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城镇经济计划

时间:2022-09-11 02:59:00

建设小城镇经济计划

前言

加速小城镇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世界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实力、开放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作为我国国土面积最大、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灌溉绿洲农业省区,同时又是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薄弱、城镇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省区,一方面特色农产品、石油天然气、矿产、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具备建设多类型、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另一方面小城镇自身经济发展落后,难以承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任。而小城镇经济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围绕小城镇经济平台建设和产业支撑,积极发展小城镇,提升小城镇经济能力和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有助于完善**城镇化体系,提高城市化水平,满足**农村经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和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会同自治区民政厅、建设厅、统计局、农业厅、畜牧厅、林业局、水利厅等有关厅局和各地(州)、县(市)的相关部门,专门成立了编制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刘晏良同志担任,下设规划编制小组,并由**农科院负责牵头,会同多部门具体实施。

规划编制小组在全面收集和深入研究国内外小城镇经济发展资料和全疆229个建制镇以及631个乡镇经济社会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和六个专题的系统研究,准确了解和把握了**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需求。同时,根据**小城镇经济现状分析和各专题研究结论,突出小城镇经济平台和经济能力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和实际需要编制完成了本规划。规划共分十部分,总体上是在深入分析**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小城镇经济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建设条件的前提下,明确了**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并确定了**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提出了**—2010年**小城镇经济建设的规划分区、布局和重点建设内容、项目以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规划编制中共收集国内外小城镇资料400余篇,分析、整理相关数据数据2万余个,赴浙江省和南、北、东疆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规划研讨会和专题讨论、咨询会议9次,咨询专家50余人次。

本规划中所涉及的小城镇范围以国家批准的建制镇为主,包括目前尚未设镇建制的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前景以及辐射带动作用的乡镇(不含兵团)。规划中建制镇和乡镇数量、名称以民政厅认可的为准,建制镇和乡的基础数据按自治区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为准。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并经过多次咨询和修改,最终完成了此规划。

第一章背景与意义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面临着东西部差距不断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严峻形势和挑战,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任务。而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城镇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和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而且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是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点。为此,积极发展小城镇,尤其是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构筑现代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就成为我国提高城镇化水平、发挥其经济带动作用和人口集聚功能,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客观要求,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和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现实选择,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大局,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等的高度重视,已作为进一步促进和拉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开展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宏观背景。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祖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土地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且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等十分丰富,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省区和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也是我国独特的绿洲经济发展区和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具备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条件。同时,**又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城镇体系建设滞后和农村经济急待发展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省区,特别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经济建设落后和辐射带动能力差、城镇体系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因素。近年来,虽然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的大力支持下,**建制镇数量较90年代增速加快,**年比1990年建制镇数量增加了172个,城镇建设力度和经济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与**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仍然相距较远,且**小城镇的经济建设水平低是影响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因素。目前,**860个乡镇中建制镇仅有229个,独立建制镇为162个,分别占全疆乡镇总数的26.6%和18.8%,城镇化水平仅为33.84%,而浙江省的建制镇数量达82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59.8%,城镇化水平就达到51.9%,**与之相比差距极为显著;同时,**小城镇行政区域内经济总收入为241.93亿元,仅为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仅为95.7亿元,占全疆乡镇企业总收入的25.6%,独立建制镇镇区人口不足3000人/个。而**年浙江省仅822个建制镇的经济总收入就达11578亿元,占全省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0.6%,其独立建制镇镇区人口达3.05万人/个,表现出**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和发展需求。另外,**绿洲经济沿河流和沙漠、盆地边缘分布和小城镇多民族聚居的特征,又导致了城镇布局的分散性和城镇经济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目前**建制镇中距最近县城10公里、30公里以内和50公里以上的分别有81、45和21个,建制镇密度全疆为1.38个/万平方公里,绿洲内为16.8个/万平方公里,而浙江省全省达到80.7个/万平方公里。同时,各民族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和经营生活方式的差异较大,城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及县城之中,而衔接城市与农村间的小城镇无论从数量、密度、功能和规模上,还是从经济、产业能力和带动作用上均严重不足,并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边疆社会政治稳定,从而使得**小城镇经济能力建设、产业建设和设施条件建设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这是**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现实背景。

