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02 10:21:00

大肠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探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肠癌病人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综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综合治疗。将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肠癌病人,在缓解疼痛和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明显缓解大肠癌引起的疼痛,并可延缓病情进展,有预防复发等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大肠癌病人缓解疼痛,抑制病情进展,预防复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大肠癌缓解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

我们于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诊治大肠癌病人57例。将57例病人随机分成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将治疗组30例病人(包括根治术后以及晚期行姑息手术或不能手术的等的病人)采用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综合治疗(包括放、化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对照组27例病人与治疗组病人选择条件相同,只采用综合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将上述两组病人在缓解大肠癌引起的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7例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单纯应用综合治疗)和治疗组(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综合治疗)。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0-75岁,平均66.5岁,原发结肠癌10例,原发直肠癌17例,Ⅱ5期例,Ⅲ期12例,Ⅳ期10例。病程1个月至6个月。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80岁,平均64岁。原发结肠癌10例,原发直肠癌20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2例,病程1周至9个月。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与第一组亚叶酸钙100mgmg/m2+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2h,二组氟尿嘧啶(5-Fu)500mg/m2+10%葡萄糖500ml缓慢静点,持续静点6~8h左右。5日为一疗程。三周为1周期。每个病人最少要做2个周期以上。对于大肠癌引起的疼痛严格按照癌痛三阶梯用药原则:非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三阶梯和口服用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等5项基本原则。治疗组病人一经确诊,即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常用阿斯林片。阿斯林片口服0.3g~0.6g/次,3次/日餐后服用。再加之应用上述治疗方案。对两组病人每2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进行评估疗效。

二、结果

2.1缓解疼痛

在相同病期的病人中,对于疼痛的缓解,从给药的频率,间隔的时间,缓解疼痛的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抑制病情进展

在手术后与未手术病人中,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抑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3预防复发

在手术后病人中治疗组病人切缘肿瘤的复发率降低,复发时间明显延长。预防复发等都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直肠癌、结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大肠癌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息肉、腺瘤及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直作为解热镇痛在临床上长期使用。公务员之家

大肠癌由于存在息肉—腺瘤—腺癌的演进序列,历时长,因而为预防提供了可能。目前常用的阻断演进的物质有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可拮抗环氧化酶活性,抑制核因子kappaB,如阿司匹林已有临床实验研究报告,舒林酸(sulindac)具可逆性还原、不可逆性氧化抑制前列腺素产物导致息肉退缩[2]。近年来我们对大肠癌病人(包括根治术后以及晚期行姑息手术或不能手术的等的病人),采用常规给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与综合治疗,疼痛时联合其它止痛药物治疗,应用止痛药物严格按照癌症三阶梯用药原则。在缓解大肠癌引起的疼痛,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复发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已经被证实能够抑制实验性结肠癌,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服用舒林酸(sulindac)以后,其大肠息肉的体积明显缩小,有的大肠息肉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甚至可以见到息肉消退,环氧化酶2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这类患者疗效确切,而且比一般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确实具有减少结肠癌发病的作用,但氨基酚类药物对此无效;规则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每个月至少16日,每年3个月以上)的对象,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度降低50%,死于结肠癌的危险度减少40%,全美护士保健计划研究也证实了阿司匹林的作用,但服用的剂量为每周4~6片,每片25~30mg,时间至少持续10年以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这些作用与它们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抑制环氧化酶22的作用有关,它们可能具有诱导息肉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和进一步实践、观察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燕,周际昌主编.临床肿瘤内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06—110.

[2]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