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户口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9 11:49:00

经济户口管理调研报告

经济户口是企业管理之源,信用是企业立身之本,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此问题,江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朱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要保证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工作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市场监管职能,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建立有效的诚信机制,推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力度、推动职能到位的需要;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和规则接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同时,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公示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职能的补充和延伸,是管好市场的有力手段。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对经济户口管理和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关系

(一)经济户口的概念

经济户口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电脑档案和书式档案的结合,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生产经营和对其监督管理等各类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经济户口既反映了市场主体产生、发展、终结的全过程,也反映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督管理的全过程。

(二)企业信用公示制的概念

企业信用公示制是企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为支撑,对企业主体资格、市场信誉、产品和服务质量、资信和经营状况信息资料进行记录、披露、查询、警示的系统。

(三)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关系

在经济户口管理和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存在认识误区,一是认为经济户口管理和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是两回事,把二者割裂开来;二是认为二者有联系,但对二者的主次关系弄不清,分不清谁是主、谁是次。我们认为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公示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经济户口管理是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基础和依托,企业信用公示制是经济户口管理的发展和提高,二者相互衔接,相辅相成。

首先,经济户口管理是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基础和依托。企业信用公示制所需有关数据、信息要靠企业经济户口管理来提供,没有企业经济户口的建立和管理,企业信用公示制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企业信用公示制是企业经济户口管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企业经济户口管理的目的是拓展工商职能,提高监管层次,创新监管方式。而企业信用公示制就是利用市场经济中无所不在的信用实现市场监管的“无为而治”,所以信用监管是经济户口管理发展的提高和必然,是市场监管的治本之策。

再次,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建立对经济户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信用公示制的信息数据库要靠企业经济户口来提供企业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而企业的动态数据(如企业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等)需要通过市场巡查掌握企业具体经营行为,需要通过经济户口管理来及时更新和充实,没有对经济户口的有效管理,企业信用公示制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经济户口管理

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经济户口管理进行了实践,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我局先后下发了《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实施经济户口意见》、《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户口管理暂行办法》五章二十七条。随着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建立,经济户口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经济户口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明确,从而形成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为目标的新型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体系。如何做好经济户口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弄清经济户口管理的特征

经济户口管理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以工商所监管为基础,以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结合为原则,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对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实行上下联动的新型监督管理体制。经济户口管理突出了四个转变:机制上由分片管理转变为职能管理,层次上由级别管理转变为属地管理,形态上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内容上由单一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要理顺三个关系:上下级的关系、工商所和市场主体的关系、内部运行的关系。

(二)确定建立经济户口的原则

1.全面系统的原则。要客观、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市场主体准入、变更、生产经营、信用、退出等过程的基本情况,工商行政管理全方位监督管理过程的基本情况,做到信息全面、准确完整。

2.真实准确的原则。经济户口的资料、数据、信息要做到数据准确、内容真实、情况清楚。

3.动态“鲜活”的原则。随着时间、空间、情况变化,将市场主体的变化情况及时录入其经济户口档案,随时反映市场主体的当前状态和最新状态。

4.统一规范的原则。经济户口要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程序,统一要求,实现规范化。

5.方便快捷的原则。经济户口的建立要科学实用,既要体现综合情况,又要化繁为简、利于实施和应用,方便高效采集信息,优质提拱信息和服务。

6.信息区别共享的原则。经济户口的应用要内外有别,分成内、外两个系统——对外咨询系统要方便网络信息的公开共享,涉及市场主体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不宜公开的内容应予严格的保密和保护。

(三)明确经济户口的内容

我们认为理想的经济户口的内容可由以下五方面内容构成: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市场准入的动态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市场信誉情况、监督管理情况。

我局目前实行的经济户口按工作内容划分为“登记注册、日常监管、信誉状况”三部分。登记注册包括经营主体的登记事项、变更情况、商标登记、广告登记、合同鉴证及动产抵押等内容;日常监管包括回访记录、巡查日记、年检情况、消费者投诉、处罚、奖励、个体收费等内容;信誉状况包括日常免检企业、年检免检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驰(著)名商标拥有企业、B级企业及黑名单库等与信用有关的内容。

(四)做好经济户口的基础工作

1.建立经济户口数据库。我们将市场主体分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企业的经济户口数据按照确定的经济户口的内容进行录入;个体工商户参照企业的数据增加了收费情况。

