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在妇幼卫生专题会发言

时间:2022-03-12 03:22:00

司长在妇幼卫生专题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座谈会,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回顾总结“十一五”妇幼卫生发展成绩,分析妇幼卫生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推动妇幼卫生工作取得新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十一五”妇幼卫生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任务目标,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时期,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和22.5‰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13.1‰和16.4‰,降幅分别为31.1%和27.1%,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降低,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降幅为37.1%,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超过73岁,其中女性已超过74岁。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从2005年的2.34%下降到2010年的1.55%。

(二)妇幼卫生法制和政策逐步完善“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工作始终坚持以“一法两纲”为核心,不断完善母婴保健法律法规。2006年卫生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十一五”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推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制定印发了《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和《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为宗旨,卫生部印发了《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儿童保健工作。各省(自治区、市)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将妇幼健康指标纳入本地区政府规划。天津市人民政府启动了《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08-2012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决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重庆市把妇幼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体系。各地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法制和政策保障。

(三)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一五”时期,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大中型综合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补充,以乡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25个,妇产医院398个,儿童医院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739个,乡镇卫生院38765个,村卫生室648424个。与2005年相比,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数由187633人增长到232782人,床位数由9.41万张增长到12.61万张,诊疗人次由9674.6万人次增长到1.5亿人次,入院人数由349万人增长到572万人。尤其是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妇幼保健三级网的“网底”,基本妇幼保健服务功能逐步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展,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四川省紧紧围绕加快体系建设开展“妇幼保健年”活动,省实施了妇幼卫生能力建设工程,湖北省狠抓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山东、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山西、等省开展了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有力促进了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体系完善。

(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顺利推进“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国家逐步加大对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降消”项目继续深入实施,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产科急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建立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为项目县(市)配备了产科基本诊疗设备等,累计投入21.3亿元,极大地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2009年深化医改启动以来,新增和加强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仅2009-2010年两年中央财政共投入83亿元,累计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1748.8万人,为农村生育妇女1318.1万人增补叶酸,累计完成768.1万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90.7万名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为1390多万名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项目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34.8%下降至7.9%,减少了约77%艾滋病母婴传播。一些省(自治区、市)还进一步增加地方投入,扩大项目受益人群,扩展服务内容,广东、启动了“妇幼安康工程”,宁夏实施“四免一救助”惠民政策。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健康,让广大妇女儿童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

(五)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有效实施“十一五”时期,更加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继续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一是推广婚前保健有效经验,婚检率由2005年的2.9%提高至2010年的31.0%;二是逐步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至2010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市)511家机构开展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三是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市)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广西建立了婚姻登记、免费婚检和计划生育指导“三位一体”的婚育综合服务模式,婚检率快速上升;天津、辽宁、福建等8省(自治区、市)开展了免费产前筛查;上海、广东已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医保或新农合;宁夏在农村实行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各地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有效推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卫生部妇社司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十二五”妇幼卫生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国家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继续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妇幼卫生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1.妇幼卫生在城乡、地区、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2010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3‰和20.1‰,农村是城市的2.8倍。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7.8/10万、29.1/10万和45.1/10万,西部远远高于东部。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常住人口。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亟需得到更多关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儿童贫血患病率仍然很高。缩小这些差距,改善流动人口以及贫困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是妇幼卫生工作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2.威胁妇女儿童的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当前我国妇女常见病患病率较高,2010年为28.75%,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妇女身心健康。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还未达到千年发展目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虽然已经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儿童死亡数量很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仍然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死因。据估算,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儿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出生缺陷的儿童中30%在5岁前死亡,40%为终身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儿童营养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儿童健康。

3.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我国城乡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底还不牢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陈旧、人员编制不足、学历明显偏低的问题;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和转诊急救的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相应卫生人员承担基本妇幼保健服务。基层妇幼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导致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尤其是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可及性差,不能满足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增强发展的信心。

