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资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4 17:31:54

文资教育

文资教育范文篇1

1.1缺乏职业认同感,教师角色意识淡薄。医学生在学校内系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毕业后经住院医师培训成为临床医生,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目的。医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工作,面对突然落到肩上的教学任务和需要扮演的临床教师这个角色,他们往往是迷茫的[2]。而医科大学及医学院附属医院往往是本地区综合性医院,患者多,医疗工作负担重,各种考核指标都以医疗工作量为准。而医学教育周期长,很难迅速获得救死扶伤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具有双重身份的临床教师主观上对自己是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强,而对教师这一角色意识淡薄,认为治病救人、完成临床医疗工作是本职,而教书育人仅仅是副业,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行为上的敷衍。1.2知识结构单一,教育学及人文素质培养缺失。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临床教师在学校接受的都是医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鲜少学习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教学技能培训。而且由于医学课业繁重,通识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往往也欠缺。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理论及教学技巧缺乏往往使临床医生虽然医学知识、临床经验丰富,但并不能将其有效传授给学生[3]。面对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个性鲜明的新一代学生,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医学人文教育缺失也培养不出“有温度的医生”,更不能推进我国医疗环境和谐健康发展。1.3考核制度、奖惩机制不健全。受医院重视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医院各类绩效考核制度往往以医疗工作量为中心。而同时被看重的科研能力也因易量化、影响医院排名等诸多有利因素成为职称晋升的硬指标。反观教学,虽然大学附属医院对教学基本工作量有要求,但因其难以统筹量化,质量监控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最终变成了拼课时、比学分[4]。又因为医院对教学工作未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临床教学工作变成了“良心活”:课上得好得不到表扬,敷衍了事者也未被责罚,只要不出现严重的教学事故,把课堂时间混完便可。这导致临床教师疏离教学工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任务难以落实,教学质量更是无法保证。

2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2.1紧抓青年教师,重视职前教育,建立教学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一进程中,不仅高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改变,大量青年临床医生也充实到了附属医院,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新生力量。青年临床教师具有积极上进、思维活跃、学历高、学习能力强、探索及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5],而这些特点以及他们新入职的特殊时期正是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医学高校及附属医院应高度关注这一群体和这段时期,出台相应政策办法,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科教科等教学核心部门为抓手,从临床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便培养其良好的角色意识和教学责任心,学习教育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掌握教学技能。此外,高校及医院应当积极合作,建立教学资格准入制度,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培训并考核通过才可以承担教学任务。这是下文所述系统化培养举措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临床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先决条件。2.2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培养方式,完成教师身份转变。要确保临床医生认同、接受、胜任其教师身份,思想上重视是前提,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掌握、人文修养的提高是核心,而这些都需要系统完善的培养内容和丰富多元的培养方法来支撑[6]。2.2.1建立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设置主题模块,如师德师风、教学规范、人文素养、教学理念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改革与研究和教学管理等,再将具体的培训课程纳入主题模块之下。如CBL(Case-BasedLearning)、PBL(Problem-BasedLearning)、翻转课堂可归入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块;形成性评价归入教育测量与评价模块;而教学论文、课题的撰写申报则归入教学改革与研究模块。这样的模块化体系不仅使整个培养计划系统有章法,更便于依照模块配备师资、邀请专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2.2.2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非高校内的专职教师,医疗工作繁重,所以教学相关培训活动的形式应根据他们的时间和不同的教学模块、学习主题而多元化。如邀请国内外一线专家对教育趋势、政策及最新理念进行解读,可以以专家报告形式进行,这样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大,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而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模块比较适合开展教学观摩或工作坊模式,临床教师边学边练,亲自上手或直接走进教室体验真实的课堂,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师德师风和人文素养模块的相关培训则应采用教学沙龙或午餐会这种气氛较为轻松的形式,更有助于临床教师接受。2.2.3开展导师制一对一指导教学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年轻医生,他们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高年资教师、医生的指导和帮扶。但想让青年临床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简单的“传帮带”方式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应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医院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为每一位青年临床教师选择一位医德师德高尚、专业较为匹配、热爱教学且教学能力强的高年资临床教师作为其教学导师。这样一来,青年临床教师在遇到教学相关问题的时候,知道找谁请教学习;而高年资临床教师有了导师的身份之后,也会增强责任感,积极认真指导年轻人。此外,青年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优于高年资教师,因此高年资教师在指点青年教师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进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2.2.4结合基础与临床,形成教学相长闭环临床教师通常负责的都是高年级学生的医学课程,虽然这些课程的重点来自他们所掌握的临床知识,但是基础医学部分内容是临床课程的重要基础,每一位临床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带着学生进行复习回顾。而基础医学教师也需要临床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发展部门应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临床教师与基础医学教师沟通交流,相互学习,这对他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此外,临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他们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更需要了解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用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教学,教学不断促进学习,从而形成有效提升自身发展的闭环。医学和教育都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临床教师身上,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成就。2.3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奖惩制度。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和最有效方式。这需要附属医院和高校教务部门共同努力。高校应在分析临床教师教学岗位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3个维度制订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原则,不仅有定量分析也应有定性分析。根据临床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教学工作量不能仅用课时量来认定:实习指导、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修改、科研及社会调查指导、试卷批改、试卷分析、教学相关培训等都应以相应比重计入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高年资教学专家、同行督导专家、行政领导及学生等,根据情况,不同的评价主体分别赋予相应权重,争取做到评价全面且公平公正。在评价过程中,对教学工作完成出色、教学质量好的临床教师应给予奖励及公开表扬;而对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效果差、未按要求完成教学工作甚至出现教学事故的临床教师,要给予通报批评、扣发津贴甚至取消授课资格的处理[3]。对教学能力的评价应包含两部分:首先是临床教师自身在教学方面撰写的论文、课题、教材,取得的成果及教学比赛获奖。其次是其指导的学生所获得的相关奖项。不管是校方还是医院,在认可临床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绩的同时,应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让临床教师感到在教学上的付出并不只是默默奉献、无人知晓、没有任何回报。此外,高校应和附属医院联合,定期举办教学比赛和教学相关各类评比,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以评促建,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挖掘优秀的临床教师,然后将他们重点培养为临床教学骨干。这样既为临床教学工作提供了师资,又可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起到引领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临床教师愿意投身教学工作。

3结语

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投入大却难以很快见效。然而,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管是教育行业还是医疗行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不断涌现,各类专业知识获取方式简便,全球人才在同一个平台学习竞争。传统教学法已无法适应新局面,只有在教学上投入、付出、终身学习,完成好临床医生和临床教师的角色任务,才能不被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淘汰。除强调临床教师自身的觉醒和重视外,附属医院及高等医学院校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科教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的作用,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发展,从而确保医学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凤,杨震,张艳萍,等.基于医学教育标准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4):331-333.

