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创优活动汇报材料

时间:2022-08-10 08:52:00

争先创优活动汇报材料

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战略位置,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为取得“二次创业”新成就提供人才支持和保证。

1、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有力,党政一把手人才资源观念强,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发挥好,形成了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人才工作,使人才开发工作在道里区已上升为党委和政府行为,为实施人才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成立了道里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陆文君,并下设办公室,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负责日常工作。组织部在全区人才工作中发挥了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指导道里区人事局在去年的机构改革中,将原有的流动调配科与职称科合并,成立人才资源开发科,配备若干力量,加大了人才工作在全局整体工作中的比重。目前,形成了人才交流中心、人才资源开发科、人才市场三位一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人才开发工作格局。我区还不断加大实施人才战略的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强化意识,增强各级领导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在组织领导方面的整体性。区委、区政府领导逢会必谈人才,讲发展、谈认识必谈人才,查问题、找差距必谈人才;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人才战略列为一个专题来强调,这在道里区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区领导人才观念的转变体现出理念的创新,特别是人才工作社会化、理性化观念表现尤为突出,为形成与国际人力资源开发接轨的人才工作理念奠定了基础。

2、人才战略迅速启动实施,人才总量有明显增强,人才结构同经济结构的需要比明显改善,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管理法规进一步完善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江总书记关于“实现我们宏伟的目标,关键是人才”的指示精神和市委提出实施“五个工程”中“科技先导工程”要实施人才战略及关于“技术创新,人才为本”、“要重视人才,大胆启用人才”的要求,把实施人才战略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全区积极营造人才大环境,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的态势基本形成。截止2001年底,全区专业人才19424人,其中,第一产业2076人,第二产业6244人,第三产业11104人,分别占全区人才总数的10.69%、32.16%和57.17%。全区具有技术职称的1267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22人,中级职称5167人,初级职称5987人,其结构比为1:3.39:3.93。同比,全区专业人才增加1461人,增幅8.13%,人才占职工比例由2000年的27.2%上升到28.31%,上升了1.11个百分点。目前,在全区各行业中,人才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已达到84.02%,其中,机关达到90.78%、事业单位达到82.8%;在经济部门人才数量增加和比例增幅较大的有乡企、街企、民营等系统,人才数量减少比例下降的有工业和商业等系统;在全区各产业或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第一产业,但由于历史上农业专业人才的十分匮乏等原因,虽然在农业人才资源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农业专业人才数量增加较快,目前仅达到劳动力的3.03%。

区领导人才意识的强化体现了决策的准确定位。在制定政策、确定舆论导向、发挥人才作用、培养重用人才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在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方面,探索出了新的运行机制,把区人才市场融入到市场经济和国际人才开发接轨的大环境中去规划运作。针对越来越多的人才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流动频率加快、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我们结合区级人才市场特点,办好自己的,依托市里的,开辟专项的,开展人事、人才测评、政策咨询等服务,探索人才经济业务,扩大服务领域和对象,形成了一个整体联动、灵活开放、协调发展的区级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3、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教兴省战略实施的若干意见》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政策规定,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得以初步确立

几年来,我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开发人才,先后出台了《道里区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道里区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的有关规定》、《道里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试行)》、《道里区关于对科教兴区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的奖励办法》和《道里区关于技术创新基金的设立和使用办法》等20多项奖励政策和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前年年底,还制定了按年缴纳区级税收15万以上分级奖励住房的优惠政策。今年,又出台了《道里区招商投资优待政策》、《道里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区政府还从财政拿出100万元,作为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资金的奖励基金。这些措施发挥了聚集人才资源、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等作用。对一批在道里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其中对中央商城完成国家“九五”重点公关项目《便民连锁运作机制的实现》软件和区财政局填补省内空白的《预算外资金管理系统》软件的有功人员分别给予了5万元和3万元的奖励;对年度获“科教兴区”先进单位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始终坚持“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服务留人”的工作路子,强化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稳定人才。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政治上关心培养,提拔重用。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生宁立新,分配到新发镇企业办,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体制创新、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98年被提拔为主管乡镇企业的副镇长。东北农业大学孙文君,到新发镇二场村落户后,在科学种植、农技推广、渗灌节水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业绩突出,去年,我们积极争取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带领有关科室到新发镇现场办公,将其调入镇政府农技推广站,当场办理了调转、落编和工资等手续,今年该人被任命为榆树乡副乡长。同时,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陈艳春也被提拔为太平镇副镇长。还有一批大学生分别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和事业站领导岗位。区教育局在知识分子入党上采取倾斜政策,做到“两个优先”,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35岁以下青年知识分子。二是工作上给予支持,用人所长。新发镇二场村发挥引进的哈理工大学毕业生陈伟杰计算机专业特长,在组建微机室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该村成为全市第一家与中国农业网联网的村。三是生活上排忧解难,真心实意。新农镇政府为解决引进的大学生住房问题,在新建的集资楼中留出几套,制定了大学生购房优先、优惠、资金有困难给贷款、不买房的廉价出租的政策。前面提到的孙文君,未婚妻在拜泉县工作,镇和村里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住房,操办了婚事,为解决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在市、区人事局的支持帮助下,将其爱人调到镇农技站工作,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还引来了人才。四是服务上积极主动,多办实事。当我们得知哈尔滨益农生化制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年薪20万将曾被江苏省授予“学术带头人”称号的江苏如东农药厂原经营厂长招聘来哈,即主动到市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其在较短时间内,办妥了相应的手续,该人才一进厂就将厂里引进的微气流粉碎机调试成功投产使用。五是学习上创造条件,抓好培训。我们组建了继续教育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公务员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在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为现有各类人才创造条件,进一步稳定人才队伍。

