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08:05

整车实训总结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仿真游戏;汽车维修;教学实践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此课程不仅是学生所学汽车相关知识、技能综合的运用,并且是学生进入汽车后服务相关职业岗位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直接连接桥梁,此课程学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愿意从事对这个行业及对这个行业的兴趣,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一直存在人均配套数远远不足及实践造成的教学设备损耗较大的问题,而通过引入“虚拟化维修车间”概念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大大提升实践教学效率。

1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项目化教学方式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典型特点,综合诊断维修能力的培养是它的核心目标。但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使用发动机台架作为教学用具,部分院校使用整车,笔者更倾向于使用整车,因为在实际维修中,维修人员面对的都是整车,而整车相对于实训台架具有更加完整性及真实性,更为主要的是,在实际维修中,拆装其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使用实训台架作为教具的话,此项学习任务就无法完成,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快速的进行作业。可见整车作为教学用具是必然的选择,但整车在院校中不可能配套到人均1辆,即使一个实践项目配套6套以上也是不现实的,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一个故障实践项目也仅仅配套2辆整车,这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所需,由此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基于“虚拟化维修车间”故障诊断实训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非常适合在这门课程中进行开展和实验。(2)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大部分维修教学案例都是通过人为的设置故障点,让学生进行排故,这种项目化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每次排故前,已经具有目标性及方向性,而这在实际维修中并不合理。实际维修中,对于客户车辆的故障问题千奇百怪,且大部分是机械故障,电路故障实际并不多见,同时维修过程中,少不了各种拆装和换新,这也是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完成的,而“虚拟维修车间”的嵌入,刚好可以弥补此.

2“虚拟化维修车间”的引入对课程实践的作用

2.1“虚拟化维修车间”——“汽车修理工模拟2018”简要介绍

“虚拟化维修车间”的实践教学,笔者主要是通过一款仿真游戏作为介质进行实施。游戏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激发玩家的动机:幻想、挑战和好奇心,为了达到“游教互溶”的效果,教学游戏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如下5个基本要求[1,2]:(1)交互性:游戏中,首先是模拟维修人员(玩家)收到一份维修报告单,上面简要介绍需维修车辆的里程数、故障现象、车辆型号等。然后玩家根据维修单对汽车进行故障查找,查找到会有提示,确认故障点后,玩家需登录电脑购买相关配件对汽车进行维修,维修后玩家将收到维修费用。(2)娱乐性:游戏中,玩家可以任意的拆装汽车零部件进行认知和故障分析,同时玩家在完成任务工单后将“赚到美元”,试车跑道中也有相关的车道进行游戏,游戏性较强。(3)挑战性:游戏中的任务工单难度是循序渐进的,但玩家必须对整车的系统有个大概了解,同时玩家必须总结上次的维修经验和有耐心的对故障点进行确认,否则不可能拿到下一个任务维修工单。游戏进行非常具有挑战性,需要一个团队共同探讨完成。(4)新奇性:这是一款最新的汽车模拟游戏,也是目前市场上关于维修模拟类型游戏中场景最逼真,最复杂的一款。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来说具有极大的驱动作用,通过过关,也是自我能力实现的很好表现。(5)情境性:这款游戏中的布局非常逼真,场地模拟的是4S店的实体维修场地,有维修工具、配件库及商场、整车、举升机、轮胎动平衡仪、胎压表、故障诊断仪、万用表和轮胎拆装机等,同时汽车的各零部件都可以进行模拟拆装,尤其是其发动机/底盘及车身的拆装,非常符合“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技能培养,如图1至图9所示。

2.2“虚拟化维修车间“在课程实践中的作用

“虚拟实训”技术应用在汽车专业课的教学中,将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训基地,其中的“操作工具设备”“汽车整车零部件”“汽车配件商场”“涂装车间”及“汽车零部件仓库”都可以极其逼真的以虚拟方式呈现,这将让学生完全融入在“汽车维修工”的角色中,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和实训学习的环境中去,同时实训过程不存在汽车部件折旧和损坏等情况,主要应用价值为:(1)解决交通分院汽车技术设备跟不上市场技术设备的突出矛盾问题及新设备购置的资金问题;(2)解决人均实训设备数不足的矛盾问题;(3)解决实训中的人生及设备安全问题;(4)解决学生在实训课堂过程中拿出手机玩无关“游戏”的突出问题;(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于本专业的从业兴趣;(6)此项目的实施可在各种强依赖设备的实训课堂中进行有效推广。

3教学创新与实践

3.1教学内容

一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的选取与设计,实现传统课程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游戏的有机融合,前提是实现教学内容上的紧密联系,这就需要精心选择虚拟仿真游戏案例;二是游戏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标准既能深刻反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及故障诊断思维方式,同时又与4S店的实际维修紧密联系。通过虚拟仿真游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汽车诊断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维修实例当中,从而为后续学习、工作、及快速适应实际维修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与资料整理,收集和选择与本课程相配套的素材,并据此精心设计加工出若干虚拟仿真游戏案例[3-5],如表1所示。

3.2教学方式

虚拟仿真游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入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学生教学配套数不足),因此授课时必须立足本课程的专业核心课地位,将传统课堂实践教学方式与虚拟仿真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否则将顾此失彼,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产生“喧宾夺主”的负面效应[6,7]。笔者针对上述要求进行了精心选择游戏案例,开发了衔接虚拟仿真游戏与本课程的任务工单。借助逼真的维修环境仿真软件“汽车修理工模拟2018”,包括整车拆装(底盘发动机及车身)、汽车配件管理、经典案例口述、互动PK、游戏分享及结果分析等多个环节,可以真实地覆盖游戏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条件,首先进行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虚拟仿真游戏,主要用于演示虚拟仿真游戏基本操作,深化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使学生获得犹如身临4S店的直观感性认识,激发其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应用故障诊断知识解决实际维修问题的全方位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

3.3考核形式

由于在课程实施中融入了“游戏化”的教学思维,在课程考核中,也更加的注重过程考核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保障差等生及格,优等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课程的主动参与程度,从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考核方式,课程总评的结构如下图10所示,课程总成绩评分记录样表如表2所示。

4结束语

针对目前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在实践环节中人均配套数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通过在传统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的虚拟仿真游戏环节,实现了更直观、更趣味性及“更真实”维修案例实操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让课程充满“游戏性”及“挑战性”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发挥本课程“核心”及“综合性”作用,使其成为让学生提前感知汽车维修诊断的流程及配件管理等知识,贴近今后从事的岗位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志伟,樊晓力.基于汽车仿真游戏的“汽车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大众科技,2014(12):153-154.