[2]崔立然,徐浩,孙茂林,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52-53.

[3]万宝俊,谭飞,万爱华.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2):122-125.

[4]向秋菊,刘杰,金玥,等.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6):547-552.

[5]邵亮,潘运宝,范静怡,等.如何提高临床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5):535-537.

文资教育范文篇2

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二、绩效工资总量核定

(一)绩效工资总量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由市、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二)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地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三)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逐步实现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

三、绩效工资分配

(一)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具体标准由市、县(市、区)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制定,按月发放。

2、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由学校在核定的总额内根据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分配,合理拉开距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课时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等项目。

(二)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市、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市、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学校在搞活内部分配中,要根据考核结果,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三)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分配办法经职(教)代会讨论通过,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本级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示。

(四)学校校长、书记的绩效工资,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校长、书记的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其中考核结果确定为优秀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原则上不超过本人基础性绩效工资。

四、相关政策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学校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二)绩效工资实施后,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原人事部、财政部发文确定的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仍继续按现行规定执行。省及以下政府和单位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三)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合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班主任津贴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置,可以根据需要按固定数额单独设立班主任津贴项目和标准,按月或按学期发放,也可以将班主任工作折算为教学工作量,按课时津贴的方式发放。采取哪种方式和如何确定津贴标准,由学校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要切实保证班主任津贴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有一定份额。

(四)为了体现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的政策倾斜,鼓励和吸收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教,各地要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农村学校的范围、补贴标准、发放办法,由县(市、区)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艰苦程度等因素确定,补贴标准不得低于本县(市、区)奖励性绩效工资人平均值的10%。

(五)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时,完全中学中从事非义务教育教师和小学中的学前班教师一并统筹考虑,纳入实施范围。

(六)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见习期间(初期、学徒期、熟练期,下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本人见习期满定级工资对应的岗位(职务)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

其他新进入学校人员,按新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

(七)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按《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精神确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按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市、县(市、区)人事、财政部门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八)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和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原人事部、财政部发文确定的特殊岗位补贴项目之外,自行发放任何其他形式的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市、区)为主、上级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属于县(市、区)政府事权范围,县(市、区)政府是其经费保障的第一责任人,要大力开展增收节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到位,不得出现拖欠。在中央和省财政财力补助的基础上,市财政视本级财力情况对财政困难县(市、区)给予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

(二)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筹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三)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绩效工资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具体发放方式按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工资财政统一发放的地方,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学校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

六、组织实施

(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按照本实施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组织实施工作。县(市、区)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县(市、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部门制定,报市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其中:省直管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要同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审核备案。

文资教育范文篇3

职称工资导致争职称现象

我国医务人员技术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模式。据国家卫计委2016年统计年鉴,国内有综合医院1.8万家,专科医院6642家,各类医疗门诊21.6万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达860万人,每年有70万以上的专技人员进入晋升技术职称渠道。每位医师要晋升高一级职称,都要面临临床、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的考核。在同级医生之间能拉开差距的主要是科研与论文,晋升人员的论文要求在国内省部级CN期刊,国外SCI期刊发表,同时重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被引用数等要素。主管部门为把复杂的评审过程简单化,逐步演变为以作为衡量人才专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疏忽了对晋升人员临床表现、专业能力、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行业自律、同行评议及病人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评价的内涵,导致有论文、能力一般的医师晋级到专家行列,享受高级待遇。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由于论文未达标却在原地踏步。评价标准严重脱离了人才成长的规律与科技创新的要求。为此,国务院在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要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水平、质量、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同行认可为核心的人才选拔评价要求,尤其对工作在艰苦地区和临床一线的医生,不再将论文、外语、资历、学历作为晋升的唯一标准,无形中增加了一线医生职称晋升与薪酬提升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了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活力,是新时代人才选拔评价的一项有力举措。

美国不推行医生职称与工资挂钩

美国90%以上的临床医生,统称住院医生、经治医生或主治医生,科室主任。推行在职业医生继续教育,不搞职称评审。每年医学毕业生约有17000人,没有医院、私人诊所或保险公司会与他们签订雇用合同。只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拿到执业许可执照,他们才有权选择自己是从事临床医学或教学科研的执业方向且只能二选其一。美国医生的薪酬是根据该医生的任职期间业绩与医疗安全记录,由应聘双方共同商定。一般在私立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工资较高,选择公立医院、教学医院任职的医生薪酬相对偏低。从事颅脑外科、胸心外科、骨外科及整形外科的临床医生薪酬相对较高,从事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社区保健医生的薪酬较低,甚至相差一倍以上。医生的工资不存在与职称挂钩现象。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不承担任何医疗科研或教学任务,也不必写论文。每个人专业职称是由各个州医师行业协会,根据其本人任职期间继续教育的成绩,进行第三方评价。在美国,选择从事医学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医师约160万人,只占医生人数的7%~9%,这些供职教学医院医生晋升的方式,按照高校职称晋升的程序、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不存在一个医生既当教授又兼临床主任医生的双职称现象。如果有医生在任职期间或退休之后,发现有直接或间接收受病人的钱财、医药回扣等等行为,被一律视同犯罪,要面临检察官的起诉。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纯粹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相对和谐。

美国医院管理的方式

据2013年美国医院协会的资料显示:全美共有医学院校171所,医院5723家,其中教学医院1038家,有140所可授予M.D学位,31所可授予D.O学位。全美国92%医院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除了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之外,设有急诊室和门诊部,提供不需住院病人的诊断、治疗、门诊手术等,24小时开放服务,每位医生独立完成诊疗工作,遇到疑难病例,一律采用会诊的形式完成,医生与医生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私立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80%左右,是民众接受医疗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20%左右,主要服务对象是现役、退伍军人,犯人,原住民,无医保,无合法身份弱势人群。联邦政府通过退伍军人管理部,国防部和卫生部、直接拥有213所退伍军人医院,承担退伍军人的医疗服务,经费由联邦政府及各州税收和公共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所辖的州医院(StateHospital)、县医院(CountyHospital)、还有区域医院(DistrictHos鄄pital)、护理医院(Long-termCareFacility)主要为区域内没有购买保险和其他需要照顾的特殊人群提供慢性病、心脑血管康复或精神疾病等病人医疗服务。除少部分公共资金外面,多数医疗机构与商业公司签订医疗保险协议、获得疾病保险给付资金。奥巴马任期力图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未获成功。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文资教育范文篇4

