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研究

时间:2022-01-22 10:19:46

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研究

摘要: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保监开出台条例,允许通过购买证券资金的方式,使保险基金进入到证券市场中,在此背景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开始出现。本文将以组织模式介绍为切入点,通过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人的分析,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组织模式相关内容展开全面论述,旨在明确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内容,促进基金组织模式发展。

关键词:组织模式;基金管理人;证券投资;保险企业

从广义层面而言,基金是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退休基金、投资基金以及保险基金等,都属于基金范畴。证券投资基金相关条例的出台,使国内投资基金运作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发展成为保险基金进入到证券市场的重要渠道。为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组织模式展开深度探究,相关人员应对组织模式概念进行明确,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理论基础。

1组织模式

所谓组织模式指的是,在多变环境中,即便工作任务较为复杂,项目管理组织动态性以及临时性特征较为突出,但组织基本框架还是处于定型状态,此基本框架被称之为“组织结构模式”[1]。常见组织结构模式,主要分为矩阵式、直线式、职能式和直线职能式四种。其中直线式是传统组织结构模式,是由军事指挥系统衍生而来的,该结构强调,每个下级都拥有专属上级领导,会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模式,展开组织管理,权限、责任分配较为明确,但该组织结构同时也存在着系统刚性过大,外界变化刺激反应速度慢等方面的问题;而职能式结构,更加注重专业分工大跨度组织结构模式,会对管理职能进行专业化处理,由总负责人负责权利与职权分配、管理,各部门负责人下达相应任务,职能机构专业管理效果较为理想,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2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人

(一)保险投资是指,保险企业在进行组织经济补偿时,运用保险资金进行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投资原则,主要有流动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三种[2]。(1)安全性。由于保险企业可运用资金多为资产负债表上负债项目,是保险信用主要承担者,所以要对保险投资安全性进行保证,应保证所有投资资金本金以及利润等,都能如期收回,要尽量选择安全性较高项目;(2)收益性。所有保险投资项目都是以提升自身经济收益为目标的,强调要通过各种投资活动,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由于收益往往与风险并存,所以在进行保险投资时,要将项目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实现收益最大化;(3)流动性。在对投资方式进行设置时,应保证投资方式的多样性,要从多种渠道入手,根据相应比例,从量入手对投资进行限制与管理。要按照险种特点,合理对投资方向进行选择[3]。(二)保险投资主要有集团下设投资子公司投资、内设投资部投资以及外部委托投资等几部分所组成。就理论层面来看,后两种投资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很容易会受到资金、公司发展规模以及投资风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集团控股架构模式,可以形成集团、子公司双重双层风险管理体系,能够高质量完成资金风险化解以及防范任务[4]。就长远角度而言,集团化模式更加符合保险投资今后发展需要。但考虑到保险法相关规定以及国内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笔者认为现在并不是全力发展保险集团的最佳时期,国内保险行业更加适合分阶段推进保险投资合理化的模式。(三)在推行此模式时,保险企业一方面应参与到基金管理公司之中,要真正参与到和基金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之中,要对基金投资目标落实质量形成有效保护,确保保险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各保险金融机构,应构建起共同的基金管理企业,并要按照保险资金特点,合理展开各项投资,且要做好投资方利润以及风险分配,以为金融市场发展与融合奠定良好基础[5]。同时要借助市场机制职能,将投资公司、产险公司以及寿险公司融入到集团控股构架之中,以在集团内部实现对保险资金的合理管理。

3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组织形态

根据基金组织形式,组织基金形态主要分为公司型以及契约型两种[6]。其中契约型基金也被称之为是单位信托基金,会运用契约对三方当事人行为进行规范。在该组织形态中,基金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资金管理与操作;托管人是基金资产名义持有人,是基金资产处置者与管理者,会对基金管理人各项操作实施全程监控。而在公司型组织形态中,基金设立程序与一般股份公司较为相似,独立法人机构为基金。同时基金组织结构与一般股份公司也较为类似,公司拥有基金资产所有权。在投资基金业发展初级阶段,国内保险基金组织形式多以契约型为主,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较为相符。国内证券市场内部机构投资者目前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多为中小型投资者,其会通过签订信托契约的方式,委托基金管理人展开相应管理活动,需投入时间、精力相对较少,且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能够对投资回报率进行保证。保险企业作为机构投资者,为保证保险资金安全性,做好投资风险防范、评价,应参与到基金监督工作之中。在契约型组织中,投资者利益法律主体并不完善,基金管理人约束作用发挥会受到直接影响。而在公司型组织中,除非公司到了破产阶段,否则基金公司始终都具备相应效力,能够为保险资金长期性运转奠定良好基础,可以为国家证券市场稳定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同时该组织形态具备法人资格,与契约型组织模式相比,此种组织模式融资渠道更加广泛,可在资金方面出现需求时,向银行申请融资,并能够在他人需要资金时,利用多余资金进行投资,能够实现对资产规模的有效拓展。所以就整体而言,公司型组织模式更具优势,其可能成为今后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主要组织模式。