**作为我国国土面积最大、边境线最长、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以及向西沿边经济开放的区域,为**大力发展小城镇,全面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和提升经济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是我国最大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甜菜、畜牧业以及特色园艺产品生产基地,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和外调量均位具全国首位,哈密瓜、香梨、葡萄、大枣、红花、石榴、阿月浑子等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产业发展态势明显。其次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及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建设与资源储备基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及吐哈盆地均有石油、天然气的可观储量和规模开发,**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已成为支撑我国及东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接替区。另外,**也是我国欧亚大陆桥的西部桥头堡和少数民族风情十分浓郁、自然人文景观极其丰富的地区,其中**仅国家批准的沿边开放口岸就达14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歌舞、工艺品以及广布的高山、草原、湖泊和大漠风光吸引力巨大,这些独特的资源、区位条件和优势为**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型、矿产资源开发型、旅游型、口岸贸易型、市场型、交通枢纽型等多种经济类型的小城镇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小城镇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工业化产生了迫切需求。这是**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主要背景。

同时,国家提出《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将小城镇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又为**大力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当前,国家着眼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点围绕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实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小城镇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同时,国家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升了**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水平,使得小城镇经济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另外,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专门制定了促进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相关政策与优惠措施,各级政府也统一思想,提高了对小城镇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具备了发展小城镇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广大农牧民也渴望通过参与小城镇经济发展实现持续增收和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环境,从而为有效实施**小城镇经济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综上所述,小城镇经济建设作为一项关系**与全国同步奔小康、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以及边疆社会政治稳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全面、系统建设的紧迫性、现实性和重要性。为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以上背景下提出了**小城镇经济建设规划,旨在通过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优势条件,构筑**完善、现代化的城镇体系和经济发展平台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辐射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确保边疆巩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因此,**小城镇经济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政治意义。

第二章**小城镇经济建设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小城镇经济建设现状

目前,**共有城市19个,其中: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7个,小城市11个;共有建制镇229个,其中城关镇67个,独立建制镇162个;另外有乡631个。与1990年相比,城市数量由16个增加到19个,建制镇由57个增加到229个,同时规模小的乡数量逐年减少,由1990年的745个减少到631个。**年**城镇化率为33.8%。

**年全疆城镇人口总规模达到644.7万人,其中,城市总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13.0%,小城镇总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20.8%。小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为150.46万人,占全疆从业人员总数的21.46%,其中城镇企业从业人员13.77万人,占小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9.15%。在小城镇从业人员中,第一、二、三产的从业人员比例为61﹕13﹕26。同期,全疆城镇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疆GDP的77.6%,其中城市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疆城镇GDP的68.7%,229个小城镇实现产值占全疆GDP的14.2%。在229个小城镇中,北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占全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的71.5%,人均经济收入9973元,是全疆平均水平的1.63倍;南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占全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的23.6%,人均经济收入2861元,是全疆平均水平的46.7%;东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占全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的4.91%,人均经济收入5366元,是全疆平均水平的87.59%。

由此可见,**拥有的城市数量较少,且没有大城市群,小城市数量偏少,城市化水平低,尤其是小城镇经济基础条件相对东部发达省区差距很大,小城镇经济贡献率低、人口规模不足,行政职能较强,经济建设滞后,尤其是二、三产业落后,经济结构急需调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急待加强。从总体来看,北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较好,经济贡献率相对较高,城镇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发展相对较快,其每镇经济总收入是全疆小城镇经济总收入平均水平的1.5倍,是南疆的2.7倍。区域间的差距较大,表明**多数小城镇仍以行政性职能为主,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差,急需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功能。

二、**小城镇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小城镇的经济、辐射功能薄弱,难以发挥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

