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史学基本信息:
刊名:安徽史学
HistoricalResearchinAuhui
曾用刊名:安徽史学通讯
主管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主编:施立业
周期:双月
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5-605X
CN:34-1008/K
邮发代号:26-9
创刊时间:1957
单价:8.00
定价:48.00
复合影响因子:0.336
综合影响因子:0.170
安徽史学期刊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
安徽史学期刊收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收录、维普期刊网收录、万方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本刊MARC数据、本刊DC数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安徽史学主要栏目:
徽学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李鸿章及淮系集团研究、北洋皖系集团研究、家族史研究、陈独秀胡适研究
安徽史学联系方式:
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省社会科学院内
邮政编码:230051
电话:0551-3438361
邮箱:ahshixue@
安徽史学杂志信息:
历史学专业学术性刊物。本刊是我国创办比较早的史学刊物之一。杂志始终坚持学术性、高品位的宗旨,获得广泛好评。《安徽史学》杂志的办刊方针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历史科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安徽史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反映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注重发挥既有全国影响、又有特色的选题优势,努力办成既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又有鲜明特色,兼具“虚”“实”,容纳古今中外的综合性的史学刊物。内容涵盖史学理论、史学评论、世界史、国别史、区域史、专门史、断代史等史学各门类。
安徽史学投稿须知: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安徽史学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追寻已逝的恩怨情仇-读翁有为教授等著《蒋介石与日本的恩恩怨怨》---左双文王杰
民营江南铁路的修筑及运营评述---马陵合
清末至抗战前安徽在全国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王春芳
战国时宋都彭城辨---陈立柱
多维视角下的近代安徽族田分布---王志龙
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常建华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契名考校---储小旵
契约与民生:清代徽州棚民长期存在之反思---梁诸英
民众的统治抑或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寡头统治?-雅典民主政治新论---蒋保
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成为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原因探析---张金才
日本最高顾问更迭与伪蒙疆政权时期的民族问题---丁晓杰
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徐建国
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李孝迁
清代刑案律例与地方性法规关系探析---姚旸
论包世臣的吏治思想---郑大华
胡适两封电报时间考辨-兼及1920年安徽迎拒教育厅长风潮---周宁
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刘正刚张家玉
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在开除陈独秀问题上的分歧---黄英
陈独秀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吴汉全
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郑小春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的竞争应对之术---范金民罗晓翔
论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的基础---乔印伟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张本英
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性问题新论-兼与国内学术界某些流行性观点商榷---于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赵付科李安增
上海“文革”时期的蔬菜供应---金大陆
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的整体评估1912-1936---于新娟
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农村高利贷问题与土地的流转---郭爱民
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王惠荣
对清代史馆中史官生存状况的考察---王记录
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张研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左玉河
解放战争时期胡适的政治思想与政治主张---曹建坤
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陈占彪
李鸿章与晚清两淮盐政改革---倪玉平
清末徽州学生的《庚戌袖珍日记》---王振忠
秩序的确立:《新安名族志》的编撰与意义---王日根曹斐
需要检测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 需要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网站公告: 公务员之家官方声明: 公务员之家推荐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