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策略

时间:2022-06-16 04:11:00

整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策略

为规范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营造促进地区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30号)精神,结合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重要意义

规范性文件是政府机关履行行政职能,依法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重要依据。根据《自治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和《自治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我区制定了《塔城地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试行)》,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监督管理,全地区规范性文件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

但是,在规范性文件制定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越权规定,工作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制定过程民主参与不够,对规范性文件监督不力及制而不备、备而不审、审而不纠等问题,使规范性文件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违法或者不当规定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畅通,妨碍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自治区、地区重要决策的全面正确实施,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各项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定期进行清理,对于督促各级政府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推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清理规范性文件的工作范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关于“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含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要求,今年将在全地区范围内开展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

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各县(市)、乡(镇)场人民政府,地区各职能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包括中央、自治区实行垂直管理的机构)是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的责任单位,清理的范围是年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各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级人民政府和所属部门、乡(镇)场人民政府开展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地区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清理的具体工作由各级法制机构负责实施。

三、清理规范性文件的工作任务

(一)细化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标准。在梳理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具体的标准和规则,作为本机关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的依据。

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废止:

1、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自治区、地区政策规定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职权的;

2、实行地区封锁、限制或者歧视外地产品和企业的,或者越权规定优惠政策的;

3、进行行业垄断,保护行业产品,指定商品或者服务的;

4、设定或者变相设置行政审批,违法设立收费、基金、集资、摊派,违法规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

5、违法改变或者增加执法主体,增设检查站点,聘用临时执法人员的;

6、改变法定执法程序,增加管理相对人负担,或者减少法定程序,缺乏公开和透明的;

7、依据缺失;

8、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规定。

(二)要认真审查规范性文件内容是否适应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规定的措施是否有利于法律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普遍承受力,是否存在文件内容相互矛盾、“打架”,部门职责交叉问题等。

对于政府机关与党委等有关机关、组织联合的文件,也应当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当与相关机关沟通,提出建议;两个以上部门联合的文件,由牵头部门进行清理,征求联合发文单位意见后,共同提出清理建议。需要修改的,应当重新制定规范性文件。

(三)规范运作,完善制度。规范性文件清理、评估工作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的工作。要认真落实《立法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自治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自治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和《塔城地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审查、定期清理评估等各项制度,做到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监督有效、坚持不懈。

四、开展清理规范性文件的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月21日—3月5日):制定工作方案,动员部署阶段。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职能部门按照要求,成立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行周密部署,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案务于年3月12日前报行署法制办。

第二阶段(3月6日—7月15日):梳理、评估、审查阶段。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职能部门对历年制发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认真评估,准确把握。对发现有问题的文件进行审查,逐一研究是否存在需要修改、废止的情形,提出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理由;需要修改的,应当及时重新制定。清理规范性文件应当坚持合法性、公正性、公开性原则。

第三阶段(7月16日—9月15日):决定和公布阶段。编制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审议,作出清理结果的决定;通过政府网站、办事窗口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按照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报送备案。

第四阶段(9月16日—11月15日):总结、验收阶段。总结清理工作情况,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部门向行署报告;行署对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部门的清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加强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的组织领导

此次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各县(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纳入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要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明确责任,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地区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地区依法行政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行署法制办)负责协调、督促和指导,抓好组织落实。对清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加强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联系,及时沟通协调,理顺管理职能,杜绝行政机关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同时,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完善规范性文件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对清理工作迟缓或者未开展的,要及时督促改进,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改进。要强化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地区依法行政指导协调小组将适时对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