1.凡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含差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之间的调动(教育下属单位和公安系统除外)和申请调入城区(含永乐镇)机关、事业单位(含差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必须持编制部门的《空编通知单》领取《县机关事业单位增人审批表》,经调出、调入单位及其主管局签章,人社、编制部门审核,分管县长、常务县长和县长核准签字后,由常务副县长召集人社、编制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县人社局)根据县长办公会审定结果,予以发文,并办理相关调动手续。拟调动人员的身份必须与调入单位的编制性质相符,不得混编调动人员。

2.政府序列乡镇之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教育、卫生、公安系统除外),由主管部门依据编办出据的《空编通知单》,提出调配建议报县人社局,由人社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发文。

教育、公安系统在城区之间调动工作人员和教育、卫生、公安系统在乡镇之间调动工作人员,由主管局发文,但必须先向编制部门申办《空编通知单》,并在发文的当月将调动文件和《空编通知单》复印件一式三份报县人社局人力资源配置股(公务员管理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职改办)、工资福利股备案,对未办理《空编通知单》或发文后30日内未向人社局备案的,人社部门不予办理职称评聘、工资转移、年度考核、调资、晋级(晋职)等手续。

二、坚持规范管理的原则,严禁擅自借调(借用)工作人员

3.必须严格执行人事编制纪律,任何单位(部门)未经县政府批准和人事部门发文,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借调(借用)工作人员,严禁将乡镇机关和本系统下属单位的干部借调(借用)或抽调到县直单位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员,而单位又无编制空缺、不能正常调入的,应书面报告县政府(抄送县人社局),经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审定后,填写《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借用工作人员申请表》,经借出、借入双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研究同意后,由县人社局发文借调(借用)。对部门擅自借调(借用)人员的,将通知财政部门停发工资,由用人单位自行解决各种费用,且年终不予考核。

4.各单位(部门)已自行借调(借用)的工作人员,必须自行清理,原则上应返回原单位。对确因工作需要继续借调(借用)的,由主管局将正式文件报告县政府,对单位有编制空缺且人员身份符合调入条件的,经政府县长或常务副县长审定批准后,由县人社局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对没有空编或人员身份不符合条件,但因工作需要不能返回原单位工作的,经县政府批准后,由人事部门办理借调(借用)手续。

对6月底前既未办理调动、借调(借用)手续,又未回原单位工作的,经县人社局核实后,书面通知县财政局从核实之日起停发借调(借用)人员工资,直至被借人员返回原单位。在工资停发期间,停办被借人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调资、晋升(晋职)等一切手续,并对违规借人的单位实行人事冻结。

5.人事部门发文借调(借用)的人员,由借入单位负责管理,根据借入单位鉴定意见,在原单位参加个人年度考核。借调(借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借调(借用)期间,被借调(借用)人员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其人事、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不变,差旅、福利由借入单位负担。原单位要负责做好被借人员的编制管理、工资和职务(职称)正常晋升等服务工作。

6.借调(借用)期间如不能胜任工作,借入单位的主管局应以正式文件报县人社局予以退回。借调(借用)期满,对工作能力强、用人单位要求调入的,在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按程序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无编制空缺的,经政府县长或常务副县长同意后,可以延期借调(借用)一年。

三、切实贯彻劳动保障法规,进一步加强自聘人员管理

7.政府序列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含差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聘用非财政供养的编外人员,必须在落实好自聘人员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报经县政府批准后,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面向社会择优聘用。所招聘的人员属于“临时聘用人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费征交暂行条例》的规定,与用人单位及其主管局签订由人社部门统一印制的规范性劳动合同,并按期交纳社会保险费。未经县政府批准,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聘用工作人员(含工勤人员)。

8.各单位已自聘的人员,按照“谁聘用,谁辞退”的原则,由聘用单位予以辞退,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聘用单位发给辞退费。确因工作需要不能辞退的,由用人单位主管局向县政府书面请示,经县政府批准并补办社会保险后方可办理聘用手续。

文资教育范文篇5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报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并报经省、市各相关部门批准,现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安排如下:

一、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从2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二、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㈠绩效工资总量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

㈡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地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

㈢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在人事劳动、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文教局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达到全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

三、绩效工资的分配

㈠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

1、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具体标准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文教部门制定,按月发放(具体标准见附表一)。

2、奖励性绩效工资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其总量先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文教部门核定,再由文教局具体核定到学校。学校在核定的总额内根据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分配,合理拉开距离。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课时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等项目。

㈡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要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制定本市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学校在搞活内部分配中,要依据考核结果,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㈢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分配办法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本级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校公示。

㈣学校校长(书记)的绩效工资,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文教局根据省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将校长绩效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5倍、1.3倍、1倍和免发四个等次进行核算,优秀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20%,按年度发放。

四、相关政策

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厅字〔2005〕10号)下发前,学校发放的改革性补贴,除超过规定标准和范围发放的之外,暂时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另行规范。在规范办法出台前,一律不得出台新的改革性补贴项目、提高现有改革性补贴项目的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㈡绩效工资实施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原人事部、财政部发文确定的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政府特殊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仍继续按现行规定执行,省及以下政府和单位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一律取消。

㈢原国家规定的班主任津贴与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项目归并,不再分设,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班主任津贴采取固定数额的办法单独设立,按照住宿和非住宿、班容量等不同情况具体安排。班容量划分为:≤40人、41-50人和≥51人三个等次,非住宿班和住宿制班的班主任月津贴分别为:50元、60元、70元和80元、90元、100元。学校按标准将班主任津贴报市文教局审核批准后,按月发放。

