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党建会议讲话

时间:2022-10-28 08:57:00

全区党建会议讲话

同志们:

根据区委意见,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党建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的主要任务。

刚刚过去的**年,是组织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区各级组织部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这一中心任务,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级党组织换届工作为统揽,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全年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呈现了四个特点:

——把先进性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完成三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任务的现实动力。去年,全区各级党组织认真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工作。注意把先进性教育的落脚点放在经济得发展、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上。深入开展了以“展党员风采,树自身形象”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集中开展了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工作,切实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在由12801人参加的对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61%。结合“七一”纪念活动,配合区委对历时一年半的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表彰,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25个,优秀共产党员4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5名。北桥街道灵峰村党委、泰元社区王小男、元和街道党工委李云明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不久,全区各级党组织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把区、镇、村(社区)三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区委换届选举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等困难,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确保了选举大会的到会率、选举的成功率。在镇党委换届的基础上,全区各镇全面推行了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工作,将30个党员数较多、各项工作领先的村党组织同步调整为党委。通过换届,区镇村三级党组织班子年龄和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班子功能得到增强,基层整体战斗力大大提升。一年来,全区的党组织建设上下协调,初步实现了全面推进、整体加强的目标。

——把服务大局服务基层转化为组织工作的现实出发点与落脚点。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区发展大局,服务于基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组织工作实现党委满意、群众满意的基础与前提。围绕实现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城”建设目标的要求,迅速完成了东桥、黄埭镇的合并、北桥镇改建街道及区划调整后的领导干部配备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做好了工会、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的换届选举工作。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急需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需要,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选拔方式,遴选了科发局副局长、文联、科协副主席。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54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招商人员。围绕基层各行各业急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需求,出台了《挂职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后备干部滚动调整的意见》,选拔了13名机关干部到镇(街道)、开发区挂任助理职务。抽调了10名机关干部赴元和街道帮助拆迁。选派了14名机关干部到村挂职。配合人事部门招聘了42名大学生村官,调整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继续加大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力度,及时总结了渭塘镇、区人事局、卫生局、检察院等单位做好中层职位竞争上岗的工作经验。围绕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求,加大了干部培训力度。重点举办了优秀民营企业家、镇村挂职干部、招商干部、非公有制企业专职党务干部、秘书等7期主体培训班,对30名局镇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境内外相结合的集中培训。通过这些举措,使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贴得更近、融得更紧,进一步提升了组织工作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9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总结、推广了太平街道配好村民小组长的经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党小组建设的意见》,进一步配强了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对新农村示范点挂职干部进行跟踪指导、定期考察。在开发区采莲村、黄埭镇潘阳村召开了专题现场会,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区92个行政村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加大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投入力度。会同财政局、农办等部门向市级“先锋村”、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锋村下拨奖励资金、贴息补助资金共73万元。元和、渭塘、望亭等3个镇(街道),占上、木巷、枪堂、北渔等16个村,被评为苏州市“先锋镇(街道)”、“先锋村”。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认真开展了“拓展社区党建功能,构建区域性大党建”专题调研。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健全软件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活动水平,全年新建党员服务中心2个,村(社区)、非公企业党员服务站52个。元和街道、渭塘镇党员服务中心顺利通过了苏州市“优秀党员服务中心”考核评审,凤凰、玉盘等9个社区被评为**区第一批社区党建示范点。围绕加强新形势下非公经济党建工作,选派了50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并进行了上岗培训,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政治经济待遇。协同纪委等有关单位对全区非公党建示范点进行了集中评审,确定了11家区级非公党建示范点。围绕转变机关作风,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会同区级机关党工委、人事局加强了党务干部、机关党员特别是中层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开展了“双结对”、“三下乡、三服务”、“学党章、用党章”等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新建了区行政服务中心、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局三个党支部。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建设,才能保证党组织的覆盖率和党员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贯彻的畅通性。

——把加强制度建设转化为推进组织工作高效运转的现实成效。建立健全组织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是搞好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围绕提高组织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评、民主评议、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等制度,对所有任免事项进行网上公示,较好地落实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常委会多媒体讨论干部和“票决制”,对260名干部的任免事项进行了常委会票决,对区两委委员和市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区级后备干部进行了票决。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调整充实了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高层次人才参加各类人才论坛、高层次人才体检、健康疗养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老干部工作制度。制定了《离休干部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程序》等三个规定,坚持做到重大节日、生病住院、有困难“三必访”。出台了《区委组织部规章制度汇编》。进一步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全年共完成调研文章27篇。实践证明,组织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进一步推动了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

**年,全区组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是区委和上级组织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基层党组织支持、广大组工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辛勤劳动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委组织部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地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感到按照新时期上级部门与区委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上还有薄弱环节;人才资源开发还要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的配备和储备仍显不足;非公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仍然偏低,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2007年全区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一条主线”,就是把贯彻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十七大召开作为首要任务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好“三支队伍”,就是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干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围绕“四城目标”,就是围绕“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建设目标开展组织工作。抓好“五项工作”:

