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干群关系思考

时间:2022-09-24 09:17:00

党群干群关系思考

党群干群关系是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建立起来的,并以相依为命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为主要内容和努力目标。党群干群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但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受市场经济影响,村干部们对发展集体经济更关注了,而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维护放松了;少数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从集体经济中直接获益有所减少,对集体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了等等诸如此类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摸清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近年来我镇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镇着力建设各级党组织,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努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初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一)、突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在更新观念上有新突破、使农民收入有新提高、村级经济有新发展”的要求,认真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建章立制,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党支部的工作,通过以制度来治村,以制度来管人,督促村、组干部深入群众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明确思路,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突破口。各村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村情、组情,找准本村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积极寻找发展新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观念,在选准项目,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在效益上下功夫,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做文章,走特色农业富民之路,依靠科技进步,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建立学习教育阵地,每月按时开展支部活动,定期邀请县、镇科技人员、普法人员到村进行理论、科技、法律知识培训。二是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三是认真开展“三培养三带动”活动,使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致富能手入党”,真正把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经过努力,各村党支部贴紧农民的实际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解决农民“想干不敢于”、“想干不能干”、“想干无力干”等问题。以百姓致富工程为载体着力加快建设好我镇的纺织、建材、无公害蔬菜等基地的形成。比如在党支部的牵头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联结分散的农户,成立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以此作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涌现出了**雪菜专业合作社、**雪菜产业管理协会、古镇雪菜妇女合作社、麟溪鳖业合作社、**翁村丝织业分会、**镇绣花联谊会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合作组织。在这些合作组织中党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党员占总会员数的50%以上,并且担任了社长、会长等职。在党员们的带领下农民们致富路更宽了,比如雪菜种值业,今年上半年每坛雪菜收购价格达到12元,同比去年的价格上涨2-3元,每亩增收500元。又如,在翁村党支部书记、村长的带领下,翁村村已成为我镇的纺织专业村,平均每户有织机3台,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纺织业。

(二)、突出群众素质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近年来,各村党组织深入开展的创建“文明村”、评选“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思想政治、社会公德教育活动,对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直接的作用,形成爱党、爱国、爱集体的良好氛围,促进党群干群更加紧密团结。1、积极办好村务简报。从**年开始,我镇实现了村级务报三个百分百,第一个是百分百的村办理了简报,第二个是百分百的农户收到村务简报,第三个是百分百按期出刊。在村务简报上,我们积极增强广大群众对于简报的参与程度,我们曾在简报上广泛征求群众对镇党委的意见、建议,举办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登活动等互动活动,极大的提到了村级简报的影响力,成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2、大力开办“百姓课堂”。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安全知识、科技知识、健康知识、各类实用技术讲座。如:我镇为提供与百姓之间真诚沟通平台,通过党委政府搭台,以关注百姓健康为目,在“百姓课堂”中加设主要由本镇卫生院医生依托嘉兴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等医疗专家主讲的健康课程,并建立起有效长效随访诊疗服务机制,发放健康直通步卡200多张,针对农村群众不同季节不同需求,宣传健康知识。3、广泛开展文体活动。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春季插秧比赛、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挑担比赛、看看谁家的媳妇手更巧绣花比赛、看看谁家的雪菜味更鲜的雪菜腌制比赛。

(三)、突出工作制度建设,形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长效机制。

1、建立党内的联系机制。我们认为,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过程中,首先是先要把党员紧紧围绕在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了两项长效机制:建立“党员接待日”制度。以普通党员为连接点,给全镇农村党员及群众提供对党委的重大思路、决策提出意见建议的机会,切实加强党委与普通党员、群众的思想沟通,让每个人都有倾吐心声的机会,反映社情民意,反映对基层支部的一些看法,加强对基层村干部的监督管理等。建立了党员“入党日”谈心谈话制度。即在每位党员发展入党之日,由支部牵头,由每个党员自己评价一年来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履行党员义务方面的情况,党组织负责人听取每个党员的情况汇报以及每个党员想法要求和对党组织的意见、建议。然后,由党组织负责人根据平时对每个党员的现实表现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交流思想,共同提高。最后,党组织根据每个党员的不同情况及时通报党员参加支部活动以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严格依照《党章》对每个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