[2]魏志民,宋宗贤.虚拟维护训练器在飞机维修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20(1):191-194.

[3]谢宝智.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装配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3):65-68.

[4]廖仲伍.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电教科技(教育界),2019(3):152-153.

[5]仲旭,任婷婷,李江霞.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教研探索,2020(10):198-199.

[6]缪志伟,马栋梁.与虚拟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84-385.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汽车维修;汽车运用;教学方法

要实现项目教学及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不是只凭一句空话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一、汽车专业课的教学方法

1、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汽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课的讲授,轻实践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所导致的结果是:教师费尽精力,或是利用一张挂图,通过讲解和比画的方式来描述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和运动原理,但教学效果很差,学生还是难以学懂,这样,教师失去了信心;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的专业课,由于基础差,理论课多,实验和动手的机会少,想学而又学不会,从而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逃学的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

2、先进的教学方法

目前汽车上普遍装备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培养目标所不能适应的。现行汽车运用类专业维修、检测技术人员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就要从汽车专业课教学入手,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要求的适用型人才。

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针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项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将每门课程设置若干课程项目,每个项目有特定的任务,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完成哪些内容、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内容、操作的步骤怎样,都一一在项目中明确。这样,教师和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完成的教与学的内容,目标明确后,学生学习就有动力,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显得容易。

例如:以《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中,“起动机不能转动的故障检测与维修”课题为例,按项目教学法:

(一)教学目标。

(1)按岗位要求接受起动机不能转动检修工作任务。

(2)会描述起动工作原理。

(3)会描述起动不能转动的检修流程,能按要求完成检查、维修整个过程的作业任务。

(4)会对修竣的起动机进行检查。

(5)会撰写起动机不能转动检修工作总结。

(二)技术要求。

接通起动机开关时,起动机运转并能带动发动机转动,输出转矩及功率符合原厂规定。

(三)教学资源。

(1)实训车间应具备满足教学条件且可运转的发动机台架或整车(允许不同型号);

(2)四组以上常用工具、工具车、零件车、万用表等。

(3)原厂维修手册或维修资料。

(四)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

(1)起动机不能起动的故障现象:接通点火开关起动档,起动机不转动。

(2)教师将起动系组成、各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起动系工作原理及过程以多媒体结合实物教学的方法给学生讲解。

(3)学生按教师所讲的内容,对产生起动机不转动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出有可能引起该故障的原因。

(4)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检测及维修方案。

(5)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排除故障。

(6)学生撰写维修工作总结。

在教学中注重工学结合的引导,课程项目尽量来源于企业,如果将教学场地安排在校内、外实习基地、企业现场,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维修任务项目的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技能,最后又以综合性任务来考核掌握专项技能的程度和水平。

采用“双师同堂教学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两位教师同堂教学(其中一位教师为理论讲解,另一位教师为实践操作),针对于汽车的某个部件或总成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论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同时实习指导教师运用实物配合理论教师现场操作的方法对学生讲解。以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彻底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直观,学生学习也感兴趣,学的知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采用“学生分组教学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是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组学习,针对每一个学习内容,教师讲解后,提出问题,让各小组的学生要进行实际操作、交流、讨论、总结,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条件

从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及“双师型”教资队伍。

1、教学设备

加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专项技能型技术中心建设,即具备校内相应的实训设备、实训工具、检测仪器、实验台架等教学设施,可以积极自筹资金,也可以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汽车实训基地建成汽车整车实训工作区、汽车发动机实训工作区、汽车电器实训工作区、自动变速器实训工作区、汽车底盘实训工作区、汽车仿真实训工作区等。

2、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汽车各种性能(经济性、安全性、排放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不断增多。由于汽车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掌握了先进的汽车专业使用与维修知识,把握了新的汽车维修方法和理念,增长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学能所用,才能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巩利平.办好高职教育中汽车专业的几点设想[J].太原大学学报,2004年12月,第5卷,第4期.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3

1《公路货物运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性强,与实际脱节

查阅很多相关教材和教学组织计划,发现很多《公路货物运输》的教学重心还放在理论教学上,大致安排的内容有认识公路货运、公路货运的优缺点、认识公路和公路线路、公路运输运费核算和保险等。而且运费核算大多给出公式没有结合实例进行详细教学。

1.2教改如火如荼,适用性有待考究

在教育部门的号召下,全国高职院校教改正在全面推进,运输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改也取得一定成绩,例如安娜,赵秀荣等[1]在《高职“运输管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一文中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对高等职业院校“运输管理”课程专业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李炎炎[2]在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特点,研究了目前该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案例分析、多媒体运用、角色模拟和顶岗实习等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李鹏[3]提出了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运输管理课程中。然而这系列的教学改革大多都提到需要以企业为实训基地,然而很多学校却很难和企业建立实质性的教学合作,一般都是在业务阶段帮忙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因此借助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对于学生的锻炼也是有限的。基于此,本文在充分了解物流企业岗位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教学中模拟物流公司角色,以客户下达运输业务指令为驱动,将公路运输中涉及的内容串联起来,做到每一节课都是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2《公路货物运输》课程改革

2.1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主要从公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公路货物运输车辆配载、公路货物运输运费核算、公路货物运输路线优化四个项目组成,项目一公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由认识公路货物运输、公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模拟、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运输合同、货运单、货物清单、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作业通知单、运输计划、保险单、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取派通知单、装车单、集货单、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货运交接单、到货预报表、残损记录表六个任务构成,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车辆配载由一般货物车辆配载训练和特殊货物车辆配载训练两个任务构成,项目三公路货物运输运费核算由整车货物运输运费核算、零担货物运输运费核算和包车运输运费核算三个任务构成,项目四公路货物运输路线优化由认识我国主要公路运输线路、单一运输方式线路优化、多式联运线路优化和运输业务综合训练四个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教学课时为2,每一次教学都采用任务下达、分析解决思路、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完成任务和课后练习五个部分构成,由于篇幅有限,此处只给出项目三种任务一整车货物运输运费核算的详细教学过程。

