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收益价值及盈余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13 08:44:30

证券投资收益价值及盈余管理探讨

摘要:证券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正迎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转制、改善融资结构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宏观经济“晴雨表”作用日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都将资金投入到了证券市场中,证券投资收益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和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从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后,很多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收益与价值相关性之间也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收益盈余管理及价值相关性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为相关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价值相关性;盈余管理;证券投资;收益分析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也越来越完善,上市企业的数量与质量也与日俱增,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将证券投资收益作为企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从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后,很多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收益与价值相关性之间随之也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和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希望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获取更多的证券投资收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1]。

1证券投资收益的特点

1.1独立性

证券投资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当中,会将多余闲置的资金去做证券投资,以次来获取更多的收益。此时证券投资的收益是与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相互独立的,只与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有直接的联系。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及时获取证券市场的最新行情及相关的证券投资信息,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2波动性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在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其收益的获取。上市公司虽然能够在证券投资中取得较高的收益,但也要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其收益的波动性依然存在。换言之,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取得收益依旧不稳定。另一方面,受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上市公司本身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漏洞,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时常发生不连续性,未能做好盈余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投资收益的不连续性。

1.3可预见性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壮大和成熟,证券投资的收益越来越与企业的实际价值相匹配,使得上市公司加入到证券投资市场的活跃度增加,上市公司通过对证券投资市场行情和企业价值进行分析,便可预测出证券投资所能获得的收益。正是由于市场的成熟使得证券投资的收益增加,促使更多的上市公司不断进行证券投资,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只有通过对自身盈余管理和及时对证券市场行情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有效评估证券市场的走向。这样,上市公司就能及时了解到证券投资收益是仅次于公司营业利润的收益来源,这样也说明上市公司的证券收益可预见性对于公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管理分析

2.1证券投资概述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并通过对风险管理控制,综合对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证券投资进行分析的过程。上市公司在对其金融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和确认时,还需要做好分类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即根据公允值计量并记入当期金融资产的损益值;持有到期的投资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贷款与应收账款项等[2]。企业为了有效获取短期的收益,必定对证券投资的项目集中在公允值计量中并直接记入投资收益中,并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一样,都计入到当期损益中。第二,由于证券投资收益的独立性、波动性以及可预见性等特点,并且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与其他资产之间相互独立,投资时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这就要求企业结合这些特征,具体分析证券的投资收益时,首先要对证券市场的定价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证券投资收益方式的优劣。首先,证券投资的收益具有波动性的特征,而证券投资收益是通过已经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这两种方式进行双重确认的,因此,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股票行情的波动变化,随时出售金融资产,来获取证券投资的收益,提高证券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水平。其次,证券投资的收益具有独立性,使得证券投资的收益只与股票行情有关而与企业的经营能力无关,也使得证券投资的收益可能需要不同的盈余管理,也就是说对投资收益和营业收入分别估值,进行盈余管理。因此,通过对价值相关性及盈余管理对其在证券投资收益中的分析有助于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2.2理论层面的研究

首先,根据2007会计准则中的理论基础,企业的盈余分为两种,暂时性盈余和永久性盈余。暂时性盈余具有一次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永久性盈余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永久性盈余管理对证券投资收益的评估效果优于暂时性盈余管理。企业对于营业利润,作为永久性盈余来进行管理,对于证券投资的收益,作为暂时性盈余进行管理。根据2007会计准则中的理论基础: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要低于营业利润的价值相关性,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乘数在评估价值模型中也低于营业利润的价值乘数。通过以上理论对预期的盈利进行预测,发现与证券投资收益价值乘数相比,盈余反应系数将会逐渐增加。因此,结合以上分析,提出相关假设:证券投资收益的价值乘数将低于营业利润的反应系数,并且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在这个过程中未实现的证券投资的收益将比已经实现的证券投资收益更具增量价值相关性。证券投资收益不具有及时性的特点也使得其与股价变化关系并不具有直接的联系,因为盈余管理现象已经包含了已实现证券投资收益。

2.3实施盈余管理的原因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论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能够取得多么客观的收益,但是在面对这种高收益高回报的同时其也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发展和成熟,对于很多事务的监督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没有全部精力去解决,进而不能在市场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我国证券监管市场的相关规则中也对盈余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并提出了明确的限制条件,既能保障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还可以规避企业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上市公司更好的完善盈余管理,提高盈余管理水平。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也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相关规则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进而能够在最新会计准则下获得最大收益。

2.4数据来源分析

2007年我国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在这个过程中对证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很大,并逐步要求证券市场将按照公共公允对相关价格进行计量,这种情况下,上市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业务开展的相关特点来取得相关的金融资产,在对取得的这些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将其分为以下几类:金融资产将按照公允的价值计量方式并在变动是要将其记入当前的损益中,持有人所持有的证券持有至到期,证券投资过程中上市公司还可以进行贷款,金融资产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进行买卖。总之,上市公司以短期投资为目的的投资都可以通过公允的价格进行计量并将变动的计入当前的损益。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在进行出售时应当要将损失的效益直接计入投资的收益或者末期的价值变动差额,前者直接允许的价格变动损失效益将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中,后者则将计入资本的累积汇总中。

2.5相关模型分析

为了对上述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设结果进行验证,进而提出相关的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对于价格模型,结合很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在不断增加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情况下,以每一股资产为标准,通过对相关的变量进行解释,进而得出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价格模型的解释力度。价格模型主要研究的是会计盈余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由于证券投资收益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市场可能提前做出反应,而通过设计报酬率模型则能够很好地检验会计信息具有的价值相关性是否及时,因为报酬率模型研究的是会计盈余在一段时间内对股票价格变化的影响。最后,盈余管理模型主要是企业管理层对证券投资收益进行控制和调整,以此来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最终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3结论

总之,新的会计准则下,证券投资采用公允值计量,可以规避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通过对证券投资的价值相关性和盈余管理进行分析,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水平,合理进行盈余管理,达到上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海涛.价值相关性和盈余管理在证券投资收益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94(01):258-259.

[2]陈伟.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与盈余管理可能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9(6):158-159.

[3]王燊.互联网背景下机构调研信息披露,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D].2018.

作者:张雅泉 单位:甘肃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