2、建立帮扶百姓工作机制。为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我们建立了以下机制:建立“五访五帮”制度。我镇于**年5月开始,在全体镇村干部中推行“五访五帮”工作制度。“五访五帮”的主要内容是:访贫困户,问衣食冷暖,帮助脱贫致富;访温饱户,问发展思路,帮助走向富裕;访小康户,问发展经验,帮助总结推广;访隔阂户,问事情原委,帮助解结顺气;访党员户、干部户,问兴村良策,帮助支持工作。“五访五帮”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每月镇机关干部以联村组为单位,会同村干部走访各类有代表性的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收集、汇总各类意见建议,并交镇党委登记备案。第二步,各村根据走访情况和所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切实帮助农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走访中群众反映较为普遍、单个村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镇领导班子共同协商解决。在开展的“五访五帮”活动中,共走访贫困户147户、隔阂户106户,收集到意见、建议50余条。镇党委正在以定期检查的形式,督促各联村组和各村予以落实解决。建立“信访首访办理责任制度”。针对目前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我们要求,有群众到了某一个科室来访,该科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问题能够解决的,7天之内要给予明确的答复。如果该科室无法解决,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与科室一起研究给予及时的答复。如果分管领导也没有这个权力来解决的,分管领导应该向镇主要领导汇报,由镇主要领导召开联席会议来集体协商解决。如果反映的问题镇里也无权解决的,那就由分管领导到县里找有关部门进行会商解决或者给予明确的答复。制度实施以后,确实有效地解决了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问题。比如芦荡村的姚某等14人因土地承包中的一些矛盾,集体到镇里上访。首先接待他们的农业副镇长钱明兴作了详细记录,并耐心进行解释;第二天向村里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向县农经局、县信访局咨询有关政策;第三天又与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联系村领导一起向姚某等人反馈解答,使姚某等人感到满意。最终使一场热点矛盾得以及时化解。建立人民代表约见选民制度。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桥梁作用,我们在每个月的10日,由市、县、镇三级人民代表下到各村,听取选民们平时的所思所想,再通过人民代表反映给镇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该项活动有效地发挥了人民代表的独特作用。如三店大桥1988年被撞坏后,因位置特殊和资金不足等迟迟未能重建,致使该村有14户农户只能靠渡船进出,于是集体上访、越级访不断。去年,人大代表到三店村接访后,将选民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给了县交通局。去年年底,三店大桥的重建工程得以妥善落实。

二、当前影响农村党群干群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成因: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确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部分工作方式又没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造成还有不少方面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不见舒缓,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矛盾激化现象。归纳、分析后,当前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来看。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1、基层党组织责任感不强。有部分村干部一遇上突发事情就过度依赖联村领导,自己往后躲,怕得罪人,主意要联村领导出,事情要联村领导处理,造成村级组织失去了其必要的力度。2、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没不佳。首先,办公机关化倾向。以前是村干部是天天“出诊”,现在是经常“门诊”,走门串户少了,和群众沟通少了,得到的基层信息就更少了。其次工作缺乏深度。在工作中以对付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深入思考问题较少,工作缺乏热情、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了激情。最后,工作方法简单。少了以前的耐心,做事急于求成,而忘了农村工作自身的特点。比如我镇的一个村,在该村土地二轮承包手续上由于当时工作不够规范,导致现今矛盾突发。在事件发生后,该村主要干部没有采用妥善的方式、方法去解决,而是态度生硬、脾气火暴,不但没有让事件缓和下去,反而激发了事态的发展,引发了集体访和越级访,导致了党群干群关系的不和谐。3、党员队伍老化、文化程度低造成战斗力不强。据统计资料显示,全镇农村党员共446名,其中60周岁以上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数的38%共169名;45周岁以下的党员133名只占农村党员数的30%;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党员174名,占农村党员数的39%。而且党员双带作用不明显。以各村的现状来看,支部书记的致富能力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投资的占70%,但是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却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再者,普通党员的带头致富能力不强,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

(二)、从农民群众自身素质来看。

经过多年的民主建设,目前的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已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好现象,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但是,于此同时,农民群众的义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却在不断下降,对公益等事业态度淡漠。尤其在村庄建设上表现最为突出,以修路为例,一条路的资金来源是国家出大部分资金,集体出一部分资金,受益群众掏一点点资金,但就是这一点点资金却往往收不齐。再加上因为邻里纠纷、个人小利益等等原因造成修路工程止步不前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与义务出现失衡,矛盾也就由此产生。

(三)、从农村社会发展现状来看。

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工厂增多、民工涌入、农田征用、赋税减免、土地增值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农村社会突然早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社会治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偷盗现象有所抬头。现象据数据显示,**镇从**年至今,记录在案的大型案件13起,涉及101人,偷盗案件263起,价值19万多。现象的普遍成了让人们担忧的事情,有钱的人大赌,没钱的人小赌,妇女抱着孩子看赌,破坏了家庭生活,扰乱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偷盗案件也是屡禁不止,防不胜防,集体财产、私人财产不断被窃,水利设施遭破坏,农副产品受损失。以上两种现象的存在使广大群众产生了强烈不满,那种怨气的不断积累是非常不利于党在群众心目中威信的。2、土地承包纠纷方面。随着农业税的免除,土地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土地承包的矛盾不断凸现。当时农民手中的土地产值低、负担重、效益低,所以在二轮承包时土地能送则送,合同能不签则不签。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也就以马虎的态度对待了这项工作,没有民主决策,没有完备的手续,工作不规范、粗造。而如今土地的综合价值发生了改变,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民们开始寻找当时村干们部工作上的漏洞,想方设法开始要回本已不属于他们的土地。而村干部们现在既拿出不充足的凭据来,又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了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党群干群关系一度紧张。3、农村土地征用方面。近几年,在群众上访案件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近70%,其中70%左右涉及征地问题,征地问题的焦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偏低和利益分配不当等几个方面。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的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委、政府在被征地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当然在征地过程中也有被征地者主动挑起的矛盾,如漫天要价、借征地的机会发泄对社会的不满等等。