2.2课程教学实施

2.2.1任务下达。某货主托运一批瓷砖,重4538公斤,承运人公路一级普货费率为1.2元/t.km,吨次费为16元/吨次,该批货物运距为36km,瓷砖为普货三级,途中通行收费为35元,试计算总运费。2.2.2分析解决思路。思考:任务中的货物是整车运输还是零担运输。(1)整车运输的含义(2)整车运输的计算公式(3)整车运输计算流程首先确定货物运价,然后确定计费重量,接着确定计费里程,再确定其他费用,最后计算总运费。2.2.3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任务解决方案,注意确定货物等级,营运类型,计费重量,计费里程和其他费用。2.2.4完成任务。小组按任务要求完成任务,提出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2.5课后练习。教师总结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任务,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3小结

《公路货物运输》是物流管理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提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授课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的问题。但是本文并没有给出课程的考核方案,展示改革的效果,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作者:李玲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安娜,赵秀荣等.高职“运输管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05):154-155.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4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高职教育;专业建设

1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及相关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导致石油资源消耗骤增,2016年石油对外依赖度首超过60%,每年原油进口量约2亿吨,并有继续增长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过80%。为了解决能源、环保等方面日益严重的问题,2012年7月国务院根据汽车产业结构现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而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2013年四部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动力,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不限行限购措施。在一系列政策调整下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不足1万辆跃升到2016年半年产量为17.7万辆,更有专家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1950万辆,汽车保有量也将占到5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迅猛的发展,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出现了大量的缺口,迫使部分传统汽车技术人才进行转型,造成了新能源技术人才之间水平差异拉大。企业不仅需求技术研发、制造人员,更需要销售、维护、保养环节中的技术人才。以杭州为例,其推广新能源汽车已达13600多辆,售后技术服务主要依靠厂家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相关企业与4S店缺乏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维修人员。目前,杭州有20余家具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仅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个别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授课内容包含了部分新能源技术课程,正是由于职业院校新能源课程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滞后,导致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教育不适应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不能更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加快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进程,已成为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2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需求分析

2.1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在我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加快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步伐,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被投放到市场,消费者也更多的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消费。汽车公司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人才需求巨大,而且对零配件生产、整车组装、整车检测、营销推广、售后服务人才需求也在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后,需要进行不断的维护及故障排除,以维持其良好的行驶状态,这就急需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售后人员。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的需要量与现有高职新能源汽车教育发展状态形成鲜明对比,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立远远落后行业发展状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以适应行业需求。2.2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岗位分析。汽车产业主要由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组成,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销售赚取利润,售后服务也是主要的获利渠道,其中售后服务又包含了维修、保养、救援、信息咨询及保险等一系列环节,所有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服务岗位。同时随着售后服务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汽车技术服务岗位被不断的细化,技术服务岗位从业人员必须符合从业标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从业根本。目前,比亚迪、新大洋、奇瑞等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从而促进了很多售后服务岗位的产生,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紧缺。目前,各大4s店及汽修企业所能提供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售后岗位有多个,如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总监等。2.3开设意义。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普及与应用不仅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而且是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而对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加快相关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及实训室的建设进程,以应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紧缺问题,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定位目标

3.1专业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综合行业特点、产业组成、岗位要求对专业进行定位,围绕学生就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就业要面向生产及售后岗位,从事新能源汽车有关的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营销售后等工作。因此,在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2培养目标。近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致力于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专业建设要紧随行业需求,同时要贴近技术发展趋势,依据技术发展路线及方向,统筹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特点进行专业建设。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检测、营销及维修等技术工作,具备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构造原理与国际标准,掌握汽车装配、零部件生产过程,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能。学生所学知识涵盖电机驱动及控制、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电池管理与维护等知识,使学生成为能从事制造生产、营销售后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4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4.1教学场地布置和教学设施的配备。高职院校教学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及行业需求为根本,对应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教学要求,建立一体化学习实训基地。学习实训基地具有三大功能区:理论教学区、台架教学区、实车教学区,分别负担起理论教学、入门检测训练及企业实际检测训练。学生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器、驱动电机、转向系统、传统系统、刹车系统、充电机等。学习实训基地要不断进行完善,加强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实训基地可以容纳5个小组开展学习实训,每小组成员可为5到8个人,可以容纳30到40名学生同时学习。实训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一套、新能源汽车实训台5台、诊断仪5套、实训汽车5台、举升机5台及相关充电系统5套等。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走校企结合的产学研之路,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嫁接。4.2师资及学材的配备。随着一体化教学的发展,每一个新能源汽车实训室配备2名实训指导教师。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同模块需求,统筹可以利用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源,依托主机厂售后人员培训基地,推行校企产学合作与顶岗实习,对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等级等方法,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根据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对软、硬件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编排或引进教学内容,选择配套教学参考书以及与实训室相匹配的企业技术资料,以保证新专业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4.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开发。(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新能源汽车岗位需求,专业岗位群课程设置要涵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机械制图、车辆组装与检测、车辆电器模块构造与维修、动力电池维护与保养、电动汽车电机构造与检修、混动车辆构造与原理、纯电动汽车电力控制系统检修等。(2)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含三方面:整车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维护检修。三个方面囊括整个汽车产业链,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就业范围,同时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3)学习领域地制定按照新能源汽车专业生产、销售、检修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汇总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完成学习领域内容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充分分析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检测、维修等相关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职业技能,让学生经过学习后,能顺利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培养。2)学习领域的组成。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构建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两部分,其中基础课程主要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核心课程有电动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储能装置与管理系统检修、电动汽车电子电力辅助系统检修、纯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及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3)单元情景设计。学习领域及内容确定后,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将教授内容与真实工作相结合,设置案例、项目和任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动手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总结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产生,构建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现状,对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高职类新能源汽车专业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壮大。

参考文献

[1]宫玉斌.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汽车,2017,(5):35-36.