4基金募集方式

按照投资基金来源,可分为私募以及公募两种模式[7]。目前有超过20只证券使用公募方式,有着基金单位流动性好以及基金契约规范等方面的优势,而私募中的基金单位相对有限,有着程序简单以及设计个性化突出的特点,整体费用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保险资金风险较为特殊,所以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应以私募方式为主。与公募方式相比,私募方式会按照保险公司实际需求发行,所设立基金更加符合保险公司实际需要,个性化优势较为明显。可按照险种保费收入实际情况,对金融证券收益、期限以及数量等展开设置,能够实现最佳组合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保险基金收益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此外,因为私募方式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够为保险公司参与、监督基金运作提供有利条件,能够为投资者以及基金管理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更加便于保险公司实施权益保护措施,对于基金管理人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提升而言,也极为有利。

5基金交易方式

基金交易主要分为开放式以及封闭式两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多以封闭式为主。在具体交易过程中,基金单位无法展开认购或者赎回操作,管理人与投资人间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不对称。在不断摸索与完善中,国内基金业开始具备放开放条件,中国已经有超过30只证券投资基金净资产达到了800亿元以上,净值增长速度极快,发展潜力极为喜人。就投资时间而言,保险投资属于长期性投资模式,可预见周期性以及源源不断资金来源,决定了该项投资需要进行基金开放性处理。首先开放式基金能够有效增加保险资金进入到证券市场的数量,可借助赎回基金单位优势,满足保费支付各项要求,是封闭式基金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开放式基金有着明显的操作透明度高的优势,能够对资料公开度进行保证,且可以在开放日第二天对基金单位净值进行公开,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准确掌握基金具体运转状态,可以对基金管理人形成间接的约束;再次开放式基金管理人可向商业银行提出短期融资申请,能够通过城乡银行或者其他相关金融结构,展开相应买卖,可以对营销网络畅通性进行保证,更加便于投资者投资;最后开放式交易方式中的资金撤出与投入都具有一定规律,基金管理人可灵活进行赎回与申购等操作,要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以为开放式基金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由于投资风险会对证券保险投资基金运转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保险企业应做好交易风险防范,要通过科学规避方式,为组织模式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在具体进行风险管控时,首先应明确,由于保险资金规模以及流动性需求相对较高,大类资产配置等也有着特殊要求,所以应将证券投资视为保险资金投资重要渠道,而这也是保险业实施风险防范的必然之举;其次服务实体经济,不仅会对国家战略形成有效支持,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证券投资属于一种服务实体经济形式。最后保险资金运用要始终坚持风险防范为主原则,应按照证券市场相应法律法规展开各项证券投资操作。

6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相关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与基金组织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关部门应明确认识到证券投资对于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对组织模式以及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人进行明确的基础上,确定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正确组织形态、基金募集方式以及交易方式,以对该类型基金展开灵活化管理,形成最佳基金组织模式,确保该基金优势与价值可以得到有效发挥,能够对保险企业发展形成有效推动,以为保险资金运作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蒙.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及投资模式的转变[J].商,2013,(5):133-133.

[2]张陆洋,梁曦,钱瑞梅.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基于风险的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45(6):727-733.

[3]张宏志.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D].2017.

[4]刘浴,王席.股票二级市场中保险公司投资行为研究[J].经贸实践,2017,(15).

[5]胡也之.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2017.

[6]聂林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讯,2017,(30).

[7]李怡萌.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投资者情绪的消极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7,(3):53-54.

[8]丘凌.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资金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4).

作者:陈健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