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29 10:46:00

个人工作总结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老的关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先知的光芒,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我尝试叶圣陶教育思想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从两方面来论述。

(一)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主旋律的今天,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含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的广泛性、包涵性来教育学生,把祖国灿烂文化的根扎在学生心中,让他们掌握祖国的优秀语言,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良好个性,铸造完美人格。

(1)由“诚”字切入,培养学生坦诚率真的品质。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充满“诚”的艺术,语文教师在理性地传播知识、探讨规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与学生进行着情感交流与共享。对待学生,叶老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我在设计初中语文第二册《我的老师》教案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这一感情主线,由“诚”切入。在一次课

堂练习中,我要求同学们模仿课文写一篇同样题目的作文,结果同学们反应冷淡,收到的习作不是抄袭照搬,就是空话废话连篇,文章生硬,没有感情。即使举的例子,也都是小学老师的事例,对中学老师远而避之。甚至有的同学大胆地写到:“中学老师是那么的陌生和严厉,就拿我们的班主任来说吧,两道眼光似利箭要穿透我的心。”话虽不中听,但从中我捕捉到一个令人欣慰的信息:这位同学说了真话。评讲时,我把这位同学的习作在全班讨论,同学反响很热烈。课文纯朴的文风、真挚的感情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家认识到《我的老师》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凡人小事在于具,朴素自然在于诚。

还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在《背影》的教学中,一位同学仿照课文的描写来描述倔父母“穿着青布棉袍马褂”,我在课堂上不经意的评廛,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同学异常痛苦的神情深深地刺痛了我。对自己的粗暴,我深感内疚,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缺少的也正是《背影》中所提示的那种“理解宽容”的美德。我诚挚地想这位同学道了鹣,并鼓励倔努力学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对语言的驾御能力。在坦诚理解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感情得到了交流,产生了共鸣,大家懂得做人要诚、待人要真,这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之精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继承它、弘扬它。

(2)以“爱”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处事待物往往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生应该献身于国家与社会,就是责任的人生观。”语文教材中也蕴含了这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岳阳楼记》、《谈骨气>>、《最后一次讲演>、《曹刿论战》等诸多课文塑造了一个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呼之欲出。在教学中,史敞开思路,尝试着横向扩展课文内容的涵盖面,不仅仅局限于对每篇文章情节、人物、段落结构等问题的反复分析,而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形象唤形象,进行再造形象和场面的创造,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谈骨气》一文的教学为例,我不停留在议论文中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这个框架结构上,而是突出文天祥舍生取义、闻一多横眉怒对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突出不食“嗟来之食”这一穷人的铮铮硬骨,使同学们深深认识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它谱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课文中的三个英雄形象,把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推向了高潮。大家以不同的方式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表现我们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懂得: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人”在教学中的地位,应该做到胸中有文、目中有人。要注重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而个性品质的培养中,对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3)由“严”字展开,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当学生齐声诵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初语第五册)时,我脑海中出现的是:同学们的娇惯和任性,怕苦和畏难。他们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课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哲理,反映了我国古代哲人的智慧,是培养同学们坚韧意志力的绝好教材。教学时,我启发同学们: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唯熟读才能领会于心,唯领会才能利于行。由“严”字展开,

设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平静,我设计了一个颇为严厉的教学环节即必须当堂背诵全文并列举三个事例印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虽然同学流露出畏难的情绪,但每个人都努力拼搏,终于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经受了“磨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琅琅的书声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优美性、逻辑的严密性、哲理的深刻性;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所崇尚的一种美德。

语文教学是一门集哲学、文学、音乐、美术于一体的艺术,它具有鲜明的个性。

语文学科从智育与美育、教学与培养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语文教学犹如“登高望远”,登上哪一层面都有一壮丽的景观,学生每上一层面都能从中领略更加广阔的天地,进入更加深远的意境。

