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播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4-13 09:35:31

谈广播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广播是一种迅捷的传播方式,特别适合当前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但是,广播与受众的交流方式却只有一种,那就是语言。如何让所有的信息、感情通过单一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广博的学识、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口才,来穿针引线、贯穿始终。可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需要。

把握语言的准确性

对于广播播音主持人来说,语言的准确认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选用准确恰当的语气表情达意,同时选择恰当的词语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是最重要的。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发出者,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要吐字清晰、释义精准、交际意愿明确,包含高信息量和高交际值的规范语言,让受众一听就懂,决不能令人感到费解或产生歧义。在语言传播中,播音主持人必须在考虑具体语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控制语言状态,把握语言分寸,优化传播效果,提高传播效率。另外,有声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等),都可以赋予其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手段、具备语言策略能力尤为重要。它折射出的是播音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生活中说话的规律是通过思维在脑子里先看到再说,那么播音也应该符合说话的规律。但是,有的播音员一拿起稿件往往就违背了生活规律,脑子里只有文字,播出来就显得平淡、呆板、枯燥无味。这就是缺乏想象和感受,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所造成的。播音员每天接触的稿件,不可能全部“经历”一番。播音员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又要求节目播出来像身临其境似的,这就需要展开想象,尽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把稿件上的文字,变成想象的画面,然后情景再现给听众。当然,播音员要播出的形象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海中的加工和反映,是播音员再创造的过程。要丰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就必须加强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因为同一篇稿件,有的人只能就字面作肤浅理解,而有的人却能补充、丰富作者所没写出来的那些亲身感受。所以,同一篇稿件,出自不同人的口,播出来的思想深度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同。河南鹤壁经济广播电台的《读书时间》节目中,笔者曾经选读过《雷锋日记》的内容。看过《雷锋日记》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本书里面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一些琐碎的生活小事,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平凡成就了雷锋的伟大人生。在选读书中内容时,笔者仿佛看到雷锋在日记中记录的每一件事跃然眼前。这时忽然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书,而就是和雷锋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工作、一起记录那些平凡的小事。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也使笔者在整个的讲述过程中带给大家一种感觉———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雷锋日记》笔者读了四期,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并且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到我们的《读书时间》节目中。

注重语言的通俗性

广播是面向最广大的群众的传媒,听众大都喜欢闲适轻松的广播节目。所以,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必须简明易懂,有很强的可听性、可接受性。从传播效果的角度看,简单朴实的话有时更能快捷而有效的把某种思想传达给受众。社会心理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语言上向他们接近的人,因为,降低参与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交谈,并可获得听众的社会认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听众对节目的文化含量的广度和深度有越来越高的需求,用通俗口语表达深刻的内容绝非易事,而是有相当的难度。听众收听主持人节目要求传播者有平和、平等、平易、平常的心态,而拒绝生硬的说教灌输,厌烦自作聪明的炫耀和装腔作势的煽情。因此,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传播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中,“平民化”的主持人,“平民化”的主持风格,理所当然最为群众赞赏和青睐。当然,通俗不等于粗俗。浅薄粗俗的语言,绝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它恰恰是所有播音主持人应坚决摒弃的坏毛病。要使我们的节目有亲和力,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从节目内容出发,自然朴实、亲切大方的进行表述。笔者一直主持一档交通节目《车行天下》,这是一档热线直播节目,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本来是很枯燥的东西,如果照本宣科,人们不仅记不住,而且还不愿听。所以,笔者总是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实际案例,在潜移默化中把法律法规渗透到听众的脑子里。讲述案例的过程中,笔者会因伤心而流泪,也会因交通事故带来的惨烈后果而感慨万千,正是这种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受到听众的喜欢。笔者常在节目中说这样一句话:“亲爱的朋友们,我又要唠叨了,为了我们的家庭幸福,咱们一定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记得有一次,有位听众在节目结束后专门给笔者打来电话说:“我们不嫌你唠叨,正是有了你的唠叨才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安全出行、文明出行。”还有出租车驾驶员自发地组织起来要成为我们节目的通讯员,及时把市区内发生的交通案例讲出来,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也许这档节目不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有人情味的。因为,笔者和听众不再是主持人与听众的关系,而是朋友、亲人的关系。

注重语言的节奏感

在广播播音中,随着内容的变化,感情也会有平静、含蓄,有激昂、奔放。这种感情的变化体现在语言上,也有抑扬顿挫、急缓紧松、起伏跌宕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语言的节奏感。有了这种节奏感,才会给听众一种音乐旋律般美的享受。播送一般的新闻,节奏要比较明快,重大新闻则要求平稳庄重,不能用跳跃式的欢快的语调;介绍文艺作品时,则一般比较舒缓、轻松、柔和,随着内容的情节变化而变化;播少儿作品时,则要求比较轻快、活泼、欢快,不能严肃的板起面孔。讲述不同的事件、情景、喜怒哀乐,都有个节奏掌握的问题。一篇稿件如果一个调门、一个节拍地说到底,必然是单调无味的。要想突破一板一眼的播音八股腔,必须重视节奏的运用。节奏往往是在对比中体现出来的,是由思想感情的变化决定的,这种变化要用声音和语流的高低、快慢、强弱表现出来。

培养语言的个性化

个性化是现代社会背景中传播的必然趋势和主流,主持人的个性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的个性是节目主持人的政治气质、生活经验、能力性格、年龄资历、文化修养、思考方式、审美趣味在语言中的综合体现,是主持人内在素质的流露。不同的主持人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个性,形成不同的个性化形象,或温文尔雅,或热情风趣,或老成持重,或潇洒自如。总之,语言艺术修养是广播播音员、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对受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的个性形象是人的思维所决定的,语言的形象美需要有声语言在运用上灵活多样、新颖别致、活泼动人,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获得真切的形象感受。只有成功创造出个性的语言表达艺术,把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文字变成语言传播给社会大众,才能使节目内容深入人心,也必将为播音主持人增添风采。

作者:李雪雁 单位:鹤壁经济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