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

时间:2022-06-25 08:42:19

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

一、加强领导,完善推进审计信息化的工作机制

各区、县审计局要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力度,切实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障经费,为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强力支持。

依照《市审计局计算机审计管理办法(试行)》(宜审发〔2013〕34号),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和跟踪问效机制,对取得计算机审计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二、突出应用,狠抓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结合

在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研究,创新审计项目组织和管理模式。

(一)全面落实“双全、双百、双征集”和“全交互”。全员、全过程运用计算机审计,对具备电子数据的项目100%使用AO进行审计,对没有电子数据的项目100%使用AO进行电子文档处理,开展普遍性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应用实例征集,所有审计项目都均使用OA进行管理,在各个业务环节均进行AO-OA数据交互,非计算机审计项目原则上不参加优秀审计项目评比。

(二)逐步推进复核审理、成果统计、项目归档、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价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OA系统开展审计项目管理和公文办理,加强AO和OA的交互使用,送市局审理的所有项目均需通过OA报送与纸质材料相一致的AO数据包。建设适合我市审计机关的《审计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对审计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业绩显性化、监控常态化、考核动态化、管理一体化。

(三)加强数据分析研究的力度,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做到“有数据必采集,有采集必分析”,探索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单位间关联数据的共享、比对、分析,转变审计工作思路和审计作业方式,创新组织模式,形成本地化的计算机审计方式体系。

(四)优化资源,重点突破。结合年度创优项目计划,确定重点攻坚项目,优先资源配置和后勤保障,按照响应项目需求、人员结构合理、发挥团队作用的原则,成立攻坚小组,打造“精品”审计项目,产出高质量的计算机审计成果,每个攻坚项目至少总结提炼出1个计算机审计方法、1个AO应用实例或1篇经验交流材料,实现重点项目的高层次突破。

三、全面启动,推进“金审工程”二期项目建设

按照经省厅(川审发〔2012〕71号)文件批复同意的《市金审工程二期项目总体方案》和市审计局《关于推进县(区)审计机关金审工程二期项目的通知》(宜审发〔2012〕118号)文件要求,以构建市、县(区)一体化的数字化审计系统为核心,全面推进金审工程二期项目的各项工作,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启动数字化审计系统的建设。按照“数据标准化、事项字典化、指南规范化、方法体系化”推动审计应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逐步改进审计方法和作业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审计方式向信息化条件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的转变。

1.市本级以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逐步完成公积金、社会保障、地税、财政审计等业务领域审计分析平台,推进各专业联网审计分析系统建设。

2.县(区)审计局以县区联网审计系统的部署和应用为重点,在县、县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针对部门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乡镇财政和专项资金审计等方面分别有所侧重的开展应用、交流成果。

(二)优化审计专网,巩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投入,更新换代部分终端设备、设施,优化基于电子政务内、外网上的两套审计专网,加大对新增设备和专网防火墙的管护,保证审计专网的安全畅通。市本级重点完成中心机房供电系统(UPS)扩容换代、KVM系统部署等工作,县(区)审计局按照技术指导规范,完成各区县机房建设。

(三)完成市到县(区)的审计会商系统建设,为开展网上会审和视频培训提供保障。

四、学以致用,造就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连续两期自主培训,目前我市审计机关已有70余人通过了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

(一)由署、省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组成计算机审计技术保障团队,参与重点项目攻坚,加大对其培养和使用力度,提高审计实践工作能力。

(二)对署、省计算机审计中级人员跟踪问效,每人每年至少需提交一件计算机审计成果。

(三)有针对性地举办AO应用、财务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O实例编写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后续培训,选派优秀人员参加审计署和省厅的继续教育培训。

五、落实目标,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对区县审计局审计信息化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同步进行,不再报送年终考核资料,所有考核项目以日常工作记录和OA、“网上考核系统”(待开发)统计数据为准,占综合考核总分的15%,对信息化单项考核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组织计算机审计成果的单项评选,择优报送审计署和省厅,鼓励开发“小软件、小工具”等审计应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