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中国新闻摄影先驱者工作论文

时间:2022-11-21 03:05:00

献身中国新闻摄影先驱者工作论文

摘要沙飞,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探索的引导者。他为革命摄影事业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影像纪录,为革命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用摄影作为武器,探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平等现象,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反映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社会底层挣扎、呼号的情景,以及边区抗战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研究沙飞同志摄影理论和摄影作品,对促进新时代摄影事业发展,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摄影;理论和实践探索;先驱和引导者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鲁迅先生逝世。鲁迅生前最后一次参加社会活动,是1936年10月8日,他在上海参加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现在流行的照片是谁拍摄的?过了十一天,10月19日,鲁迅与世长辞,最早拍摄鲁迅遗容的人是谁?这两组照片,现在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但谁是摄影者,却鲜为人知。这位拍摄者就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开创者沙飞。

沙飞,原名司徒振华,司徒传。1912年阴历5月5日,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坎区司徒村(现西溪村)。一父亲司徒俊勋,在广州经商。当沙飞19岁时,父亲破产,沙飞是八个弟妹中的老大,被迫辍学,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刺激,受鲁迅、茅盾、郭沫若革命思想的启发,沙飞想做一个革命文学青年,几张好的新闻照片,却使沙飞十分激动,决心要做一个进步的摄影记者。于是开始了摄影活动,他刻苦自学,掌握了摄影技能。

1935年6月,沙飞用司徒怀的名字,参加了在上海的全国最大摄影艺术团体“黑白影社”,在黑白影社举办的第三届,第四届摄影展览会中,展出了《图案》、《渔光曲》、《勤俭》、《绿波留恋浣沙人》等作品,他把摄影作为暴露显示的最有力的武器。

沙飞从进步刊物上看到全国救国会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等人的活动,看到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觉到全国抗战形势的将临,,便不顾一切,奔往上海去了。

沙飞在上海的时间,是他一牛事业的转折点。1936年9月,沙飞进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他把美术绘画的知识,运用于摄影和木刻,他一边上学,一边给进步刊物投稿和寄照片,用稿费来购买摄影材料。

时的中国木刻界是得到鲁迅的亲手扶植的。沙飞利用参加左翼文学活动的机会,很快认识了鲁迅,他聆听鲁迅的指教,怀者敬仰的心情为鲁迅摄影。沙飞最后一次见到鲁迅,并为鲁迅拍照,是1936年10月8日,鲁迅到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参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时,当时鲁迅曾问沙飞,“你最近拍了些好照片吗?”沙飞答:“在十六铺码头拍了几张工人生活。”鲁迅还提醒沙飞:“应该特别注意学素。描,基础打好了才能产生好作品呵!”就在这时,沙飞拍摄了鲁迅与青年木刻家林夫,,曹白,陈烟桥,黄新波和新闻记者、白危的谈话镜头。这是鲁迅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活动。

沙飞运用新闻摄影现场纪实的技法,气氛浓郁强烈,真实亲切感人,它永远记录了鲁迅对于中国新兴木刻界的关怀和友谊。这次拍摄是沙飞从事新闻摄影的开始,拍摄的成功,坚定了沙飞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信心。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内陈列室展出的《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在一起》的一组蜡像,塑造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就是依据沙飞拍摄的照片为蓝本创作的,观众乍看,还以为是真人装扮而成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沙飞得到信息,在鲁迅逝世数小时内,立即赶到鲁迅家里,就在鲁迅生前的卧室兼工作室,拍摄了鲁迅的遗容。这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帧珍贵的历史照片。

鲁迅逝世后,沙飞积极进行摄影报道和悼念活动。上海人民向鲁迅遗体告别,入殓前后,并结队游行,送葬队伍高唱挽歌,高唱挽救民族危亡的歌曲,沙飞是当时最活跃的业余的摄影记者。他同摄影家吴宝基、沈振黄,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良友》画报社的记者一起,为中国人民记录了这一悲壮的历史事件。

沙飞将所拍的鲁迅生前最后坐在藤椅抽烟的特写镜头,参观木刻展览会和青年版画家谈话照片,以及鲁迅遗容,遗体入殓前后,民众举行葬礼等成组照片,投寄上海各大报刊发表。

沙飞关于鲁迅逝世的摄影报道,为上海的《良友》、《时代》、《生活星期刊》、《中国图书杂志》等摄影画报所广泛采用。他第一次用“沙飞”的署名。黎烈文主编的《中流》第一卷第五期,出了《哀悼鲁迅先生专号》,封面上是沙飞拍摄鲁迅遗容(1936年10月)。沙飞把鲁迅照片的发表,表示对鲁迅沉痛的悼念,衷心的景仰,永恒的纪念。公务员之家

