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0 17:15:33

微能力教学案例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模拟教学;信息化

模拟病房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模拟手段,重塑临床上的医学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化的仿真环境,促进其快速无风险地学习临床知识技能[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护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在3—4年内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医学基础知识,因此,模拟教学非常适用于护理学,尤其是护理中职教学。目前,模拟教学方式类型多样化,本文重点阐述了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方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及微课讲授的概念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概念。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是一种利用多媒体高仿真模具simbaby婴儿进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媒体仿真模拟训练能够提供各种实训场景,例如头部静脉输液穿刺模型、婴儿保温暖箱、新生儿蓝光照射等训练,同时,可以辅助设置多媒体影音设备,例如语音教学等,实现仿真训练与观摩训练教室的连接。更有趣的是,此类模拟病房附带音频传输功能,可以完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实时动态沟通与讨论[2]。(二)微课讲授的概念。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由视频及配套资源组成的一种微小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3]。(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法是以患者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3]。案例教学启发式效果显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生儿沐浴抚触教学在学生实训中的应用。儿科护理教师使用simbaby高仿真模具进行新生儿沐浴以及抚触手法演示,包括新生儿沐浴中对水温的掌控,防止烫伤,沐浴时间、方式以及顺序等,新生儿抚触方式是否正确,力度是否到位等。第二,使用模拟观摩设施,对simbaby高仿真婴儿模具进行护理提问。护理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模拟化临床病房场景,开启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中的多媒体音频功能,对其进行护理提问及提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虚拟化疾病场景来提问。第三,设计静脉穿刺模型,让学生模拟现实儿童头部和脚部的穿刺。由于婴幼儿存在静脉管壁细、不易触及等问题,进行此项模拟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找到静脉血管,对学生的儿科穿刺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导,解决儿科静脉穿刺教学的难题。第四,使用新生儿保温暖箱设备,训练学生的暖箱控制能力。新生儿保温暖箱设有温度及湿度控制功能,此项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健康状态的新生儿进行调控的能力。(二)微课讲授在职高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护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录制,制作微课的方式如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儿科护理学中的重点章节,将章节中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进行摘录,利用PPT、图片等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制作10—20分钟的小视频,上传到学生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让学生学习,学习完毕后发放课后作业,进行学习效果测评。目前,已有较多高职护理院校使用此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徐文兰等人进行微课讲授效果测评,学生普遍反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这类模拟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4]。(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护理教师可根据中职护理学生的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是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整理。在中职护理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是对典型性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历这一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案例收集时,必须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儿童肺炎、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常见儿童疾病的病例的收集[5]。更重要的是,护理教师要密切围绕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来讲授案例。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切忌不可选择较大数量的病例,而是要选择具有导向性的典型性病例,并使案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代表性。其次是教学案例的设计及分析。收集及整理完教学案例后,下一步要根据病例的特点和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案例的设计及分析。在设计病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护理教师必须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将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病例自身内容相互结合,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第二,护理教师在设计病例后,必须围绕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确保其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掌控设计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最后是教学案例的实施及反馈。在实际授课中,护理教师要注意在实施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先导入案例,然后结合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案例的讨论,并最终进行教学案例的评价和总结。以儿童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为例,教师可以先进行患儿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介绍,然后用X线胸片显示患儿支气管及肺部小片状阴影等相关诊断情况,进而分析患儿的病症,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病因学的分析,促使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6]。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模拟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即信息化simbaby模拟化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来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陈莉,许涛,许晓倩.发展医学模拟教学提高临床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12-113.

[2]葛炜,李伟东,吴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12):537-538.

[3]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49.

[4]徐文兰,张阳.微课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10):99-101.

[5]刘志晶,王秀春.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11-14.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2

在信息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和战略。所谓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价值、优势和利益[6-7]。学校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以知识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教学的要求,采集物流领域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从中提取知识元素,将其设计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利用计算机和程序开发技术,将这些案例集成在一起,建设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案例库和物流专业知识库,最终可建成物流专业知识库系统。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可实现对物流知识的访问,通过知识分享和内化,可产生新的知识,进一步更新物流知识库。

2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途径

2.1从企业实践和日常生活汲取素材

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实践到认识,可以看作是思维归纳的过程,而从认识到实践可以看作是思维推演的过程。企业物流实践是构建物流案例库最重要的素材来源。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已经深入到企业各个层面。众多企业围绕物流战略规划、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积累了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选取典型的企业物流实践事例,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能够增强物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应积极加强与物流运作良好的企业的联系,拓宽校企实践教学合作的渠道。专业课程里涉及的某些知识由于概括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形成所谓难点。对于这些难点,如果设计恰当的案例,在其产生的情景中理解其产生原因,可能就比较容易掌握了。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教学案例。举个例子,ERP的逻辑流程初看上去很复杂,不好理解,但是其与举行家庭晚宴的过程其实非常贴近(见表1),以此为例进行教学,既富有生活情趣,又易于使学生接受。

2.2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资源

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快速掌握知识的良好途径。一些重要的物流门户网站,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网、万联网、itpub技术论坛、物流沙龙logclub,汇聚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物流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规划报告、物流运作案例、物流书籍、物流软件等,这些资源大多为会员提供,并可免费下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从最初的电子邮件、BBS,发展到即时通信、博客、微博,再到专门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人人网、豆瓣等,已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最快速、影响最大、商业价值最高的web2.0业务。社交网络也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青睐,逐渐成为专业知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很多物流专业人士注册了博客、微博,交流物流行业发展时事动态,分析物流管理及运作实例,传递物流理念和观点。对这些资源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归纳提炼,将有力地促进物流专业案例库甚至知识库的建设。

