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探讨

时间:2022-06-21 15:25:57

方剂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将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的选取及评级体系的建立,全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

关键词: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基于此,方剂学课程思政从基本平台建设入手,针对平台建设内容,对关键点制定详细方案。(1)教学内容的钻研、挖掘。选择适当的专业教学环节实现思政元素教学表达,使得思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提炼,教师采用合适的引导办法,使学生获得理想的体验效果,并能够将体验内化于心。(3)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考核体系是教学的“指挥棒”,因此,必须对思政教学建立适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方剂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通过梳理方剂学专业知识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具体是:(1)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具有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责任。(2)涉及如何做人的育人板块共计4个板块,主要从其社会责任感、职业信念方面培养学生个人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勤奋踏实、钻研、灵活变通的做事态度。

2教学内容挖掘及思政教学实现途径

2.1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方剂学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从5个方面说明方剂为什么要配伍,各论从14个方面说明中药如何配伍成方。其中总论从5个教学章节、4个板块中挖掘思政元素。各论从6个章节挖掘出了6个思政板块,课程中间课内实践更是1个良好的思政培养板块,共计7个思政板块。各板块思政元素挖掘见图1~2。

2.2方剂学

思政教学如何做到自然融合,使得育人润物细无声以板块1和板块11为例:板块1为方剂发展的6个发展时期:描述了先秦时期方剂萌芽,两汉时期理论内容成熟,魏晋南北朝小方盛行,唐代方书集大成,到宋金元官修私修方书,直到明清大量涌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2]。这样的知识元素就能够自然融合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板块11重点为祛湿剂藿香正气散,这是一个热点方剂,在国外被称为“神仙水”,在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解析前,让学生思考这个被国外称为“神仙水”的方剂有什么特殊地方。教师系统讲解,结束后回到开始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告诉学生相信只要有瑰宝,迟早会放出耀眼光芒,从而培养学生的中药传统文化自豪感[3]。其他板块思政元素选择都是从专业知识出发,用专业知识印证思政元素,让思政和专业自然融合,也让思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3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构建

如何实现思政元素的高效表达及学生情感的巨大提升,最终达到方剂学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方剂学教学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将“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中医药,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4]。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构建见图3。

3.1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讲: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讲授。如:六味地黄丸被认为是治疗肾虚的专方,甚至有作为补肾药滥用的倾向。方剂来源于宋代儿科专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治疗小儿夜惊夜啼、囟门闭合迟等儿科疾病,与现代认识的差异,引发关注该方剂的正确应用领域,进而从中医药理论角度分析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耳聋耳鸣、头晕目眩、小儿夜惊夜啼、盗汗等症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精髓不足和虚热内扰,两个因素为中医的阴阳问题,肾阴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髓不足,阴虚出现虚热两大类症状,可以看到中医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够找到事物的规律,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进而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查:资料查阅。如在讲解方剂历史发展前,为了使学生明白方剂历史发展和我国历史发展契合,让学生感受到各行各业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的,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深化对历史特点的认识。做:本课程在24学时后有一次课内实践,让学生去医院进行问诊、辩证、开方、释药等。学生走进医院才能深刻感受到职业的神圣,也只有走进实践前线,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自己知识及能力的不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论:讨论式教学是多种观点碰撞并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方式。本课程采用两种讨论教学方法,一种为线下讨论,第二种为线上讨论。如:瓜蒌薤白白酒汤,血府逐瘀汤,十枣汤,理中丸治疗胸痹(心脏病)四大方剂。教师在讨论区话题:以瓜蒌薤白白酒汤为出发点,让学生总结治疗胸痹其他方剂。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逐级引导,学生给出答案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问学生:古人没有解剖学知识,看不到心房心室,却能够有这么多辩证治疗办法,从这点上如何看待中医药?

3.2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每个思政环节都必须有教师的参与引导,正确的引导能够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如:桑菊饮、桑杏汤,两个方剂君药都有桑叶,桑叶霜后采收有寒凉之性,清热作用较好。学生通过桑叶作用已经能够对两方的作用方向有一定把握,进一步分析菊花和杏仁的区别,这样就能够通过对两方作用进行区别,菊花清上焦热,桑菊饮用于风热感冒,杏仁善降肺平喘,桑杏汤止咳作用强。学生从知识层面不断思考,最后进一步引导,如果既有风热又有咳喘该如何用药?学生自然能够综合两方应用,再引导学生思考,方剂学灵活应用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学习[5]。

3.3拓展教学时间及空间

综合运用3个教学手段:课堂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线上作业及讨论区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学习时空,也拓宽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如通过线上讨论区教师能够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能够逐步推动达到更好的情感培养目的[6]。同时通过线上方剂学公益科普推文及B站视频的制作及,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感受到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自豪感,提高对专业的认可程度。

4评价体系的建立

4.1教师教学评价

采用公开课、课程微课录制、同行专家听课、学生评价等形式,制定听课评价表,让同行教师对课程进行评价,同时录制的微课可以让校外同行或专家进行评价,通过多途径评价,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听课评价表设定需要对课程思政教学几个关键要素表达情况进行评估,如思政教学融入是否自然、采用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教师课堂引导是否能够达到良好效果等[7]。

4.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程拟将课程思政教学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平时过程性考核中每个考核环节都增加20%思政考核的比例,如在课堂表现中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谈从某方剂引申的情感内容,根据学生认识的深度进行成绩评判,同时通过线上讨论区的表现给予学生可量化的成绩,包括课内实践环节在考查专业知识的同时,设置20%的思政感受分数,引导学生去思考[8]。卷面考试也会增加20分左右思政方面的题目。课程思政教学要达到德育目标,需要准确定位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达到思政教育教学的总目标[9]。方剂学作为经典名方解读课程本身就担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的任务,通过中医丰富的理论内涵,让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中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楚杰,王羽丰.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建设初议[J].大学教育,2019(8):75-77.

[3]刘宇,赵冬,张一昕.“课程思政”融入临床中药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32(4):30-32.

[4]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12(6):45-51.

[5]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6]马金玲,张文风.方剂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点挖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2):19-21.

[7]刘晓,张黎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环节与评估的原则导向[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7):4-7.

[8]袁颖,朱国福,杨柏灿.立足文化内涵实施课程育人[J].中医教育,2018,37(4):27-30.

[9]张伯礼.中医思维与实践养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5):593-594.

作者:刘雯霞 唐辉 刘敏 王恒 王翔飞 朱芸 单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