2.加快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要体现经济户口的相关信息,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至少要体现以下五方面的功能:

(1)登记信息查询功能。该功能是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经济户口的原始信息和基础数据。具体可划分为注册登记基本情况、商标注册有关情况、广告情况、合同登记管理情况、企业主导产品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汇总,全面反映每个“户口”的基本登记信息和数据。

(2)监管信息反映功能。主要是反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动态监管过程中所采集的各类管理信息,是登记信息的补充、完善和更新,使经济户口内容更为全面、立体。具体由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情况、日常动态巡查信息和市场主体信誉情况、缴费情况等组成。

(3)统计分析功能。信息、数据的查询和反映仅仅是数据库的一个最基础的功能,统计分析则是数据最核心的功能。一是为决策和分析提供依据,如决策者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功能了解本地区月度、季度、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本地区经济秩序状况的好坏等,为政府经济管理政策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使决策更具科学性,政策更具针对性。二是为企业信用评价提供服务。三是为政府、企业了解地区投资环境服务。四是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4)认领功能。通过经济户口的传输渠道,解决上级局与其基层所、机关部门与部门之间认领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问题,通过网上认领渠道各部门随时认领属于自己的“户口”,并进行有效的监管。

(5)反馈功能。主要是反映问题、处理事务,基层所、市局机关各部门在登记注册、监督管理、认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差错,可以通过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输、问题修正和补充、工作的请示和答复、技术的处理和指导等。

上述功能得以理想的开发,那么其他功能如市场预警功能、企业信用评价功能等也会由此产生。

3.加快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是经济户口管理的基础,我们在全局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的网络,确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三级联网,最终达到“三网三库”的网络体系。内网——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网建立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数据库;外网——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网,包括工商法规信息查询、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网上申诉、网上投诉、网上登记、网上年检,为企业提供信用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企业各类监管信息等;联网——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联通,实现数据交换,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

(五)经济户口管理的方法

我们在经济户口管理中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经济户口管理要靠制度来保障。一是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良好管理体系。经济户口要求“管理科学、规范统一、及时准确、动静结合”。就经济户口内容而言,涉及登记注册部门、监督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应从系统工作的角度全方位地研究经济户口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工作的实施。制定经济户口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有利于职能到位,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工作时限、工作衔接,将各个业务部门、上下级之间对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一个网络框架。二是建立统一、规范化的操作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在经济户口管理中,要对经济户口的采集、储存、处理、传输、分析、应用、评价、考评、组织等建立统一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制度,使各部门的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定岗、定人、定职、定责。从登记注册到日常巡查,从年检到各类报表,从机关到基层工商所,实行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保证经济户口的信息不间断、不漏情。

2.经济户口要实行分层管理、上下联动的原则。经济户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实施中我们建立市局、分(县)局、工商所三级管理体制,横向协调,纵向指挥。一是市局成立局领导挂帅的督查指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工作研究会、协调会,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经济户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强化检查、考核力度,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切实把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做好。二是业务部门围绕各自工作职责,组织、指挥、协调基层单位收集、整理、移送、传递相关登记、监管资料,完善本部门的经济户口管理,促进经济户口管理横向的“咬合”。三是实行“小局大所”,下放管理职能。基层工商所完善执法巡查制度,使市场巡查制度与经济户口管理上下联动机制之间有机地衔接,实现对经济户口的全方位监管。

3.经济户口管理要规范各项管理行为。

(1)规范注册登记行为。在现行分级登记、属地管理情况下,一是规范登记程序、登记标准,建立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内部强化责任制,把好登记注册关。二是严格登记注册审核时限及登记注册档案材料移交制度,规范数据补录程序、数据删除程序、数据修改程序,严格传递、交接程序和制度。三是建立日常数据清查制度。

(2)规范检查行为。一是监督管理部门、工商所结合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换照工作,加大经济户口管理力度,根据登记注册部门提供的市场主体的数据逐一核查;二是根据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进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

(3)规范处罚行为。对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罚、工商所受区(县)以上工商局的委托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处罚,以及工商所实施检查由区(县)以上工商局实施处罚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办案过程中立案、实施扣留封存等强制措施、处罚告知、案件核审、处罚决定的批准等权限进行了明确界定;明确了工商所执法权限,充分发挥其对市场主体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