沙飞在家乡去上海之前,先去南澳岛拍摄照片。南澳岛位于厦门与汕头之间,距台湾不到400涅,是控制闽西南和粤东的门户。这时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南进中国的一个目标,日本从台湾派遣了很多浪人,到南澳岛活动,使面积只有160平方里,居民三万多人的小岛,受到威胁,南澳岛成了国防的前线。沙飞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力,对挽救民族危亡的高度责任感,对这个小岛上人民生活作了报道。1936年11月29日,邹韬奋主编的《生活星期刊》第26期,以《南澳岛——日人南进的一个目标》为题,用一整版发表了沙飞的7幅照片。

1937年6月,上海《中华图书杂志》第55期,又以两个版面,以《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为题,再次发表了沙飞的这组七幅照片,其中三幅和《生活星期刊》相同,并绘制了南澳岛的地理形势图。

1936年12月3—5日,沙飞在广州,举办个人摄影展览。展出摄影作品114幅,其中“纪念鲁迅先生”26幅“国防前线南澳岛”20幅,“风景、静物图案”16幅,“一般生活”52幅。沙飞在鲁迅肖像下面写着:“我们要继续鲁迅先生的对恶势力誓不妥协的伟大精神奋战到底,”以此激励自己的斗志。广州《民国日报》1936年12月3日的副刊《艺术》第14期,对沙飞的影展作了生动的评论:“内容可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华南国防前线的南澳岛的形势及土人的生活,这类带有国防性的摄影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摄影给人们认识现实比之绘画更真切”,“第二部分是大众的一般生活,……人在社会上认真地搏斗、挣扎的各种生活,跳不出沙飞的镜头。”“第三部分是鲁迅先生的纪念照片。沙飞在沪时幸运地在第二回全国木刻展览会场里摄取了当时思想界的领导鲁迅,并为鲁迅先生最后的遗像之后,又摄得逝世后一般场面。这部分二十多张作品,告诉我们痛悼鲁迅的情绪怎样紧张,同时表现出鲁翁精神之伟大。”“统观全部作品,与一般的摄影展在质上略为不同,这是摄影界的一个新动向。”1937年6月25—27日,沙飞又在广西桂林举办第二次个人摄影展览,共100幅。他的展出,受到舆论界和文化界名人的一致赞扬。《沙飞摄影展览会专刊》刊载沙飞的七幅照片,沙飞写的《写在展出之前》一文和千家驹、陈望道、马宗融、祝秀侠、廖壁光、洪雪村、李桦,柔草等八人的评论。千家驹教授认为沙飞作品,“真能站在大众立场,以艺术为武器来描画大众生活与表现社会之矛盾。”“绝大多数是对大众生活的写真。”陈望道教授评论,“他们摄影差不多随便哪一张都是严肃内容的表现,这在现在用美女照片作封面,用美女照片装底面的摄影时风中简直是一种革命。”

廖壁光教授认为摄影“有它特殊的价值,它是暴露显示之极逼真极有力的武器。由于这次沙飞摄影展览会的作品,更是证明摄影在现阶段对于社会所尽职能的伟大。他预期:“沙飞将来必有大成。”

洪雪村认为:“沙飞先生的摄影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革,他把整个的艺术从雅士名嫒的小摆设,移送到广大的民众来了。”他还认为:“崭新的摄影艺术之途是有沙飞先生苦苦开辟出来了,以后只望有志于摄影艺术的同仁,大家走上去就是了。”

事实证明上述论断的正确,不久,预期变成了事实。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沙飞“决心立即北上至华北前线收集材料(拍摄照片)”。不久,太原危急,国军主力南撤,八路军115师一部在聂荣臻将军率领下,深入五台山地区打游击,创建第一个敌后根据地。10月,沙飞参加了八路军,他是第一个参加八路军的摄影家。他的革命热情和才干,受到聂荣臻的赏识。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12月,聂荣臻委任沙飞为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任编辑科科长兼《抗敌报》副主任。

沙飞除了编报,用文字对抗日军民进行宣传鼓动和对敌斗争,还坚持新闻摄影。由于沙飞在新闻摄影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1939年2月,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建立新闻摄影科,聂荣臻任命沙飞为科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

新闻摄影科的建立,在中国摄影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新阶段的开始。摄影被公认为革命的一种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摄影科的建立,为中国人民建立起一支为人民服务的摄影战士队伍,为中国人民伟大革命斗争史实,有摄影的记录而永垂千古,成为后世的历史教材。

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成立后,冀中军区,晋绥军区也在1940年先后建立摄影科。