4、充分运用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吸引外地特别是国外优秀人才到本地工作或实现人才共享,力度比较大,效果比较明显

贯彻人才共享政策,积极引进智力。我们认为:人才共享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活化资本转化为物化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打通人才密集区与人才匮乏区之间的通道、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优化区域人才结构,实现人才智力合理配置、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等诸方面将起到巨大的、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主动到“三大”为企业牵线搭桥,建立联系。新发镇实施的“十、百、千”人才工程,采取长期合作,定期服务、专兼职结合等形式,聘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刘景林、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杨明远、哈工大副校长董书民、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先华、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子成等10余名专家组成常年顾问团,定期到镇里对经济发展进行分析论证,出谋划策。同时一些企业聘请“三大”现职或退休专业人员到企业任职或兼职,直接参与管理、产品开发和科技改造。建国村还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两位老站长、高级农艺师聘到村里,配给4个大棚和一间办公室,派专车接送,专门从事科研和科技推广。我们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吸引广大科技人员来道里区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比如,东北农大的蒋先华、陈友两位教授,来我区解决了大棚蔬菜连作引起的减产和病虫害以及二茬秋蕃茄高产高效等技术障碍难题;市农机研究所的吕工程师来我区进行小型农机具课题攻关,解决了大棚内机械翻地和喷药等难题;市水利设计院的何洪民工程师将其研究的“单井直连地下低压管灌技术”应用到我区,解决了大棚节水问题;东北农大的吴绛云教授来我区搞芦荟组培技术攻关,填补了我区应用植物克隆技术的空白;省现代化研究所的韩雪梅研究员,来我区搞脱毒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推广,填补了我区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空白。我们还聘请国家和省市知名专家、教授组成“道里区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几年来,定期请由杨明远、彭瑞玲、韩枫等20多位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顾委来我区召开咨询论证会20余次,在经济、城建、科技教育改革、农村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获宝贵意见和建议千余条,提高了区级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道里区“九五”、“十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都广泛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公务员之家:

通过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这个主渠道吸纳人才。我们在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市人事局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供需双选洽谈会的同时,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积极与部分大专院校主管毕业生分配部门联系,组织用人单位到大专院校与毕业生当面洽谈。二是将有意向来道里区的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生接到新发镇,召开三镇两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见面现场会,组织毕业生到新发镇二场村及部分乡镇企业参观。三是请已扎根落户的大学生介绍来道里区后受到的重视和培养、学有所用所取得的成绩及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服务,通过现身说法和典型事例,进一步激发毕业生来道里区的决心。三年来共接受毕业生215人,其中本科76人,专科93人,中专46人,直接分配到企业的109人。

5、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对高层次人才的宣传力度大,高层次人才工作积极性比较高,作用发挥得好

抓人才的典型推广,注重培养、选拔人才。几年来,先后选拔推荐袁乃超、栾芳、刘克三人为省级中青年专家,赵玉文、苗兴安、张化建、初元芝、王迎键、刘委媛六人为市级中青年专家,李桂玲获市青年科技奖,孙文军等4人为市级农村拔尖人才。同时,大胆培养启用青年知识分子,王彦怀、李桂玲等人走上区二级班子领导岗位,(其中,王彦怀参加哈市首期赴美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班,在美国加洲大学进修后获MBA证书,2002年李桂玲入清华大学进修),宁立新、孙文军等新一代大学生进了乡镇领导班子。区政协和科委推荐张鸣理等科技企业家担任政协委员;区工会和科委推荐王广英、盛春利等一线科技人员申报市级劳模。

建立了领导与专家的联系网。按照领导工作的分工,有利于工作的便利,建立了专家与区级领导的联系网。栾芳、张化建、苗兴安三位专家由主管经贸的副区长王立本和区委副书记吕福才负责联系;袁乃超、刘克、赵玉文、王迎键、初元芝、刘委媛六位专家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谢子顺和区委副书记刘世勋负责联系;李桂玲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曹桂林和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卫国负责联系。区委组织部负责对九位专家定期走访,每年度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一年来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专家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落实。

今年来,我区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的比较突出,省级中青年专家栾芳身为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几年来撰写了20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部级会议上交流或公开发表。她在企业扩张规模的同时,还以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2000年2月22日中央红集团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哈尔滨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她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改革了零售业沿袭几十年的售价金额核算,在国内零售业中首家试行单品进价一级核算,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由栾芳与计算机开发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两次获得国内贸易部科技成果二等奖;2000年由栾芳主持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综合工程》中两个示范工程《零售百货单品进价一级核算管理机制的实现》和《便民连锁运作机制的实现》开发任务,两课题均通过了部级的验收,标志着中央红集团的研发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1年,栾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荣获全国杰出创业女性;113中学的初元芝2001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01年所带毕业班有30人升入省重点、10人升入市重点,总成绩名列学年第一;113中学的赵玉文2001年所带领的数学教研组在道里区系列大赛中获全体总分第一名;51中的刘委媛2001年所教的毕业班数学成绩超区平均分19.89,升入省、市重点校42人;经纬小学的刘克,坚持听课,靠前指导,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每年听课近百节,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60中学的袁乃超所带领的数学组,在2001年区解题大赛中,获得全区总分第一名,其中获一等奖的5人,二等奖7人。新阳路小学的王迎建,2001年在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讨现场会上所讲的“自能作文”示范课,得到专家的好评。她所归纳的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操作原则和坚持“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的做法,得到了专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