(4)规范统计档案行为。制定登记注册档案核查制,定期根据登记注册数据库核对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借阅制及阅后档案资料复查制。统计部门根据注册部门办理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汇总,数据统计必须与增减变化相一致。

4.经济户口管理要创新管理手段。经济户口是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理念的提高。也就是说要从经济户口管理的全方位出发,促进工商监管到位,形成全系统的上下联动。建立起数据传递、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建立起统计、日常查询的计算机数据库,建立起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市场主体信用“警示”系统,建立起与有关政府部门相互联通的政府互联网络,提高监管的效能和工作能力,增强对市场主体的动态监管的力度。

三、企业信用公示制

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必须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一个课题。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既是实现职能到位的需要,也是革新监管模式的需要。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度,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中必须立足职能,认真研究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信用公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建企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

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实施企业的信用管理,从信用信息收息的收集、记录、储存,到信息资料的分析、归类、处理和信息资料的查询、公示等,实现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共有,资源共享。

1.企业信用信息的构成

企业信用信息由以下内容构成:(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日常监管中掌握的经济户口中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情况,包括: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合同、商标、广告情况,荣誉记录,不良行为记录,企业资信动态数据等。(2)企业申报的有关企业信用的资料。(3)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申报的个人信用信息资料。(4)投诉、举报材料及其他涉及企业信用的有关材料。

2.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企业信用数据库是实施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基本要求。该数据库包括静态数据(企业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企业良好行为记录和企业不良行为记录)两大类。企业基本数据包括企业注册号、企业名称、经营地址、行业分类、企业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出资方式和出资额、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信箱、网址、公司简介、设立分支机构情况、对外投资情况等。企业良好行为记录包括企业资信、资质状况、驰(著)名商标拥有情况、交纳税费情况等。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包括经济违法违章受到行政处罚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受到行政、刑事处罚情况和承担相关民事责任情况等。

3.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

企业的基本数据要靠经济户口来提供,企业的动态数据要通过市场巡查掌握企业经营行为,通过经济户口管理来及时充实和更新。根据分级负责、辖区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的所有企业的信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目前必须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一个课题。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既是实现职能到位的需要,也是革新监管模式的需要。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度,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中必须立足职能,认真研究企业信用公示制的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建立信用公示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用行为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企业的信用信息实行“三级联网”(市局、分局、工商所),保证有一个通畅的信息渠道,使企业的动态信用信息快速准确地收集入库。工商所严格落实“三级责任制”(巡查员、巡查组、内勤),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完整、及时、准确。

(二)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在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中,需要对企业的信用进行一个量化定位,也就是要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

1.企业信用的评价机构

对企业信用的评价,需要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征集社会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信用的资料并作出综合的评价。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这个评价机构只能由国家机关的综合管理部门来承担,其他单位配合,社会中介辅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及日常监管的综合部门,反映企业基本情况的资料较为齐全,具有信用评价的基础条件。企业信用评价机构不能层层设立,我们认为以市(地)局设立评价机构、并以其为最低确认机构比较合理。

2.企业信用评价的依据

目前,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和规范性评价办法的情况下,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我们认为:一是以企业信用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准则,三是以国际通行的企业信用评价惯例为参照,对企业进行等级评价,分类管理。

3.企业信用评价的标准

对一个企业的信用作出评价,可以直接用数字或百分比来量化,也可以用文字表达的方式制定标准来衡量,然后再分成几个等级,以体现企业的信用程度。

我局目前是采用后一种方法。把企业信用分A、B、C三类,对三类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A类企业信用:守法经营,诚实守信,没有违法违章行为受到处罚。B类企业信用:一年内有一次违法违章行为受到处罚,或有其他一般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C类企业信用:一年内有一次以上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或两次以上违章行为受到行政处罚,以及一年内不参加年检,丧失信用的企业。企业信用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企业信用公示制的要求和进展情况,制定一个综合的企业信用的评价标准。