[2]郑毅,欧咏梅.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6,06.

[3]彭小红.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

[4]黎仕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75.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5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学习方式多以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可以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效果。该次教学采用围绕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创设独特的学习情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各种职业能力,体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及配合使用《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技术手册》。2.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笔者学院2011级汽车维修专业的40名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高级班学生。该次教学之前,该班同学已完成帕萨特轿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功用、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帕萨特节气门体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电路故障诊断必需的工量具使用方法和实训考核装置的相关操作。存在的不足是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特别是对电路图的理解掌握不足,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对故障排除的方法掌握较少。3.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地点:汽车电控实训室。教学设备:10台THCEZX-1A型汽车整车电气系统实训考核装置。教学工具:X-431解码仪10台、汽车专用万用表10块、世达工具车10台、帕萨特全车电路图10册,理实一体化教室。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在实训考核装置上检测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各连接点的电压、电阻等参数;会对所测电压、电阻参数与正常参考电压及标准电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点。2.职业能力目标通过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修过程,发展职业能力。通过“解读用户报修→阅读电路图→确定电路图中的测量点→编制检测计划、准备工量具→检测并进行故障分析→实际修理→交车验收”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养成全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借助教材、电路图、任务书来制订计划并加以实施,养成手脑并用、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模拟接待客户流程,养成知文明,懂礼仪的现代客服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强团队意识。评价分步跟进,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灌输快乐修车理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解码仪调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原理解读及电路图应用分析,故障检测流程及实训检测与维修练习。2.教学难点电路图中电气元件或接插件插脚位置与实际车辆的对应查找及数据测量,电气故障的诊断思路及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2.学法(1)分组实训法。设置帕萨特全车线路考核装置K31的故障(EPC灯常亮,加速踏板失效)。教师通过多媒体、实操演示后,将40名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一名同学完成实训操作,其余同学观摩评价,并对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采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根据该章节内容,设计了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检修”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对帕萨特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掌握线路分析检修和工量具使用的基本技能。2.教学环节设计(2课时,90分钟)(1)温故知新(5分钟)。待同学们分组坐定后,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次课的实习做铺垫。(2)案例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课,在实训考核装置设置K31故障,演示故障现象。每组学生利用实训考核装置观察故障现象,并且使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3)分析原因及诊断流程(20分钟)。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纳。(4)任务实施(4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摄像设备对本次实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操作。每个组的学生利用本组的帕萨特实训考核装置、仪器及帕萨特全车电路图,参考上述思路和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部位。(5)评价小结(10分钟)。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点拨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参与学生评价过程,协助学生进行检修经验总结,教师讲评。

七、教学感悟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也面临着着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国家急需既有高深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应用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过建设一批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在此时代背景下,职教本科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

1职教本科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

近些年,随着石油资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大众、宝马、吉利等传统汽车厂商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并且消费者也对新能源汽车有了认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逐年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6年的50.7万辆增加至2020年的136.7万辆,如图1所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2020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上升。新能源汽车是集材料、电学、力学、通信等多学科为一体的高技术产品,其产业链涉及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售后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目前新能源汽车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凸显,国家相关部门也将新能源汽车应用型人才列为紧缺人才。这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将会组建一批职教本科院校,用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职教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在汽车厂车间的一线工作者,而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需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更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并应用于实践。

2职教本科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职教本科院校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出的人才最终会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因此只有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于新能源汽车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求着手,调研全国各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厂及4S店,总结归纳汽车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的各个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再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职教本科层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学生成为毕业即可上岗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必要性

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形式多种多样,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就职于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汽车相关零部件厂等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的企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实习培训后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来参与公司相关的项目,这表明目前学校毕业学生所具备的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家大力进行职教本科改革,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减小这一差距。在职教本科教育改革的多种形式中,校企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减小这一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改善教学内容滞后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快速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时刻掌握着最前沿的技术,而职教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中相关教材却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企业熟知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在授课中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从而改善学校教学内容滞后的现状。

3.2改善实训条件不足

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需依托大量先进的实训和检测设备,有些设备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再加上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职教本科院校需不断更新实训和检测设备,这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借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完成实训教学,弥补院校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

3.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场所就是企业,学生毕业后在企业遇到的都是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需要工程师根据经验,通过不断尝试取得最佳的解决办法。学生在学校课堂中遇到的案例大都是由教师设定好的有具体解决方案的案例,学生进入企业后运用教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常常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样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可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实习培训时间,企业既培养了人才,又节省了时间成本。

4职教本科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职教本科院校与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校企合作模式以“院校输送,企业培养”这单一模式为基础,发展了多种新型模式,具体如下:

4.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材

新能源汽车企业为确保其市场竞争力,其研发和生产必然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在职教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中,应充分结合企业的前沿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相关专业课教材,以此能确保学校教授的课程内容与最前沿科学技术紧密相关,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真正将所学课程内容应用于实践[4]。同时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职教本科院校往往不能包含新能源汽车所有产业链,因此,课程体系建设还需综合考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院校特色,发挥职教本科院校自身资源优势,有选择性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4.2企业工程师兼职授课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工程师工作在企业研发、生产、售后的一线,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管理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正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所不具备的。学校可通过聘请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工程师兼职授课,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分享新能源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除此之外,企业工程师还可以分享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流程,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分工及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岗位,提前熟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学生以后的企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

4.3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

企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最终场所,也是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职教本科院校应积极联系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的整车厂、零部件厂,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生产项目中。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与优秀的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既帮助学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4.4企业进行师资培训

要想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还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应用技能,不少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可以满足培养学生的需求,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所欠缺。学校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实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学校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学习汽车研发流程、生产制造工艺和流程、企业管理等,总结在实际研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和方法。教师在企业实习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融入到授课过程,同时学校教师还帮助企业解决研发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实现“合作共赢”。

4.5校企共同组建教学科研基地

对于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往往需要多届实习生的参与,往往会出现当一届学生毕业后下届学生很难接手的现象。学校企业共同组建教学科研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途径,师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企业提供科研项目,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企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6]。在科研基地中安排不同届的学生同时参与项目研发,当学生将毕业时,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接手工作,以保证项目不间断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的研发、生产任务,既能提升学生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还能为公司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4.6校企共同举办技能大赛

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试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故障问题,这就要求毕业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为提高学生故障排查能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可联合多所职教院校举办技能大赛,将汽车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以竞赛的形式展现在师生面前,并设置相关奖金,以鼓励职教院校师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形式可促进学生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推动职教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向应用层次发展。

5结语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我国将来必定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除学校教育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需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研发相结合,而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企业工程师兼职授课、学生顶岗实习等多个角度探究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学校应依据自身发展,积极发挥校企深度合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概念、发展动力与改革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3):18-23

[2]马骏,贲礼进,苏冬云,等.高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改革探究[J].高教学刊,2021(09):181-184.

