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思想汇报12篇

时间:2022-11-27 09:43:35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思想汇报12篇

第一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根据讲话、历次五中全会出台的文件等,我们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涉及六大内容,呈现五大特点:(1)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2)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覆盖六大内容;(3)将贯彻执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相关改革;(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5)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首先,历届党代会的五中全会均锁定改革和发展;其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二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传承性,本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将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期在武汉会议上也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报告内容覆盖六大方面。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五中文件的核心框架。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两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1)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放活,政府转型的大方面。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预计有要素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微观主体放活,相关的配套改革主要有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财税体制改革,鼓励创新等。政府转型,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2)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是政策重点;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推进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都是与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的重点改革方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是相关重点改革。(3)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报告和讲话的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等是重点。

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更加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以前,我们是单个领域的逐个推进。五中全会报告的核心是建成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系统性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是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配套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庞大,每项改革推进的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

这一次的学习又让我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觉悟和提升。

第二篇

尊敬的党组织: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邓小平还指出:“中国的发展如果不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树立服从意识。我要服从领导安排,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社会”,时刻以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我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树立团队意识。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集体,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树立创先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意识,要在学习中进步,进步中学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改革开放的成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第三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大幕将启。“十三五”,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这一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既是对我们党法治思想、法治实践的总结,更将掀开“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崭新一页。

十三五规划,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

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

法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历史的演进为中国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开启了时间窗口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战略部署,强调十三五规划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论断,一系列关键部署核心举措,为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时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已进入倒计时,而经济社会发展则面临许多新形势新课题

经过XX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社会进入“转型期”,必须通过法治化解当下社会问题复杂性与应对方式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时代已经给出命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迈过前进道路上的沟沟坎坎,考验着新一届党中央的智慧和魄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所所长李林说。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2012年12月,出席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高度,鲜明提出坚持十三五规划、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思想。

“十三五规划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法治国家是主体,法治政府是重点,法治社会是基础。”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指出,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总布局。

在这一总布局的架构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理论阐述,不断丰富和完善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十三五规划有机统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十三五规划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十三五规划、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坚持十三五规划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这些重要论述,既有对多年来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一脉相承,又有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的创新发展,为新时期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为新起点,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更加光明的前景。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0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党的理论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一直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总结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意在总结出其中的客观规律,并及时的上升到国家意志来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只要我们都不懈努力。

第五篇

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大幕即将拉开,公众的期盼也在升温,有关注人事调整,也有关注幕后花絮,的人关注会议议题。这次会议并不是普通的会议,它涉及的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基于以往惯例,前几届五中全会都审议相关规划,比如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五规划,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一五规划,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二五规划,而此次五中全会将审议十三五规划。众所周知,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领域最重要、最高规格的规划,不仅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还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而十三五规划更是不同寻常,具有宏阔背景和鲜明特色。

十三五规划时间是从2016年至2020年。这五年恰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还被称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一定程度上说,十三五规划施行情况如何,能不能实现实现变轨超车,直接决定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甚至影响到百年目标。究其因,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目标,其中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乎此可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两个百年目标,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行,我们有理由对十三五规划抱以良好期待。但必须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第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6.9%,创6年新低。再加上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挑战。正因如此,从三期叠加到三大转换(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我们的共同选择。正如所强调的,“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强调“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分别是: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将保增长放在首位,所传递信号不言而喻。我们一方面应看到,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另一方面更需通过制度安排实现预期目标,比如改革是制胜法宝、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个人的成长难免遭遇艰难时刻,超越困苦,人生就可能变得美好而辽阔,一个国家亦是如此。经济形势不好,并不代表束手无策,更不意味着就此沉沦。日前总理提到,今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业比较充分,其中“双创”起了重要支撑作用。“创客”是下一次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双创”则是经济增长的不熄引擎,这已被证明,必将继续证明。

此外,站在全国一盘棋的局势中,无论东部继续跨越发展,还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对危机,我们有足够的武器;化危为机,我们有的牌可打。

第六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昨天召开,依法治国据信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中国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