目前,**大部分小城镇的行政职能突出,而经济产业基础条件较差,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的设施、环境条件不足,企业集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成本高,产业集聚能力差,经济职能薄弱。**小城镇中的乡镇企业表现出规模小,数量少,布局分散和发展滞后等问题,且乡镇企业的产业类型趋同性大,产品缺乏竞争力,规模效益差,导致企业自身发展困难,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弱,人口难以集聚,缺乏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乡镇企业中传统工业、建筑、交通、饮食服务行业比重较大,与自身资源优势关联度不高,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迟缓。全区乡镇企业系统以农副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龙头带动型企业只有329个,占全疆乡镇企业总数的2.9%,平均每个建制镇仅有2个,十分不利于农村工业化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2、小城镇产业结构单一,非农产业比重低

无论从人口结构和从业人员数量,还是从产值和贡献率来看,二、三产业在**小城镇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导致小城镇发展非农产业支撑不足,小城镇经济实力难以迅速提高,经济作用无法体现。据调查资料显示,**现有建制镇农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63%,且工业产值占GDP比例低于20%的小城镇占到62%,而80%以上小城镇经济依赖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小城镇总体上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商贸、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比重低的突出问题,难以发挥对农村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无法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极大制约了**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

3、小城镇规模小,经济吸纳和辐射功能差

小城镇规模过小的直接影响是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健全,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成本高且严重不足,创造就业的门路狭窄,对人口和企业吸引力不强,导致小城镇经济和辐射功能差。目前,我区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只有34个,占全疆建制镇总数的15%。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的小城镇仅有34个,且大部分为城关镇。平均每个镇的人口规模仅为1.73万人,离3—5万人的适宜规模相差甚远,难以形成集聚效益,制约了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各类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不经济,浪费了土地、资金。

4、小城镇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据测算,规划一个1平方公里的小城镇需要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目前,**农村小城镇的建设主要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实力较弱,且城镇经济水平和财政自给率较低,只有55%的小城镇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城镇现有资金只能满足自身行政管理的正常运转,而用于小城镇基本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短缺,并成为当前制约**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关键因素。据测算,目前平均每个建制镇建设投资不足200万元,尚不能满足小城镇基本道路、供排水、照明等基础条件和设施建设的需要,更使得围绕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另外,由于小城镇财政金融体制不健全,一方面小城镇的税收不能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资金要素通过现行的金融体制大量流出,也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经济建设和发展。

5、小城镇经济管理和配套改革滞后

小城镇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涉及各部门、行业的系统工程,经济建设管理和软环境建设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及建设规划人员缺乏,素质较低;同时,**小城镇经济建设的金融、税收、政策措施等配套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并与当前小城镇经济建设的要求和需要不相适应,也成为制约小城镇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必要性

鉴于**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其建设无论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是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无论是从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城镇经济体系,加速城市化、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强农村市场需求能力方面,还是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保持边疆社会政治稳定方面都显现出充分的必要性。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需要

**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是立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小城镇相关经济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人口、资源、技术的集聚整合,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实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逐步拉近与东部发达省区经济差距。因此,**小城镇经济建设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需要。

2、是提高**城镇化水平,适应农村经济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由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农村经济工业化进程缓慢,农牧民增收困难,严重制约着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这一现实情况,**只有迅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非农人口比重,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化,才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经济差异,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同时,目前**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石油天然气、矿产开发基地形成规模后,对农村工业化的需求日趋强烈,而小城镇经济建设正是通过发展经济实力突出、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构筑小城镇的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其人口集聚功能,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创造条件,进而培育区域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小城镇经济建设是提高城镇化水平,适应**农村经济工业化的需要。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较低,全面实现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而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就是要在广大农村造就一批经济强镇,充分依托其经济产业和区域科技、文化中心的功能,发挥其桥梁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并有效提升**广大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提供坚实基础和条件。因此,小城镇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4、是启动农村需求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以及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分散、封闭的消费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潜力的发挥,造成了广大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小城镇经济建设就是要通过其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使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增加城镇人口,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中实现消费需求与收入水平的同步提高,形成“经济强镇——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需求市场扩增——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性循环。因此,**小城镇经济建设是增加农村市场有效需求,推动区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5、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小城镇经济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确保农牧民增收的需要

