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与司法行政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07 03:46:40

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与司法行政工作意见

一、迅速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司法部和司法厅的统一要求,联系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学习重要指示和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把重要指示和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以后工作指针,并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引领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自觉提供服务与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加强法律服务职能,特别是在法律服务民生方面创新社会服务方式,为全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务公共服务产品,提升法律服务公共服务成效,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公信力。落实法律服务公共体系,为有效的开展法律服务民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眼于法治民生惠民工程,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

法治民生惠民工程是推进法治创建、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举措,要不断细化具体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对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攻坚克难,确保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法律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充分发挥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社区(村)管理参谋员、村居涉法事务服务员”作用,推动实施“一村一顾问”和规模以上企业法律顾问全覆盖,以无偿、优惠、协商等方式为乡镇提供法律服务。配置社区律师工作站建设,与社区签订服务协议,定人、定点、定岗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二是加大法治文化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扎实推进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以点促面,加大乡镇、村法治文化点的示范促进力度,按照“一街一村一企一校”示范点建设模式,着力建设一批便民利民、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法治文化阵地的全覆盖。

三是扩大村级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基层平安法治和谐建设全覆盖。建立以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一平台六中心”法律服务平台和服务站点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建好的164个“家平台”,进一步解决山区和偏远农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与信访维稳平安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等活动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村级调委会“四位一体”工作运行实效,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维稳信息员作用,第一时间稳控、钝化矛盾,确保全市矛盾纠纷调处率100%,成功率98%以上。

三、着眼于全面营造学法遵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有效提升社会法治化水平,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

一是通过开展“法律七进”主题活动、信访维稳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最受群众欢迎的普法宣传员”推荐评选和典型事迹宣传报道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推进法制城市建设进程,夯实平安建设基础,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充分利广场电子显示屏、校讯通短信、法制语音进行法制宣传。利用与电视台联合在《午间道》栏目举办的《法治》普法节目,通过挖掘调节百姓纠纷处理琐事的好村官、如何打破信访不信法怪圈等典型案例,给广大观众解读和宣传法律。借助恭城瑶族自治县被全国普法办、司法部确定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为契机,开设民族特色普法宣传,在每个乡镇设立多功能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设立精品法律图书角,每个家庭有一个“法律明白人”,利用民族特色文化组建特色普法宣传文艺队,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进行普法宣传,逐步实现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低投入、广覆盖、效果好网络式服务格局。

二是开展信访维稳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依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信访维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做好依法处理涉法信访积案工作的法制宣传工作。实行“预警性排查随查随报、应急性排查即查即报、专项排查专查专报”的排查机制,准确掌握涉法涉诉信访及一般性信访工作动态,加强信访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

三是突出抓好农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农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两委”干部和学法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组织法制宣传机关、专业法制主管部门、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结对帮扶,编印专门学法读本和法制宣传资料,积极开展送法进乡村、进企业、进市场、进工地等系列活动,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法制信息、法律知识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着眼于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可化解、权益有保障,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

一是推进调解组织全覆盖。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位、全面覆盖”原则,大力推进调解全覆盖工程,努力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在居民小区试点推行“楼长义务调解员”活动,做到对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得了。

二是推进调解对接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检察院、信访、劳动、计生、交通事故、城市管理等部门的对接机制,规范对接流程,健全各专业调委会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服务零障碍、调解零距离”工作标准,采取调解员、民警、律师“三位一体”的联合调解工作模式,要求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接触双方当事人、第一时间走访知情群众、第一时间掌握证据、第一时间掌握案件基本情况。

五、着眼于创新监管思路,杜绝重新犯罪,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

一是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完善升级“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与“天网”对接,建成以“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为枢纽,覆盖市、县、乡三级纵向网络。进一步完善衔接交付、风险评估、暂预监外执行、动态监管、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管控对象,进行重点管理教育,将心理矫治纳入管理教育工作全过程。进一步落实好社区矫正经费和管理体制编制,加强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利用部门、社区、家庭三张网,实现特殊人群管理无缝监管。实行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为主的监控网;以街道、社区干部为主的社区监管网;以家人、亲戚、好友为主的家庭矫正网,建立共管机制、落实共管措施,全面构建“大矫正大帮教”格局,真正做到“管住其身,网住其心”。对无业可就、无生活来源、无家可归的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协调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开展再就业培训,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建立健全就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扶贫帮困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体现人性化管理,提高对特殊人群管理水平。

六、着眼于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全面打造司法行政公共服务新品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

一是积极推行法律服务便民措施。在老弱病残困等弱势群体中发放“法律服务便民卡”,切实落实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不断完善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窗口服务措施,实行“一站式”服务、办证限时制,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公证和司法鉴定中发现困难人群,主动提供法律援助,依据规定减免收费,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着力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进一步延伸法律援助体系。按照“覆盖基层、全域受理、就近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和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通过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鉴定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在基层农村增设工作站、联络点等方式,建立以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一平台六中心”法律服务平台和服务站点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进一步解决山区和偏远农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组织引导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组织和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村(居)委“法律体检”等活动。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物业纠纷调委会,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2152个专业人民调解组织,10927名人民调解员和1654个行政村建立的大学生村官,新农村指导员,村两委干部组成的2595名法律援助联络员队伍、164个“家平台”。健立完善覆盖城乡的便民法律服务体系。将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重点,让农村和农民享受便捷法律服务。健全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将城区的优质法律服务覆盖到城乡、延伸到基层农村。通过远程视频、网络平台、流动法律服务站和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方式,解决山区和偏远农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半小时工作圈”。

七、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

按照区厅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和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县区要不断强化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及时地把重要指示和彭清华重要讲话传达所有的干部职工。建立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导小组和培训机制,加强对学习重要指示和彭清华重要讲话培训,做好研讨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党组办公会议,研究法律服务工作形势,部署任务,明确责任,细化措施。部署开展督查与自查工作,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司法行政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与与相关部门积极保持信息沟通,加强对司法行政工作动态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