”康复器材和康复手术。实施残疾人就业帮扶工程,努力拓宽残疾人就业安置渠道。筹划建立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使0—17岁的残疾人(聋、哑、盲、肢残)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六是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一是加快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弱势贫困群体,要降低报销门槛,提高报销比例。要建立“以新农合为主体,民政部门帮扶为辅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新机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城镇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参照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有关标准,为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办理医疗保险,对困难家庭,民政部门予以补助。

七是完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步伐,提高集中供养率。对待孤儿各乡镇要以敬老院为依托,采取集中抚养的办法,成立爱心园,让孤儿有一个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抚养费用不低于五保供养标准,学习费用教育部门给予全免。

八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对弱势群体,农技、金融等部门,要给予技术、资金(3000—5000元)上的帮助,以增强造血功能,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同时动员各级领导、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一帮一”、“众帮一”长期结对帮扶活动,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帮扶的互动局面。

九是广泛开展助学活动。对实行“两免一补”后,就学仍有困难的小学、初中困难家庭学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应给予一定量的生活补助。对考入高中的困难家庭学生,教育部门要减免学费,仍有困难的,教育、民政部门应给予一定量的生活补助。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慈善基金会和社会各界应给予帮助。

十是成立*县慈善总会。由于*县基础差、底子薄、财政负担重,政府在社会福利上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客观需求。这就需要通过慈善活动来协助政府缓解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压力。成立由热心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参加的*县慈善总会,筹集资金用于特困群众帮困助医、帮困助学等应急救助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