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对策

时间:2022-03-12 02:53:00

剖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对策

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的中小企业都表现得相当活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总量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约为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75%以上,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通过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是在产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作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任何企业维持生产都依赖于资金的大量注入,正处在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其资金的来源大致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自筹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依靠于外来资金的支持,即外源性融资,所以中小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普遍较强,对贷款融资的需求极为迫切。然而,日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仅仅维持在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坏账率普遍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银行往往有力无心,对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客户敬而远之,出现了银行惜贷、拒贷的现象,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融资困难,这其中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银行内部因素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成本和收益。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特点是“短、频、快、急”,属于零售式的小额融资,因此往往造成银行规模不经济,交易成本上升,且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贷款额度较小,单位收益率普遍较低,造成银行后期管理成本大大升高,使得银行往往规避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誉水平、财务状况、受担保能力、市场风险等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难以在信贷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大大提升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因此,银行往往会优先选择一批优质企业(往往是大型企业)进行贷款,来降低银企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风险,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但是银行现行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比如信贷门槛设置较高;信贷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信贷产品设计不合理;信贷人员考核机制不合理,等等。银行内部对信贷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主要包括其办理贷款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信贷人员而言,办理一个中小企业客户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办理一个大企业客户并无两样,且中小企业客户还款风险较高,还款质量存在疑问,可能会影响到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信贷人员往往回避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比如资信调查,客户经理既要调查分析该企业的财务报表,又要对系统风险、客户信用记录和基本面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工作量与调查大企业客户相差无几,且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较少,期限较短,收益风险高,直接影响了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壁垒。

2、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1)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主大都关心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业绩水平,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无论资金的投入,还是精力的投入都显现得不足。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经营随意性、波动性较大,银行在贷前调查时对企业经营预期不明,造成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难以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核。

(2)财务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切的反应其生产经营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一是为了迎合银行的贷款审查,中小企业会将财务报表进行“美容”,将一些不利于获得贷款的数据(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负债总额等)随意篡改,造成银行的决策失误。二是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使得财务报表在填报上就存在错误,银行无法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造成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3)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只能作为市场经济的普通参与者,并不能决定或是影响行业的走向,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被动的应对系统风险。根据统计,全国每年新注册的民营企业有15万家,而其中lO万家又会因各种原因注销,其平均寿命仅2,9年。这就能够充分说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也间接的反映了银行贷款“有的放矢”的原因。

(4)难以获得贷款担保

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无法满足银行对其抵押品的要求,且由于其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其他企业的青睐,很少有企业或者担保机构愿意为其进行担保,所以没有了自救和互助力量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展得非常缓慢。

3、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

信贷法律制度约束着经济体的日常活动,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一旦约束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许多企业主就会钻法律制度的空子,不顾道德和信用的底线有意赖账、逃账、拖欠还款,造成了银行很多呆账、坏账。所以,不完善的信贷法律制度,不但不利于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

l、以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产业集群是指其群内企业均与某一产业领域相联系,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共享各种资源,并且在企业周围存在大量支持机构的创新型产业网络。产业集群不但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许多竞争优势,形成的规模经济,还可以提高银企间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贷风险、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弥补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的劣势,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可以说,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来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企业的信息搜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银行信贷人员是企业和银行的沟通了解的桥梁,对于信息的产生、传递和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也影响着企业能否顺利通过贷款资格的审查。因此,银行要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连接作用,使其对企业信息能够主动地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这样能够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方便信贷审批人员工作的开展。

3、加快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

现行金融产品主要满足的信贷对象是大型企业,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较少。因此,银行要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的种类,要充分了解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加快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设计出一批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实现细化市场和差异化营销的模式,更好地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

4、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现行的信贷流程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专司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办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扩大了银行的业务受众范围,而且加强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方便信贷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5、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银行要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考核纳入到人员年终考核指标中,作为单独的一项独立进行考核,这样做主要是要求信贷人员提高优质中小企业的客户忠诚度。银行信贷人员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客户数量、信贷风险、利润贡献、回收率、违约率等进行细致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要做到赏罚分明,对做得好的信贷人员要进行奖励,对盲目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造成信贷亏损的信贷人员要进行惩罚,严重者要对其免职,要能够在大力扶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

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信贷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恶意贷款、挪用贷款、拖欠还款等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抵制,对其中触犯法律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避免一些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信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