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时间:2022-07-09 10:29:00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同志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选》全面反映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系统概括了同志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深入学习《文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同志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事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和崇高使命。1990年,同志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形势下,同志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概念,是同志首先提出的。2001年1月,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2在2002年5月31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02年7月16日,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的讲话中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并提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1998年,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4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同志着眼于探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性,科学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重要思想。同志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深刻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历史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保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建国五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的政治制度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使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又能保持全国的集中统一,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志强调,面对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要求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渠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同志指出,这种政党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同志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5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保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具有重大意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完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在新时期为保障和落实人民民主权利进行的新的探索与创新,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同志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社区的民主建设,通过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确保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同志明确提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同志明确要求,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同志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同志指出,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是立国之本。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同志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6关于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志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而检验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看能否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看能否增进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同志强调,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党的十六大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做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目标。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实现,开辟了宽广道路。同志系统阐述了关于人权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实现真正的、全面的人权提供制度的、物质的和思想文化的支持和保障。同志指出,对中国来说,确保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也是最大的人权保障。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维护人权最基础、最首要的工作。在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的同时,中国人民也充分享有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1993年8月,同志在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社长采访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适时地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以保障人民能够充分地享有公民权和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利。最关心中国人民人权的是我们自己。1949年以前,中国80%的人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现在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多,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人民在各方面享受的民主权利更是前所未有的。今天中国所焕发出来的巨大活力,正是中国人民拥有广泛自由、民主的生动写照。

针对国际上有人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国家主权有限”等新干涉主义论调,同志义正词严地指出,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这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不是人权高于主权,而是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他强调,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具体的、相对的,“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7我们反对借口人权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也反对把人权作为实现对别国的某种政治企图的工具。国际社会应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世界人权事业。

同志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历史性课题,高屋建瓴、意义深远,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科学阐发同志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