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4-28 05:41:00

年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咸阳年鉴》自2000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了9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质量不断提高,年鉴越办越好,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咸阳年鉴》2006卷获得了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近期出版发行的《咸阳年鉴》2007卷,内容翔实、特色鲜明、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赞誉。这是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与时俱进、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年鉴工作者通力协作、认真工作的结果。会议表彰了《咸阳年鉴》编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地方志办公室和全体年鉴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刚才,英民主任代表年鉴编委会全面总结了2007卷年鉴工作,并对《咸阳年鉴》2008卷的编辑出版做了全面安排,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各位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依法修志编鉴,切实履行年鉴工作职责

国务院第467号令《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作为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地方综合年鉴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资政、存史、教化作用。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状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也是每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咸阳年鉴》是咸阳市唯一的由市政府主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地方综合年鉴,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了解、研究咸阳提供权威的、系统的信息资料。可以非常明确地说,做好《咸阳年鉴》工作,是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分内之事。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穿于年鉴编纂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深化对发展形势和市情特征的认识,注意捕捉各县市区、各部门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新举措、新亮点,忠实记述全市人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光辉历程。各县市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地方志工作,做好县级地方综合年鉴工作。我市已有礼泉、乾县、旬邑、淳化等县编纂出版了县级综合年鉴,三原等县区正在筹备编纂工作,希望其他县市区都能按照《条例》要求,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工作进展,认真履行此项职责,力争2008年全市所有县市区都能编纂出版地方综合年鉴。

二、全面准确反映市情,深入挖掘城市特色,精心打造优质年鉴、品牌年鉴

年鉴作为大容量的信息载体,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客观实际,找准定位,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在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通过编纂年鉴,精心塑造咸阳的城市品牌形象,全面、准确地向海内外宣传、推介咸阳。

首先,全面把握城市情况,准确反映咸阳市情。一要门类齐全。要全面反映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情况,刊登纵向和横向比较的信息资料,注意发挥年鉴“纵可比、横可鉴”的功能。二要资料齐全。要注意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力求从社会的各个方面,综合反映咸阳市情。三要选题全面。既要有反映各行各业概括介绍的综合性条目,全面反映事物特征,又要有就某一事件、某一进展、某一成果具体记述的专题性条目,尤其要注意选择具有标志意义的题材。四要完整反映行业状况。所反映的信息要求不仅仅是涉及机构和人的活动情况,更应突出反映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五要注意收录新生事物入鉴。全市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我们要善于将新生事物及时收录入鉴。

第二,深入挖掘城市特色,大力张扬城市个性。张扬城市个性,必须正确把握地方特色。一要抓住地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年鉴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咸阳市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城市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域性特点,要在我们的年鉴中彰显咸阳作为中国第一帝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地热城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独特魅力。年鉴对我市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色都应有所反映。二要抓住行业特点,突出地方特色。要反映咸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的地方特色,如农业方面,粮、果、畜、菜优势产业。工业方面,建设能化、电子、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等等。三要把握时代精神,突出地方特色。就现阶段来说,时代精神就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地方年鉴,必须忠实贯彻、体现这一时代精神,要把咸阳发展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量鲜活的真实资料作为载体,充分体现我们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贯彻落实十七大的精神风貌。四要把握年度特点,突出地方特色。2007年,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坚持“四个为先”发展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一年,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三创”活动取得重大进展,三大创业、解放思想大讨论如火如荼,地热城高标准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加快实施,教育“双基”通过国家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扎实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人民不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等,对此,年鉴都要做出充分反映。五要抓住人的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咸阳历史上名人辈出,现在更是人才济济。咸阳人民既是这方热土的生活者,更是这方热土的建设者。我们要增加这方面的记述篇幅,大力弘扬“一言九鼎、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咸阳精神,着力展现咸阳人的时代风采,记录咸阳人坚实的历史足迹。

第三,树立精品意识,不断进行形式创新。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用图、表等手段来体现年鉴的资料性,已成为年鉴的必然趋势。《咸阳年鉴》2007卷在篇目框架、内容整合、美术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咸阳年鉴》2008卷作为第十卷,更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年鉴中穿插一定数量的随文图片、表格,既可美化版面,又可形象、直观、简练地展示事物的形态、特点,增强文字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使读者产生新鲜感和阅读兴趣。双色印刷能达到活跃版面、美化视觉的效果,丰富翔实的内容与多彩多姿的外在形式结合起来,才能打造一本高质量的精美年鉴。要充分利用彩色插页、图片宣传全市人民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风采。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一定要认识到宣传彩页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咸阳年鉴》这个宣传的最佳窗口,大力宣传自身形象、企业文化、名牌产品等,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通力合作,加快进度,确保年鉴时效性

一要加强领导协调工作。《咸阳年鉴》2008卷的编辑工作涉及到200多家单位,有数百人参加撰稿,可以说是“众手成书”。同时,市政府要求《咸阳年鉴》2008卷要在6月底完成编辑任务,可以说是时间短、头绪多、任务重。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编纂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县市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按照要求紧密配合,通力协作,精心撰稿,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对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要大力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影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

二要确保年鉴按时出版。年鉴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早计划、早安排、早布置。要稳定编辑网络,给编辑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保证他们有充分的编写时间,并要经常过问和督促检查。在这里我要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为《咸阳年鉴》2008卷提供的宣传彩页、图片和文字资料包括电子版文稿,务必于1月15日前报送至市地方志办公室。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年鉴工作者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年鉴的质量。编辑出版年鉴既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求年鉴工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全市各级年鉴工作者要不断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深刻领会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创新思维,解放思想,不断适应年鉴编纂工作的需要。同时,年鉴工作者还要不断提高对全市整体工作的把握和文字的鉴别能力。市方志办要继续做好对年鉴工作者的业务指导和学习培训工作,使所有从事年鉴工作的同志都能重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以自身优良的素质,打造优质年鉴、品牌年鉴。

四、拓宽渠道,扩大发行,提高年鉴的社会效益

《咸阳年鉴》是市政府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地情资料书刊,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年鉴工作者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年鉴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提高年鉴的使用率、知名度,不断扩大年鉴的社会影响。只有社会各界了解年鉴、认识年鉴,经常性地使用年鉴,我们的工作才会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各县市区、各部门及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和切实做好发行工作,踊跃订购《咸阳年鉴》。市地方志办公室要组织好读鉴用鉴活动,使年鉴真正发挥宣传交流和资政作用。

同志们,编辑出版《咸阳年鉴》,是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重要职责。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迅速行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年鉴编纂工作,不断提高年鉴质量,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咸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