㈣为了体现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学校的政策倾斜,鼓励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教,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建立农村教师津贴。津贴具体标准根据学校的地理环境、艰苦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一般乡镇学校和边远乡镇学校两个等次:一般乡镇学区学校每人每月20元,包括*镇学区、小寨乡学区、魏屯镇学区、周村镇学区、徐庄乡学区;边远乡镇学区学校每人每月50元,包括西王镇学区、门庄乡学区、官道李镇学区、码头李镇学区、南午村镇学区、漳淮乡学区。各学区按以上标准将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报市文教局审核批准后,按学期发放。

㈤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见习期(初期、学徒期、熟练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本人见习期(初期、学徒期、熟练期)满定级工资对应的岗位(职务)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

其他新进入学校人员,按新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确定。

㈥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按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精神确定。退休、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按公务员退休、退职的生活补贴标准确定(具体标准见附表二)。

㈦实施绩效工资后,学校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和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原人事部、财政部发文确定的特殊岗位补贴项目之外自行发放任何其他形式的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严肃处理。

五、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

㈠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年上级下达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省级补助资金,全额用于该项目支出,专款专用,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公务员之家

㈡要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学校的国有资产实行统筹管理,各类政府非税收收入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利用收费收入和公用经费自行发放津贴补贴。

㈢学校绩效工资应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绩效工资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不得发放现金。具体发放方式按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直接划入个人工资银行帐户,奖励性绩效工资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划入个人工资银行帐户。

六、组织实施

㈠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文教局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负责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组织实施工作。

文资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德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改革问题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中击下,高等教育的效率和竞争力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改革高等教育体系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各国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美国高等教育高度发达,成为各国效仿和学习的对象。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试图借鉴或复制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以改革本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德国就是其中之一。德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属于科层制模式。这种模式为德国国民提供了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一体系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政府高度控制高校运作、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性、高校之间缺少竞争等。为了提高高等教育体系的竞争力,2002年德国修改了高等教育总纲要,借鉴和效仿美国知名大学做法,希望通过改革教师激励机制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德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科层制模式下的德国高等教育在教师激励机制方面有如下特点。

1.政府统一规定的薪酬体系

在德国高等教育科层制模式下,政府控制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并制定教师聘用的相关规则。教师的聘任由大学所在州的科教管理部门决定,实行终身制。通常来说,高校教师属于公务员,工资由政府统一发放。教师的工资水平由其所属的学校级别(学校级别由政府决定)和教师的年资决定。实行多等级的、由基本工资加补贴构成的工资形式。不论工作类别和范围,教师每工作两年便晋升一级工资,一共可晋升15级。晋升的程序同样由政府规定。总体来说,这种薪酬体系是一个基本不受教师实际工作业绩影响的工资体系。

如果不考虑大学教师内在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德国高等教育在薪酬体制上并没有机制去激励教师完成合同规定工作量之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幸的是,德国允许高校教师获得国家统一薪酬之外的额外报酬。杰出的教师可以通过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上进行流动以增加收入及可利用的学术资源;另外,教师可以在校外获得工作机会。

2.人才流动及校外工作机会

在德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一般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除非他们竞聘到另一所高校。一旦竞聘成功,他们就可以与大学所在州的科教管理部门商谈增加薪酬。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商谈工作条件,特别是研究经费、助手数目和允许的校外工作时间。应聘去其他高校的好处还包括教师可以选择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对于高校教师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关乎到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更重要的是不同工作地点在校外获取报酬的机会不同。因此,通过在学术劳动力市场进行流动,德国高校教师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更优越的工作条件以及更多的校外工作机会。

3.助手使用

德国大学实行教授讲座制,教授是专业的权威,大部分博士生与大学签订临时合同并作为助手被分配给讲座教授。教授不仅决定合同的有效期,还对这些助手的博士论文进行监督和评估。此外,教授如何使用助手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助手不仅有责任完成合同规定的助教工作,还必须从事教授的研究和其他工作。因此,在德国大学中,教授可以合理合法地使用这些助手。这种机制对德国高校教师具有深远影响,即助手能协助教授完成研究工作以取得研究成果。因此,德国高校教师非常热衷于挑选最具才华和能力的申请者,以充分挖掘他们的人力资本。通过遴选和培养那些最优秀的学生作为他们的助手,教授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项德国高等教育并不刻意强调的工作,即教授们发掘并培养了一批鲜有机会表现其卓越潜质的优秀学生。因此,德国的企业和政府部门乐于聘用那些持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在经济和商业领域特别突出。

二、德国教师激励机制的改革与问题

2002年德国高教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用正规的博士培养计划代替原有的“学徒制”博士培养模式;第二是引入教师薪酬与工作表现和业绩挂钩的报酬机制。这两项改革措施均是借鉴美国知名大学的做法。

1.博士培养模式改革及其问题

德国传统的博士培养采用学徒制模式。博士学位候选者由一名教授专门指导或与之合作来进行课题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没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但需要有两门非本系开设课程的成绩。在提交了博士学位论文以后,会指定若干门课程(一般三门)作为最后博士学位考试的课程,论文和考试均获得通过后即可获得博士学位。这种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博士生的科研锻炼,着重培养其在实践中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传统的学徒制博士培养模式也存在较大缺点,即博士生对教授的从属关系局限了博士生的独立性和研究范围。通常来说,为了获得教授的认可,博士生需要帮助教授从事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为了获得学界的认可,他们又必须从事原创性研究,而这些研究可能不同于他们的指导教授的研究工作,有时甚至会出现相抵触的情况。此外,博士生还需帮助教授从事许多研究之外的工作,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有充足的机会去锻炼研究技巧和能力。

为了克服传统学徒制博士培养模式的缺点,德国在2002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提出将博士培养正规化。正规化的博士培养计划效仿美国,建立研究生院,由系里的教授共同承担对博士生进行指导的义务;抛弃无课程设置的传统,开设一定数量的灵活多样的课程,使博士教育紧紧围绕修习课程、研究训练和撰写论文三个方面来进行;博士生的研究经费由学校资助,而不再是来自作为教授助手获得的薪酬。这种正规化博士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减少教授的权力和博士生对教授的依附,给年轻博士生更多空间,提高整个博士培养的质量,吸引更优秀的人才。