依法治国的概念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入宪法。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成果,“依法治国”也已在全体国民中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逐渐搞懂,依法治国远不仅仅是一项国策,一个决定,它更是一种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中国这个现代化起步晚的大国来说,依法治国首先需要执政者的坚定决心,然后需要从开展立法到向全民普法、再到推进执法的一系列系统工程。这当中哪个环节松懈了,都可能影响全局。

应当说这些年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前进。这个领域承受的批评相当多,发生的公共危机似乎也最多。尽管它们导致了一时的痛苦,但这些痛苦后来大多转化成了促进依法治国的动力。社会很多力量都对这一局面做出了贡献,有时这些力量是彼此对立的,但它们的合力产生了正面效果。

我们以往听到的一些激进声音有不少是针对法治领域的,它们有些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条件,甚至传达出对体制的某种对立情绪。但中国社会逐渐形成的弹性缓冲了它们的破坏力,容纳了这些声音的积极回响。

今天党的全会带领全社会关注依法治国,下大力气推进它,中国社会的整体准备显然与十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立法已基本形成体系,普法教育通过宣讲和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处理已经深入人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不再是个理念和口号,而是中国主流舆论十分严肃的要求和坚持。

中国社会各界对应当依法治国的共识达到空前的高度,它对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层面的深入度也前所未有。比如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最初理解是要规范社会运行,是针对老百姓的。而如今它的强调锋芒转向对权力的制约,如何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也成为官方主动参与探讨的问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些表述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正式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这不仅是表述上的跨越,中国法治建设的行动已在准备迈上新台阶。

法治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是一种价值观,一些人会因此对这一领域做得不如意的地方每次都进行政治拷问,有时导致矛盾和冲突激化。通过这次四中全会,也通过对以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回顾,或许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些:推进依法治国是这个国家整体上的真实努力,中国的主流力量在最近几十年里的确没想在这条并不容易的路上停顿。

民主、法治这些美好的概念很早就进入中国,但我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大体搞明白:它们不是单刀直入,通过的方式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铺就一块块现代化及社会综合建设的基石,其中的任何环节我们都不能绕开或省略。我们只能也必须划出一条充满理想、而又现实主义的轨迹。

第七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根据讲话、历次五中全会出台的文件等,我们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涉及六大内容,呈现五大特点:(1)以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2)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覆盖六大内容;(3)将贯彻执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相关改革;(4)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5)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出台改革的重要窗口期。首先,历届党代会的五中全会均锁定改革和发展;其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入世都是在政府换届时实施的,政府的大换届往往是改革的时间之窗。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二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传承性,本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目标将是加快完善并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期在武汉会议上也提出“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贯彻五位一体的原则,报告内容覆盖六大方面。的六条基本上构建了十八届五中文件的核心框架。讲话中的第一条是对改革大方向的定位,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第二条是针对市场主体的改革,提高微观主体的活力;第三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推进政府转型。这三条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经济体制改革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讲话中的第四条是有关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第五条是有关社会制度建设的,保障群众权益,涉及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两部分构成社会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社会领域改革预计主要体现在这两条中。讲话的最后一条是关于政治和政党建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强政党建设的论述,预计主要体现在此。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是十八大报告的具体贯彻执行。(1)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放活,政府转型的大方面。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预计有要素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等。微观主体放活,相关的配套改革主要有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财税体制改革,鼓励创新等。政府转型,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2)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是政策重点;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推进民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都是与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的重点改革方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是相关重点改革。(3)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报告和讲话的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等是重点。

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准,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八项则为指导,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改革。更加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同时“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更加注重改革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配套性。整体性,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以前,我们是单个领域的逐个推进。五中全会报告的核心是建成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系统性体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是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配套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庞大,每项改革推进的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

第八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个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历史盛会,将把中国带入真正十三五规划的跨越时代。在国庆前,中央“提前曝光”五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足可以看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方略,进一步深入惩治****,从治标的打“老兔”“苍蝇”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用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治本的根本转变,以中国式的法治进程向世人宣告,中国这面“法治大旗”将始终飘扬在东方高空,引领中国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顾我们党发展的历史,从党的xx大确立十三五规划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根本目标任务,十三五规划这面大旗始终引领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xx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全面实施政治、经济、体制等改革,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国的法治之路也正在一步步地向前稳步推进,一整套适应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治理体系正在加紧构建。尤其是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全面推动十三五规划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废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今天,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担当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论断,一系列关键部署核心举措,为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坚信,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在现代化征程上拓展更加广阔的法治天空,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振翅高飞。