2.3重视科研成果案例化

教学与科研都属于大学的主体性工作。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支撑,二者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科研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果将其以案例的形式转化为教学内容,必能够有力提升教学内涵。一项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预研、立项、实施及结题等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会涉及一些理论、方法或工具的应用,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和深刻地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比如交通运输规划类项目一般包括交通调查、数据分析、规划模型、方案形成等阶段。交通调查涉及到交通数据采集工具的运用,数据分析涉及数据处理、预测方法的运用,规划模型涉及到优化理论、方法和软件工具的运用,而方案设计则体现了归纳、决策能力。将这些项目执行中的典型事例穿插在教学中,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性效果。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成果,比如新思路、新观点、新模型、新理论或新方法等。对此类成果进行提炼,使其语义化、模型化、数字化,并将其融合在教学中,将丰富学科和专业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某一章节内容,扩充讲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综述文献,促其掌握必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其次,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适当增加难度,选择某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重点讲解,在供应链类型与构建章节,引入再制造供应链设计研究;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章节,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供应链风险管理章节,引入供应链网络鲁棒性概念;第三,将自己研究的阶段性想法或成果在教学中与学生讨论和分享,比如可拓性评价方法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在供应链网络建模中的应用等。此外,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可以从项目中寻取素材。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快地掌握项目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其获得初步的项目管理经验。

3实证研究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动物内科;教学研究

动物内科是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或畜牧兽医专业)一门理论性、实操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主干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临床诊疗手段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还要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动物内科疾病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使他们逐渐成长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还具有一定现代科技水平的兽医科技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物内科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丰富,从常规的家畜、家禽拓延到现在不断兴起的伴侣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因此,动物内科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要求。通过多年的动物内科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是在授课教师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和具体指导下,根据动物内科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动物典型疾病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动物疾病情境中,讨论分析动物内科病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内科疾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实施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动物内科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容易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通过运用解决动物疾病诊疗问题的方式设计教学问题,能更长时间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吸引到寻找解决动物疾病诊疗解决方案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能更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自主分析、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二、教学病例的收集与选择

(一)教学病案的收集。案例教学法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高职专业课教师都具备双师型教师教学特点,课堂上是教学能手,课堂外又是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当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物诊疗服务时,经常可以接触到大量动物疾病病例,这些动物疾病案例不仅表现出临床真实的特点,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手机智能化、便携化发展,电子照相、摄像功能更为强大,一旦遇到很有教学意义的动物疾病病例资料,就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记录下来,再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剪辑或补充,就是很好的动物内科案例教学素材,而且动物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通过智能手机将疾病发展情况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的案例就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教学病案的选择。精选合适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案例教学法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用动物疾病真实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动物案例情境教学中提出问题,从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一个好的动物疾病案例,都会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通过解决动物疾病案例问题,能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动物内科课程相关动物疾病知识的重难点,并能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二是难易适中,具有争议性。动物内科疾病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过于简单。如果选择动物病例的内容过于简单,学生经过简单分析都能得出相同或类似的结论,缺乏问题和争议,这样的教学病案就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延展性。那些争议性比较强、易产生不同见解的动物疾病病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激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增进分析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在选择动物疾病病案时,也要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不要超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否则会一定程度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实用性和连续性。在选择动物内科病例案例时,要选择那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跟教学进度,病案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的典型动物疾病病案,使病案教学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养殖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需求,选择那些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动物物种,遴选发生率高、危害大的动物疾病案例,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讨论和钻研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拓展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翻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下面以一典型案例来探讨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问题。当学习反刍动物前胃疾病时,学生已掌握了反刍动物前胃解剖结构,也学习了临床诊断的基础知识,所以笔者给出一个完整病例——肉牛瓣胃阻塞为例,进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病例:一头4岁公牛患病,主诉该牛一直食欲不佳,反刍时间特少,近日拒绝采食,排粪停止,磨牙严重,两天前排出的粪便附有血丝,粪呈算盘珠状。临床检查,该牛精神很差,鼻镜干燥、龟裂,膨胀,不愿活动,39.0℃体温,心率98次/min,呼吸52次/min,眼结膜潮红,瘤胃蠕动音减弱,瓣胃蠕动音也减弱,被毛无光。(一)案例教学学习小组建立。分组恰当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在动物内科疾病案例教学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组内成员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根据本病例肉牛疾病的情况、临床症状、可能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建立学习小组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规模以3~4人一组为宜,学生可以自愿组合,但要兼顾表现活跃及不善言谈者,防止有的小组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有的小组则过于沉闷。二是分工一定要明确,谁组织统筹,谁负责分工,谁归纳总结,谁进行汇报,谁全程记录等等,要清晰具体。只有建立明确细致的分工,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成员间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培养。(二)教学问题设计。案例问题的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案例问题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常识性、单一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根据提供的肉牛瓣胃阻塞病例,我们初步设计如下问题。一是常规基础性问题,比如:肉牛的瓣胃有什么特点?瘤胃蠕动音为什么会减弱?粪便为什么会呈算盘珠状?等等;二是启发学生逐层思考的问题,比如:结合已有的肉牛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推断,该肉牛最可能得病是什么?预后情况如何?等等。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案例问题的难易要适中,有利于启发学生逐层理解、思考、分析,最终总结得出结论。同时,案例教学问题设计要留下疑问,诱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三)案例资料下发。目前,教学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积极组织群讨论,利于建立蓝墨云班课。利用微信群或云班课这一功能,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需要讲解的动物内科疾病相关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让学生提前了解动物内科授课内容并查找相关知识,以便进行相应的准备和预习。比如,讲授到动物消化系统疾病时,刚好有如上真实案例课,于是便通过微信群或云班课,告知学生本节课将组织一次真实的动物病例案例教学,同时将肉牛病例的资料上传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了解要学习的教学案例。同时,为确保教学效果,还应提出如下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阅读并熟悉授课教师上传的教学案例,结合理论讲授的知识点,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多种资源查阅肉牛内科疾病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及问题解决方案。各学习小组也要对教学案例设置的相应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形成小组意见,并要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工作。(四)教学案例讨论。第一轮讨论问题的提出。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病例,查阅肉牛前胃解剖结构资料和消化系统临床诊断资料,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肉牛的瓣胃有什么特点?瘤胃蠕动音为什么会减弱?粪便为什么会呈算盘珠状?学生进行第一轮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所提出问题的主要观点及依据。第二轮讨论问题的提出。结合肉牛已有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推断,该肉牛最可能得病是什么?预后情况如何?如何防止发生此类疾病?学生进行第二轮讨论,分组汇报。讨论完毕后,教师就肉牛瓣胃阻塞知识点进行分析、点评、总结,作出正确的判断及结论。整个课堂案例教学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病例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并注意把握好讨论问题的主题和方向,细致观察学生的讨论反应,做好引导工作[4]。(五)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在案例教学归纳总结时,在各小组对疾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清晰,分析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恰当合理,交流配合是否流畅默契。重点点评病例案例教学讨论中不够深入的环节,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对于实际生产中类似病例案例的运用技能,正确掌握预防动物疾病发生的方法和措施,而不是只将病例案例分析停留在表面和课堂上。教师对错误观点也不要轻易直接完全否定,而是要本着鼓励和赞扬的态度帮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学生去探究问题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对病例中涉及鉴别诊断的关键临床表现价值,也应作进一步的引申和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翻转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原本枯燥的动物疾病病例案例经过重新梳理,并随着案例教学情节的不断推进,步步深入,引出更加多样、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病例问题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气氛活跃,参与意识增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随着思想观点的碰撞,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法,而这些灵感、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衍生出创新思维。(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案例进行教学,为培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锻炼场所和机会。它通过一些典型病例案例教学,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案例情景中,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它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临床处理、解决动物疾病诊疗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地、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接受灌输式被动式教学,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有部分学生也只是习惯于独立思考,缺乏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的意识,不习惯与同学进行过多接触和交流沟通,更不用说进行团队合作。案例教学需要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共同体,小组成员彼此间既独立又相互依存,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又可以广泛合作。教师也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既需要进行分工又要有合作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的重要理念[5]。(四)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教学案例引导教学活动,是一种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案例讨论课上,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和掌控课堂能力。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还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进行探讨,使学生作出更加准确的结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应对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查阅大量与教学病例相关的资料,充分备课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们要发言、要提问甚至存有争论,教师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对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也是一种更加严格的考验。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把经验与知识、情感、社会期望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教师提升职业素养的动力。同时,案例教学法又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开放性教学方式,能激发教师不断提升各方面教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充分的前期工作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授课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三项准备工作。一是必须提前熟悉整个教学病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与教学重点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与想法,确定介入讨论的时机,制定相应的病例讨论引导计划;三是要收集与病例有关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影像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文字、图表、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如同亲临诊疗现场,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好动物内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合理的教学节奏掌控。掌控合理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由于每门课程受学时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对整个教学课程的进度安排既要井然有序,还要全盘驾驭。进行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时,授课教师要认真全面地听取学生对病例分析的讨论发言,全面准确地归纳学生回答的问题和想法,帮助学生理清病例分析思路,并及时指出病例所涉及的关键点,促使学生对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要及时把控课堂教学秩序,当同学们讨论过于激烈和出现冷场时,适时组织介入,以缓解课堂不和谐现状,确保课堂氛围相对轻松和谐。同时,还应根据案例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讨论时间,并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进程,确保在正常的教学课时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6]。(三)恰当的教学时机运用。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病例案例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展病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案例教学目的。在进行病例案例教学前,学生要对动物内科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提前熟悉和掌握动物内科疾病发病的原因、机理、症状、诊断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基本知识,这些都是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案例教学,病例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和体现。