德国在博士培养模式上的改革毫无疑问将减少教授的权力和主观性,但这种改革是否适合现行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却值得商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正如前文提到的,在德国相对平均主义的高等教育体系下,传统博士培养模式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即培养了一批综合能力非常强的优秀人才,并且这些博士毕业生非常受政府和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一项对于德国、美国和法国100家最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学历情况的调查显示:德国有58.5%高层管理人员拥有博士学历,而美国仅有5.5%,法国只有4.1%。此次改革所确立的正规博士培养计划将限制教授使用博士参与其个人研究的权力,这将大大降低博士生对教授科研的支持,也将降低教授遴选、指导和培养博士生的动力和热情。相应地,潜在雇主对于正规博士培养体系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的信心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正规的博士培养计划要求学院全体教授共同承担对博士的培养。这一举措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教授(个人或集体层面)能从这些博士生的成功中获得某些方面的利益;然而迄今为止,德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在学院层面上还没有形成能取代讲座教授辅导博士生的机制。

一些学者对博士生质量将下降的推测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术界已经通过和学术会议等建立起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对博士生进行遴选和评价的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在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下,正规的博士培养计划也能保证博士培养的质量。即便是这样,新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博士生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并不能像传统学徒制模式那样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博士生。目前,大多数博士生都希望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他们希望通过获得博士学位展示其卓越的综合素质。

一旦他们发现新体系并不能满足这一愿望,他们可能会寻求其他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即德国最优秀的学生可能会去国外留学以谋求自身发展。这就可能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人才外流。

2.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及其问题

在德国,传统的薪酬体系相对来说不太受教师工作业绩和表现影响。2002年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决定引入新的薪酬制度,即教师薪水将与其工作表现和业绩挂钩,这也意味着德国传统的薪水与年资挂钩的工资制度将被取消。新的薪酬制度规定教师薪酬由基本工资和奖金构成。基本工资是统一的,而奖金将与工作表现挂钩。奖金包括三个部分:(1)用以从其他高校聘请教授(或是为了留住在职教授)的固定奖金;(2)行政工作奖金(用以给校长、院长或委员会成员等有行政职务人员的奖金);(3)杰出研究或教学表现奖金。其中第二和第三个部分属于这次改革的新元素。新的薪酬制度对综合性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的薪酬做了不同规定,综合大学教授的固定工资为8300马克,平均浮动工资为2150马克;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的固定工资为7000马克,浮动工资平均为1850马克。这种薪酬制度把教师的工作业绩与报酬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间的竞争意识。

文资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薪酬;制度

一、引言

薪酬属于一种物质激励,是优化人力资源的有效杠杆。薪酬对教师的行为具有巨大的促进力,是对员工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激励,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具有关键的影响力。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河北省高校建立起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制度。依据河北省相关文件精神: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教师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按国家统一政策和标准执行。岗位工资则按所聘岗位教师的职责来执行。高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三个系列。薪级工资指的是因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而设立的工资薪级。津贴补贴为教师工资的辅助形式,是对教师职工额外劳动付出的补偿。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是收入分配中比较灵活的部分,作为此次改革的重要部分。

二、河北省高校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师普遍的期望工资都比目前所获得的薪酬高一至两万元,大部分教师认为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很多教师认为既要备课上课,又要做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论文和竞赛,事务繁忙,而这些繁忙事务以及教师本身接受过高等教育理应获得与本地区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相持平的收入,然而他们的实际工资大大低于他们期望的薪酬。例如,随着2017年河北省雄安新区的设立,保定的房价快速增长,但高校教师工资一个月只有三四千,那些年轻有为的老师无法支付较高的房价,会导致许多年轻老师离职或去别的城市,人力资源的流失,致使人力资本缺失。(二)薪酬比例结构不合理,盲目追求科研业绩。河北省薪酬分为基本薪酬、奖励薪酬、成就薪酬和附加薪酬四种,然而这四部分的结构比例却不尽合理。基本薪酬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金额少,这部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且以教学事业为主。而奖励、成就和附加薪酬则以教师职工的绩效和科研事业作为标准,且比重和金额都较大。高校教师会将心思放于此,盲目追求业绩和加大科研项目的投入,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教学事业。这种高校薪酬比例结构的不合理,最终导致高校教师的本来教学育人作用淡化,这样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三)薪酬分配制度中,有效的长期激励性不足。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造成教师行为的功利化倾向。目前,河北省高校教师的薪酬普遍采取的是基本工资加岗位津贴。这样的模式属于当期分配,不具备长效激励的作用。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在设置岗位聘任条件时过度强调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将数量、研究成果数量、专著数等指标作为岗位聘任或者教师考核的硬性指标,现实中许多高校对科研的重视远远大于教学,导致许多教师行为功利化,高校教师盲目追求短期的绩效,重数量轻质量,并且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学术方面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大大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且河北省目前高校薪酬激励制度重个人、轻团队,致使高校教师善于独立行事,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很难形成高校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影响高校整体实力的上升。(四)薪酬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1.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的薪酬管理。通过访谈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河北省高校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1.缺少考核评价结果反馈机制。河北省高校对教师考核重形式轻实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往往总结出结果却不能及时反馈给教职工,这种形式上的考核使考核评价的真正作用消失,教职工很难把握自身目前优缺点,难以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考核标准精准性缺失。河北省高校教职工分为行政管理部门、教务处、普通教职工等,这些教职工行使职能不同,对高校发挥的作用不同,考核评价标准理应不同。但实际中考核评价相差不大,考核评价标准没有对症下药,缺乏精准性,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3.考核体系脱离实际。校内津贴作为学校一种有限的资源,学校当然希望以较少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回报和收益。因此对它赋予了许多的分配依据,如将著作数量、科研经费额度、课学时数、带研究生的人数等作为发放津贴的标准。这样做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职工的科研精力投入,体现了客观与公正。但是,现行考核制度过分注重指标而脱离实际的问题,只能形成教职工的“固定性”思维,很难激发人力资本的“创造性”。

