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层人员入党问题调查思考

时间:2022-10-19 04:27:00

新阶层人员入党问题调查思考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新阶层人员的入党工作,我们最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社会新阶层人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人士。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社会新阶层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各1000份;走访了109位党务工作者和部分社会新阶层人员;在社会新阶层人员相对集中的外经贸系统、工商系统、科技系统、大矸镇、新矸镇等单位召开了20多个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和社会新阶层的看法和建议,基本掌握了辖区内社会新阶层的有关情况,了解了他们的入党意愿和对于有关入党问题的思考,为做好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对社会新阶层的主要特征与入党倾向的基本分析

**区现有私营企业1474家,民营科技企业38家,外资企业30家,个体工商户12263家。社会新阶层从业人员约50661人,其中30-50岁的从业人员有44379人,占87.6%,高中以上学历占52.3%,中共党员529名,占1.04%,提交入党申请书197人,占0.39%。调研表明,新的社会阶层成员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他们之间在政治面貌、经济地位、基本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入党态度和意愿。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入党的要求和态度不同。身份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员的和普通群众的入党态度与要求有明显差异。(1)身份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入党要求最强,比例最高。全区社会新阶层中有人大代表44人、政协委员22人,66人中除1人表示入不入党无所谓外,其余65人均有入党的意愿,比例高达98.5%,其中42人有很迫切的入党愿望,占63.6%。(2)共青团员或曾经是共青团员的入党要求比较强烈。965份回收问卷中,是共青团员或曾经是共青团员的共有565人,其中表示有入党意愿的297人,占52.6%。(3)普通群众中表现出入党愿望的人员比例最低,334人中只有90人有明确的入党意愿,占26.9%。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员或曾经是共青团员的人员,政治觉悟普遍较高,政治立场较坚定,在同“”斗争等重大事件中能够自觉地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更激发了空前的政治热情和政治信念,被调查的362名有入党意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共青团员的社会新阶层人员,有274人选择了入党是为了追求理想信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作贡献,比例为75.7%,占有入党意愿的被调查社会新阶层人员的60.6%。而普通群众在入党的动机和目的选择上,或选择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或选择为了企业的发展求方便,90人中计55人,比例为61.1%,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二是经济地位的差异,对入党的要求和态度不同。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新阶层人员,其入党的要求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其入党的要求相对较弱。在企业主中,处于创业阶段的业主有入党要求的占23%,处于发展态势较好或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业主有入党要求的占42%。业主以外的社会新阶层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社会新阶层人员有入党要求的占11%,年收入在10至30万元的有入党要求的占34%,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入党要求的占50%,而事业未稳的基本上没有入党的意愿和要求。以企业的规模为例,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业主有入党要求的占78%,资产在500至1000万元的业主有入党要求的占49%,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业主有入党要求的占26%。

三是知识素养的差异,对入党的要求和态度不同。知识素养高的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的愿意比较强烈。被调查的5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员有入党意愿的321人,占60.5%,434名初中及初中以下人员有入党意愿的131人,占30.2%;而188名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社会新阶层人员,有入党意愿的161人,占85.6%,显示了较大的差异性。受教育的时间越长,知识素养越高,对党的认识和了解越多,感情越深,也就越愿意向党组织靠拢。

四是个人阅历及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入党的要求和态度不同。从个人的成长的环境看,阅历丰富,曾经任过学生干部或军人出身的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要求强烈,所占比例高;从家庭环境看,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党员的,大多有入党的意愿;从与单位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环境看,社会新阶层所处的单位党建工作搞得越好,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强的,他们的入党积极性越高。如**碧胜车材公司虽然是家台资企业,但由于业主十分重视企业党的建设,主动要求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积极支持开展党的活动,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强,对企业员工影响大,员工也就积极向组织靠拢,纷纷向组织提出申请。相反,没有组织覆盖,或党组织不能开展正常活动的,则提出入党要求的人员很少,或因为找不到组织,入党“无门”而作罢。