六、小结

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还能对授课教师能力提升有极大的帮助。成功的案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全面熟悉教学案例,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知识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使案例教学在动物内科教学中成功应用,很有必要建立系统丰富的动物案例教学资源库,同时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要作出相应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葛长江.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6):557-558.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5(1):91-92.

[3]孙子龙,牛瑞燕,王俊东,等.CBL与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3-24.

[4]李馨,赵春霞,符亚原.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174-176.

[5]纪家涛,蔡斌,韩庆奇,等.微信及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04-105.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4

[关键词]案例库;教学改革;研究生;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需要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对相关专业学位课程案例教学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普及和提高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1,2]。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是与电子、控制、电气工程紧密相关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是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选修课程,从事与现代功率变换密切相关的研究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5%以上。进行现代功率变换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对于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拓宽电气工程研究生的知识面,紧跟学科前沿知识及工程技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工程技能专业型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3,4]。

二、现代功率变换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半导体物理、电力系统、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学科,并与微机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控制原理、材料科学等密切相关。近年来该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被广泛应用到相关领域,因此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早已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案例库建设,以现实应用中的经典案例为素材,包括现代整流技术应用案例(AC-DC)、现代高频直流变换技术应用案例(DC-DC)、现代逆变技术应用案例(DC-AC)。课题组成员在每个案例都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际经验,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融入案例库建设中。通过对案例库的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实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手段,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5,6]。当前国内外对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例题库建设较为完善,既有相关的例题,也有设计与仿真。但着眼于现代功率变换技术,其例题库分散到了以上提及的各个领域中,如林渭勋先生编写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李永东老师编写的《现代电力电子学———原理及应用》中的相关例题,更多的侧重于原理的论述,并未针对当前该学科发展的前言问题给出具体完整的解决例子。林飞、杜欣老师编写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浅显易懂,但仿真模型搭建较为简单,学生讨论环节不足。NedMohan编写的《PowerElec-tronics--Converters,Applications,andDesign》对现代功率变换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等论述相当完善,并附有一定的课后例题,但并未配套相关的例题仿真,此外配套例题更多的侧重于基本原理的设计与验证,并未涉及到现代功率变换的复杂系统。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现代功率变换技术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的,侧重行业热点和适合研究生教学的例题库。