三、优化河北省高校薪酬结构的建议与对策

(一)合理分配薪酬比例,优化薪酬管理。国外某教育中心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的大学教师收入排名居末尾,国内相关统计也显示高校教师的工资比国内许多职业都低,教师的工资和他们的劳动付出不相匹配。高校应重视固定工资的重要性,相关管理部门既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基本工资的标准,也可通过将部分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里面等途径来提高基本工资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基础工资可以减少薪酬差距,所以高校应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重,以此来提高固定薪酬的比例。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岗位工资的比例,合理分配薪酬结构四个部分的比例,将薪酬曲线由陡峭型转变为平缓型,加强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把收入差距压缩在合理范围之内,优化薪酬的激励效应。加强薪酬横向整合。高校应将薪酬与绩效考核、进修深造、晋升培训等协调在一起,共同运作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完善绩效工资体系,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重,强化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功能。加强高校绩效工资管理,适当提高绩效工资总量,同时绩效工资可全部用于奖励。推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依据国家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指导标准,高校纳入总量管理的人员享有相应的待遇和保障,实行同工同酬。(二)完善薪酬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1.定性与定量考核有机整合。目前高校绩效考核强化定量考核、弱化定性考核、数量考核是硬指标、质量考核是软指标。这使得教师热衷于论文等科研研究项目,过分注重数量而淡化质量,无暇顾及教学绩效,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学术腐败时有发生。因此定性与定量应相结合来进行考核,教学和科研考核都应重质量,按照质量权数计分。2017年河北省改革新政中也提出淡化论文数量,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价的核心内容,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2.考核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河北省各高校应对不同类别的教职工建立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合理划分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按照不同的领域和研究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立分类评价标准,提高考核评价标准的精准性与确定性。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反馈机制。河北省考核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且反馈不及时。我省各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结果反馈部门对教职工出现的教学以及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刻揭露、及时反馈,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教职工有方向可寻,并及时改正。对那些及时改正的教职工给予奖励,对那些对考核评价结果不及时改正的給予处罚。以此让评价反馈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建立全面薪酬激励机制。1.河北省目前的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应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在薪酬激励方面有直接薪酬激励和间接薪酬激励两种,加强直接薪酬激励,提高薪酬按生产要素分配比例,将职业考核评价结果与经济薪酬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强化优劳优得;加强间接薪酬激励,对那些为教育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工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为育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高校与教职工的双赢。2.重视非经济性激励手段,建立延期分配制度。扩大激励机制长效性。对人的激励要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只重视其中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都不会达到长效有利的激励效果。一方面要利用薪酬津贴等物质性因素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薪酬中增加非物质薪酬,增加先进个人等优秀称号,满足教师们的精神需求。使物质薪酬与非物质薪酬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薪酬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四)提高教师薪酬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我国的《教师法》中也规定了教师平均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并逐步提高。提高教师薪酬水平势在必行。从政府的角度,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运用财政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工资,并加强工资总额和结构调控;同时进一步扩大高校分配自主权,发挥高校自主调节的作用,下放教师职称评审权,建立高校职称评审能力评估机制,支持高校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从高校的角度,高校应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确保收益成果的同时,保障教师较高的、稳定的收入,提高教师的薪酬满意度;高校要理顺单位内部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薪酬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到工资收入透明;高校可以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政校形成合力,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热爱教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另外,还留住了现有优秀人才并吸引高层次的人才,避免人力资源的流失。

四、结语

薪酬有利于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教职工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高校薪酬制度有利于调动高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薪酬激励可以推动教师事业发展,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师与高校的共赢。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高校薪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对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薪酬制度改革任重道远,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套用,具有一定的阶段和时效性。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将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武.大学教师工作绩效及其基本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文资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经费保障;绩效评价

中小学教师是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最大的目标群体。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效果如何,将会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效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2009年暑期,笔者利用给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与200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授课之际,布置了一篇以“绩效工资改革实施”为主题的论文。论文提交上来以后,通过阅读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对绩效工资制度实施问题存在很多困惑与疑虑。归结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是否能够实现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其中,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关于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一目标规定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至今,已经有16个年头,期间在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对此又作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规定,但至今为止这一规定尚未得到全面地、彻底地贯彻与执行。对《意见》出台后,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有的教师仍然心存忧虑。

教师W:从《教师法》中规定“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到《义务教育法》规定“应当不低于”,尽管提法越来越务实,但具体目标的落实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因此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这一规定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偏低甚至被拖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阻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务院批准的《并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规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要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做相应调整。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而这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则成为衡量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成败的试金石。国务院推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尽管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和步骤,但人们的担忧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影响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实力。财政实力是影响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因素。从目前我国综合财政能力来分析,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具备支持这一目标实现的财力基础。第二,责任分担。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而言,若想实现这一政策目标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因此,若想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一政策目标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得到彻底的实现,就必须对各级政府所应该承担的财政责任大小作出合理的划分与规定。第三,政策措施。政策目标实现如何,不仅与政策本身的规定是否合理有关,而且还与其下位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以及政策工具是否健全有很大的联系。当下,若想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一政策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就必须尽快出台与其相对应的一些下位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教师工作将会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伦理考量

“教育者认识到教育过程中固有的重大责任,渴望得到同事、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尊敬和信任,这激励他们去获得和保持可能的最高程度的道德行为。”过去实行的教师工资制度,带有很强的平均主义取向,所以,工资对教师工作积极性调动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并不是很大,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因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情感主要是源于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责任感以及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后,用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道德机制将会受到经济利益调节机制的很大冲击,这样就未免会使教师工作的目的与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

教师Y:教师工资差距增大,而且奖励性工资是由绩效考核结果决定的,由此有些教师会产生“以前是为了爱而教,现在为了钱而教”的想法,这种想法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不忘教师使命,正确认识绩效工资改革,使绩效工资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担忧应该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教师发自内心的爱与高度责任感,是做好教师工作最为基本的条件,若非如此,那么教师就难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绩效工资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建立在物质激励与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群体内在的职业动机是相悖而论的。为避免绩效工资的实施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带来消极影响,教育部于2008年12月31日制定与颁发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时应该把师德放在首位。这一规定虽然有助于加强师德建设,但是,师德问题很难进行量化,即便可以量化,把其置于绩效考核指标中也有些过于牵强。因此,为克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带来消极影响,在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绩效工资的分配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其二,转变社会与教师本人对教师劳动价值的错误性认识,教师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是不能,也无法用金钱来进行衡量的;其三,把师德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当作首位的依据与标准。

三、绩效工资的发放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经费保障

《意见》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县级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省级财政要强化责任,加强经费统筹力度,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给予适当支持。”从原则规定的意义上来分析,此规定对于绩效工资发放的保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原则的意义与层面上,那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的资金就很难真正地落实到位。对此,一线教师深有疑虑。