一、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此,必须把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来抓,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是抓住龙头,下大力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2007年是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区、镇两级人大、政府、区政协换届之年。十七大前,要会同宣传部门积极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届**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采取“菜单式”选学、自学研读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努力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要按照市、区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换届工作,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十七大后,要组织全区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研究激发领导班子创造活力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为“四城”建设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环境。

二是紧扣主题,深入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紧紧围绕**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四城”建设目标的需要,全面实施“345”(三个同步、四个专题、五个层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进行分类培训,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力争使全区各级各类干部每人全年累计脱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实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对全区40周岁以下干部要求三年之内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提升学历,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实施“百名硕士工程”。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努力,力争3年之内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培养100名硕士。

三是着眼长远,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采取“双推双考”、“一年一滚动”的办法做好后备干部储备工作,在此基础上选好用好年轻干部。加快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争取用2-3年时间,使全区各级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配备比例达到上级组织部门有关规定。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在继续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挂职的基础上,试行选派基层年轻干部到区级机关挂职,局镇级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定向挂职和到市级机关挂职。

二、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内和谐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用人的公正、公平,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严格干部选拔程序,继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征求意见、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等制度。继续做好区委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票决制工作。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机关新提拔干部要先到乡镇(街道)锻炼,机关空缺的领导岗位优先从乡镇(街道)调配。出台《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意见》,在部分机关、镇(街道)试行中层干部跨地域、跨部门竞争上岗。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工作力度。在年轻干部比较少的地方,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在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出现领导职位空缺时,要采取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的方法,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准确性。要结合**区实际,区别不同职位,将公开选拔、公推公选与严格考核基础上的内部晋升和调配交流等任用方式结合使用,出台干部选拔任用配套意见,进一步调动各个层次、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区委常委参加部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在部分机关单位和镇(街道)领导班子中推行民主生活会旁听制度。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职能部门在干部监督方面的信息资源,防止出现用人上的失察失误。2007年起,试行局镇级单位任免中层干部事前申报制、会议旁听制。在做到“凡离必审”的基础上,出台任中经济审计意见。建立诫免谈话、函询回复、有关事项报告、干部监督信息月报等制度,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干部情况,加强监督。

三是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质量。要扩大考察预告范围,在向干部所在单位群众公开考察内容的同时,向纪检监察、公检法以及区级机关党工委、考察对象上级条线部门及所居住社区考察预告。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干部实绩考核,力争使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更加科学化。建立提拔干部差额考察制,对新提拔的干部既要考察工作圈又要考察生活圈、社交圈,并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考察对象反馈考察情况。加强考察人员队伍建设,建立考察人员任职资格制。

三、着眼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兴则事业兴。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四城”建设的目标,必须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区来,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一是健全人才领导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工作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人才工作议事制度。每年底召开一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明确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组织保障体制和工作责任制度。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监督。制订下发《2007年度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表》,加强对各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考核。

二是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1-2名专家或高层次人才。建立组织、人事、科技、经贸等部门密切协作,各镇(街道)、开发区密切配合,全区企业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人才服务网络。建立人才“双月报”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人才需求分析,编制全区人才需求目录。建立高级人事经理协会,苏州市留学人才协会**分会。加大人才市场投入,进一步提升我区创建人才首选地区的吸引力。

三是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人才引进“双百”工程。即联系百家重点企业,帮助引进百名紧缺高层次人才。通过网上引才、以商引才、以才引才、委托引才等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规范人才评估标准和程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工作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出台《优秀创新人才和优秀创业人才奖评实施办法》,每2年召开一次全区人才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和“优秀创业人才”。进一步完善《**区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全方位提高人才待遇,对为**区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既要为他们提供优惠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和学习待遇,又要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让他们参加区里的重大活动和会议,参与区里的一些重大决策咨询,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是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基础,逐步构建基层大党建格局。完善基层党建领导机制。整合资源,减少领导小组,配合区委以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党建工作、建立组纪宣党员教育“年联席会、季碰头会”制度,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健全四套班子党建联系点制度,做到“六个一”,即每人联系一个先锋村、一个薄弱村、一个社区、一个非公企业、一名困难党员、一名拔尖人才。完善基层党建激励机制。建立区、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以及区级机关党工委、文教党委一把手签订“强基工程”目标责任书制度。每年以“三个十”(十个农村党建示范点、十个社区党建示范点、十个非公党建示范点)为目标,建好一批区级党建示范点,逐年向省、市各级申报推荐,以典型示范推进我区基层党建水平的整体提升。用好全区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使资金投入向基层党建一线倾斜、向基层党建亮点倾斜、向基层党建骨干倾斜。