1.深化医改是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大机遇说医改是一个重大机遇,一方面是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财政投入力度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加快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等医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已由15元提高到25元,主要包括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对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增加检查项目等内容。可以肯定的说,国家对妇幼卫生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妇幼卫生将在深化医改中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2.“十二五”规划对全面加强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2/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12‰。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力度,做好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服务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这既对“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妇幼卫生大有可为。“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研究指出:“1990-2005年15年间人均预期寿命从68.6岁提高到73.0岁,期望寿命增量4.4岁,其中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3.新“两纲”的颁布将为妇幼卫生发展提供强力的政策保障《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两纲”)预计今年就要颁布实施,新“两纲”的重要内容就是妇女、儿童健康。妇幼卫生系统的同志应当善于把握卫生工作的大环境、大政策、大趋势,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在全局中谋划发展。新“两纲”是妇幼卫生工作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的有力政策,我们要用足用好新“两纲”,坚持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争取政府更加重视与更大投入,争取各部门对妇幼卫生事业地位的理解与支持,推动妇幼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4.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支持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及生殖健康等多项指标直接与妇幼卫生工作密切相关。我国孕产妇死亡指标离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9月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启动了“妇幼健康全球战略”,以推动改善全球妇女和儿童健康,减少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理出席启动仪式并对我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要善于动员各方力量,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要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为发展和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机遇,用足用好。

(三)“十二五”妇幼卫生发展思路“十二五”时期,妇幼卫生担负着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大责任。完成这些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妇幼卫生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

1.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是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几十年理论与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是指导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方针。方针是根本、是方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坚定不移,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也必须遵循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

2.贯彻“一法两纲”,依法推动发展“一法两纲”是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维护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好“一法两纲”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机构及其人员必须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善于依法争取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善于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善于争取社会各界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作为《母婴保健法》的执法主体,卫生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机构的监管,督促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卫生服务。

3.坚持分类指导,实现协调发展解决妇幼卫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要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要把更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要更加关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

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要继续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培养、吸引并留住妇幼卫生人才的机制,推广妇幼卫生适宜技术,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项任务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在城市地区,要在继续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同时,更加重视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服务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妇女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妇女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妇幼保健服务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取决于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已有长足进步,但离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应是今后一个时期妇幼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全力做好2011年妇幼卫生工作

今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重点是:(一)全面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2011年继续实施4个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前段时间卫生部与各省(自治区、市)卫生厅局签署了责任状,各地要认真落实。

1.完善具体实施方案结合各地实际,细化各项措施,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实现项目预期目标。

2.开展人员培训重点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3.加强督导通报卫生部将继续组织对各地项目督导,加大通报力度。各省(自治区、市)也要加强督导工作,通过督导查找突出问题,剖析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4.做好评估总结今年是实施近期医改重点工作的最后一年,卫生部将组织开展2009-2011年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3年实施情况评估,希望各地认真分析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客观评价项目实施效果,为新周期医改项目规划及实施做好准备。

(二)积极推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时期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滞后,目前的现状如得不到改善,将会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要着重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是组织制订《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和标准》,争取政府尽快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二是研究制定《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办法》,适时启动评审工作;三是落实《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县级妇幼卫生绩效考核,进一步推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四是争取多种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人员服务水平。

(三)做好贯彻落实新“两纲”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颁布新“两纲”。各级妇幼卫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早做准备,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工作。卫生部已经着手制订贯彻新“两纲”的实施方案,计划届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实施新“两纲”的具体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新“两纲”,列为今年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工作。

(四)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三级预防,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婚检、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面。一是适时召开婚检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服务模式;二是继续加强产前诊断工作,制订《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培训基地管理办法》,组织对申报机构的评审,加强产前诊断技术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的实施工作,制订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评估考核指标,实施逐级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五)做好其他妇幼卫生工作1.继续做好“降消”项目各地要重点加强产科急救能力建设,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结合“高级产科生命支持”项目开展逐级培训。继续安排妇幼专家驻县蹲点指导,培训当地业务骨干,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孕产妇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

2.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倡导促进自然分娩修改完善爱婴医院评估方案和标准,启动爱婴医院复评估工作。开展剖宫产专题调研,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加强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管理;深入开展“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子安康”活动。

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继续加强全国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开发利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同志们:妇幼卫生事业是一项关乎民族素质、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抓住机遇,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发努力,为开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和全面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