三、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农村党群干群矛盾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须积极应对,从以下工作着手:

(一)、深化党组织自身建设。

1、是在选好带头人、配强班子上下功夫。使班子富有活力、拥有战斗力。在处理各类事件时做到心中有底、办事有力。同时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培育工作,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在每个村产生一定数量的村后备干部。在招考村后备干部工作中,要尽可能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广纳人才,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知识的人才要积极引导,改变传统观念,激发他们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热情。选拔产生的后备干部须上岗参与村工作,不能空挂后备,这样才能未雨筹谋,为下一次村级组织换届做好充分准备。2、积极开展党员带头致富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与“三培养”活动,使一大批农村党员走在治穷致富队伍的前列,一大批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被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逐步显现出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3、发挥一员双岗机制作用。进行党员设岗定责,结合新农村建设设定政策宣传岗、治安巡逻岗、环境整治岗、助人为乐岗等等,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积极作好表率,真正做到了“支部有榜样,党员树楷模”。使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对党有新的领悟,觉悟有新的提升。在群众心目中重塑党员形象、干部形象。4、工作方式要适应新形势。工作方式要实现六个转变,即:在生产组织上,由指令性向指导性转变;在工作推动上,由强制启动向典型引路转变;在领导方法上,由命令式向疏导式转变;在村务处理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行政方式上,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在领导职能上,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积极关爱帮扶群众。

农民群众是一个非常感性的群体,他们需要身为家长的党委、政府关心、关爱、给予温暖。冷漠的态度无疑只会拉大相互的距离,所以对他们关怀是我们不可忽视的。1、深入开展定点、结对帮扶活动。通过镇干部定点帮村,村社党员分类帮户,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这项活动,从过去帮扶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转变到帮扶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群众增收和增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构建新型的农村党群干群、干群关系。2、关怀特殊农民群体。失地农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民群体,在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尚未完善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一些小政策来安抚这一特殊群体,做到:生活上多照顾,做到失地不失温暖;就业上多关照,做到失地不失业;感情上多沟通,做到失地不失信心。3、创造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加大对盗窃等案件的打击力度,成立公安民警、保安建立专职防控队,建立干部党员义务巡逻队、护村队等方式保一方平安,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完善村务工作机制。

将《村务公约》、村务公开等制度的实施列入村级组织年度考核中,并做到“四个有”:1、公约履行有台帐。每个村必须将履行村务公约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台帐,归入档案,以备今后有据可查。2、村务公开有照片。每一次村务公开后要进行拍照,与公开资料一并归入档案。3、村民代表有签字。村民代表会议要做好会议签到工作,在会议表决程序上,表决结果以代表们签字为准,并做好最后的归档工作。4、民主监督有制度。监督制度要做到“齐全、明了、知晓”,即:制度要齐全,做到监督有依据;制度要上墙,做到制度一目了然;制度要通告,通过宣传做到村中人人知晓。

(四)、培育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在给予农民群众充分民主与权利的同时要培育农民群众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以改变农民群众只要民主、权利不要义务的现状。1、拓宽教育渠道。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村务简报、可寻址广播等媒体,加强舆论导向,加大权利与义务等同的宣传力度。如,可以在村级简报上开展“我心目中的新农村”、“我们一起建设新农村”等征文活动,营造“新村的建设既要靠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更要靠农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氛围。2、把握教育重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动员,让农民明白“村建设要依靠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道理。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参与农村基层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3、注重教育方法。可以尝试开展树立农村主人翁的典型等活动,比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评选“十佳村民”。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在希腊神话中有个英雄叫安泰,只要他双脚不离开大地母亲,就力大无比,无人可敌。在一次战斗中,对手设法使他双脚离开地,他顿时力量全无,很快败下阵来。这种关系即是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党离不开群众,这是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得天下,之所以能以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靠的正是群众路线。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战争年代如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主义的新时代更应如此。“崇高的动机,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从群众中来”的共产党员,只有时时“回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扎根群众,艰苦奋斗,勤政为民,才能无愧于党的事业,无愧于党的宗旨。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群众就会与党同心,为党分忧,党群干群关系亲如鱼水,党的根也将永远扎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