二是以“四个一批”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建好一批先锋镇、村。以“五个好”为目标,积极开展“学渭西、学灵峰,建家乡、争先锋”主题活动,全力推进我区的新农村建设。至2007年底,力争使全区80%的镇(街道)、30%的村达到苏州市“先锋镇(街道)、先锋村”标准,并创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镇、示范村。扶好一批薄弱村。通过四套班子、区级机关结对帮扶,形成“区镇联动、局村挂钩、村村互助”的工作体系。力争至2007年底,市级薄弱村全面脱贫,区级薄弱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脱贫转化。培养一批村干部。全面完成“全区行政村(社区)党组织委员轮训计划”。继续加强村官的挂职和选聘工作,按1:1的比例配备村级后备干部。会同民政局选好用好一批村(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切实发挥他们在宣传政策方针、密切干群关系、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作用,以奖代补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用好一批服务站。建好用好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好党员电化教育作用,力争65%的行政村于年内建成党员服务站。

三是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实施“百名干部进社区”工程。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抽调百名机关干部到26个社区工作,并落实好“六个帮助”(即帮助社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帮助社区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发展社区经济、帮助建章立制、帮助搞好社区服务、帮助社区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形成“干部进社区,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实施“千家单位进社区”工程。指导各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加强牵头协调,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推动各社区辖区内的机关站所、非公企业等千家企事业单位纳入26个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积极开展好“机关、社区双结对”活动,力争2-3个区、镇(街道)、开发区机关站所联系结对一个社区。实施“万名党员进社区”工程。大力倡导“在职党员进社区”,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有万名以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接受所在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大力开展“我为社区出份力”活动,倡导党员发挥自身特长,每年为社区居民办1-2件实事,从而培养一大批社区工作者。提倡社区错位发展,逐步形成“一居一品、一街一特、一特一创”的个性化社区。

四是以“三个五”为突破,大力推进非公党建工作。抓好50家规模型非公企业党组织。指导各镇(街道)、开发区抓好5-6家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全年共抓好50家规模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加强与工青妇、工商联等部门的联系,实现非公党建群建工作一体化,通过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巾帼示范岗”等活动,为构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生产献计出力。抓好50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切实发挥好50名非公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作用,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季度交流工作,确保如期实现选派工作的预定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全区50-99名职工、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再增派50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抓好500名党建指导员。加强与工商、税务、社保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月报制度。对党建指导员队伍进行滚动调整,确保全区有500名左右比较稳定的非公党建指导员队伍,并继续加强培训。

五是以创建“三型”机关、“绿色学校”为契机,继续拓展机关学校党建工作。会同机关党工委以创“和谐机关”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倡导机关党员为党旗增辉,争当“四城”建设楷模,实现“三个转变”(做“优化环境、美化**的楷模,做学习创新、提升素质的楷模,做效率优先、服务基层的楷模,做甘于奉献、永葆先进的楷模,做廉洁自律、树立形象的楷模”;由指责基层向指导基层转变,由要基层服从向为基层服务转变,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转变),进一步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会同区文教党委加大创建“绿色学校”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知识层次高、文化氛围浓、建党意识纯的良好党建工作环境,切实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党在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在政治意识强、思想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的优秀青年学生中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一批学生党员,不断为我区党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六是以永葆先进性为目标,注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三支宣讲队,加强党员教育。会同区纪委、区委宣传部等单位通过评比选拔,建立“村书记、党员业主、老党员”三支宣讲队,在全区范围内经常性、多样化地宣传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宣传区委“四城”建设的具体要求。抓好三个重点,加强党员发展。加强在非公企业主、企业管理、技术骨干、优秀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加强在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加强在基层站所、医院、学校中发展党员。探索三种新方法,加强党员管理。积极探索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的新方法,通过谈心交心、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员素质;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完善党员流入流出地通报、《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不断拓展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的新渠道;积极探索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方法,依托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着眼于打造和谐组工干部队伍,全面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建设和谐单位、和谐队伍抓起。对组织系统来讲,就是要着力打造和谐组织部门、和谐组工团队,以自身的和谐来推进和带动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强化“三个之家”建设。牢固确立大局意识。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确立更高定位,寻求更大作为。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服务大局与服务党员干部统一起来,更加关注党员干部的自身发展需求,更加关注一线的党员干部,寓管理于优质高效的服务之中,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使组织部门更具亲和力、凝聚力,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二是强化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和组织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以“学业务、懂政策、强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练兵,不断提高组工干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的职业意识、职业规范、职业责任、职业禁忌。通过有计划地选派组工干部跟班培训、外出深造、挂职锻炼等途径,全方位提升组工干部的能力。加强组工调研工作,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适时召开党建理论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研讨会。在全区组织系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选“组织工作创新成果”,使组织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

三是强化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对组织部门的各项基础业务工作进行规范,逐一明确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运作流程、考核标准,使每一项业务做到工作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考核有依据,逐步构建一套完备的组织工作制度体系。

四是强化组工干部勤政廉政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制定《干部考察工作守则》、《外出执行公务十项规定》等制度,严格规范组工干部言行,教育和引导广大组工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清正廉洁。开展部机关支部与非公经济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组工干部与困难党员、特困家庭结对帮扶等活动,增强组工干部心系群众、服务发展的意识。

同志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趋势、大主题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组织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为组工干部展示才华提供了新舞台、新天地。希望各级党组织一如既往地关心、重视、支持组织工作、组工干部。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