三、现代功率变换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探讨

(一)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要求。1.案例库的案例应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典型性和客观性。案例库建设应立足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依据专业学位特点,面向研究生课程教学,对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满足相关行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需求。案例素材应关注社会需求,取自于研究设计、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工作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案例库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综合性。必须探讨和研究课程所涉及的多个原理的理论架构或应用模式,通过案例的学习,能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讲述的原理,并能正确应用在实际工作中。3.案例库的案例数量要多且形式多样化。在数量上案例库应有20个以上案例。案例制作首先鼓励教师进行原创性案例编写,且原创性案例不得少于总量的二分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实践中的典型问题、科研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改编或修改,纳入课程案例库。案例教学学时应不少于该门课程总学时的二分之一。4.每个案例格式要统一,条理清晰,原理分析正确,参数合乎工程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试用,反馈案例库的效果,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案例库建设。(二)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内容。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案例库建设,以现实应用中的经典案例为素材,包括现代整流技术应用案例(AC-DC)、现代高频直流变换技术应用案例(DC-DC)、现代逆变技术应用案例(DC-AC)。课题组成员在每个案例都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际经验,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融入案例库建设中。将课题组主要成员在现代功率变换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融入案例库建设中,经过研究加工,通过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实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手段,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能力,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该案例库课程设计开发了20个教学案例(其中10个为原创),主要涵盖PWM整流器、有源电力滤波器、静止无功发生器、微电网、高频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案例库。案例库已经在2017、2018级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使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分别列举PWM整流器、APF、SVG、微电网、高频开关电源和电力传动系统,学生可以深入学习现代功率变换系统知识,有利于后期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三)课程教学案例库实施方式。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制作好的模型、电路、装置或多媒体课件。根据现代功率变化技术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引入科研项目及工程实践实例,并指出其应用范围;教师讲解案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采用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逐层分析,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降低难度。针对这些子问题,同学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出最终方案。其次总结课程案例库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反思整个教学流程,包括教学达到的实际效果、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这些可以对学生过程考核进行强化,同时对课程评价做到尽量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学生归纳对案例完成的思路和技术,总结所用方法和涉及的知识点,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论

目前现代功率变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较广泛,现代功率变换的实例也较多,但是其涉及的研究方向、技术领域非常广泛且复杂,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不适合研究生学习,缺乏教学案例。通过本文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实践的应用,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研究生理解和处理工程实践问题。因此,建立现代功率变换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库,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沈利民,王艳飞,陈英华,李海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5):170-171.

[2]邵光辉.专业学位研究生地基处理新技术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47-49.

[3]陈建伟,王宁,王兴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抗震工程学》教学案例库建设现状与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254.

[4]才亚楠,裴云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案例教学解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11):110-113.

[5]古巧珍,刘海斌,苏美琼,杜永峰,徐然,尹会鹃,程焕霞.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16):61-63.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5

1.1案例教学的起源。诞生于1880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以及之后1920年同样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因其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教学效果而颇受瞩目。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通过《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1]这一报告被明确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由于具有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得到诸多教学领域的重视[2]。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可以回忆既往学习的案例中的情景,进而应用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真实情境的再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理论、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3]。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运用的核心工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开发出适合教学的管理案例对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促进案例教学质量提升,为案例研究工作积累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1.2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对教学案例的需求。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MLIS)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及我国整个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体系从单一科学学位到科学学科与专业学位并举所做的改革调整,也是从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到培养职业型高层次人才的一次重大转向。意在积极拓展新型而高效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人才。《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要求图书情报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图书情报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实践起步较晚,甚至可以说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培养的巨大需求才直接启动了我国案例教学的快速普及,故案例建设重点集中在MBA需求的商业案例。MLIS因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要求需要更为丰富而又真实的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整理汇编,更要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通过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图书情报人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中涉及到的教学案例内容,并对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案例的编写原则进行讨论。

2教学案例开发途径

为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图书情报教学案例的开发,2019年4月25日~27日,“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顺利召开。研讨会是在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华图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得到《图书馆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和《农业图书情报》6家杂志媒体的支持,共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0多所高校以及浙江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共百余位代表参加。本届创新案例大赛共收到200余份有效稿件,稿件涵盖教学案例、工作案例和研究案例三种类型,本文精选其中7篇高质量教学案例进行述评。2.1决策由何而来。吉林大学王晰巍团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用户体验创新之路》,分析吉林省图书馆在公共数字化文化平台建设背景下进行用户体验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做法,引入具体决策人物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思想和观点碰撞,让学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的决策过程了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展开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在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性思考。东北师范大学陈昊琳则展现了《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该案例从吉林省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的实例中,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战略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意义。引发学生站在公共文化决策者角度讨论未来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应该考虑的战略方向。这两个教学案例均以吉林省图书馆为实践来源,展现了新时期、新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影响,以富有叙事感的方式展开对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思考,直面公共服务决策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面对的挑战。这两则案例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全球视野下的图书情报事业等课程。正如此次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所说,“开发写作高校教学案例,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实践工作和图情专业教学的结合,促进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2.2信息如何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的侯延香和九江学院图书馆江丽霞,分别以《万州公交坠江事故中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和《基因编辑婴儿带来的思考———搜索引擎的使用》聚焦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公共热点事件的介绍,帮助学生识别信息源的类型,区分普通搜索引擎与学术搜索引擎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方法,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去伪存真,快速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探讨自媒体、智能媒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学会信息拓展。江苏大学卢章平团队的《江苏大学图书馆+信息行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集》,以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研究为主线串联起教学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研究实验(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信息行为视觉研究,信息行为生理反应研究),采用课堂教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层层递进,最终意在构建出信息行为的综合性研究实验体系。传统教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积累,但实践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唯有掌握更科学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才能了解最新的学术动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卿在本次研讨会上也谈到,“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规律是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的案例将助力专业学科的发展”。以上3个教学案例正是从信息实践中探讨信息行为,以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完成信息实践,适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行为、信息法学等课程。前两个案例旨在促进学生专业科研能力与信息实践应用技能的提升;后一个案例则重在增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实训与交流协作,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3行动怎样展开。福建师范大学傅文奇、杨倩雯的《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营造安静阅读环境的行动研究案例》,回顾了应用行动研究法营造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过程,包括行动前的准备、行动的设计、行动的实施过程、行动实施结果。该案例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深入调查,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通过多轮的行动研究促使图书馆有效地营造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并指出,不同降噪措施、分区改造、加强读者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图书馆不良的噪音,提高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满意率,促使学生和图书馆员积极参与行动,促进图书馆空间改造更加合理化。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的《小课堂大世界———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则展现了该馆于2018年秋季迎新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新尝试。这次尝试,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而是提供并行的多项选择,在教学案例中提供五个主题,新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参与,突破传统模式,以任务驱动、情景演绎、游戏互动取代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教师操作演示,积极把各种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赛与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体现了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外合办大学的学术型图书馆,具有文化背景多元化、国际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此组教学案例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图书馆实际,采用互动参与性更强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这些案例以小组为单位、以主题任务为核心,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育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不仅有利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更能促进理论研究者与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充分互动,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传夫在此次研讨会上所强调的,“将图书馆工作实践与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以案例促进教学,进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从上述案例回顾,可以看出这次研讨会致力于探索案例在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教学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更为深入地融入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开发前瞻

