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协作机制思考

时间:2022-09-05 10:16:00

国地税协作机制思考

税务机构分设10多年来,分税制模式解决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下降的问题,税收收入连年大幅度增加,税收执法行为得到了规范,税务机关执法意识和纳税人纳税意识也有了普遍提高,税收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肯定地说,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所以说国税机构与地税机构分设意义非常大,必须坚持。但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地税系统自成体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一些弊端日趋明显。因此,加强国、地税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就建立国、地税征管协作机制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建立国、地税征管协作机制的必要性

1、加强国、地税局征管合作,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内在需求。国、地税局通过对纳税人登记、申报等征管信息横向比对,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税款流失。通过互相利用对方的信息资源,加强对纳税户的管理与监控。通过加强国、地税局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等方面的联合作业,可以提高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管理力度,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税收环境。

2、加强国、地税局征管合作,是推进队伍建设的有力保证。一是能够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国、地税局通过信息共享和情况交换,可以在本部门加强干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部门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二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国、地税联合作业,可以使干部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机会,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加强国、地税局征管合作,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税收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国、地税局形成的税收管理信息具有一定共通性和互补性。但目前双方尚没有建立税收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国、地税局之间的信息孤岛。只有加强国、地税局沟通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使税收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税收工作成果。

4、加强国、地税局征管合作,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国、地税局的工作重心所在。既然工作目标一致,职能趋同,那么国、地税局就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工作计划的拟定、重要工作的部署、有关措施的制定上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形成税收管理工作合力,促进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5、加强国、地税局征管合作,是税收管理效率原则的具体体现。加强国、地税局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有力地提高国、地税双方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有效地减少双方在税收征管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实现税收管理成本的逐步降低和税收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6、加强国、地税局征管合作,是优化纳税服务的实际需要。国、地税局同为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很多情况下实施对同一纳税人的共同管理。如果没有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各自为战,必然会导致对同一纳税人的多头重复检查。国、地税局建立合作制度,通过在各自的办税服务大厅公示对方的纳税服务内容、申报纳税的有关事项和要求等,使纳税人对国、地税机关的各项管理要求更为清楚明晰,可以有效减少纳税人在办理各项税收事宜时在国、地税局的往来次数,大大方便纳税人。

二、建立国、地税征管协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1、大局原则。要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双方工作的开展要从讲政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大局。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全局,工作的部署要照顾到全局,部门利益要服从于全局。只要对大局有利,双方就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少讲条件,多讲配合,倾心尽力,真诚合作。

2、效率原则。合作要以大局为重,以效率为先。通过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使税收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环环相扣,规范有序,构建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税收管理工作格局,形成部门管理合力,促进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两个部门税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成本原则。要通过合作,加强对双方税收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物力资源的合理调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深层次地挖掘双方现有资源的潜力和作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效地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4、递进原则。国、地税局合作要坚持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易后难的原则。双方要在加深了解、逐步磨合、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找准合作的切入点,确定合作内容,明确合作方式,逐步健全合作机制,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渐渐实现全方位的合作。

5、服务原则。双方的合作要立足于优化服务、方便纳税人,通过互通信息,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开展税收宣传、纳税咨询、税法辅导等纳税服务工作,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创新纳税服务载体,优化纳税服务手段,丰富纳税服务内容,构建高水平的纳税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满足国、地税征管协作机制建立的基本要求

建立国、地税征管协作机制的立足点是要满足国、地税分设的有效功能最大化和消极因素的最小化,有利于促进财政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保证税收职能作用的顺利实现。但同时还需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协调税收政策,消除国、地税之间的实务差异。

税收政策的协调就是在一项税收政策出台以前,要充分考虑到国税与地税部门的实务差异,在税收政策的具体执行上明确国税与地税部门的具体办法。税收的立法权、解释权、调整权和减免权等内容要做到合理的划分和制度安排。有些具有典型地方特点的税种的立法权可以下放给地方,允许地方有一定范围内的税收立法权限。规范税收政策的出台,协调税收政策的落实,明确税收政策的具体执行,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用,才能统一税收和宏观调控行为。