教师H:首先,经费的“省级统筹”能否落实?各省的财政状况不尽相同,财政状况好的地方好解决,穷的地方则有难度。中央如何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向中西部地区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倾斜?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省级是否重视教育的发展并乐于投入?如果真的重视了,增加几十个亿的投入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由此可见,如何把省级财政应该承担的资金落实到位、强化“省级统筹”的责任,也还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管理“以县为主”制度下,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划拨到县级财政后,能否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如何对中央和省“戴帽下拨”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以及谁来进行这种监督?目前看,这一机制尚还缺乏。这也是教师们所普遍忧虑的。从历史看,教师们的忧虑并非没有理由。

为使绩效工资所需的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管理以县为主”与“省级统筹”的具体含义。如“管理以县为主”要不要县级政府承担相应的财政责任?“省级统筹”中,省级政府承担的是管理责任,还是财政责任?“中央适当支持”,其支持的比例应该是多大?等等。其次,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人大部门对各级政府财政责任承担监督的力度,强化各级政府部门或教育行政机关对学校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否公平与合理的监督职责。这样不仅可以保障绩效工资所需的资金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而且也可以有效保障与促进绩效工资分配得更加公平。

四、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标准如何进行确定

绩效工资制度是根据绩效高低来确定工资分配的一种制度形式。也就是说,工资的多少是由绩效高低决定。绩效愈高,那么个人的工资水平就应该愈高,反之就会愈低。从逻辑上来分析,这是一个很清楚、明白与简单的道理。但其实际运行起来却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工资分配的合理性不仅取决于工资分配的原则,更取决于对绩效如何进行评价以及作出一种什么样的评价问题。如若绩效评价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工资分配的合理性就无从谈起。

教师X:首先是绩效标准问题。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要求将师德作为绩效考核内容的首位,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这个要求执行起来非常难。如今学校已经习惯性以分数为标准,以升学率为标准,学校的骨干大多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干将,他们能够让出他们的既得利益吗?其次是如何承认差异。如今的教育形成极大的差异,讲绩效,是重点学校的教师绩效高,还是一般学校教师绩效高,地方教育局肯定回答是重点学校,高级教师都集中在重点学校呢。再次是谁来操纵绩效工资的评定。局长?校长?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尊重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基本原则。谁来主持公道呢?如何保证公平性呢?

《意见》指出:“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优绩优酬”这一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其在制度层面上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这里不仅涉及到如何给“优绩”下一个科学性的操作性定义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到对“优绩”如何进行合理的认定与评价问题。

教师H:何为“绩优”?该如何评价?谁来评价?是不是领导喜欢的,就是“绩优”的?绩效评估向来是个难题,弄不好就会“变味”,变成有悖于改革初衷的“负激励”,这绝非危言耸听。何为“绩优”?在有的行业里是不难判断的,而在教育这个行业里,其复杂程度极大,常常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绩优”是考试成绩吗?假如是,不少教师会为了追逐“工资”而放弃真正的“绩优”。什么怪事都会出现,什么招都会用上:考试前给学生泄题;挤占非考试科目教学时间;判卷时“手下留情”,毕业考试前轰撵差生……“绩优”是升学率吗?假如是,那么,这个工资改革方案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器,素质教育就更无立足之地了。“绩优”是获奖证书吗?假如是,那么,就等于给滥组织比赛、滥发证书,甚至满大街的“办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肥了谁,害了谁,一目了然。“绩优”是教学论文的成果吗?假如是,就可以花多点时间在“写”上,而不必注重教学实绩,不搞好常规工作,必要时还可以花钱去,做到名利双收。

如何消除教师上述疑虑与困惑,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明确规定“优绩”的政策含义,并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来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规范与指导。并且,在绩效工资改革推行过程中,“考虑到政策目标的不同,就应该有不同种类的指标绩效系统。所以,例如,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那么,重点就将放在设计产出(和结果,如果可能的话)的标准方面,即经济学家的方法……如果主要关注的是责任,那么就会出现一个与上述情况十分不同的重点:测量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程序性指标——它们的有效性和时间性——也许相关性会更大一些。如果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管理者的能力上,那么,就应将重点放在为个别单位或部门设定绩效目标方面。当然,这些目标可能并存于相同的部门中”。这样才有可能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与合理,使其更富有成效。

五、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公正、公平与合理

绩效工资虽然是以效率为标准来对工资进行分配,但是,其同时也会涉及工资分配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问题,亦即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在绩效工资分配的过程中,一旦标准确定以后,那么公平就应该成为分配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公平本身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物品或权利分配是否合理性问题,而且它同时也会涉及或影响到个体效率与组织系统效率实现的问题。作为一个组织而言,如果底线公平或基本公平原则都不能够坚守,那么,效率的实现就会最终成为一句空话。

工资是一种消费性物品,而不成生产性物品。既然是消费性物品,那么其分配首先适用的原则应该是公平,而不是效率。在绩效工资分配的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应该同时适用。即在绩效工资分配过程中的效率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平的效率,而公平则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实现效率的公平。为保障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性,除了要保障实体性的公平以外,还必须要保障程序上的公平。实体性公平是在物品或权利获得者与被分配的物品或权利之间产生的,而程序公平则是在物品或权利的分配主体与活动过程的关系中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实体公平主要指向绩效工资分配的理念、原则与措施等领域,而程序公平主要指向绩效工资分配的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目前,中小学教师关于绩效工资的分配最为关心的是程序公平,而不是实体公平。

教师Z:随着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考核的过程是否公开、是否客观、是否有良好的沟通、广大教师是否参与、是否存在申诉的渠道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程序公平,而程序的不公平会加剧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在我国通常的考核方式中,基本都是学校管理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可能会导致同一学校中,同绩效的教师薪资待遇不同,从而增加教师不公平的感受。

教师H: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民主管理和评价体系。一些学校表面上也有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但真正到决策时,往往还是校长说了算,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出了问题也难于监督。所以在如何保证“客观公正”的问题上,有不少人都担心:在当前学校民主管理体系在大部分学校并为建立的情形下,谁来监督校长?如何保证学校在分配方式和方法标准的确定上不会“暗箱操作”?除了问题谁来监督?如何监督?