二.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区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员对发展社会新阶层入党,领导高度重视,认识趋于统一,工作积极慎重,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由于发展社会新阶层入党工作,政策性很强,情况复杂,面临着许多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亟待我们研究、理顺和解决,以保证发展工作的顺利、健康、有序地进行。

矛盾之一: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与思想认识的相对滞后。

我们党对于自身的建设,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同志的“七一”和“5.31”重要讲话,表明了新时期党建理论尤其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新突破,将产生空前而长远的深刻影响。经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得到了转变和提高,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对党的朴素感情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些组织和同志的认识还没有根本上从传统思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新的党建理论还没有被一些人所自觉地接受。同志的“七一”和“5.31”重要讲话中提出,“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仍然有一些人对党的性质新的科学定位不理解,停留在“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工人阶级先锋队”上,担心成为“全民党”;同志提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看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财产是怎么取得以及对财产怎么分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而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拥有资产的人与“资本家”划等号,把业主看成是“剥削者”;同志提出,“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可仍有相当一些人心有疑虑,视社会新阶层为党的“异己”,特别是一些老党员同志和下岗职工党员,总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对立面,等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滞后,使新的党建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是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对社会新阶层入党工作积极地做好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而是等待观望,甚至将社会新阶层中积极要求入党的优秀分子拒之于党的大门之外,这是非常有害的。

矛盾之二:部分社会新阶层人员高频流动与党建工作规范化要求的相对滞后。

分布形态复杂与高频流动是社会新阶层人员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一是组织形态的频变性。社会新阶层人员所处的组织既有规范的公司制企业,也有合伙制企业,既有集群的形态,也有分散的形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并、裁、倒、解是必然的、经常的,因此,社会新阶层人员不断更换工作、频繁流动也是必然的。二是人员本身的流动性。“四个多样化”的形势下,社会新阶层人员与单位的从业关系相对松散,社会新阶层人员为了某一原因往往极易流往其他企业或地方。调查发现,有56.4%的人经常换工作,或经常在不同的地域流动。社会新阶层人员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和高频流动性的特征,给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造成了实际困难。做好发展工作,相对健全的党组织,相对稳定的时间(至少二年),相对固定的联系人是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的基本条件,因为在发展工作的实际操作层面上,从申请、培养、考察、培训、发展等一系列程序和环节都有规范性的要求。但从调查情况分析,由于党组织覆盖面不高、覆盖的相对滞后性必然影响发展工作的正常开展。30家外资企业,建立党组织的15家,占50%;1371家8人以上、50人以下的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48家,占3.5%,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介组织里,组织覆盖不到位的情况更为严重,全区65家社团和95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至今仍未建立党组织。以至这些单位中许多社会新阶层人员有入党的意愿,实际情况却是入党无门,培养无人。此外,由于社会新阶层流动性大,部分社会新阶层由于客观的原因,从有组织覆盖的单位流动到没有组织覆盖的单位,脱离了组织的教育培养。