3.1教学案例需要加强研究。“全国首届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图书情报专业学术研究和图书情报案例发展探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在征集案例数量和质量、参会院校以及研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表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与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也为后续案例教学研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参会者对此届研讨会邀请的主旨报告专家与各大期刊主编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内容丰富又风趣幽默的讲座风格和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欢迎。从研讨会反馈效果来看,清华大学陈昊教授报告的《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讲述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深度介绍了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和教学场景,为参会者后续教学案例开发编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上海嘉定区图书馆馆长黄莺三位专家的报告分别从学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三种不同视角,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引发了与会者的强大共鸣,为后续教学案例开发提供灵感。此次研讨会还举行了由《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主编马忠庚、《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毕洪秋、《图书情报知识》常务副主编宋恩梅和《高校图书馆工作》执行主编刘平共同参与的“与主编面对面”活动,为参会代表解答了关于教学案例编写开发及刊物投稿问题。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纲,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等多位专家承担了报告间的主持工作,正如教学案例中设置的思考题与延伸学习材料,各位主持人深入发掘报告的延伸思考空间,受到了广泛赞誉。在两天的研讨会过程中,到会图书情报专业研究者、实践者相互学习、互相启发,案例研究兴趣高涨。会议创建的微信交流群并未因会议的结束而沉寂,从持续不断的热烈讨论与高涨热情,可以看到此次研讨会最为期待的案例研究学术对话氛围正在形成。3.2教学案例有待进一步开发。此次研讨会征集到的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图书情报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结合前文提到的7个优秀案例,及到会教学案例编写专家的意见,可以总结出图书情报优秀教学案例的几大特征:一是针对具体教学需要选择案例;二是尽可能实地调研,获取案例一手信息,基于理论要素进行案例分析;三是编写案例过程中充分保留实践闪光点;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显专业教学水平。但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目前在教学案例开发上还存在部分规范性问题,如部分投稿教学案例集中于对事实的描述,未能挖掘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决策点,对案例的讨论价值提炼不足。需知教学案例的风格可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课程需求自然需要更多种类的课堂实践,但理论的价值不可忽视[5]。部分案例材料组织游离在主题之外,过多的无关描述反而影响具体的理论知识主线,案例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带入情境,但不可流于流水账式的案例回顾,更要注重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部分。造成上述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案例开发者掌握的素材有限,此次征集可以看出部分案例编写开发者对案例的了解主要源自二手资料,对案例过程具体情境把握不清,故而很难提炼出最具价值的理论思考。可以说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一手数据,这是目前我国专业教学案例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良好的教学案例开发环境需要多方共同营造。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与科学学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在案例教学,专业学位教育侧重双导师,特别是实践导师带来的实践经验及其背后的问题导向思维方式。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显示,大部分培养单位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2017年共有专任教师946位,其中兼职导师414位,兼职导师中任职于事业单位的有296人;在政府机关任职的有40人;还有78位来自企业[6]。这些不同实践经验与工作背景的导师为未来教学案例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可能。

4结语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6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技能课程;抽样调查

在目前阶段,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为了应对互联网改革之下经济和社会水平的发展,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了教学课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从事很多种职业,如网络、客服、编辑、美工以及网络营销等多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及互动性,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阶段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并提出了以下的观点和看法。

1信息化教学中技能调查现状

1.1信息化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调查显示,81.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之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本为主,缺少了自我参与,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以及教育直播的推广过程之中,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都充分的被凸显出来,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1]。教师在此时可以有意识地以信息化工具帮助学生开展教学任务,如QQ、抖音、微信、迅雷、优酷等,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和沟通。并且调查显示,76.2%的学生都是比较喜欢教师利用仿真教学软件等开展网络教学课堂的。

1.2信息化的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学课程实现了更加多元化、开放性的发展,85.3%的学生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之下,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封闭的资源,63.4%的学生可以在教学课堂结束之后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主搜索网络视频以及微课等学习资源,通过自主选择满足自身多样性的学习需求。而51.3%的学生则认为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环境要好得多,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也就会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67.9%的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收集、分析、评价和判断信息,取得了比较不错的学习效果。