[3]宋玉华,叶永红.职业院校“1+3”模式校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用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03):236-237.

[4]周大翠,高东璇,王竞.浅谈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9-20.

[5]朱廷永,谭云中,韦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5):207-210.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问题导向;新能源汽车空调;课证融通

1引言

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教学平台的普及,让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常态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结合成为必备教学手段[1]。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为教学改革带来了便利,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不断改革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高效性、实用性、自主性的特点,在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方面效果明显[2]。课程以问题为中心构建小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延长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在课程学习过程管理中呈现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的职业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2传统模式下新能源汽车空调课程问题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空调课程是面向新能源专业大二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以比亚迪E5纯电动汽车为载体,讲授新能源汽车空调结构原理与检测维护技术,提高学生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结构、检测、维修、维护技术实施能力,同时与汽车1+X技能等级证书“新能源汽车空调中级”模块对应,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发展和技能等级考试起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课程任务多课时少,实践难以开展

新能源汽车空调课程讲授空调系统结构、原理、电子电器系统、故障检测维修方法及典型车型案例分析,总课时64学时,课程内容模块多课时少,单纯的理论教学让学生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培养;但合班教学和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的限制,让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2.2课堂学习过程难以监管,学习效率不高

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学习的质量的好坏除了教好,还要求学生学好,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其具体学到多少东西难以衡量,虽然课程考核中采取了过程考核,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欠缺。特别是各模块知识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疑难问题等难以掌握,导致课程学习效率不高。

2.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创新思维

职业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步提升,更加注重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3][4]。而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职业技能的掌握,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单向灌输,课程赶进度,学生自主时间少,实践交流机会少,长期处于被动理解记忆的思维状态,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环境。

2.4课证知识分离,难以实现课证融通育人

以1+X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课程学习的成果,实现课证融通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课程对标1+X证书模块,将取证所需知识、技能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翻转课堂实现课证融通。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考核,课程考核和取证培训分开进行,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学生难以得到全面辅导,制约了1+X证书制度实施推广[5]。

3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笔者以慕课、智慧课堂为学习教学平台,可满足任务、自主学习、互动教学的功能需求,并以新能源汽车虚拟操作平台为载体,以新能源汽车空调用车问题导向为主线,结合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与空调舒适系统(中级)模块考核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和翻转课堂实施路径设计。课程教学以问题和实践双导向原则重构课程知识点,根据内容知识点总结归纳设计九大汽车空调用车问题,对应九大问题设计实践任务和任务单、考核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教师以“导、学、练、评”的四步教学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问题和实践双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分为四步:首先是“导学”,课程项目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结合新能源汽车空调用车情境,课程设计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用车“九问”,九大问题融合了新能源汽车空调所有知识重难点;然后是“学-自学与教学”,带问题导向单元项目教学知识点,针对问题场景重构课程知识脉络,结合学生课前自学与课中点拨教学,开展课堂活动;接着是“练-实践练习”,根据小组确定的单元实施方案和技能考核标准,学生小组合作开展项目实训,教师示范和辅助,完成任务报告和视频;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课堂项目达标展示和点评,反思总结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变成了学习主体,教师参与和组织,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4.1教学实施技术与环境

慕课、智慧课堂等在线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平台为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资源学习、互动交流、达标测试等环节。按照岗位标准配备的汽车实训中心、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位为课程实践提供线下教学平台,结合新能源汽车实车、拆装检修设备工具、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仿真实训系统、比亚迪E5一站式教学解决方案等资源实施小组实践任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实践训练任务,专业课程评价成绩共担。

4.2教学实施环节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提升三个阶段,其具体实施环节如图2所示。(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慕课等学习平台自学任务、上传项目任务学习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微信登录智慧课堂进行学习交流互动,通过在线资源学习完成理论测试达标任务,在智慧课堂测试环节完成课前理论学习效果测试,智慧课堂系统进行理论成绩自动评分。同时结合教师的课程资源和任务单,学生利用汽车实训工厂实践平台进行实践任务操作,四人一小组分工(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小组操作实践并按照1+X考证流程进行实践操作全程录像。其中组长协调分工、监督实施,两名操作员协作完成实践操作,记录员进行相关数据和操作流程记录并整理资料,最后形成实践报告和实践录像。(2)课中实施阶段为课堂教学环节,主要任务包括师生互动进行前侧讨论任务引入、项目重难点释疑点拨、小组录像回放与点评三个部分。前侧任务讨论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主要的信息来源有两个:智慧课堂系统的学习大数据分析和课前实践小组记录员记录的实践问题。该过程由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互动讨论,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主讲变成为开放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项目重难点释疑点拨阶段则以教师为主导,概括提炼数据和讨论结果,针对问题展开重点难点的释疑点拨讲解,并最终形成项目结论,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小组录像回放与点评阶段有教师点评、学生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各小组根据任务评价单,通过视频回放展示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小组实践的优缺点并进行任务评分,学生根据点评对小组实践报告进行完善和修正,最终完成课程项目学习任务。(3)课后拓展阶段课后拓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范围,由于课堂资源和学时的制约,课堂与1+X取证的知识对接有限,学生个人兴趣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示,因此课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拓展很有必要。该教学模式采用企业导师线上讲座和个人兴趣化内容设计的方式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根据课程项目学习情况,邀请企业导师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上讲座,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学习,同时部分项目学生可以根据实践结论制作科普小视频,比如抖音小视频等,以此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4.3任务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内容应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办法进行综合评价。单元任务考核评价分为三部分:理论成绩占30%,由智慧课堂平台自动打分。实践操作规范占30%、实践报告质量和拓展提升内容占40%,由教师根据实践录像、实践报告、个性化提升内容来综合评定。图3为智慧课堂在翻转课堂实施中的应用。

