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31 08:27:00

碧水行动实施方案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为了确保三峡库区水质,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市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水污染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并经2005年8月22日召开的市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批准实施。为切实贯彻实施好《**市“碧水行动”实施方案》,改善我县的水环境质量,结合我县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碧水行动”实施范围

碧水行动实施范围为**县所辖行政区范围,重点为辖区范围内濑溪河、怀远河、窟窿河及其主要支流以及上游、化龙、龙水湖、跃进、响水滩、玉滩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和城镇居民饮用水源保护。

二、“碧水行动”目标

(一)水质目标

河流水质目标:辖区范围内濑溪河、怀远河、窟窿河河流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2006年达到92%,2007年达到96%,2010年达到100%。

饮用水源水质目标:2006年,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7%,其他乡镇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55%。2007年,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其他乡镇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60%。2010年,县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其他乡镇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0%。

(二)污染物削减目标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年度削减目标分别为:2005至2007年1.38万吨、5303吨、1258吨和189吨;2008至2010年17433吨、6970吨、1656吨和236吨。

(三)主要控制指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2006年达到30%,2007年达到50%,2010年达到7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06年达到30%,2007年达到60%,2010年达到80%。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2005年达到94%,2006年达到95%,2007年达到96%,2010年达到98%。

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处理率:2005年达到20%,2006年达到30%,2007年达到40%,2010年达到60%。

三、“碧水行动”时段划分

“碧水行动”分为2个目标时段:分别为2006年至2007年和2008年至2010年。

四、“碧水行动”主要内容

(一)饮用水源保障工程

在开展全县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防治饮用水源污染,改善供水水质。到2010年,初步建立全县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

1、全县饮用水源状况调查

开展全县饮用水源及供水水质状况调查,开展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物普查,全面了解全县饮用水源和供水水质状况。

2、饮用水源保障工程

进一步优化饮用水源地,改进取水方式,扩大公共水厂供水范围和规模。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染源整治,结合城市生活污染源整治工程和工业污染防治工程,优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的污染源和市政生活排污口。积极配合市级有关部门推进渝西供水工程项目中的玉滩水库大型饮用水源水库工程的建设,解决饮用水源水量不足和水质污染的问题。

根据《**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区界碑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对保护区范围内各类污染源进行清理整治。结合小城镇发展合理安排水厂设施建设,按照“先中心镇,再百强镇,后一般建制乡镇”的原则,改造、新建一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供水工程项目,使全县24个街镇乡饮用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在农村地区,结合实施渝西供水工程,为缺水地区人畜饮水提供水源保证,改善缺水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在水源、水质有保障,人口相对集中居住的农村地区,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防止农村面源和其他污染源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不能满足饮用水源水质的农村地区,引导村民搬迁。结合农村扶贫工作,争取每年解决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城市生活污染整治工程

1、城市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2006年龙岗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并投入运行。2010年前,与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相衔接,实施一批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流域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城区污水收集率2006年达到60%,2007年达到70%,2010年达到85%以上。

2、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因地制宜原则,妥善处置污泥。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泥处置装置,确保污泥得到妥善处置。在建和新建污水处理项目要配套建设污泥处置装置,提高污泥的脱水率,确保污泥进入垃圾处理场不影响正常填埋。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掺生石灰打包后进入垃圾处理场填埋。

3、城镇生活垃圾整治工程

2006年完成**龙岗垃圾处理场建设,对简易垃圾填埋场实施封场。

推进建制镇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列入《濑溪河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小安溪河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中建制镇垃圾处理项目的实施。按照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用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少的工艺技术。争取2007年全面启动小城镇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2010年完成纳入规划的小城镇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其余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4、综合整治医疗废物废水污染

开展全县乡镇以上医院的废水治理达标行动,所有乡镇级以上医院废水必须全部治理达标。2006年完成城区医院废水治理工程,督促1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实现与市、县环保局联网,2010年完成全县乡镇医院废水治理工程。

按照相对集中处置的原则,妥善处置医疗废物。

5、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运行监管

按照城市生活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在线监控系统,加强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工业污染防治工程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实施工业废水治理达标工程,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执法,降低工业企业排污强度。

1、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取缔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限制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企业的发展。按照**市电镀、造纸行业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规范全县的电镀、造纸行业的产业发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合理确定工业发展布局。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新建项目要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结合企业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标准,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重点工业企业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促进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结合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依托特色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新建和搬迁企业进入园区。

3、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强化工业及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区域环境准入政策,对不符合环境准入政策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加快推进园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新建工业园区应配套建设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实施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全面达标工程,所有未全面达标的工业企业均限期治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应责令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实施关、停、转。

妥善处置危险废物。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

4、强化监督管理

定期公示重点污染企业的排污状况,实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制度。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现联网。对危险废物实行转移联单和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1、加强养殖污染防治

开展全县养殖污染调查,制定养殖污染防治方案。将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各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环境容量,划定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域从事污染水体的养殖活动,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依法限期搬迁或关闭。

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鼓励养殖业向适度规模集中发展。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小区内每个养殖单元配套建设沼气池或粪尿集中处理设施,采取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对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重点推进农村畜禽散养户沼气池配套建设,制定和调整鼓励畜禽粪便还田的政策措施,控制畜禽粪便污染。到2010年,建设沼气池1.15万口,逐步形成农村畜禽散养户对畜禽粪便实施沼气和还田处理的综合利用。实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畜牧清洁化生产综合技术。

