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建时期思想理论

时间:2022-12-27 02:24:39

试论党建时期思想理论

一、建党时期的理论准备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如唯物史观、剩余价值、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等,从而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和组织原则,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首先,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早期共产党人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中,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开始逐渐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而共产党人一旦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便用来作为斗争的武器,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最初还是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开始的。他们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等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而认识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只有把握“唯物史观的要旨”,才能“说明社会主义必然发生的根源”。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早期共产党人进一步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掌握了唯物史观,就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事实上,由于早期共产党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才使他们在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制定党的纲领和政策时,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基础。

其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用以代替私有制度、资本制度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实现这个新组织,首先要推倒现政权及其军队,重建劳动者的政府,“这种急进的、全部的、彻底的改造就叫作‘革命’。我们相信惟有革命,社会主义才能达到”。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保卫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需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压服、改造有产者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就是消灭阶级的一种手段”。陈独秀更明确地指出:“我以为共产党底基础建筑在无产阶级上面,在理论上,自然要好过基础建筑在资产阶级上面全力造成的政党”。“实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无产阶级非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不可,要造成这样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都非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底先锋队与指导者不可。”在他的指导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国家的;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正如1917年俄国共产党所做的一样。”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公开表明:本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本党“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从而使党在建立时就找到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真正依靠力量,也为党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革命斗争找到了制定战略的依据。

再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早期共产党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特别是对列宁关于建党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建立严密的组织,才能形成阶级的有机结合体,才能有力量。如蔡和森提出:“党的组织为极集权的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必如此才能养成少数极觉悟极有组织的分子,适应战争及担负偌大的改造事业。”他认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加入的条件是极严格的,这个党才有极强的战斗力“,所以我认为党组织是很重要的”,要“严格物色确实党员,分布各职业机关、工厂、农场、议会等处”。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特意写了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意见,嘱咐陈公博带到会上,要求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这四点意见中,其中就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有15款,除第1、第2款为总纲外,其余各款都涉及到党的组织纪律问题。由于早期共产党人较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并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为榜样,从而使党在创建之时就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有效地保持和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二、建党时期理论准备不足的原因及评价

尽管早期共产党人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理论准备,但几乎所有研究中共历史的学者都认为,党在建立之时理论准备是不足的。在承认这一事实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理论准备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历史地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

1.理论准备不足的原因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较短。从1918年等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只有3年时间。除了、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少数人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中有许多接触马克思主义还不到一年时间,多数人几乎是先成了共产党员才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介较少,水平有限。建党前,党的早期组织曾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但无论是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质量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实际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除《共产党宣言》外,《资本论》、《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都还没有中文全译本。至于用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中国社会的书籍,“简直是绝无仅有的,就是仅有的,不是‘捕风捉影’,便是‘隔靴搔痒’”。再加之当时翻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译著的水平不高,使读者犹如“雾里看花”,一知半解。三是由于党成立前后即投入实际斗争,无暇进行充分的理论学习。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即开始投入实际斗争之中。当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在工人、学生、市民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革命运动。中共正式成立后,即领导和推动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由于党员人数少,斗争任务艰巨,加之白色恐怖的客观环境,所以无论是党的领导层还是普通党员,都没有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条件。

2.对理论准备不足要历史地客观地进行评价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作了大量工作。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版了大量书籍,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来批驳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恶劣,通讯条件和翻译水平等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属不易。应该承认,从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仅仅只有3年时间,而在此期间内,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受到种种限制,所以中共成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是毋庸置疑的,对此不必回避,也不必辩解。重要的是,在承认理论准备不足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对与此相关的问题予以分析。

首先,理论准备不足不等于思想准备不足。理论和思想同属理性认识,但理论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而思想可以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也可以是对某一事物、概念等的理性认识。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理论固然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但他们通过别人的译介和自己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这就是:中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所以在1920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行动起来,开始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不约而同地把发动和组织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

其次,理论准备不足不等于不能实践。刘少奇曾这样说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又由于中国当时是客观革命形势很成熟的国家,要求中国革命者立即从事、而且以全部力量去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无暇来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斗争经验的总结”,“所以中国党一开始成立,就卷入伟大的实际革命斗争中,各方面都应付不暇。这与中国党的理论准备不够亦是有关系的。这就是说,当时由于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但却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是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是在实践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

再次,理论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从来不可能有绝对的“理论准备充足”,即使此时理论准备充足了,彼时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党在创立时期固然理论准备不足,但很快在二大上就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在三大上就解决了统一战线问题。应该说此时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创立时理论准备不足的缺陷。但是,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新的问题又摆在党的面前,统一战线中如何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如何衔接?等等,这些问题从理论上得到解决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的问题又必须给予回答……。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90年,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在俄国,从“劳动解放社”创立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中间经过了整整15年,这期间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不仅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原著,而且还结合俄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写了许多阐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作,应该说是作了非常充足的理论准备。但是,这也不能保证俄共后来不犯错误。因此,“理论准备充足”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理论只有随着实践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是永远不会一劳永逸地准备充足的。换句话说,将“理论准备不足”的标签只贴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也是有失偏颇的。

作者:苏若群单位: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