4.4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基于问题导向的“四双”教学模式在19级、20级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专业课教学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其中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达到了100%,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学生成绩合格率100%,1+X证书技能培训学时工作量减少了50%,以该课程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空调与舒适系统1+X证书中级模块”2021年取证考试通过率达到100%。同时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为建设更完善的在线开放课程积累了丰富教学资源。

5结论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根据教育部发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我院自2013年开始尝试由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承担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2014年对该课程进行课改尝试,参与此项目的专业为12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三个专业共6个班级165人。本文针对如何把汽车营销工作环节纳入汽车营销实训课程进行一些探讨,将已开始实施的教学环节总结出来,以期为促进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的提升提供借鉴。

2社会需要新型的汽车营销专业人才

汽车营销专业是一个集工、商为一体的新型交叉性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汽车制造、汽车结构、汽车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商务人才所特有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由于我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建立时间较短,实训教材和实训内容处在摸索阶段,如何更加切合社会的需求,实训课程的内容和时间设置仍需进一步调整。

3现有汽车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标的利弊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大纲的要求,汽车营销实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商务礼仪、车辆展示、异议处理、信贷保险这几个主要内容,以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车辆介绍为主要手段,以参加汽车营销师考证并取得证书为最终目的。根据课程标准,“商务礼仪,4S店工作流程”为期一周,“六方位绕车及操作”为期一周,“整车销售流程、维修保养流程、库存管理”为期一周。目前,这种以考证为教学目的和考核标准的课程标准并不是完全无效的。在高职高专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考试指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给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把这种考证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对帮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行业要求和行业现状就有较大的限制。

4汽车营销实训课程改革尝试

随着汽车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张,汽车销售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下,完成教学大纲并帮助学生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是我们授课的主要目的。因此实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4.1改革切入点

这次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如何设置课程内容,促使学生在三周的实训中更多的自主学习。营销实训教学改革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打破以往的以单个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每个小组的最佳人数为六人。第一阶段的教学,首先开展的是商务礼仪理论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的实践体验,将礼仪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其次是对市场调查的学习,市场调查贯穿至营销实训的全过程。分配此任务前,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展市场调查。学生刚接到这个任务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但随着调查问卷的设计完成,每一个小组开始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第二阶段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教学手段。在该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市场调查问卷的填写工作,访问的人群为本校各系学生及学校周边的人群。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市场调查,学生可以获得的信息为:潜在消费人群对车辆的价格倾向、汽车机动性能倾向、汽车排量倾向以及车型喜好等与汽车展销有关的参数。为后期确定参展车型打下基础。第二阶段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首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其次对调查报告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中,不仅要对调查结论进行论述分析,还要明确提出车展活动中的参展车型。这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第二阶段的实训,学生对即将开展的车展已有了基本的思路。第三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掌握车展技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什么是汽车外展或叫小区外展;开展汽车外展要求具备什么条件。掌握汽车外展中如何准备汽车展示的资料。在汽车外展活动中,作为车商不仅要向潜在客户和受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车型,而且要完成相关的销售任务。要完成该任务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准备一个精彩的能吸引受众的产品介绍。在准备产品介绍时,学生将要运用“六方位绕车”这一车辆介绍技巧,通过小组分工来完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产品介绍以PPT的形式完成书面工作,每一个小组通过六方位绕车将车辆的特性进行推销性解说。第三阶段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了解4S店。通过模拟车展了解开展汽车外展活动的流程,从活动计划、场地策划和选择、活动组织等,虽然是一个模拟车展,但除了没有实地展示外,所有外展活动要经历的过程都将在实训中完成。尤其是在完成产品介绍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到六方位绕车的技巧,这对于没有经历汽车销售实践磨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的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主题设计,突破了过去仅仅以条框式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明确的目的,以达到从本质上训练学生熟练运用所学车辆知识,通过六方位绕车这一销售技巧将车辆的卖点传达给客户。

4.2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通过三个阶段的实训教学,学生将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完成相关的实训任务,其中包括第一阶段的商务礼仪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第二阶段的市场调查实践和市场调查报告;第三阶段车辆资料搜集、产品介绍文档、产品宣传视频、产品推销。

4.2.1理论联系实际,切身体会、感悟营销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改带给学生的感觉是充实而有压力的。实训初期通过任务下达时学生的反映是茫然而焦虑的,但随着实训课程的一步步落实,学生开始建立起信心。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将汽车营销学、企业管理以及汽车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合进来,使学生在实训实践的工作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将过去仅为考证而训练的六方位绕车体现在产品介绍和产品推荐的实践中。尤其是进行车辆推销时,学生们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发掘所编写的产品介绍中的不足,通过不断的纠偏最终能组织出一篇能够充分表达车辆的特性和最能打动客户的卖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加贴近了市场需求,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减少了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4.2.2联系实际、引导教学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改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为充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商务礼仪的教学一改过去仅仅在实训开始有短时间的训练,而是贯穿在整个实训全过程。由于该实训课程是在大三实施,这时候所有的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完成,因此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六方位绕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课所学内容。通过工作任务,每一阶段的实训目的明确,教师通过有限的授课和任务分配达到了学生学什么的。在教学实训过程中,教师能与学生充分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解决实训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4.3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实施汽车营销实训课程教改过程,由于仍以考证为最终目的,因此三周的实训围绕考证还需要占用部分时间进行考前课程的学习,这样一来三周的实训时间较为紧迫,课程内容无法从容展开。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要想将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真正体现出汽车营销这一概念,营销师考证辅导与这一课程的区分是关键。汽车营销实训课程的主题应围绕汽车营销来开展,而不仅仅是获取一个汽车营销师证书。至于汽车营销师的考证,从目前汽车技术与营销专业的发展来分析,考证辅导应开设专门的辅导时间。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主证,从组织参考开始要有所改变,以年级和班级参考已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而应已知识积累过程为依据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段同时报名参考。以上课改对专业教学教师是一个考验,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也是一个考验。这种模式的实训更加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5结束语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9