大规模地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通过小城镇经济发展条件建设,形成产业支撑和区域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并充分利用小城镇紧靠农村,与周边城市、县城联系紧密,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农民进入当地小城镇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优势,一方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口,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另一方面增加小城镇数量和增强经济其实力,并借助小城镇经济的繁荣和便捷的交通以及人口、资源聚集作用为龙头企业进驻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因此,**小城镇经济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小城镇经济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确保农牧民增收的需要。

6、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目前,**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在广大农牧区,经济、教育、医疗、生产生活环境水平差距更大。同时,**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省区,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小城镇经济建设正是通过经济强镇和现代化小城镇经济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和广泛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市场、产业结构、体制和政策的协调,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力推动城乡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城乡经济实力,形成对外经济、社会的比较优势。并利用**小城镇多民族人口聚集和城乡一体化的特点,进一步强化各民族间经济、社会联系,使其在生产经营中不断交流技术、借鉴经验,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产生民族壁垒与隔阂,创建各民族大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局面,确保边疆巩固。因此,**小城镇经济建设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二、建设条件

尽管**目前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具备诸多有利于促进小城镇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只要因地制宜地充分挖掘利用,并认真对待和解决目前小城镇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就完全能够确保小城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功能和辐射作用。

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以来,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省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和项目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境内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和加强,特色农产品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从而为**小城镇经济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条件。尤其是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引额济乌、引额济克、奎屯—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油路到县、送电到乡、村村通广播电视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实施,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区内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和其它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持了以乌鲁木齐为区域中心的城市化建设,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外联系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了小城镇的功能,增强了它们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从总体上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投资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整体经济实力,而且也是全区小城镇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

2、特色农业的兴起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深入,为发展**小城镇经济提供了产业支撑

**土地资源充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条件优越,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和以南疆地区为重点的特色林果园艺产品生产基地,以及以北疆地区为重点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为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工、服务和贸易,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不同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加工业发展很快,并使得**乡镇企业的数量、规模和产值、利润等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一些市县还依托小城镇建设,建成了一批自治区级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另外,特色产业的兴起还从客观上促进了本地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也吸引了一些国内知名企业进疆投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其原料生产地的县及乡镇投资,建立以棉花初加工、特色农产品如番茄、杏、石榴等系列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它们不仅为当地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和意识,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为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为进一步开展小城镇经济建设积累了资金和经验。

3、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样资源类型,使**具备发展不同类型小城镇经济的客观条件

**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具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和优势发展不同类型小城镇经济的独特条件。

首先,**矿藏充裕,种类齐全,是全国少数几个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区之一,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已发现4000多处矿产地,138种矿产,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黄金和盐类等矿产资源开发价值巨大。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和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的气源地之一。石油、矿产开发和工业产业发展为**小城镇经济开辟了广泛的建设空间,矿产、油气资源富集区和石油、矿产开发基地周围小城镇,既可以围绕矿产下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发展第二产业,以提升小城镇产业结构,也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油气开发、工矿生产提供后勤服务等方式,促进小城镇自身经济的发展。其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素来以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令人向往的古“丝绸之路”而著称于世。境内不仅有浩瀚的戈壁大漠、辽阔的草原,更有驰名中外的喀纳斯湖、赛里木湖、天池、天鹅湖等高山湖泊,再加上13个主要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古西域遗留的众多人文景观,从而为**小城镇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邻近旅游区的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4、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为**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位于祖国西部边陲,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我国边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境内边境线总长达5600多公里,与8个国家接壤,目前全疆已获准开放的陆路边境口岸有14个。**作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区位条件非常独特。特别是随着中亚各国经济复苏,**各边境口岸的易货贸易,边民互市,大宗国贸及双边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更加活跃。据统计,目前**边境小额贸易总额15.4亿美元,为“九五”末的1.2倍,“八五”末的2.2倍,占全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7.4%,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占全疆对外贸易量的60%以上。可见,**具备依托边境口岸区位优势,带动周边乡镇二、三产业和边贸小城镇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5、相对集中的小城镇布局和日益完善的交通设施为其经济建设、产业集聚和地域分工提供了良好条件