这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

管理学生确实是一门人文主义学科,人性的真谛处处现于其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宏扬个性,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叶圣陶先生认为要让学生“以教育成就自己,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教师应该关爱学生,从友善开始,从欣赏开始,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激发他们的崇高的学习动机。班主任必须从教学与培养,传统与现代,文化与道德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铸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既然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那么寻找一个有效的切入口至关重要。一般我选择的切入点是环境问题。这个环境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我采用的步骤是四步。

(1)由小事着手,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这是个人人懂,人人抓,人人做的习惯。叶老教育孩子时,会在“一件一件事情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保持教室这个重要环境的卫生就是一个习惯,然而却不易做好。正如媒体呼吁的“不准随地吐痰”喊了多少年,却屡禁不止一样。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常抓不懈。很难想象,在一个肮脏不堪、杂乱无章的环境里能培养出文质彬彬、有条不紊、严谨治学的好学生。我要求教室不准有一片纸屑,墙上不准有印痕等,并颁布卫一些具体措施和中间穿插的细节措施。叶老说过,“班主任如果能与学生共同生活,我想,该是很有意义的事。”“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劳动,一同创造美好的班级环境。这样,人人养成卫生讲文明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一种美德。

(2)以墙文化为切入点,突现班级特色。

环境整洁漂亮了,就要丰富它的内涵,提升一个层次,精心营造一个氛围——墙文化,这也是营私造班级舆论的一个前沿阵地。我班的墙文化丰富多彩,有法制报、

诗刊、英语角、队角、社会调查、成语专栏、3班的故事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也是同学中反响很强烈的)就是“3班的故事”。师生共同写作文,体会颇深。原来不善于观察别人的现在懂得关注别人、在意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了。因为你总不能老写别人的一无是处,必须要全面客观地挖掘。这一来,同学们变得宽容了,友善了。我们教师也同样,处处留意学生,细细体察他们揣摩学生的心理。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感受到教师关爱着他们,同时也可以从他人的文章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这个集体中,从人都不得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

以上两点是环境建设中的硬件,比较容易着手。当然环境的综合治理还有至关重要的软件建设。我着重抓了班干部建设和家长的共同参与。

(3)以班干建设为抓手,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们的班干部队伍面广量大,几科占了班级的三分之二。除了常规名额外,还有机动名额。谁愿意做,随时可以增设。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发挥班干部的力量,搞好整个班级建设,使学生养成各种好习惯。“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学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在一系列的班级工作中,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服务意识,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形成一个法制社会。我们的小干部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也在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接受群众监督。这个过程很艰难,有时甚至很痛苦,但它的结果是那么理想。因此在我们的集体里,没有哪个人(包括我)能说了算的,而是法说了算。因为这是法制社会!

(4)以家长的参与为依托,形成蓬勃向上的班风。

身边有了儿女的人,“全都有一种非认真负责起不可的责任,就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学生的管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这方面的工作,我摈弃了传统的开家长会及出现问题,把家长召之学校的做法。因为这样做较被动,效果也不大,还是采用主动出击为好。叶老认为,要“做学生家长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学生一般无二。”“学生在家庭里的时间,比在学校里来得多;我要养成他们的好习惯,必须与他们家长取得一致才行。”我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学管理,通过备忘录的形式,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感受、建议都可以自由表达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召开部分或全班的家长会,目的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让学生、家长、老师互动起来,相互交流,解决问题,不断进步。学生、家长对此反响强烈,都很欢迎这类形式的家长会。

以上是我多年来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心得体会,我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与学校我个大环境分不开的,是苏州第一中学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才培养出这么多个性飞扬的优秀学生。学生都很热爱学校这个大家庭,把班级体当成自己的家,在这个家里尽情地演绎着他们的自己的故事,流露着他们泊真情实感。在这个家里,学生得以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人生打好了底色。学生通过教育认识了自己,通过教育革新了自己,通过教育成就了自己!

叶老说过,教育“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都能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习惯,指导学生多学多练,使他们早日到达这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