1.3信息化的训练形式

在如今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之下,学生对学习抱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而且互联网平台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接触知识,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兴趣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42.6%的学生认为教师通过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此类教学课堂会抱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56.1%的学生则认为良好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快速地领悟专业技能,并且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之中培养和掌握技能,技能,这对于学生之后在互动中的能力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以及独特优势。

2中职教学信息化课堂的实践策略

2.1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应该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束缚。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部分,设计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开展教学课堂,在教学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然而教师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与中职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2]。而且这样的教学形式也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和诉求,一味地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可能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会难以跟上教学的节奏,使学生面对更加困难的学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更好地调整教学模式,突破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应该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在中职教学时期,学生受到个人、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性差、自觉性不高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寻找教学方式的过程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之中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开展教学环节,烘托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逐渐学习和熟悉课堂内容。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快捷性,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下或者是其他闲暇时间观看,具有着很强的自主性、互动性和高效性,学生不需要担心在课堂之中遗漏了重点内容,也不需要担心自身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的心理之下倾听教师讲解。而且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开展教学任务,使学生减少了在课堂之中记笔记的环节,也避免了学生因为记笔记而耽误了听讲,错过了教师在课堂之中的重点内容,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主动性的提高,使二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增加课堂的直观性

在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以黑板和粉笔等教学手段讲解训练内容,以口头讲解操作要领为主,使学生按照教师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失去了对技能的操作,学生只是简单地学习文字,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也无法实现更良好的技能训练。所以,教师也可以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课堂,以实际的教学案例为学生讲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如PPT,优化训练内容,以较强的直观案例丰富教学课堂,给学生更加灵动生活的学习平台,从而吸引学生自觉参与技能训练。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方面的参考案例,使学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看到不同解决办法所带来的最终效果,从而正确地认识到如何处理实际问题,探寻最优的解决办法。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电子邮件、QQ等与学生之间进行友好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的交流形式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可以不必拘泥于课堂,实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之中,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而是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对多种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来掌握真正的实践应用技巧。

2.3增加教学的适时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仅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完成讲授过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氛围沉闷,教师仅是为了训练而训练,学生也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诉求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3]。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注重适时性,可以发挥出微课教学模式的优点,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为学生开展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堂。首先,教师可以以微课将教学课堂分为4个部分,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安排预期任务,明确本节课堂的学习重点以及难点,同时设计好课堂学习步骤,将微课视频上传至共享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师的计划对教材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教师在课前所布置的训练任务,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进度状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从而才能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然后,教师在课程开始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抽查几名学生,再针对学生在学习反馈中的数据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课后的拓展训练任务,使学生可以自主延伸训练知识。在微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8min最为科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短的时间使学生无法学习到更为深刻的内容,而过长会使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微课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的基础和情况进行重放、暂停、记录,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点,给学生带来更加针对性的教学课堂。

2.4增加教学案例的直观性

专业课技能课教师通常都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需要训练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对于训练过程和操作要领都是以口头讲解的形式,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训练计划内容对相应的任务进行完成,以此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内容进行熟悉和加深印象。这种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方式只能是让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和熟悉,对技能的操作过程进行机械性的强制记忆,学生对于所需要训练的内容也只能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没有给予他们更多其他的信息内容,可能会让技能训练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这种不适宜的训练模式予以转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直观性特点的教学案例。专业课技能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提供的教学案例按照以下3种方式来进行:①对于教学软件加以充分运用,以PPT课件的形式对学生需要训练的项目内容进行制作,将训练内容优化成具有直观性特点的教学案例呈现到学生面前,不仅可以对训练的内容进行丰富,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技能训练中。②对与训练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料进行下载或者购买,不但可以满足课堂教学,同时还可以将相关视频内容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下随时进行观看和学习,这样既可以活跃技能训练的氛围,还能强化训练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③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案例内容,让他们找出最适合和最有效的训练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QQ、电子邮件等不同方式与学生沟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答,对其技能训练的范围进行延展。

2.5增加学生评价的多元性

传统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就是以他们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在日常课堂训练中的表现却予以忽视,没有对学生在其技能训练中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励,让很多学生只有到了考试前期才会去复习和准备。因此专业课技能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变革,要对信息化的评价方式予以采用,对具有多元化特点的评价标准予以全方位的制定,对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此对他们加以激励,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专业课技能教师对具有多元化特点的评价标准予以制定,是在每个学生每项训练任务完成之后对他们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时,需要对每个学生和每项训练任务进行关注,对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要进行合理点评,要对成绩评定予以重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训练表现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情况予以重视,通过对学生有效引导,让他们尽量做到自我管理和完善,让学生可以主动完成训练任务,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进行评价也是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于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性,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重点的表扬,可以给予学生“创新技能标兵”的称号,以此来对全体学生加以激励。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教师同样也要抓住这一时代特点,从而为学生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加真实、具体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锻炼,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增加教学的适时性,可以带给学生更加新奇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和成长,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驰.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以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车站值班员”课程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8-9.

[2]覃宏,谢小文,潘冰冰,等.基于信息化教学的中职经贸专业课与文化课“相辅相融”的研究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6):155-157.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库;教学改革

当前,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它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要想做好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实”,建设一套翔实、贴近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案例库势在必行。

一、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纵观计算机专业实践类案例库的相关建设与研究,真正符合本校学生,满足学生岗位需求的案例凤毛麟角。尤其对于本系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的学生多,涉及的授课教师也多,存在师资不足、授课内容不统一、教学模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建设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案例库,作为各门课程的有力补充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教师计算机专业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建设的实践教学案例库含有大量丰富案例,这就要求课程的授课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课程相关技术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计算机专业技术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为“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理解、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案例库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

(三)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

结合当下高职院校学情及实践教学工作实际,建设实践教学案例库可以有力弥补教师教学当中学时受限、不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全面讲解等缺点。