文资教育范文篇9

为了缩短自己的幼稚期,做为一名青年教师。不只要有勇于确立成才目标的意识,还要有勤于反思的习惯。学校开展“创先争优立足岗位”活动以来,回顾走过的这一年,特作如下自查总结。

一、创先争优。注重修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党员教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下半年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参与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师德文章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以一个党员的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先争优。提高业务:

掌握教学方向。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

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正确清醒的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这是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今年我有幸参与了新区首批语文教师初级班的培训,收益匪浅。上半年连续每周日全天及暑期尽管学习很忙碌、也很充实,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半年是实践教学活动,每周四下午到各校参与听课、评课活动,11月27日上了松鼠》一课的区级公开展示课,获得好评;年底将完成培训小结和考试。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他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2人事方面:继续参与各项岗位培训。

如6月“人事制度改革”;8月“工资福利”;9月“职称改革”如5~6月参与区人事局的人事干部培训;参与四署组织的各项人事实务培训。

三、创先争优。勤勉教学。

认真备课,上半年:担任预备年级的世博礼仪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几乎每节课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下半年担任预备(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每日坚持写小作文片断等。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有如下体会:

能在交作业、背诵、默写、批改、检查等方面自觉服从组长的监督与帮助,1班级语文学习监督机制初步建立起来。学生已基本熟悉、适应小组监督、互助的学习机制。尤其在作业统计、抽查背诵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也有1/5学生不配合的如徐晨、陈高吉、樊世祺、罗玲玲、钱立冬,须进一步加强对其监控的力度,学生的分组情况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但多数只停留在前两项内容,2课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有所改进。通过实行语文阅读学习五步阶段法(自读、问题探究、感悟阶段)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自主学习要求。如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借助“自读笔记作业本”完成“辨识、提要、析疑、借鉴、感悟”内容。而后三项内容的自主作业完成仍流于形式。

为写作积累素材,3运用小作文每日一练这一有效手段。逐步重视起课外积累。但发现学生后来往往图完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下学期还要树榜样,提高内容与质量。

写题号;每题间空一行;抄课题;用钢笔或黑水笔;但在书写工整、整洁方面还有待努力提高,4作业本格式已有2/3学生能注意要求:如左列留一公分划线。目前仍有一半的学生书写很乱,须加强练字;有1/4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及时订正。

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5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拼音、成语、名句等抄写、积累。

且从进校摸底考至后来的月考、期中、期中几次考试中,6学生“两头”差别仍较大。都缺乏尖子生,还须重点辅导、培养。

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开学初有所增强。但如何让这种热情继续坚持在每一节随堂课及课后自主学习中,7通过新课导入设计、趣味语文知识介绍、语文知识竞赛擂台、小品剧扮演等策略。还须进一步努力。

五、人事工作琐碎、繁多。但依然认真细致,任劳任怨。

文资教育范文篇10

一、创先争优,师德为本,注重修养:

作为党员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党中央的信任;下半年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参加浦东教育门户网站的师德文章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先争优,坚持学习,提高业务:

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方向。

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正确清醒的在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这是我要把握的教学方向。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新区首批语文教师初级班的培训,收益匪浅。上半年连续每周日全天及暑期尽管学习很忙碌、也很充实,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

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半年是实践教学活动,每周四下午到各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11月27日上了《松鼠》一课的区级公开展示课,获得好评;年底将完成培训小结和考试。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的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2、人事方面:继续参加各项岗位培训,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如5~6月参加区人事局的人事干部培训;参加四署组织的各项人事实务培训,

如6月“人事制度改革”(xxx);8月“工资福利”(xx);9月“职称改革”(xxx)。

三、创先争优,关爱学生,勤勉教学。

上半年:担任预备年级的世博礼仪课,认真备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几乎每节课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下半年担任预备(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每日坚持写小作文片断等。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及措施,有如下体会:

1、班级语文学习监督机制初步建立起来。学生已基本熟悉、适应小组监督、互助的学习机制,能在交作业、背诵、默写、批改、检查等方面自觉服从组长的监督与帮助,尤其在作业统计、抽查背诵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1/5的学生不配合的,如徐晨、陈高吉、樊世祺、罗玲玲、钱立冬,须进一步加强对其监控的力度,学生的分组情况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2、课文阅读学习的方法有所改进。通过实行语文阅读学习五步阶段法(自读、问题探究、感悟阶段),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的自主学习要求。如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借助“自读笔记作业本”,完成“辨识、提要、析疑、借鉴、感悟”的内容,但多数只停留在前两项内容,而后三项内容的自主作业完成仍流于形式。

3、运用小作文每日一练这一有效手段,为写作积累素材,逐步重视起课外积累。但发现学生后来往往图完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下学期还要树榜样,提高内容与质量。

4、作业本格式已有2/3的学生能注意要求:如左列留一公分划线,写题号;

每题间空一行;抄课题;用钢笔或黑水笔;但在书写工整、整洁方面还有待努力提高,目前仍有一半的学生书写很乱,须加强练字;有1/4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及时订正。

5、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拼音、成语、名句等抄写、积累。

6、学生“两头”差距仍较大,且从进校摸底考至后来的月考、期中、期中几次考试中,都缺乏尖子生,还须重点辅导、培养。

7、通过新课导入设计、趣味语文知识介绍、语文知识竞赛擂台、小品剧表演等策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开学初有所增强。但如何让这种热情继续保持在每一节随堂课及课后自主学习中,还须进一步努力。

五、人事工作琐碎、繁多,往往任务急,但依然认真细致,任劳任怨。

1、工资福利:如每月在职、退休及返聘人员的工资、奖金审核、发放;养老保险金的基数调整;2、职改:教师中高级职称论文鉴定及申报工作;3、统计:各项表格、人事数据、信息的采集、专技人才和工资的月报及年报统计等工作;4、考核:教师学年度业务考评、分数录入工作;年终考核表结果上报、反馈签名、存档工作;5、离退休:办理教职工退休金、抚恤金、丧葬费审批手续;耐心、及时接待处理离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中的各项事务,落实离退休教师的生活待遇(周以新离休干部津贴及退休“高知人员”的养老待遇调整补发);6、调动:在指标紧张的情况下向上级打专题报告,引进两位数学教师,暑期来回办手续;7、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的签定工作:按有关规定与在职、退休返聘人员签好合同一式三分,个人签收一分,其余整理归档;面对人事争议问题,与当事人沟通,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咨询了解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如协助校长处理杨介国、王玉凤信访事件)。8、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年初顺利通过上级审查,几乎没有被扣分,并在四署经验交流会上获提名表扬,对我校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9、毫无怨言地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及临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