**小城镇在大的格局上比较分散,但在区域上则主要围绕城市、县城和沿交通干线相对集中分布,从而为**小城镇依据不同区域特色和条件开展经济建设、产业融合和地域分工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据统计,目前**近80%左右的建制镇分布在区域城市和县城周围以及交通干线两侧,如天山北坡经济带仅集中于交通干线两侧的小城镇就达70%以上。而随着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境内交通干线网络已形成7条国道和63条省道及县乡公路连接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8.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1公里,一、二级公路6000多公里;全疆860个乡镇中公路通达率达到99.5%,9417个行政村中公路通达率达到90%,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5万公里,同时,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北到阿拉山口,南到喀什的南北疆铁路线已发挥了促进邻近小城镇经贸、人员交流的重要作用。可见,**相对集中的小城镇布局和日益完善的交通小城镇经济建设具备了便利的条件,为带动小城镇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发展小城镇经济具备内在的动力

鉴于小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在协调城乡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使得小城镇经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为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将小城镇经济建设作为**实施经济大开发、大发展核心内容之一予以高度重视,配套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同时,近年来随着特色产业建设力度加大和生产规模增加,**各地围绕产业建设和农民增收客观上对农村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产生了巨大需求。当前**不同优势资源的产业支撑薄弱是制约当地经济大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农民收入来源途径单一也是制约农牧民增收的核心问题。据统计,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农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生产性收入所占比重高于85%。为此,各级政府主动将发展小城镇经济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战略,积极编制小城镇经济规划,制定和配套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另外,**广大农牧民也希望通过参与小城镇经济建设或利用小城镇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自身收入和生活质量,具备了积极发展小城镇经济的强烈愿望。可见,**经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各级政府以及农牧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为全面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

第四章**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领会和认识当前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紧迫性、现实性和重要性,遵照市场经济和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和人口集聚功能不足、城乡经济不平衡与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差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民增收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布局小城镇经济,构建**小城镇经济体系,并积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小城镇经济建设,最终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二、原则

1、坚持小城镇经济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民经济产业布局和行业、区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面向市场,以小城镇经济平台建设和产业集聚能力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3、坚持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区情和城市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小城镇经济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梯次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

5、坚持小城镇经济建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循序渐进,以人为本,城乡协调的原则;

6、坚持注重小城镇经济建设以质量增长为主、数量增长为辅,注重其辐射带动作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

7、坚持小城镇经济建设与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人文环境条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8、坚持小城镇经济建设投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原则。

三、建设思路

针对**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和人口集聚功能不足、城乡经济不平衡与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差的现实问题,根据**不同区域小城镇经济的不同分工、作用和需要,着眼于**城镇体系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围绕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充分依托中心城市及县城的现有经济、科技、信息、人才和交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经济平台和经济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沿路(铁路、国道、省道)、沿边(边境口岸)、沿经济带(工业、加工业)和特色资源带(特色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的区域建制镇为建设重点,以构建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体系为目标,以小城镇质量和内涵建设为主,将小城镇经济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中,并注重其经济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配套**小城镇经济建设中相应土地、户籍、财政等优惠政策措施,突出小城镇经济的建设效果,力争通过建设最终形成相对集中的城镇经济集群,实现小城镇经济规模与资源和地域的合理分工,壮大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带动**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大发展。

各小城镇将紧密结合自身所处经济带的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特点,依托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经济条件,围绕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发展优势产品加工型、矿产资源开发型、旅游型、口岸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市场型及综合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并发挥城镇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乡镇建设将以当地产业发展为基础,积极融入区域内资源开发、产品生产、产业建设和旅游交通服务之中,并以建设乡镇产业基础设施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功能为目标,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中心。