4.企业信用评价的方式

根据企业信用公示制建设的现状,我们认为对企业信用先进行单项评价,待时机成熟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有五种:一是报申评审。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企业信用评价机构进行申报,然后由评价机构对照企业信用标准,对其信用作出评价给予评定级别。二是委托式评审。指第三人为了了解某企业的信用状况,可选择信用评价机构对该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三是指定评审。由政府职能部门或指定企业信用评价机构对某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四是综合评审。根据市场情况可以对某类企业或某一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审。五是定期复审。企业的信用是动态的,一段时间内要进行复审,一般每年度应进行次,经复审符合标准的保留原信用级别,不符合标准的要求整改、直接降低或取消其信用级别;

5.企业信用的评价方法

企业信用的评价方法有两种,一是评价机构对具体企业直接进行评审,这种评审是在企业信用资料库已建立和资料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评价机构依据企业信用标准作出评价。二是评价机构自己或委托中介组织向社会及有关部门进行问卷测评,这种测评可分为广泛的和定向的两种形式,评审后向社会进行公告。上述两种方法都采用机读方式,在计算机内预设评价标准,根据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记录,由计算机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处理,自动生成,然后进入企业信用公示系统。

(三)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

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的目有就是向社会公示企业信用状况,给企业和社会以引导和帮助。其目标是资源共事,面向社会,方使快捷,服务于信用交易,使企业、社会各界随时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

1.企业信用公示制度的构成

企业信用公示制度由三个系统构成:企业基本情况记录系统、企业不良信用行为警示记录系统、企业良好信用行为记录系统。

2.企业信用公示的内容

企业信用公示的内容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企业信用的信息,包括企业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等内容,涉及企业合同鉴证及履行情况、动产抵押合同情况、企业获得县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及驰(著)名商标认定情况,企业登记、年检情况,企业违法经营受到处罚的情况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资料。

3.企业信用公示的方式

企业信用公示采取对社会公布和查询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公布企业信用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布信用优良的企业,设立信用警示制度、黑名单库,对信用不良、严重失信的企业和因经济违法违章行为被行政处罚的企业进行警示和锁定。

(四)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建立企业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企业约束机制,旨在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对有良好信用的企业进行必要的表扬和鼓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在登记、商标注册、动产抵押、合同鉴证、广告宣传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给予优先支持,对连续三年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享受年检时免审查、工商所巡检时免检查等。另一方面,对信用不良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实行“黄牌警告”和“黑名单”制度,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限制和处罚,对严重失信企业及法人考虑实行退出制度,剥夺其在市场中的资格。

四、亟须解决的问题

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是一个全社会、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不是哪一部门、哪一单位所能解决的。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公示制亟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企业信用制度需要法律手段来支持。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社会信用方面的主体法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

1.企业信用数据获取缺少正常途径。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法律支持,工商部门获取企业、尤其是法人的信用信息存在很大难度,即使是在职能范围内由于没有企业及法人的支持和配合,信用信息数据也很难取得。

2.企业信用的评价缺少基础。由于工商部门获取企业信用的信息仅仅是从职能范围内取得的,其信用信息也仅仅反映企业信用的一个侧面;由于所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信用无法做出公正、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

3.企业的信用公示缺少法律依据。许多国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信用数据的开放做出明确的规定,我国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只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经济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规定,没有公示的规定;一旦企业及法人对工商部门公示其信用的行为提出行政诉讼,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4.缺乏失信惩罚机制。失信企业的资格剥夺无法律规定。不能对严重违法、失信的企业及法人的市场主体资格进行剥夺,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法律要明确规定什么样的企业及法人违法到什么程度,要对其市场主体资格进行剥夺。这种剥夺是一种有限剥夺,若干时间内不能从事经营活动。要通过资格剥夺这种严厉的惩戒手段震慑违法、失信的企业及法人。

(二)企业信用公示制必须靠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来支撑

企业经济户口管理为企业信用信息库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零散的、动态的、大量的日常监管信息汇总、统计、管理、更新等必须靠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技术来完成。一是必须有大量的财力、人力投入。网络建设需要财力,软件开发需要人才;如果各自为战,一方面人力财力相对较弱,形不成规模,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二是要开发标准统一、使用便捷、功能齐全的计算机软件。三是上下、左右要实行联,形成一个网络,这样才能达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三)级别登记和属地管理之间存在矛盾

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以属地为原则,注册登记以级别为原则;经济户口则要求划分区域进行属地管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由于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尚未完善,工商所、区(县)分局对辖区在上级局注册的企业的动态信息无法即时获得,造成监管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