企业所得税是国、地税共同征管的税种,双方在执行税收收政策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结果就造成,同处一座城市的、规模相仿的两家同行企业往往享受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这对市场的公平竞争、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国、地税双方应当积极归纳存在的差异,探询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寻找消除差异的办法,结合征管工作实际,尽量取得一致,给纳税人创造一个合理的税收环境。

2、协调各自征管活动,减少征管行为的重复性。

为了避免一些重复的征管行为,国、地税部门应当协调各自的征管活动。比如可以安排在税务登记环节进行联合登记、在纳税申报环节进行联合申报、在纳税稽查方面进行联合稽查等。这样的联合制度,不仅能给纳税人带来方便,而且也提高了整体的征税效率,避免了国、地税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这种联合制度,在操作上也是实际可行的。目前,我市国、地税部门之间已经做到了联合税务登记、联合纳税人信誉等级评定、联合税收政策咨询(12366)。其中联合建立12366税收政策咨询热线,开创了全国税务系统的先河,受到了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以良好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赞誉和信任。

3、加强国、地税之间的信息整合,实现征管信息共享。

目前,国、地税局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双方跨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存在着平台不一致、机构不对称、标准不统一、交换不到位、整合难度大的问题,根源是由于双方征管范围不同、管理软件差异、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造成的。要加强国、地税局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就要努力实现双方网络互联互通,这需要总局制定国、地税局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方案,统一双方的管理平台,统一双方的征管软件,统一双方的信息采集管理。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在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之前,各地国、地税局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双方各类操作软件的匹配与兼容,加强对网络系统的改造与接入,加强对双方管理信息的整合与比对,以实现各类税收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搭建广阔的国、地税局税收管理信息平台。

四、建立国、地税征管协作机制的基本途径

1、建立体系,形成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国、地税工作协作领导小组,指定办公室为牵头部门,业务对口部门具体落实。形成“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配合,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协作配合机制。

2、立足规范,形成协作联系机制。制定具体工作联系制度、办法,明确双方工作协作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由人为协调到制度规范转变,由单纯靠协商沟通向受责任义务关系约束转变。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对本部门无需保密的重要活动安排、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向对方通报和反馈,协调处理具有共性的重大问题。重视发展双方各职能机构间的联系与合作,就双方协作关系和需要对方了解的本部门日常性工作开展情况,及其他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问题定期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不断密切和加强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协作关系。

3、注重管理,形成协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协作管理制度,明确、细化协作内容、管理流程、运作方式及协作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具体、明确规定有关人员岗位职责,保证协作有效开展和效能充分发挥。积极开发运用双方的管理资源,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各自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物力资源的合理调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协作工作跟踪制度,对协作解决的问题,跟踪处理、及时反馈。定期总结协作情况和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向地方党政汇报,向上级通报。

4、构建平台,形成信息交换机制。立足现有技术手段,兼顾金税三期工程长远规划,充分发挥国税系统信息资源优势,提高信息采集及使用效益。积极构建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不断完善共享资源网,制定共享资源网信息交换办法,逐步规范信息交换对象、方式、周期等各项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信息更新时间和责任部门,确保信息时效。加强信息交换技术协作,定期交流设备配置、网络条件、传送节点、安全管理等情况。加强数据管理协作,规范数据采集清理和分析操作,防止垃圾数据,强化数据运用,提高运行效率。

5、加强规划,形成长效协作机制。国、地税协作配合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长期工作。国、地税机关务必从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行动,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抓起”,科学制定双方协作的长期规划,明确近期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以信息交换、税收征管、税收检查等为重点开展协作。注重运用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性手段,尽快联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纳入各自的整体工作规划中去,努力把工作协作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推进税收事业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国、地税工作协作顺利开展。对于总局已规定的协作事项,必须抓紧落实;对于总局原则性要求的事项,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具体办法;对于暂不具备全面推行条件的,要认真开展试点,总结积累经验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从而做到国、地税分设的有效功能最大化和消极因素的最小化,促进财政和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保证税收职能作用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