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建立后,沙飞一面深入第一线,拍摄晋察冀军民抗战的新闻照片,一面用带徒弟的办法,先后教会,了罗光达等同志摄影。沙飞主持成立军区摄影训练队,成批地培训摄影战士,逐步在军区和各分区建立摄影组。从1940到1946年,共举办了八期摄影训练队,使整个军区的各个部队,都有摄影员。新中国建立,在著名的摄影家中,有很多人就是从这些训练队培养的。

1939年初,阴历春节,沙飞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蛟潭庄办了敌后第一个,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史上第一个抗战照片街道展览,照片基本上都是沙飞拍摄的。

为了充分发挥八路军新闻摄影的战斗作用,沙飞要创办一种新的画报,用来反映革命显示、加速革命进程,他的建议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支持,1942年3月20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出版了《晋察冀画报,时事专刊》的试刊。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正式成立时,军区委任沙飞成为画报社主任。《晋察冀画报》是敌后,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创办的中国人民第一个新闻摄影画报。由于聂荣臻司令员重视人才,知人善任,军区党政军民们信任和支持;沙飞得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和才能。沙飞是画报社主任,又是画报的记者、编辑和校对,他还是画报设备的采购指挥,保管和保卫者。

根据沙飞的要求,《晋察冀画报》于1942年7月7日,即抗战五周年纪念日正式创刊第一期。画报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16开本,连封面封底共94页,根据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照片说明用中英两种文字。创刊号共发表照片11组,162幅。第一期画报上的摄影作品,主要是沙飞拍的。封面和封底刊登了沙飞于1937年10月拍摄的,杨成武支队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塞上风云》,115师骑兵营向冀北挺进的《沙源铁骑》,五色套印。画报系统地反映了晋察冀边区军民坚持敌后五年的应用斗争历史,其中有10幅照片介绍了白求恩大夫在边区活动,他逝世后边区军民对他的悼念。画报对日寇暴行进行揭露与控诉,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发表了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将军营救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故事等。除照片外,画报发表了邓拓(署名萧斯)的《晋察冀的舵师聂荣臻》长篇文章。《画报》还有军区首长聂荣臻,朱良才,宋邵文,肖克,程子华等人的亲笔题词。《画报》在边区发行,通过地下交通,冲破封锁线送到延安,重庆,甚至日寇占据的城市北平、天津等地。在敌、友、我三方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

198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刊载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通讯,还提供了历史照片,一个八路军战士挑着一担箩筐,里面坐着一个日本小姑娘。通讯引起了中日两国新闻界长达两个月的极大关注。根据照片当年月击者的回忆,这照片就是沙飞在1940年8月21日拍摄的。这位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后来到中国,拜访了她的恩人聂荣臻元帅,这件事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史上,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一页。

鲁迅给予沙飞以伟大的影响,沙飞对鲁迅怀着特殊的深情和真挚的崇敬,他始终不忘鲁迅对“革命思想的启发”,始终不忘他所拍摄的鲁迅新闻照片,始终不忘这些照片所产生的伟大的社会效果,成为后人认识鲁迅形象的最重要依据,为此坚定了沙飞一生献身摄影事业的决心。沙飞把自己所拍摄的鲁迅照片的底片,看作自己生命一般珍贵,他从离开家乡,北上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在战火纷飞的残酷战斗岁月中,把鲁迅照相底片装在一个金属盒子中,始终带在自己身上,须臾不离身。

残酷的战争岁月,使得沙飞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摧残。1949年冬天,沙飞因为结核病住在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12月15日,沙飞因精神病发作,将为他治病的和平医院内科主任日本医生津泽胜枪杀。

1950年3月4日,沙飞被当时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死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沙飞子女根据沙飞生前战友提供的沙飞病情,提出申诉,要求重审。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数年调查,“再审查明,沙飞枪杀津泽胜是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其行为不能自控,不应负刑事责任……判处其死刑,是错误的,应予纠正。”

到1986年5月r9日作出新的判决:“撤消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1950年2月24日法字第九号判决,给予沙飞恢复军籍。”

中共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于1986年6月11日亦作出“恢复沙飞同志党籍”的决定,并撤销1950年1月10日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关于开除沙飞党籍的决定。

在中国现代摄影史上,沙飞是开创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革命摄影家。沙飞是《人民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和《解放军画报》的前身《晋察冀画报》的创始人。他最先使摄影成为我党我军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最早成为中国人民培养,建立起一支革命的摄影战士队伍和照相制版技术力量。他为党和国家拍摄,积累和保存了一整套反映我国华北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纪程的珍贵底片。他所拍摄的八路军奋战长城内外的现场照片,已经成为表现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最重要的历史图象。他所拍摄的白求恩大夫在边区的生活和工作照片,让后人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保留了直观的感受。

沙飞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沙飞是一个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给革命摄影艺术的人,沙飞在中国人民革命摄影史上的地位,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