二、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内容

(一)建设理念

团队成员围绕内容设计、编写案例为核心,合理设计、编写、选取能使学生获益最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计算机技术案例,吸收慕课建设优点,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案例库。在案例库中,每门课程的所有案例构成一个整体,内容涵盖整个课程的所有知识要素,且案例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及时效性,以服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标,让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存在的痛点问题

案例库建设前期,首先对各门课程进行梳理,找出目前课程存在的痛点问题。一是课程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彻不够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不强。二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案例少、不够新、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三是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形式单一,难以满足信息时代教学发展需要。

(三)设计课程内容

针对以上的痛点问题,案例库在内容设计上,依托校企合作,以“任务驱动、实用案例”为载体确定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高阶能力为引领,设计循序渐进的“案例”,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同时融入情感价值观。内容体系构建如下图所示(以《C语言程序设计》和《flash动画设计》为例),由于案例库中的案例很多,所以在图中只列举出部分案例。

三、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流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

一是组建案例库教学团队,选取专业技能强、教师特长能够覆盖案例库建设任务的教师形成研究队伍;二是制定建设的方案和计划,根据相关内容对所参与的老师进行合理分工;三是选择实验班,边建设边使用,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则及时纠正;四是深入企业,调研用人单位具体岗位的工作流程,分析归纳出主要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及课程标准,从而确定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核心内容,确定典型实践性案例;五是对每个详细的案例进行分析,团队讨论每个案例的难度、所需教学时间和案例类型等问题。

(二)研究方案的实施

依据各门课程核心内容编写教学案例,首先对案例大纲碎化,形成知识点、技能点细化文本,收集素材、设计制作课程案例;其次,根据课程案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点及对应的案例录制微课视频;最后,建立每节课的工作任务单及随堂测验,完成每门课程的题库建设及课程导学资料(包括教学内容思维导图、教学手段、案例设计理念、特色及案例来源等文档),辅助授课教师进行更好地教学。

四、实践教学案例库的特色与创新

(一)案例来源于职业岗位的需求,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

依据市场的实际应用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案例库的支撑下构建“案例导入+任务驱动+典型项目应用”的教学模式,案例来源于职业岗位的需求,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做到产教融合,突破计算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局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带动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

(二)渗透课程思政,体现内容创新,渗透专业创新思想

围绕专业,结合课程,编写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无人零售店等APP创新案例,把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中国前沿科技融入案例中进行讲解,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提升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自信心。例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介绍中兴事件以及最近的中美贸易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结合专业特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专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探索精神。

(三)编织纵横知识网络,明确知识分层,提高内容挑战度,体现内容高阶性

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的岗位分析归纳出主要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总结出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提炼出学生要掌握的技能,从而编织出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设计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案例。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案例的复杂度逐渐增加,提高内容挑战度,体现内容高阶性,逐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库的教学实践效果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保证了老师授课内容的统一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开拓了教学创新思维,实现了教学评价多元化,满足学生信息时展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课下再学习的机会,充分解决了无法分层教学的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案例中了解到课程与实际工作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六、结束语

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促进各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1-104.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8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迫切。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新的生机和空间,特别是微课的出现和运用让中学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微课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根据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可以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此,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性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也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力强、灵活性好、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作用,必定会提高信息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但能解决信息技术课中的难题,还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运用

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七年级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八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学会简单的数码编程;九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初中三年的教学目标和每个阶段微课的使用方案都要明确。三年中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有阶段性的,用微课堂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创建一个学生真正喜欢和需要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课程资源。将微课资源适当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或相关环节。(一)教学内容安排。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微课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本校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通过合作探索,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延伸以及学测考试复习四个阶段,来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一阶段: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设计研究方案及读书计划;第二阶段: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至少一篇读书心得,上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上第二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书写至少一篇读书心得,准备一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第三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再次完成一篇读书心得,上最后一堂相关的案例课,完成一篇教学案例,整理资料,充实结题报告内容,并提出结题申请。(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运用,去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的目标是教师要学会如何将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运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去学习和改进制作微课的软件平台,使之更符合实际中的教学要求和易操作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的哪些章节、哪些环节适合应用微课,防止过分滥用微课资源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三)微课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微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用简单的片断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微课的出现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微课以崭新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很受教师的欢迎。许多地方和地区都利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例如,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都举办了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竞赛,一方面展示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老师的组织能力,使老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能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其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许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运用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微录播室。能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科,班级的实际以及校情、学情,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反思。我们要关注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发现应用典型,详细分析使用微课课程前后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影响。对不同教师利用微课课堂的教学行为及课程设计加以研究,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

作者:于玉艳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门河中学

参考文献: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会计教学;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培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外的会计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更好的会计学习,充分认识到会计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案例,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案例中的隐形问题,探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严谨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1.2能够满足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需求。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会计知识后才能进行更好的工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在学习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直观地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现给学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有效地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学到真本领的重要指标,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1.3能体现高职院校“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由于新课改的出现,要求在教课期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在高职会计的教学中也同样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案例教学法就完全体现出高职院校“学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讨论中,自主学习会计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4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中,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不可否认,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的发生,可能并不能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教师走出校园融入企业当中去,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的会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更好的会计工作技巧。在高职学校方面,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会计技能,应聘请企业的专门会计进行知识讲座,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知识。1.5有利于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由于国家政府以及社会逐年来对高职院校的重视,院方也开始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让学生感到了新奇性,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借助现代的智能仪器,向学生充分地展示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2.1建立案例教学法相关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会计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应当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推动会计教学工作开展的教学方法,更应当有一套系统性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高职院校应当在课程设置时,为案例教学法安排足够的课时,使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开展。另外,还有制定针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全面考核案例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从教学主体方面来提高其作用。2.2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库,实现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制作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结束后都归个人使用,无法做到教师间的分享,针对这样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建立良好的教学案例资源库,为便于日后教学中的使用,将制作好的教学案例合理的归类,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案例的利用率。当今社会是共享经济的社会,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想办法把自己的案例资源和其他老师共享,共同进步。要实现资源数据库的顺利共享,教师就要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和互联网科技,尤其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共享方式直接影响到共享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学会借力,学会利用杠杆的力量,让自己实现轻松快捷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2.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面对多而复杂的数字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排斥。教师有效的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融入其中,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不再枯燥。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会计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案例,也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就业后的专业技巧,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蔡琼.高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经贸实践,2017(5).