近十年来,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使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如日中天。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收购世界著名品牌沃尔沃汽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的汽车企业有能力登上世界大舞台,也说明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国家的扶持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随着各大世界品牌汽车生产商在我国的投资建厂,以及本土汽车品牌的茁壮成长,汽车产量得到进一步释放,近几年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产量的增长,自然带动销量的增长。要使汽车产销量都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就离不开汽车各类人才的艰辛付出。因此,为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须承担起培养一大批既懂汽车又懂营销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业人员的重任。

二、汽车4S店现状

根据学院教改工作会议精神,在教改小组的带领下,本系于2013年11月26日到12月15日期间,实地走访吉利帝豪、湖南九鼎-进口起亚、比亚迪以及宝马等4S店,通过面对面、电话、邮件(11级在4S店实习的学生)等调研方法,对长株潭三地各大汽车4S店涉及的各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市场企划、企业管理、售后维修接待服务、配件管理、汽车保险等方面)以及其涵盖的知识、技能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分析。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的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团队不稳定。各岗位的人良莠不齐,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二是各4S店重销量,轻售后。销售人员想尽办法不顾客户的感受把汽车销售出去,而忽略各方面的售后服务工作。三是汽车4S店没有自身的品牌形象,是汽车厂家的附庸。4S店没有话语权,完全依靠汽车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经营活动。这些情况阻碍了汽车4S店的发展,制约着汽车销量增长,反过来也限制汽车生产厂家的高速发展。要解决这些不利因素,不能光靠汽车4S店自身的机制去培养员工,同时,为社会、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各类高职院校也应该结合社会、企业的需要来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门为汽车产业服务的高职高专学院。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以建设一个有特色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目的,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现代汽车销售企业需求相适应,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法制纪律观念、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掌握汽车构造的基本理论,掌握汽车及零配件销售、市场调查、售后接待、管理,车辆保险与理赔、鉴定评估等操作技能,能满足现代汽车企业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管理、市场信息统计分析等一线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职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

(一)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调查,汽车4S店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感恩情怀、责任意识等职业道德;具有沟通顺畅、协同共事、吃苦耐劳、奉献、服从、敢于担当等职业行为;具有一定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获取-选择-处理-加工-传递信息等职业能力;具有服务至上、客户第一的职业意识。2.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在汽车后市场发展的人才须具备以下几点:一是掌握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包括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及性能特点;汽车机械识图和CAD读图、制图知识;汽车常用零件标准的运用知识及销售、保管流程。二是掌握一定的市场营销管理知识。包括基本的营销理念及技巧;市场调查及分析策划;汽车推销技巧及顾客心理分析等。三是掌握一定的售后服务管理知识。包括售后服务标准、规范、流程的制订及执行、客户投诉的处理及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维护、车辆的投保和事故车辆的理赔、制单等。四是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如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及公文档案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后勤保障等工作。(二)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块构成。每一课程板块中又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种。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参照湖南省高职教育的要求,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各占50%左右。公共课就是素质教育,包含《思想首先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形势与政策》、《实用语文》、《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数学》、《心理健康》、《体育》、《职业素养与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专业理论课开设《汽车结构》、《汽车营销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推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与管理》、《机械制图与CAD制图》、《公关与商务礼仪》、《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等23门必修、选修课程。其中前六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分为课内实践、专业实践和校外实践三模块构成,实践内容主要包含:入学实践教育与军训2周、假期社会实践2周、汽车拆装实训2周、金工与电工实习2周、汽车营销综合实训(含整车销售、维修业务接待、4S店管理软件操作实训)8周、营销礼仪实训2周、校外顶岗实习19周以及其他实践6周等。实践课根据每学期的课程、课时安排而执行。此课程体系分六个学期完成。公共课时、专业理论课时和专业实践课时总计2,964课时,其中理论课、实践课时各占总课时一半。通过这些课程体系的建立,致力让学生掌握新时期汽车4S店各岗位所需求的技能及知识。

五、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

高职高专的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开展工作。尤其是专业教材,除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外,更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要讲授的知识、技能应用性非常强。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促使了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汽车产业链各环节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可是,承担输送人才重任的各类院校没有跟上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教材的编写工作滞后。目前现有的专业教材良莠不齐,有些教材编写只是简单地复制,没有新意,与社会、企业所要求的严重脱节,甚至有些教材的内容观念陈旧,教材内容不光是章与章重复,而且各科之间,有些内容也一样重复。教材的使用,也考验教师选取教材的业务水平。有些教师选取教材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因材施教,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的。为适应社会、企业用人需求,教材建设就要系统化。尤其是教材的编写,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院校的办学特色组织编写,提高教材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

六、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都要优秀的执行者来实现。即使开设最好的课程、使用最好的教材,没有一个优秀的执行者,也无法把这些最好的营养给予需要的人。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不一定非得全部要高学历的博士生、研究生,在某个行业从事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本科生亦可。现在的学生,希望教师不要照本宣科。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结合时事新闻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建立起老、中、青教师队伍成长的机制,督促教师在工作之余,积极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保持联系,鼓励教师下企业学习并兼职工作,积累教学经验。学院聘请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技师作为兼职教师,丰富教师队伍结构;组织专兼职教师,课余时间开展教学研讨会,交流经验,促进教师队伍成长。

七、结语

整车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卓越人才;汽车构造;教学改革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越来越快的提上了教育改革的日程。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中要积极发挥自身价值,其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出一流人才,建成卓越的高等学校教育。现在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招生的扩张,专业设置、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加之部分院校根深蒂固的一些传统观念,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不强,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应对本地区发展对汽车类技术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积极探索适合实际需求的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改革,本文以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探讨分析。

