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县区经济发展工作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2-06-24 03:09:00

市长在县区经济发展工作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我市县区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县(区)新跨越。会议印发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发改委、历下区、济阳县做了交流发言,请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县区经济面临新一轮竞争发展新形势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县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先后出台支持高新区和商河县加快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县区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一是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全市11个发展主体有10个生产总值过百亿、4个过300亿,历城突破500亿。县区财政占全市比重达52.1%,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66.9%,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达67.5%。二是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心区突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特色经济,现代服务业有长足发展。近郊区以园区经济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升级,形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远郊区加快工业化和特色农业发展,形成以承接市区转移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主导的经济特色。全市呈现出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追赶的良好态势。三是改善民生步伐加快。近两年,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3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1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1元,棚户区改造开工11个片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9%,新农合参合率96%,农村低保参保人数6.68万人,“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城乡一体发展步伐加快。县区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市县区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思想解放不够、县区实力不强、开放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财政保障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挑战和竞争加剧、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城乡统筹的任务日趋艰巨的新形势下,我们与省内外先进县区发展差距正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对此,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利用外部形势的倒逼效应,攻坚破难,奋发有为,全面增创省会县区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县区经济新突破。

二、县区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县区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市委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区)的目标,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市区要着力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郊区要着力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上下功夫,县(市)要着力在加快承接市区转移和发展配套产业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规模实力、发展方式、社会民生和发展后劲“四个新突破”,全面增创省会县区经济发展新优势。到2010年,全市县区经济发展目标是:

——实现规模实力新突破。实现GDP过300亿、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县区分别达到6个,其中,GDP过500亿、地方财政过20亿县区分别达到4个。

——实现发展方式新突破。县域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市区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实现社会民生新突破。完成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400元,力争过万元县区3个,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县域城镇化率明显提高。

——实现发展后劲新突破。强化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明显提高,引进市外资金1000亿元,每个县区实现企业上市1家以上。

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握好县区经济发展的五条基本任务: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路径和措施,努力在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根据各县(市)区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强市战略,以园区经济为重点,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县区工业整体素质。围绕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提高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水平。以招商引资为动力,进一步扩大外经贸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善环境,落实政策,壮大规模,提升实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要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布局,通过规划引导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构筑特色鲜明、梯次鲜明的县城—中心镇—农村社区的村镇布局。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促进县区经济在动态平衡中协调发展。要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要抓住县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实施重点突破,特别要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努力保持县区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平稳较快增长。

四是坚持制度创新、改革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统筹推进县域各项改革,抓好“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发展要素市场,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激发县区发展活力。

五是坚持改善民生、和谐共建。扎实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民生举措,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健全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全力推进新农村和社区街道建设。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社区管理,发挥街道办和居委会作用,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建设安全和谐新社区。

三、全面增创县区经济发展新优势

根据县区经济不同区位特点、比较优势、发展阶段和产业特色,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实施切合实际的推进措施,形成中心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近郊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远郊区以工业为主承接城区转移的错位发展格局。

――历下、市中、天桥、槐荫要发挥省会优势,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增创发展新优势。要按照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要求,把加快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在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上实现突破,引进发展总部经济、特色街经济、创意经济和人才经济,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会展中心。历下区要围绕泉城路中心商业区、泺源大街金融商务区、山大路科技商务区、经十路和文化东西路文化产业区、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五大特色片区”建设,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建设一批品牌亿元楼,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总部。市中区要以普利金融商务中心区、大观园民俗曲艺文化集聚区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突出发展金融、文化、中介、房地产等产业。天桥区要围绕“两路、一街、一区、一河、一园、一湖”六大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旅游和商贸流通业,做好税源经济文章。槐荫区要依托西客站建设,把握棚户区改造和张庄机场搬迁的机遇,促进老城提升,推进西市场商贸区升级换代,建设西部新的商贸中心。

——历城、长清两区要突出郊区特色,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增创发展新优势。历城区要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依托市区发展,深化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发展战略。以唐冶新区、临港开发区为载体,以济钢、力诺等大企业集团为龙头,拉长产业链,扩大配套能力,建设高效益、集约化、生态型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盖家沟物流发展水平,加快郭店、邢村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都市农业,打造南部生态经济区。长清区要抓住举办园博会的契机,研究加快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省会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科教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卫星城。加快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提升,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汽车配件、机械装备、电力成套设备、新型建材优势产业集群,增强项目承载和产业集聚水平。

——章丘市要对接省城发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增创发展新优势。要建设高新农业示范区、东部现代工业产业带、全市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有特色、有实力、最具潜力的县域经济发展龙头。要突出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发展,打造章丘大葱等绿色农产品品牌,推进明水开发区建设提升,壮大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要挖掘整合龙山文化、清照文化、泉水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百脉泉、朱家峪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力争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济阳、平阴、商河要立足资源优势,以承接市区转移和配套主导产业为重点,增创发展新优势。要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发挥玫瑰、大蒜以及地热等特色优势,壮大特色产业。要强化产业承接转移,加强与全市产业规划衔接,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育优势中小企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围绕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加大重点配套项目建设,构建本地产业配套体系,提高本地配套率和配套水平。要强化基础设施衔接,加快黄河北铁路、济商高速及有关国省道建设改造,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交通网络、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

四、形成县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县区经济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科学发展、和谐共建的新局面。

第一,加强组织推动。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集中精力研究县区经济发展推进措施。要善于抓重点、抓要害、抓关键,从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入手实施突破。善于用创新的办法、市场的办法抓工作,做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第二,激活发展动力。坚持科学帮扶、自我发展,完善县区自我造血机制。丰富发展路子,拓展财政来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重点突破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活一切能够创造财富的要素,努力营造市场活跃、经济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氛围。

第三,加强考核激励。建立“谁发展谁受益,快发展多受益”的激励机制,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县乡增收节支积极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完善县区考核体系,实行差异化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健全干部实绩考核和追究机制,严格兑现奖惩。

县区经济是省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的潜力在县区、希望在县区。希望大家创新思路,务实工作,努力推动县区经济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