对于不同经济带的小城镇经济建设将充分依托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确立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发展类型和经济建设方向,实施城镇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选择,配套和完善城镇基本设施和功能,主动融入主导产业发展之中,实现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设期内,按经济产业布局选择一批基础好、特色突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或市场开发潜力较大的建制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重点提高其经济能力。通过经济产业扶持、二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城镇基本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经济产业,提升小城镇经济能力,充分发挥人口集聚作用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形成**小城镇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农村经济的增长极群。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积极动员全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小城镇经济建设,显著提高全疆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通过**小城镇经济能力建设,构建起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平台,完善小城镇产业设施建设,配套小城镇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小城镇经济薄弱、产业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差的局面,逐步建成经济突出,各具特色,功能齐全,带动作用显著的**小城镇经济体系。并分步形成围绕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县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资源特色和产业特色,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充满活力的小城镇网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

2、具体目标

到2010年末,重点建设具有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小城镇25个,其中,建设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4个,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6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15个,形成**小城镇经济的基本框架。并使规划实施镇的经济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经济、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加强,建设区域内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明显增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初见成效,从而有效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到2010年全疆城镇人口达8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7%左右。

五、规划建设期

**小城镇经济建设规划的建设期为**—2010年。

六、规划实施地点

**25个建制镇镇区。

第五章**小城镇经济建设内容、规模与布局

一、建设内容和建设项目

根据**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原则、思路及规划分区,规划建设内容围绕小城镇经济平台和经济能力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城镇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宗旨,突出小城镇质量建设,提升小城镇产业载体功能、服务水平和经济辐射带动作用,重点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产业经济支柱作用较为明显的小城镇和资源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潜力大的乡镇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

1、建设内容

根据目前国内通行的小城镇经济类型划分方法,将全疆十一五期间拟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划分为市场带动型、工业主导型、综合型3种基本类型,各类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1)市场带动型小城镇

该类型小城镇(包括农贸、边贸等多种商贸形式)主要以城镇各类商贸市场、边境贸易基础设施,配套货运、仓储以及其它相关的基础设施等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改善市场环境条件及配套服务设施条件,为商家创造优良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同时为消费者提供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条件,快捷的交通、特色的餐饮、休闲、娱乐等优质服务。规划中该类型小城镇经济建设归为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

(2)工业主导型小城镇

该类小城镇(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发、特色民族工艺品加工等)主要以改善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电力设施、供排水设施、原料供应地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其它相关的配套设施条件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基础条件改善,保障工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证企业的职工住房、子女上学、就医,解除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企业集中精力发展工业产业。规划中该类型小城镇经济建设归为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

(3)综合型小城镇

该类小城镇(城镇经济主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业构成)以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城镇管网建设、道路建设、能源设施建设、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其它城镇配套设施建设,使小城镇各项社会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各项保障措施有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以满足城镇工、商、贸发展的需要。规划中该类型小城镇经济建设归为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

1、项目建设规模

根据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和各产业在不同小城镇经济建设区的发展水平、分布特点,以及各建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未来5年的总体任务和目标,确定**-2010年规划期内**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重点项目25个。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4个,占建设项目的16%;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6个,占建设项目的24%;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15个,占建设项目的60%。

2、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经济学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各小城镇经济建设区的现状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的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战略,将天山北坡经济带、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沿边沿线经济带作为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布局的重点,同时围绕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建设、**特色旅游业发展,结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总体平衡进行总体布局。

根据各小城镇经济建设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对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天山北坡、伊博塔阿沿边、托吐哈沿线和天山南坡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重点项目25个,其中:

——天山北坡建设小城镇经济建设区规划项目7个,占全疆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的28%。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2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5个;

——托吐哈沿线小城镇经济建设区规划项目2个,占全疆建设项目的8%;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1个,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1个;

——伊博塔阿沿边建设区规划建设项目13个,占全疆建设项目的52%。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3个,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2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8个;

