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旅游服务体系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17 09:36:35

建设现代化旅游服务体系工作总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全域、全时、立体、多元”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农旅互动、文旅相融、商旅共荣,着力培育农业休闲、健康医养、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推进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现代化旅游服务体系和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根据《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典范”打造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将关于建设形成现代化旅游服务体系和全域旅游格局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

(一)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党政统筹的领导机制。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乡两级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体系,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管理体制等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全域旅游发展的活力。二是健全旅游综合管理机制。设立了市场监督旅游执法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明确了旅游市场监管责任主体,构建“1+3+N”旅游综合管理执法模式,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二)推进机制。一是健全旅游考核机制。推行县委目督办定期督查制度,将发展全域旅游纳入全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随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度,及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二是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以来,按照创建工作导则、验收细则,分解创建工任务,明确全县有关单位和镇村创建全域旅游的任务分工和时限要求。县政府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建立创建工作问题台账,及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创建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政策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万元,用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产业的引导等,近三年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资金投入4500万元,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专项意见》、《关于强化用地供给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专项意见》等政策,与师范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引进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引进文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提供强力保障。

二、坚持全域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立足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围绕建成“羌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并举,充分挖掘旅游发展优势和丰富内涵,注重生态、文态、业态“三态”发展布局,围绕文化旅游、特种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认真开展旅游资源普查,邀请省内外旅游专家及本地“土专家”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指导修订,对中国古羌城、九顶山-文镇大峡谷、羌乡古寨、红色遗迹等景区资源进行详细性规划,先后完成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老龙湾体育旅游策划方案》、《赤不苏大峡谷体育旅游策划方案》等有关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思路研究》、《加快建设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两个课题,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全面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体系。一是完善旅游交通服务。建成了乡村旅游专线106.3公里,九鼎山景区、松坪沟景区63.1公里的旅游专线;完善了生态停车场,建成特色旅游风景栈道42公里;完善旅游沿线水、电、通讯及应急抢险等配套设施,推动城区、景区同步改造和提档升级。二是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要素,自开发以来,叠溪松坪沟景区完成投资3.11亿元,九鼎山景区完成投资4.93亿元。

(二)健全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设立旅游集散中心1个,配套游客咨询服务中心6个,设置全域全景图,规范旅游交通指引标识和游览标识系统。

(三)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27座,其中AAA级旅游厕所8座。

(四)完善智慧旅游服务。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全域旅游智慧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旅游+”服务体系,全县所有景区景点、宾馆酒店及公共服务场所实现手机4G信号和免费WIFI全覆盖,在“旅游”微信官网开设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和实时信息推送等功能。

四、加大项目建设,供给旅游产品

(一)旅游项目与品牌创建与管理。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部级文保单位3个、野生大熊猫分布区1处。先后荣获“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省乡村旅游强县”、“省现代农业基地强县”、“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十大康养旅游目的地”、“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等殊荣。

(二)推进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一是着力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以民俗节庆活动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建设,成功举办省首届部级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建设成果展活动,连续举办了“羌年”、“瓦尔俄足”、“转山会”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羌年”荣获“最具潜力县域节庆奖”并入选“全国优秀县域节庆”名录;聚集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等优势项目,全力打造原生态羌文化展示区。全县涉旅文化企业9家,带动群众5200余人就业,极大促进贫困户在家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二是着力推进“农旅融合”。依托8个农特万亩示范基地,持续举办甜樱桃采摘节、李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收入。被省政府命名为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拥有地理标志认证产品3个,“三品一标”产品33个。成功打造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坪头、甘青)、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凤仪镇、叠溪镇)、精品旅游村寨10个、星级农家乐28家,现有各类住宿接待设施500家、旅游接待床位3万余张。三是着力推进“体旅融合”。依托民族特色,打造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九鼎山风景区成功入围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持续成功举办九鼎山全球越野挑战赛、首届川西海子超级山地马拉松比赛、WKF世界自由搏击争霸赛和西南滑雪挑战赛等体育活动。通过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呈现游客和资本双重追逐的良好趋势。

五、加强宣传推介,打响特色品牌

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宣传”的理念,紧扣“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宣传口号,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强化品牌效应,精心制作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宣传产品,着力展示“阳光福地、风情”等品牌形象。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积极举办各类“旅游专场推介会”,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同步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搭建节会平台,全面推进文旅节会、活动赛事,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举办各类节庆节事活动,打响、等节庆活动品牌。积极推动东西协作,与浙江温岭、玉环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协议》,加强旅游产品合作的深度研发,争取旅游产品互为延伸和补充,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在2019安逸有“李”第二届李文化旅游节重大农旅活动中,以“三个农民新闻会”、“十万农民写给都市人的一封公开信”的营销方式,在媒体宣传中引起强烈反响。

六、强化执法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把环境整治与形象提升结合,制定《全域旅游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大力推进旅游主干道及景区连接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和优化景区主干道路沿线旅游环境。对旅游交通沿线卫生、游客休闲站、旅游厕所、交通标识和广告牌进行规范化整治,全面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大道。重点整治旅游城镇环境卫生,完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旅游城镇生态文化环境,全面整治和优化精品旅游村寨、传统古村落、旅游扶贫村旅游环境。全面净化文化旅游市场,大力实施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增强依法治理市场能力,坚决打击演艺、娱乐、购物领域的违规经营行为,着力营造全域“放心、舒心、安心”旅游消费环境。建立文化旅游产品服务价格公示、公布制度,定期主要旅游线路产品诚信指导价,引导游客文明、理性选择和消费旅游产品,依法合理维权。设立全县涉旅企业和从业人员不诚信公示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构建涉旅企业诚信经营、旅游者文明旅游市场环境。

七、坚持生态优先,改善环境质量

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入2085万元综合治理干旱河谷4295亩、投入593万元恢复植被4000亩、投入1850万元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修复项目,退化草原补播10000亩,完成义务植树39万余株,全县林地保有量达436.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47%,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