1汽车构造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汽车构造是我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三个本科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如《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等课程的前衔课程[1],是整个汽车类专业全套课程教学的过渡支撑。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汽车不同类型的典型结构、主要零部件技术参数,熟悉发动机、底盘相关系统、总成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以及其基本工作原理,同时讲解汽车发展前沿技术、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趋势等。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但关系到后续课程学习,同时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后期工作就业中对岗位适应和社会对毕业生反响均造成较大的影响。

2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效果

过去我校以及大多数地方性高校在汽车构造的教学中还是以主要任课教师全程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加之近期以来往往是多班级甚至是多专业“合堂”教学模式,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学管控较差,尽管多次教学改进,在某些章节和知识点中教师积极引入色彩丰富的图片、具有前沿科技的视频、动画等新型教学内容,但是不能全部覆盖课程全部知识点,造成学生单纯的在兴趣度较高的内容上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其他内容仍然参与度、主动性不高,长期以来,学生多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较为浅显,并且偏碎片化,未能形成有效的理论学习体系,一学期下来,真正有效学习知识的时间较少,学习效果较差。同时,理论教学仍旧与实践教学未能实习较强的统一,最后考核方式仍旧是单纯的闭卷纸质考核,学生缺乏对课程理论有效的应用和理解,只是单纯的背诵记忆名词术语和知识点,造成教学最终结果未能支撑专业人才目标,更无法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案例的工程素养。

3汽车构造教学改革新举措

3.1引入模块化教学,实行多教师交叉授课。所谓的模块化教学多教师授课是指将汽车构造课程内容有序的整理成几个大的模块并引入多教师理论授课讲解。汽车构造课程具有内容较多,范围较大,结构性强、新技术日新月异等特点。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往往是某一个授课教师面向教学班级同学全程进行课程的教授,该方式虽然能够对学习的连贯性有一定好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具有很大弊端,比如每个教师各自擅长领域不同、科研方向不同,对各部分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兴奋点不同时,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模块化教学的开展,根据教师学术科研背景、知识的储备情况,采用多人配合教授模式,将课程内容按照大纲要求整理规划成几大模块。比如发动机内部结构模块、发动机冷却润滑模块、底盘传动制动模块、转向减振模块等等。模块化教学能够发挥群体教学优势,引入不同风格教学模式,同时使学生保持对理论学习的新鲜和热情,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2混合式教学平台的搭建。混合式教学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多媒体素材,向学生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部分课程内容学生慕课的形式在网上直接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主动权[2]。在课堂上,教师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同时进行讨论、答疑及少量测试等方法,开展协作探究。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我院对汽车构造课程开展了校级在线课程的建设并积极进行省级课程的申报。本课程建设涉及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等内容,每一个系统的结构复杂且比较抽象,利用混合教学平台进行视频,动画、微课、教学PPT等项目进行合理组织。旨在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结构内容的掌握。3.3小班额分专业教学模式。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包括汽车构造,因为教学场地和教师配额限制多采用大班额合堂上课,该方式的教学首先在教学效果上老师没法合理的掌控课堂,对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把控不到位,同时更是对各专业的培养方向造成不良影响,教学重点重合对学生后期课程的支撑不到位。在后期教学中采用小班额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按专业授课。教师讲授更贴合本专业的理论和案例,为学生的后期不同方向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起到更有针对性的支撑。3.4翻转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汽车构造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全程无引导、无启发的灌输教学,长期如此教师的讲解方式往往固话,并且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继而对后续课程甚至是本专业失去兴趣和求知欲。新的教学模式要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知识探索新型问题,从而在问题探索中实现主动式学习。该教学模式不但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理论知识教学储备,更要去教师主动去掌握前沿新技术新热点新问题才能形成有效的问题导入,同时要熟悉学生,多和其进行学科学术上的交流[3]。互动式教学在加强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采用项目启发式教学。学生在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完成项目文献收集、小组讨论,并形成PPT答辩文档和书面报告。通过项目启发式教学,学生文献资料的查阅、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的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技术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习主动地提高,增强了团队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了现代汽车工程中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3.5实习式现场教学,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汽车构造的教学目标要是学生在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作用、工作原理,更要加强实习实践等训练,在实训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知识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实习的顺利完备的进行。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关乎整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多数院校目前采用的实习教学模式往往和理论教学割裂,通常在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毕的基础上集中实现拆装实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造成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实习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习式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安排到实习实训室,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穿插进行实训的拆装,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科学创新的理念。这种科学且具有创新的现场实地教学使学生对汽车不再产生陌生感,同时理论知识也可以更好地被学生所消化[4]。3.6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必然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现行考核采用闭卷理论考试指标较为单一,改进后的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其具体措施如下:(1)理论教学环节考核,任课教师交叉命题,整理汇总成试题库,批阅试卷采用流水作业;(2)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用整车项目拆装考核法。现场教学中根据章节学习的需要展示的是零部件和总成的拆装实习,而最终实习考核是整车所有部件的拆装,从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制动系统、行驶系统等一系列拆装项目中随机抽取2个进行考核,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项目拆装,步骤准确操作规范即为考核通过,否则进行二次补考。(3)采取对与课程相关的科创比赛实行鼓励加分措施。汽车构成乃至整个汽车专业相关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课程的考核以开放性的举措,比如在学生科技获奖和发明创造方面给予加分奖励,制定完整的分值认定体系。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是锻炼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载体[5],同时更是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应用的较高表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与学科相关的比赛,并将竞赛成绩作为专业课程考核指标之一,折算成一定的学时给予学分上的认证和奖励。

4结语

培养卓越人才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要求的考核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同时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创造能力更是培养卓越人才为核心,本文以汽车构造教学改革研究为起点,积极探索以培养卓越人才为核心目标汽车专业基础课改革方式,分析现有汽车构造教学现状,对授课内容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引入模块化教学,实行多教师交叉授课、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小班额分专业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实习式现场教学等多元化教学和考核方式,使之适合新形势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洪新,刘豪睿,张琦.基于协同育人的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探索[J].新西部,2018(6).

[2]侯占峰,刘海洋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汽车构造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8(3).

[3]郭翠霞,田建平,刘晓叙,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核心的汽车构造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农机,2013(11):290-291.

[4]陈齐平,吴明明,李香芹,等.基于科学创新培养理念的汽车构造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