[2]兰莹利.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7(18).

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篇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本校护理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四个教学班212人。四个班在大学期间的其余各科考试成绩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讲授时间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因为学生马上面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进行完计算机相关课程及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相关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具有进行医学信息检索、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等临床护理信息知识学习的需求。1.2研究方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随机选取两个班为对照组,其余两个班为实验组。根据已有的测量工具并根据护理学学科特点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需求五个方面自编调查问卷,题目由医学信息检索教师和护理学专业教师共同编制,编制完成后进行调查问卷的预发放,并进行信效度检验[3]。根据上述结果,最终问卷共计20题。在授课之前,由授课老师讲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并讲明问卷填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发放后,由辅导员进行回收。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问卷212份,经检查,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采用EpiData3.0录入,并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组采用案例引导的嵌入式教学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由信息检索教师提供具体的检索案例,检索案例与即将开始的临床实习结合,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选取,除了包含传统的医学信息检索之外,还涵盖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内容。学生根据检索案例,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检索报告的撰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案例分析,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学生根据授课进度进行上机操作,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实习题[4]。

2调查结果分析及教学案例选取

2.1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得知,信息意识所包含的5个题目中,其中关于上网频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有74.8%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h;17.2%的同学经常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71.3%的同学偶尔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有82.4%的同学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有61.5%的同学听说过信息素养。信息知识所包含的4个题目中,其中有31.4%的同学在借书之前利用图书馆的查询系统去查询是否有所需要的图书;其中关于获取医学专业信息的统计结果表明,有51.3%的同学选择利用百度,17.4%的同学选择利用学校购买的各类数据库;81.5%的同学习惯利用中文数据库获取信息;21.3%的同学利用过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信息能力所包含的4个题目中,39.4%的同学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24.7%的同学能够判断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新颖性;11.2%的同学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使用相关的处理软件进行整理加工。信息道德所包含的3个题目中,有37.1%的同学认为使用公共领域的信息(没有版权,可以被任何人复制和使用)要注明出处;81.3%的同学认为网络存在隐私权;91.2%的同学表示不会去网络中攻击服务器、随意辱骂他人。信息需求所包含的5个题目中,有84.1%的同学希望利用互联网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有91.4%的同学渴望了解一些与见习实习内容相关的医学知识及与考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资讯等;92.6%的同学表示对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知识感兴趣并认为用处很大;84.7%的学生希望通过教学案例尤其是通过教学实践获取相关的知识;91.3%的学生希望将文献检索教学融入即将开展的专业课程学习中[5]。2.2教学案例选取。教学案例的选取依据《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临床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循证医学理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检索水平等情况,坚持真实性、针对性、互动性、典型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知识盲区以及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效率和效果如何。如在临床教师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之前,从检索的角度要求学生利用各类免费资源如搜索引擎等和学校图书馆购买的各类信息资源如图书、期刊、中外文数据库等检索糖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并发症、治疗的最新标准、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饮食原则、膳食计划的制定等内容。在检索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并要求提供详细的检索策略和使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在文献较少时如何扩展检索,在文献过多时如何缩小范围,获取到密切相关文献。使学生体会到教学案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加深对医学专业课程知识及研究新进展的认识和了解。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功能以及检索途径各异,在设计检索案例的同时还要凸显出某些数据库独有的特色,如CBM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在进行主题检索的区别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需求,增加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内容。

3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价

3.1教学设计。教学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选用同一本教材(顾萍、谢志耘主编的《医学文献检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授课内容及授课学时相同。授课时,对照组采用案例引导的嵌入式教学法,即第一次上课伊始就根据同学意愿进行分组,每组5~6人,至课程结束时分组情况不改变。课前提供多个检索案例供各小组进行选择,设计与文献检索课及专业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该专业课即将讲授的知识点为切入点,并以其为中心来展开文献检索课程的案例构思,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目标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围绕问题,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总结,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自主检索并撰写检索报告,上课地点选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每组推选一名代表通过PPT等形式在课堂现场展示,演示完毕后,各组共同进行讨论[6]。针对检索中及课堂演示中遇到的问题,文献检索教师予以解答和点评,如检索中数据库的选取、检索方法、检索途径、主题词抽取、检索策略及检索式是否正确等,指出在检索过程中的不足。受教学课时限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进一步讨论。教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利用即时网络通讯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并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及课下讨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检索的兴趣。各小组的检索结果交由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并由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针对学生检索中遗漏和错误的专业课知识点予以更正和重点讲解点评[7]。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使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由教师课堂讲授,上机实习课之前布置好题目,学生上机操作实习,教师现场辅导,并在课后进行答疑。3.2效果评价。通过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考察,理论和实践操作题各占50%,实践题的检索结果,除了由信息检索教师从检索课程的角度进行评价以外,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检索结果交由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分析[8]。考试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是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髙分析能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增强协作意识、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通过考试成绩可以看出,笔试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上机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对课程的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4思考与建议

4.1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随着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信息素养教育要穿插到学生的日常授课中进行。《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完善教学案例,并探讨如何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在合作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以本专业的授课计划为基础,循序渐进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文献检索课教师则告知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来源有哪些,引导学生如何查找所需要的与专业课学习相关的信息,在检索过程中如何构建检索式,如何甄别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运用已经检索到的信息学习探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9]。4.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承担引导者、导师、咨询员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任务驱动下,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真正得到提高。在案例引导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的中心[10]。由此可见,在课前、课中的学习阶段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就变得尤其重要。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