矛盾之三:社会新阶层的入党动机复杂化与思想上建党工作的相对滞后。

调研表明,社会新阶层人员在入党问题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征明显。在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新阶层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时,在入党及入党动机问题上态度分化明显。回收的965份问卷,除有452人有明确的入党意愿外,有216人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占22.4%,有144人没有想过要入党,占14.9%,有100人明确表示没有入党的意愿,占10.4%。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动机、目的多元化的表现也很明显。从统计看,有309人的入党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追求理想信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作贡献,占调查总体的32%,占有入党意愿的社会新阶层人员的主流(占68.4%)。同时,部分社会新阶层人员的入党动机、目的有功利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有143人的入党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或为了企业的发展求方便,占调查总体的14.8%,占有入党意愿的社会新阶层的31.6%,在企业主中,有32.5%的业主的入党的动机和目的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求方便,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有的纯粹从一己利益出发,认为入党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把入党等同于市场商品交换,则表现出较强的世俗化甚至私利化的倾向。总之,这一部分人入党的动机、目的明显偏离了党的宗旨和对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思想上建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繁重,更加复杂,更加紧迫。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重大的建党原则却被忽视了,不少基层单位党组织发展党员普遍存在表象化、简单化、实际化的倾向,缺乏思想政治素质的严格把关。对社会新阶层人员思想上建党工作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应对分析。对于社会新阶层,没有对其入党的动机、目的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其总体特征,看不到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同农民、工人的差异和其特殊性。二是缺乏应对措施。对于如何进行思想建党,如何对社会新阶层进行有效的教育,如何提高社会新阶层的思想认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已往的教训告诉我们,思想上建党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于社会新阶层尤其应当如此,否则,动机不纯者就会进入我们的党内,危害极大。

矛盾之四:吸收社会新阶层优秀分子入党的必然趋势与培养教育工作的相对滞后。

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明确要求,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律。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党内外各界特别是社会新阶层人员反响强烈,许多要求进步的优秀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的入党要求还很迫切。就我区而言,有43人在“七一”重要讲话之前就有了入党的要求,占接受调查的社会新阶层人员的4%,“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之后,这个比例上升为19.4%,共187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在发展的形势面前,抱着消极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上面有明确的规定,上面怎么讲,下面就怎么做,因此大多准备不足,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培养教育工作明显滞后。表现在对“七.一”讲话的深邃内涵,不求深刻地认识、理解并宣传好;有的就发展谈发展,而不去潜心研究新的社会阶层优秀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的规律,特别是对一些无党员或只有少数党员且党组织不健全的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社会、经济组织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以及对这些对象的教育工作更加忽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们将贻误一个壮大和发展的良好时机,也将极大地挫伤社会新阶层人员的入党积极性,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做好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做好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的基础。

随着党建理论的推动和形势的发展,私营业主不能入党的禁锢即将突破,必定给党内党外带来强烈的反响。在这一党的发展史上特殊时期,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不失时机地统一全党全民的认识,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共同关心、参与和支持我们党搞好“吐故纳新”,把党员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做好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的思想认识。各级党组织、理论部门和基层党校,要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新的党建理论,大力宣传发展私营业主在内的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站在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历史高度,正确看待新时期党员的发展方针,真正把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来。二是要认真搞好调查分析,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基层党组织要集中力量,深入工厂、企业、街道等社会新阶层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仔细搞好情况排摸,把社会新阶层人员的数量分布、入党意愿、现实表现、从业等情况搞清楚,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工作的应对措施。三是对要求入党的社会新阶层人员的优秀分子要抓紧做好培养和考察工作。要克服等待观望情绪,不能把新阶层人员与其他阶层人员另眼看待,更不能将新阶层人员冷漠地拒之于党的大门之外。要积极鼓励他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为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对有入党意愿的社会新阶层人员要给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对要求入党的社会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要积极做好培养工作,在实践中考察和提高他们,为他们入党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思考之二: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的前提

社会新阶层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确保今后党员质量的关键,而思想素质的提高则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特别是社会新阶层人员所处的特殊环境,必须把教育、提升重心前移,着重解决思想入党问题。

一是要对社会新阶层人员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要巩固“学教”活动成果,把增强党的凝聚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新的社会阶层的党建工作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影响力,吸引全社会的优秀分子集聚在党旗下。如,**区工商分局党委,在全区148户党员个体工商户中实行亮牌经营活动。开展半年来,“党员经营户”的牌子极大地约束了党员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行为,在近期工商部门受理的投诉中,党员经营户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而在日常经营中,亮牌经营的党员个体工商户营业额也明显好于其他个体工商户。不少个体工商户党员表示,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既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为自己的经营活动创出了牌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其他工商户中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对社会新阶层人员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开展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诚信教育等,要求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社会新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首先必须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愿意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要对有入党意愿的社会新阶层的优秀分子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党课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认识,重点要解决入党为什么的问题。对社会新阶层,要把入党是为公还是为私这个问题通过教育要彻底弄清楚,使其中一些自私狭隘的不良心理得到涤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