十三五规划,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十三五规划这个根本,把法治作为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建章立制”,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在反****斗争中,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做到权为民所用,正确用好权;在深化改革中,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实现科学发展;新一轮深化改革大潮中,更是把目标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对法治的不断深化。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十三五规划、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确定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若干问题,将把十三五规划的大旗牢牢地插在中国的大地上,向全世界召示,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发展改革的必然选择。

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也有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社会发展局势日趋复杂的今天,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法治基础,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必须相信,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为新起点,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必将矗立起十三五规划的这面大旗,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更加光明的前景。

第九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2015年10月26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十三五规划据信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全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

十三五规划的概念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入宪法。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成果,“十三五规划”也已在全体国民中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逐渐搞懂,十三五规划远不仅仅是一项国策,一个决定,它更是一种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中国这个现代化起步晚的大国来说,十三五规划首先需要执政者的坚定决心,然后需要从开展立法到向全民普法、再到推进执法的一系列系统工程。这当中哪个环节松懈了,都可能影响全局。

应当说这些年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前进。这个领域承受的批评相当多,发生的公共危机似乎也最多。尽管它们导致了一时的痛苦,但这些痛苦后来大多转化成了促进十三五规划的动力。社会很多力量都对这一局面做出了贡献,有时这些力量是彼此对立的,但它们的合力产生了正面效果。

我们以往听到的一些激进声音有不少是针对法治领域的,它们有些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条件,甚至传达出对体制的某种对立情绪。但中国社会逐渐形成的弹性缓冲了它们的破坏力,容纳了这些声音的积极回响。

今天党的全会带领全社会关注十三五规划,下大力气推进它,中国社会的整体准备显然与十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立法已基本形成体系,普法教育通过宣讲和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处理已经深入人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不再是个理念和口号,而是中国主流舆论十分严肃的要求和坚持。

中国社会各界对应当十三五规划的共识达到空前的高度,它对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层面的深入度也前所未有。比如人们对十三五规划的最初理解是要规范社会运行,是针对老百姓的。而如今它的强调锋芒转向对权力的制约,如何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十三五规划的统一,也成为官方主动参与探讨的问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些表述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正式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这不仅是表述上的跨越,中国法治建设的行动已在准备迈上新台阶。

法治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是一种价值观,一些人会因此对这一领域做得不如意的地方每次都进行政治拷问,有时导致矛盾和冲突激化。通过这次五中全会,也通过对以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回顾,或许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些:推进十三五规划是这个国家整体上的真实努力,中国的主流力量在最近几十年里的确没想在这条并不容易的路上停顿。

民主、法治这些美好的概念很早就进入中国,但我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大体搞明白:它们不是单刀直入,通过的方式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铺就一块块现代化及社会综合建设的基石,其中的任何环节我们都不能绕开或省略。我们只能也必须划出一条充满理想、而又现实主义的轨迹。

第十篇

敬爱的党组织: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非常简洁和清晰。在作报告之前, 胡总书记特别说:“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光是这句话就不同凡响,因为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哪一届的党代会报告,是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的。这是一种创新,是在求真务实层次上的创新,这说明党代会的报告可以这样作,以党代会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大会,可以这样开。这种作报告的风格,在党的建设和其他领域,相信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报告有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体现了中央对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科学把握,向世人昭示了我们的旗帜、道路、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振奋党心军心民心。二是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讲清了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必将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四是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和任务,必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热情。五是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定深化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员的奋斗方向。

我们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胡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当前,我们多数单位多数人已经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但这种群众观是处在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层次上,已经不能满足于当前群众对我们的期待和任务的需要。要变被动消极的姿态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们公仆,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像李部长要求的那样:“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民服务、多作贡献”。立足本职,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就像胡总书记所说的我们要永远热爱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伟大的中国民族。