——天山南坡小城镇经济建设区规划项目3个,占全疆建设项目的12%。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1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2个。

3、年度实施计划

本规划建设期**—2010年共划建设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25个。分年度实施计划如下:

——**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3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2个;

——2007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4个;

——2008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3个;

——2009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3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2个;

——2010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4个。

三、投资估算

1、总投资估算

根据**各类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确定建设项目总投资3.75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引导资金0.75亿元,自治区及地州配套0.75亿元,社会筹资2.25亿元。在各类项目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共投资0.6亿元,占总投资的16%;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0.9亿元,占总投资的24%;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共投资2.25亿元,占总投资的60%(表8)。其中:

——天山北坡小城镇经济建设区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占全疆规划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的28%。其中:

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28.57%;

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75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71.43%。

——托吐哈沿线小城镇经济建设区小城镇经济建项目总投资0.3亿元,占全疆规划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的8%。其中:

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50%;

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50%。

——伊博塔阿沿边小城镇经济建设区小城镇经济建项目投资1.95亿元,占全疆规划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的52%。其中:

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45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23.08%;

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15.38%;

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120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61.54%。

——天山南坡小城镇经济建设区小城镇经济建项目总投资0.45亿元,占全疆规划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总投资的12%。其中:

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15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33.33%;

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占该区域同期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66.67%。

2、年度投资计划

**—2010年全疆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投资3.75亿元。

——**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共投资7500万元。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3个,投资4500万元;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2个,投资3000万元;

——2007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共投资7500万元。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投资1500万元;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4个,投资6000万元;

——2008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共投资7500万元。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投资1500万元;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投资1500万元;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3个,投资4500万元。

——2009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共投资7500万元。其中:市场带动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3个,投资4500万元;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2个,投资3000万元。

——2010年全疆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5个,共投资7500万元。其中:工业主导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1个,投资1500万元;综合型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4个,投资6000万元。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及政策保障措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是一项以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为主的建设规划,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规划中涉及到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供排水、输变电、道路、市场建设等为主。这些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实施地点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但规划实施工程将严格按照相关工程设计标准及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尽可能减小、避免对项目区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在运营期,实施工程对当地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部分工程还会对改善当地环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如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可有效减轻镇区内企业、居民由于无序排放污水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镇区道路工程则可有效起到防止镇区水土流失、防尘、防水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此外,本规划中涉及到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则主要是围绕项目区的特色产品或优势资源进行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产品加工基地的配套、完善建设。首先,规划中涉及到的特色种植业基地是在现有镇区范围内和原有耕地基础上建设,没有新开荒地和新增大的用水用地项目,因此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及其它化学产品对项目区周围的水域、土壤和大气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应对这些化学产品的品种、剂量、时期、方法等实行严格的控制,以大大降低农药、化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以及有机肥的大量施用,以改善项目区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土壤、水体及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其次,特色养殖业基地生产过程中,对畜禽的繁育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及饲料残渣定时定点清除,并进行回收利用,使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小程度,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最后,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在运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废水和废气,多为可回收处理废弃物,没有需要特殊处理的污染物产生,在严格按照相关废弃物处理规定处理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可见,本规划的实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二、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