思考之三:正确把握吸收党员的标准和条件是做好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的关键

据这次对109名党务工作者的走访和对社会新阶层的调查,在对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的入党标准上,当前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的认识:部分党务工作者有不同的标准观,认为不同的阶层应有不同的标准,社会新阶层入党可以与其他人有所区别,实行自己的特殊标准,9%的人认为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标准要严,12%的人则认为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标准可以放松一些;有的党务工作者对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的标准理解和把握不准,存在以具体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倾向,有15%的人以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认为只要人好,乐于做善事,就符合标准,有23%的人以经济标准代替根本标准,认为企业大了,收入多了,对国家的贡献大了,就符合标准等等;社会新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则认为,只要能够照章纳税,善待员工,甚至只要不做违法违纪的事,就符合标准。这些顾此失彼的“标准”不解决,在实践中将是十分有害的。

正确把握入党条件,是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要严格坚持《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的党员标准。我们的党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发展党员只能坚持统一的标准,不能有多标准或双重标准,不能为了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而放松或降低党员的标准。通过准确把握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的条件,真正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要正确处理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的关系。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中主动申请入党的要及时做好培养工作,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对没有明确表示入党愿望的优秀青年,要积极引导,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源头不断拓展。要坚持积极谨慎的发展方针。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社会的反响度强烈,对党的建设影响很大,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把关,谨慎发展,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防止一哄而起,成批发展。要针对他们身份的多变性、工作的特殊性、流动的经常性等特点,采取新的有效手段,加强先期考察,全面了解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技能、自身形象等现实和一贯表现,尤其要把入党动机搞清楚。要扩大公示范围,吸收为预备党员前,拟发展对象的情况不仅要在本部门公示,还要到与他们有关联的部门、单位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民主推荐,群众监督,组织把关的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在把握党员标准中提高发展工作的质量。

思考之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是做好发展社会新阶层人员入党工作的保证

第一,要尽快理顺社会新阶层党组织的管理体制。新的社会阶层集中的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以属地管理为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行业或产权关系进行管理。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坚持“以行业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可以建立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包括组织、人事、工商、民政等部门和一些重要的行业协会等,作为党建工作的指导、协调机构;也可以由现有的隶属于民政部门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部门党组织负责指导社会中介组织党的建设;规模不大的社会中介组织还可以由相应的行业协会负责指导管理,或者由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负责指导和管理。

第二,要不断扩大新的社会阶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都要单独建立党的组织;党员人数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或联建或挂靠;没有党员的或只有个别党员的要选派党的工作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第三,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优秀新阶层人员靠拢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以及发展优秀新阶层人员入党的培养、考察、审批程序和对党员私营企业主实施管理的党内生活制度。主要包括:(1)私营企业的党组织建立定期邀请非党业主列席适当的党的会议的制度;建立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所辖私营企业主学习党的知识和党的政策的制度;建立由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定期与本地区私营企业主集体谈话制度。(2)通过电视台每月一期的《党的生活》栏目大力宣传和及时报道优秀的党员私营企业主依靠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3)建立由上级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共同对申请入党的私营企业主进行培养、考察、审批的程序:两级党组织各指定一名介绍人,共同实施对申请人的培养;上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在企业的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地区和部门,对申请入党的私营企业主进行考察;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在企业的内部对申请入党的私营企业主进行考察;适当扩大在正式批准其入党前进行公示的范围,增加公示的时间;经考察符合入党的条件的私营企业主,在没有设立党委的企业,由基层党支部讨论通过后,报分管上级党委审批,设立党委的企业,由企业党委审批后,报上级党委核准。(4)建立党员私营企业主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的制度,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