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科目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时间:2022-11-27 01:36:00

经济类专业科目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2,D3.D4.A5.B6.B7.C8.A

9.A10.C11.A12.D13.A14.C15.C16.D

17.D18.A19.D2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BD3.ABD4.ABCD5.ACD6.ABD

7.ACD8.AB9.ABC10.BC

三、辨析题

1.错误。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如果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充足的资本金和有利的销售条件,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较多,发展较快;相反,商品生产者如果生产技术落后,资本金单薄和销售条件不利,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以至亏损和破产,从而丧失独立生产者的资格。商品生产者的这种两极分化,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虽不会导致资本主义那种矛盾的发展,但会造成富裕程度的差别。为此,必须坚持既要允许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贫富悬殊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贫富悬殊。

2.错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经齐的发展水平决定金融的发展水平。但是,金融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

3.正确。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可以说经济计划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目标。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才有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概念和选择。

4.正确。宏观经济调控所要研究的是国民经济总量是否平衡,总体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优化,从而涉及到整个社会再生产是否正常进行,人、财、物等社会资源是否合理配置,社会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协调等内容。宏观经济调控所要解决的是上述各个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概括地说,就是要解决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宏观经济调控就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法律为依据,从社会经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运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各种调控手段和措施,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所进行的引导、管理、调节和控制,使社会经济发展符合政府预定的目标。

5.错误。宏观经济调控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一国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因此,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离不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历史不长,但仍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四、简答题

1.(1)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宏观经济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基本原则。

(2)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3)精简的原则。

(4)统一的原则。

(5)效能的原则。

2.(1)资源配置作用。这是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的波动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上商品和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变化,决定它们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引起利益关系的变动,利益的变动进而引导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从而达到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这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作用。

(2)利益刺激作用。这是市场主体利益导向规律、价值规律等通过利益机制刺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3)信息传递作用。这是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自动汇集到市场上来,进入市场的市场主体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并作出决策,使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需要。这是市场经济总体作用。

(4)市场导向作用。这是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为企业指明它们的利益所在,从而引导企业在趋利避害的选择中,使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市场需要。

(5)奖优罚劣作用。这是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对企业及企业行为进行筛选,筛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动实现的。

(1)价格信号反映了供求关系,是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它通过价格机制的运动而启动了竞争机制,竞争关系的展开就形成了资源再配置的过程,井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

(2)产出品和投入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同类企业的竞争,导致了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不同产业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不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导致了产业间的资源再配置。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为:(1)产权清晰,是要依法明确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行体系是产权清晰的基本内容。

(2)权责明确。这里包括两个层次上明确权利和责任。一是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与企业法人的权责;二是明确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的权责及关系。

(3)政企分开,就是实行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离,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二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使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而且权能到位;三是政府承担着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创造条件为企业摆脱“办社会”之苦。

(4)管理科学,是指要把改革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内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尤其要形成企业内部涉及生产关系属性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五、论述题

I.(1)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为参与金融全球化奠定基础。

①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建立经济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

②我国在中长期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3年下半年,我国对宏观经济调控已执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适当、货币增长适度、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改革。

③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全国金融行业要更好地运用货币信贷杠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进全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逐步增加我国金融业透明度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①增强金融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要通过注费和重组,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使其成为能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要进一步改革和整顿金融业。

②完善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提高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为逐步使人民可兑换,我国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实行人民币牌价汇率和市场汇率的并轨,初步形成由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于1996年12月提前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三是国际收支平衡能力逆步加强,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四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4)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业开放水平。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骤走积极的、慎重的,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速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法规的完善、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1)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可以归纳为: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

①调控国民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和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币值稳定,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②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③提供公共服务。组织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从事外交活动,维持一个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社会环境。

④培育市场体系,维持市场秩序。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⑤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通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

⑥控制人,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必须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基本国策。同时必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拥有国有资产的终级所有权,履行所有者职能,主要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