小城镇经济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广大农民增收和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划涉及的范围广、城镇数量大、部门和行业多,且建设周期长。为此,必须配套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小城镇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小城镇经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了解和掌握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在小城镇经济建设中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小城镇经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建立由自治区主管经济的副主席任组长,包括自治区发改委、建设厅、民政厅、交通厅、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在内的**小城镇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全疆小城镇经济建设工作,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发改委。同时,各地州、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区域小城镇经济建设规划的制定、协调和实施;再者,要明确政府在小城镇经济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为小城镇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另外,对小城镇经济基础条件建设、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和重大开发整治等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并在工商登记、地方税收、信贷、利润上缴和外汇使用上给予优惠,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目标。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搞活土地流转机制,为小城镇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要在遵守国家土地法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按照小城镇经济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分期征用”的原则,并允许按城镇经济建设规模调剂使用。二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农民宅基地有偿转让制度,允许准备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将原有承包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作为其进城定居或就业的启动资金,以利于土地的适度集中和实现规模经营。三是在土地使用上,严格审批,对非农产业用地出让采用招标、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对商业、工业、住宅等不同类型用地采取不同地价的政策,对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的,则在地价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有偿使用所得收益用于城镇建设,使城镇建设资金得以补偿,形成良性循环。四是要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利用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经济手段鼓励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连片发展,还可以尝试以地换地的办法,以降低农户和企业进入小城镇的成本,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联合开发,使农民能在土地资本中获得长期收益,进而为**小城镇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努力深化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小城镇人口的有序流动和集聚,拓宽小城镇就业渠道

一是要充分放开了农民进入市县及小城镇落户的限制,实现城乡一体化,从而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方面的互动,促进人才和经济资源向小城镇集聚,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差别,建立以身份证管理制度取代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三是对于到**支援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内地专家、科技人员及投资、开发、兴办企业者,可根据其意愿保留原籍户口,并发给有效的居住证,享受本地常住居民同等待遇,以此吸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四是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建立生活救济制度,对有条件的小城镇,逐步建立规范的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待条件成熟时,纳入当地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加强政策引导,对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方面给予倾斜,保障其合法权益,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重点培育中心小城镇经济产业,特别是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为实现小城镇经济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投融资机制,为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小城镇经济建设投资是确保其建设成效的关键。为此,**小城镇经济建设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村小城镇投资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放开准入条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小城镇建设,发挥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解决资金短缺这一“瓶颈”的制约。一是依靠企业、个人、外资等多种形式的投资新体制,通过制定和完善土地转让、集中统建、招商引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主管”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吸引其投资建镇,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二是深化城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以镇养镇”的方针,建立镇一级实体财政,合理确定县镇分税制财政体制,强化镇级财政预决算管理,增强小城镇的财政功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县镇财政包干办法,调动小城镇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增强小城镇的经济活力;三是各级政府逐年适当增加对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对城镇建设给与必要的财力支持,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财政投入,用于小城镇建设。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用于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专项资金,多做项目、做大项目,鼓励房地产商带资开发,鼓励企业带项目开发,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创业,鼓励城镇建筑及广告经营权的转让和拍卖,收入用于城镇经济建设;此外,金融系统依据相关条件要加大对小城镇经济建设的专项信贷,扩大信贷规模,从而为全面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5、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科技含量,为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小城镇经济建设规划中的基础设施、经济产业等建设内容,结合各地区小城镇现状和现实需求,加大小城镇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和科技进步的成果,组织多学科、领域的科技力量,加强小城镇经济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并积极解决小城镇经济建设中技术问题,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同时,调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到小城镇经济建设中来,为小城镇经济建设开展科技服务。另外,加强对准备进入小城镇发展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形成农民彻底离乡离土进城定局的全新格局,形成依靠科技实施小城镇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依靠科技增加小城镇居民收入的意识,为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加强小城镇经济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程序,确保项目资金发挥作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申报程序,体现政府主导、责任意识、项目管理的原则,集中用于改善经济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各地要做好小城镇实施项目规划的设计、论证、评估工作,结合地域与区位优势,按照乡镇规划、县市汇总,地州审核、申报,自治区审定的程序,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小城镇经济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三是维护小城镇经济建设资金使用的严肃性,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绝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改变资金的性质、用途和使用范围,更不允许挪用、拖欠和挤兑。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小城镇经济建设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并坚决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从而确保小城镇经济建设资金发挥作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7、加大**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与广大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城镇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提高小城镇经济能力和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广大农牧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并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经济产业能力、水平和人文环境质量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工业化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此,在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材料等,加大**小城镇经济建设重要性与现实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小城镇经济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且关系全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利益,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于小城镇经济建设中,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小城镇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顺利实施小城镇经济建设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