第十一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中国共产党是属于人民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党要为百姓解决实事,解决难事,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这就需要集中讨论和各方代表的献言献策。而各种全体大会的召开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十八届五中全会在10月份的召开,鼓舞人心,是激动人心的一次会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十三五规划”。

xx同志在此前武汉考察一行时也指出,目前我国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纷纷猜测本次会议的内容,有的说会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有的则认为会就“利率市场化”来讨论,还有税收制度改革、环保节能建设等“老调长谈”问题。而老百姓关心什么?百姓们希望在各方面都能有所突破,尤其是长久都没有实质改善的教育、医疗和房产现状,若是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影响社会安定和人们的安居乐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对十八届五中全会非常关注,积极学习该次会议精神。十八届五中全会让我看到国家实现“中国梦”的曙光正越来越亮,而我也希望能够与这光亮一起行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这力量很微薄、渺小,但我相信,千千万力量的汇聚会让世人看到属于中国人民的力量,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推广我国文化。

如今,我还是一名学生,在学校学生会工作。我看到各个成员都非常努力而认真地工作,虽然纪检部的同学不受那些自习的学生,虽然生活部和外联部的同学总是需要奔跑在各个地方,甚至要去校外拉赞助,有时候满载而归,有时却必须面对两手空空的结局。但是,大家对此都是笑一笑,自嘲一番,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负责、什么是大度。这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他们的行为也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因此,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更加富有激情,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习上: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后混个毕业证就好了,反正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工作。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感觉这句话是大错特错的。知识的魅力永远是需要我们去主动挖掘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深入进去,投入其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知识不仅仅是装饰,它们一方面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完成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而且还能够增加常识、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

这还不止,知识有时候能够单纯地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就犹如我们去阅读小说、看个电影一般。因此,我决定这学期必须更加认真地学习,争取获得一等奖学金,回报自己与家人,回报我的老师。第二,在工作中:学生会的工作是繁忙的,但同时也是非常锻炼人的。我在学生会是办公室成员,主要工作是进行一些通知的传达和资料的整理,有时候忙起来令人头晕脑胀。但由于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也同样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为了毕业后能够更自如地应付工作,我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细化和进一步整理,找出更轻松但有效率的工作方式。第三,在生活里: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在生活中我之前是比较懒散的。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一下子发现原来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并不多了。因此,我会更加努力地督促自己学习,同时珍惜身边的同学,主动帮助室友,为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第十二篇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已胜利闭幕,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航域,身后是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备,脚下是发展的新阶段,周边是上下打量的目光。社会精神层面,法治日渐成为共同的核心价值;人民物质层面,法治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乃是热切期盼。从发展阶段和实际看,这一期盼已经成为一个痛点与焦点。

这两年,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一批大贪小蛀们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些蛀虫们在吞噬人民的血汗财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权力都在染指;有资源的地方,权力都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大贪大吞,肆无忌惮。因此,打掉****分子的嚣张气焰,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才会确保人民的果实落到人民的手里。

也必须看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路障不少。一个关键方面就是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障碍,并不仅是因为滋生****,更可能是因其制约而导致社会失去活力,导致发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须推进的主旨。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红利效应开始显现。要把改革顺利推进下去,就需要法治划定保障轨道、堵住各种吞噬改革成果的跑冒滴漏。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让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让人们期待四中全会在改革方面烹饪的法治大餐。

社会生活中,公平正义如阳光、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从总体情况看,改革开放36年来,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还有一些地方的百姓遭受不法分子的欺凌,还有一些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对群众利益造成侵害。有的案件存在徇私枉法现象,人民群众还难以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的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些都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逐渐蚕食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法治的信心。对此,我们又岂能让人民失望?又怎能不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不给人民的信心注入法治的能量?

法治的最终呈现,应当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当出现违法现象时,依法治之成为共识和行动。当人们解决问题办事情时,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诚然,我们知道这样的状态还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必须把法治导入良性循环,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向上攀升。四中全会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导入机制,它将使我们的法治更有质量,使我们的法治更有力量。如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必定拥有健全的、刚性的法治轨道,就谁也夺不走,哪里也漏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