根据水域功能要求和养殖区划分规定,严格水产养殖许可证管理。禁止在饮用水源水库采取投放化肥、粪便等污染水体的方式从事水产养殖,取缔非法养殖。在适宜养殖区域,以满足水环境容量、水域功能标准要求为前提,合理控制养殖规模。鼓励人工放养,主要发展鱼塘养殖。在具有渔业养殖功能的中小型水库,慎重发展投饵性水产养殖。渔业发展规划和水产养殖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加强化肥、农药等污染防治

确定农村面源污染敏感区,划分农药、化肥重点控制区,制定农药、化肥、农膜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指导性意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基地的建设。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可控化肥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控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2010年,全县化肥使用水平达到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加强环境监管

制定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所有规模化养殖必须执行排污申报、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规定,严格控制养殖污染。开展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种植基地环境监测,保障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加大养殖污染执法力度,查处养殖污染违法行为。

(五)环境监控和风险防范工程

1、加强水环境监控系统建设

在濑溪河、怀远河干流和重点水库设立监测断面,逐步启动水环境质量的自动监测。建设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加强对饮用水源地、自来水厂出厂水及供水管网末梢水的监测,保证饮用水质安全。开展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自动监测或监控装置。建立饮用水环境质量动态监控系统。实施水环境状况制度。

2、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按市里统一要求逐步建立县、街乡镇两级环境监管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环境执法体系。按照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充实环境执法人员,装备执法器械,提高执法监管能力。

3、加强水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建设水环境动态预警系统,实现水环境质量和污染事故的预警预报。配合市有关部门建立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分中心,建设水环境污染事故专家支持信息查询系统、污染事故案例库、处理处置技术信息系统、辅助决策与指挥系统。制定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配备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装备,开展环境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现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

4、加强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配合**市环境安全监管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实现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监控等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建设和完善环境安全数据库;建立水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信息传输系统,重点污染源废水在线监测与信息传输系统,重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的信息传输系统。建设水环境质量动态监控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分析数据变化规律,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污染事故影响时空分布。建设环境安全公众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展政务公告、网上申报、投诉、举报、信访等业务。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县“碧水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江涛任组长,副县长陈中举、颜三林、左益、胡华超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县“碧水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的“碧水行动”工作方案。

二是明确责任。县环保局负责牵头协调“碧水行动”的实施,负责“碧水行动”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开展全县建制镇以上饮用水源污染状况调查和整治工作。负责工业污染治理达标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负责牵头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牵头组织对“碧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配合县财政局合理安排“碧水行动”专项资金。

县计经委负责把“碧水行动”有关项目和资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牵头推进次级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具体项目、城镇生活污染整治、环境监控和风险防范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负责推进全县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县企业发展局负责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负责规范全县资源开发型工业行业发展秩序,制定和实施资源开发型工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牵头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清洁生产,协同有关部门编制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自备生活水厂的关闭。

县监察局负责对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碧水行动”实施方案的效能监察,对执行过程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应责任。

县财政局负责“碧水行动”补助资金的落实,并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

县国土房管局牵头负责协调“碧水行动”工程项目征地工作。

县建委负责“碧水行动”生活污水、城镇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建设管理。负责协调“碧水行动”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负责小安溪河流域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国债支持前期准备工作。

县科委负责“碧水行动”有关水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的实施,为“碧水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县市政局牵头负责牵头垃圾处置收费政策以及市场化运营的推进措施。负责垃圾处置项目的行业管理,牵头负责城镇禁养区畜禽养殖的搬迁和取缔工作。

县交通局牵头负责船舶污染整治工作。

县水务局牵头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以及市场化运营的推进措施和实施农村饮用水源保障工程,组织实施渝西供水工程项目。负责污水处理项目的行业管理,负责企事业单位自备水厂关闭和取水点优化调整工作,牵头推进城区三、四级排水管网建设,负责全县建制镇以上供水水质状况调查。

县农业局负责水产养殖污染和农村其他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县畜牧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

县工商局负责责令变更登记或依法吊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执照。

县卫生局负责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监测及自备水厂水质监测,负责镇级以上医院废水治理和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

县扶贫办结合农村扶贫工作,基本解决部分农村人口饮水困难。

县督查室负责将“碧水行动”目标和工作任务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内容,组织开展任务落实情况的政务督查工作。

2、资金保障

2005年至2010年,实施“碧水行动”总投资估算约5.82亿元。其中,饮用水源保障工程约0.4亿元,生活污水整治约2.32亿元,城镇生活垃圾整治约1.42亿元,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约0.2亿元,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约1.48亿元。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筹资主体多元化”原则进行资金筹措。饮用水源保障工程以项目业主自筹为主,争取国家、当地政府支持和受益人口自筹为辅的原则进行筹措。生活污染防治工程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为主、业主自筹或政府负责筹措配套资金。工业污染源治理及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经费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主要由企业负责。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养殖业主投资为主、争取国家或政府投资为辅的原则进行资金筹措。

3、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将“碧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政府有关部门及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政府目标考核。对实施“碧水行动”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目标任务不能按期完成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制。

二是建立工作调度会制度。县“碧水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检查各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碧水行动”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研究部署“碧水行动”各项工作。

三是建立督查督办制度。监察局、督查室和环保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督查“碧水行动”项目进展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办,督促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完成目标任务。

四是建立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制度。“碧水行动”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定期向社会公布“碧水行动”项目进展情况,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和市民作为“碧水行动”特约监督员,参与有关“碧水行动”的督促检查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碧水行动”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宣传“碧水行动”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宣传报道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跟踪报道有关水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县营造实施“碧水行动”的浓厚舆论氛围。

五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每月向县“碧水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进展情况,每年年底报送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县“碧水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编发“碧水行动”工作简报,送有关县领导、县“碧水行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镇乡、有关单位。

六是建立科学决策咨询制度。成立**县“碧水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市和县有关专家组成,咨询专家由县政府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