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与科技创新经验交流

时间:2022-04-29 11:17:00

质检与科技创新经验交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认识问题、定位问题、重复性问题、浮躁问题、转变观念,重视质检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构建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制定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重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握质检科技创新的规律与方法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质检科技创新的首要问题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应充分认识质检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建立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使科技创新真正具有适宜的外部环境。

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潮流和趋势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作为质检部门,如何深刻领会和贯彻好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如何通过质检科技创新促进我国质检事业的发展,提高质检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是每一位质检科技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质检科技创新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是国家质检总局深刻剖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和质检工作的特点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然而,某些基层质检组织对这一战略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质检科技创新多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在质检工作中重视行政管理而轻视技术研发,重视行政办公环境的改善而轻视质检科技装备水平的加强。

2.定位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质检技术机构是质检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承担了官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测的职责,同时又具有独立法人或者相对独立法人资格,能够作为独立第三方承担一些企业的委托检测。因此,一些技术人员常对质检技术机构的定位感到迷惘,是否只作为官方实验室存在还是要部分充当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角色,是否只做纯粹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还是需要做一些科研工作,这些问题如果不能给予明确答复,将不可避免影响质检科技工作的发展。

3.重复性问题。质检科技工作的重复性主要表现在资源、方法和项目三个方面。资源重复性主要表现在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一些上百万元的仪器设备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重复购置的现象经常发生,重视高档仪器的购置,轻视仪器的有效使用,甚至出现昂贵仪器购置后闲置较长时间未拆封的现象,造成了仪器利用率低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方法重复性表现在一些检测方法标准重复申报和重复研究。某些检测方法标准的检测项目、检测原理和检测手段几乎一致,仅仅因为检测对象不同硬是拆成几个标准来申报,造成了研究资金的浪费和研究方法的重复。项目重复性表现在同样的研究内容出现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某些科研工作者为了尽可能争取多的科研经费,同样的研究内容换成不同项目名称申报不同渠道的科研项目;某些科研工作者科研立项时没有做充分的文献资料调研,费了大力气研究的科研成果却发现多年以前已经有人研究过了,这些都是项目重复性的突出表现。

4.浮躁问题。质检科技工作者的浮躁问题近年来表现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重视项目数量,轻视项目质量;重视项目经费,轻视项目层次;重视项目对职称评定的作用,轻视项目成果的转化。某些质检技术部门对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质检工作的有效性方面往往考虑不充分,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不严,造成了科技人员的主要心思花在项目的立项上,而不是项目实施和项目质量上。某些单位科技激励政策中对科研经费总量过分关注,却忽略了科研项目的层次,促使科技人员乐于申请一些短、平、快的难度较小、层次较低的科研项目。某些单位重视科研的直接成果如论文、专著等,却轻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某些科技人员甚至认为申报项目是为了获奖、评职称,没有真正发挥科技工作对质检工作实实在在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二、解决的办法

1.转变观念,重视质检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我国质检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比,具有技术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可以说离开了质检科技对质检工作的技术支撑,质检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现实需要和存在的基础。因此质检科技既是质检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工具,也是确保质检工作有效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各级质检技术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质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转变观念,积极开展质检科技创新,增强对质检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2.构建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1)树立科技工作者的神圣地位。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充分关心科技人员,从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上向科技人员倾斜,创造一种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科技氛围,变行政管理为行政服务;(2)要制定适合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例如科研立项制度、科研实施制度、科研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科技成果产业化制度等等,变行政管理为制度管理;(3)确保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权利。项目负责人具有对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第一责任,同时也具有对项目实施管理的主体权利,行政管理人员不应过多过细干扰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及其参与人员的管理,变项目行政管理为项目负责人管理;(4)要尽量使科技人员减少事务性工作,给科技工作者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容许科研失败。

3.制定适合质检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科技激励政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科技成果的物质奖励上,还应该在培训机会、荣誉授予、平台搭建、岗位安排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在科技成果的物质奖励方面要着重考察科技成果对质检工作的贡献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和奖励幅度,使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焦点从传统的文章、评奖等方面转移到科技成果专利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领域。

4.重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质检技术机构不仅要重视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青年科技专家的培养。要在出国深造、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充当重大课题负责人或项目骨干等方面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积极为青年科技者搭建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和事业抱负的舞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其次,要变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培养当中引入竞争机制,在科研创新面前,应不分长幼,机会均等,不搞照顾,能上能下。遵循公开竞争的原则,只要具备特定岗位的任职资格,均可竞聘岗位并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和淘汰制度。

5.把握质检科技创新的规律与方法。深刻认识质检科技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科技创新方法无疑能够极大地推进科技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质检科技创新活动中应该把握以下三点:(1)科学研究需要系统思维,科技工作者要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由初级到高级的认识论,要对质检科技事业有浓厚兴趣,有执着追求和不断攀登的精神,切忌浅尝辄止;(2)要做好科研选题工作。科研选题往往决定了科研的质量和成败。质检科研选题往往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即国际上质检技术发展的薄弱领域,国家层面上质检技术需求,质检工作第一线的质检技术需求和当地特色产业质检技术需求;(3)要加强合作,善于合作。科技工作者应该抛弃传统的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站得高,看得远,广泛与外界交流与合作,集中智慧,形成合力,联合攻关,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