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周围皮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

时间:2022-05-24 11:02:05

踝关节周围皮神经应用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踝关节周围的走行位置、毗邻关系,为临床踝关节周围皮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用尸体标本15例,观察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踝关节周围的位置及毗邻关系,测量神经压扁径,在内外踝尖连线上测量神经至内外踝尖或跟腱边缘的距离。结果隐神经在内外踝最高点的连线上,位于大隐静脉外侧,压扁径(0.342±0.14)cm,距内踝尖(1.857±0.17)cm,距外踝尖(6.838±0.32)cm;腓浅神经在内外踝最高点的连线上,压扁径(0.264±0.13)cm,距内踝尖(5.334±0.33)cm,距外踝尖(4.424±0.46)cm;腓肠神经在踝关节周围,位于外踝沟处、小隐静脉外侧,压扁径(0.250±0.12)cm,距跟腱边缘(2.745±0.21)cm,距外踝尖(2.660±0.16)cm。结论依据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踝关节周围至内外踝尖或跟腱边缘的距离、压扁径、毗邻结构关系,可提高皮神经阻滞麻醉的精准度,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应用解剖

足背外伤为手足外科常见的损伤。分布于足背皮肤浅筋膜的神经有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和腓深神经,其中隐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位于踝关节周围表浅位置,属于皮神经,支配足背绝大部分区域感觉[1-2];腓深神经位于踝关节周围较深位置,与足背感觉相关,但支配范围最小,仅支配第1、2足趾相对缘皮肤[3]。对于创口较大或多发性创口的足背外伤,手术中若采取创口周围皮下浸润麻醉,可能存在麻醉药物用量较大的问题,甚至可能造成麻醉药物的中毒反应;若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则需考虑患者的一般状态,如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既往病史、患者配合程度等,且存在浪费医疗资源、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前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较多[4-5],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可能存在费用较高、B超医生针刺操作不熟练、外科医生B超操作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对尸体标本踝关节周围支配足背绝大部分区域感觉的隐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进行精细解剖,测量相关数据,旨在为临床手足外科医生提供较为精确的局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使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用尸体下肢标本,一共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右下肢7例,左下肢8例;平均年龄65~75岁。以内外踝最高点连线作环形切口,以内外踝连线前方中点及后方中点作纵行切口,将皮肤向小腿及足部游离,精细解剖,减少不必要的结构损伤。观察踝关节周围皮神经,即隐神经、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测量神经的压扁径(考虑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神经形态及结构特性发生改变,测量神经压扁后的直径即为压扁径),观察皮神经的体表投影,测量神经距离内外踝尖或跟腱边缘的距离(点对点的距离),留取高清照片,记录相关数据。

2结果

2.1隐神经在踝关节水平、内外踝连线上,隐神经位置表浅,靠内侧,位于皮下浅筋膜内,与大隐静脉伴行,走行过程中紧贴大隐静脉外侧,跨过踝关节后进入足背,最终分布于足背内侧缘。在内外踝连线上,未见隐神经分支存在。隐神经压扁径为(0.342±0.14)cm,距内踝尖的距离为(1.857±0.17)cm,距外踝尖的距离为(6.838±0.32)cm,见图1。2.2腓浅神经腓浅神经为腓总神经的分支,位于小腿中上2/3段,走行在腓骨长短肌之间,在小腿中下1/3段浅出。在踝关节周围,腓浅神经靠外侧走行,位于皮下,分为内侧、外侧两支进入足背。在内外踝连线上,腓浅神经压扁径为(0.264±0.13)cm,主干距内踝尖的距离为(5.334±0.33)cm,距外踝尖的距离为(4.424±0.46)cm,见图2。2.3腓肠神经在踝关节周围,腓肠神经走行在踝关节后外侧、外踝后内侧的外踝沟内,走行过程中与小隐静脉伴行,位于小隐静脉深面,分支分布于足跟及足背外侧。在内外踝连线上,腓肠神经压扁径为(0.250±0.12)cm,距跟腱边缘的距离为(2.745±0.21)cm,距外踝尖的距离为(2.660±0.16)cm,见图3。于小隐静脉深面,分支分布于足跟及足背外侧。在内外踝连线上,腓肠神经压扁径为(0.250±0.12)cm,距跟腱边缘的距离为(2.745±0.21)cm,距外踝尖的距离为(2.660±0.16)cm,见图3。

作者:王洪宾 李凤娟 刘帅 张海东 张春菊 孙丰刚 顿爱社 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