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0-31 09:39:40

浅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问题,目前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各界的相关部门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便是在此背景下,探讨高校与企业之间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两种措施,即“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双证式”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些学习经验,在中国许多高校已经尝试或者正在尝试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教学场所进行的人才生产、教育人才、给予学生科研任务、再生产出与企业需求吻合的专业素质人才。它一般是根据雇主的直接需求,与学生就业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合同,再根据这个方向制订培训计划,并在教师、技术、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和单位进行深度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便是通过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要符合其合作企业所需求的有专业性优势的、有价值的人才的标准。在“订单教育”完成后,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订单”协议履行承诺,并安排合格的毕业生进入实习岗位或者正式工作岗位。以我校———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为例,我校每年都会安排大批量学生进入固定酒店、旅行社开展实习,实习过程中表现合格的学生会有机会签订正式员工协议,留在该单位工作。因此,实施大学生就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企业工作,并且增加就业率。这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分点。“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多适用于酒店、饭店、旅行社等其他企业要求的。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校按照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制订系统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企业还为高校提供教学资源和科研方向,按照企业需要制订培训目标,培养人才。对“2+2”模式或者“3+1”模式的实施,即学校毕业2年了,2年的经营实践,或者学校学习3年,1年上岗实习,受到培训的实习生得到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训练和锻炼,专业方面的素质和执行能力,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提高。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不同的要求,确定按照约定的培训及其他相关标准尺寸,提供教学越来越多的实践的理论或者技术知识指导;合约企业为合约学校提供实习的酒店场地或者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工作环境,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专业技能。但是现在存在学生和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大多时候并不完全完缺匹配,很多时候企业需要的人才数量远远小于学校提供的人才数量,所以至今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的合理性依然饱受争议。

二、“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国内酒店管理和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很难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承认,他们除了拥有其必有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证书,这一现象使得这类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根据这一问题,我国很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即鼓励学生在得到基本毕业证书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以获取不同类别的资格证书,从而提高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竞争力。“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教育学生在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文凭的同时也具有研究生文凭。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优秀的竞争能力,能够在求职、工作中具有优势,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早期的训练模式是在2003年10月建立的,由晋江上海师范大学和瑞士酒店联合成立,投资和持股各占50%,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使得上海师范大学晋江国际旅游学院的学生有了获得国际公认的专业文凭的途径。学校按照来理诺士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将职业技能巧妙地结合到教学内容和课程理论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使更多的酒店管理本科生可以在毕业后获得双倍证书,从而能够提高他们在该行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并相继推出了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校企立体式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同时高校也开展寻求学生的培训人员和其他国际合作的多种培养模式,但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实施应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人才输入的企业和人才输出的学校目标是不太一样,主要是需求人才类型与企业管理模式的水平尺度之间的对接差异,往往很难继续合作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随着面向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容易“削弱”的学校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对象。

作者:黄雅乐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林苏.“学做合一”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02).

[2]张剑军,王志勇.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