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消费信贷创新

时间:2022-04-07 11:13:00

浅议消费信贷创新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明天的钱今天花,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消费行为方式就是信用消费。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满足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需求所提供的一种超前信贷支持就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中国,消费信贷尚处于起步或初期发展阶段,所以,顺应国际大趋势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

消费信贷最早兴起于17世纪20年代的英国,其本质是适度超前消费,缓和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消费信贷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被称之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杠杆。在我国现阶段,发展消费信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刺激居民的有效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和长期战略选择,而采取发展消费信贷等措施刺激消费需求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因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

(二)发展消费信贷可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我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偏低,所以,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然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任务与奋斗目标。而发展消费信贷正是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举措。不仅如此,目前我国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阶段,发展消费信贷无疑对我国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的闲置资金,提高其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风险意识得到极大的加强,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惜贷”现象和大量的闲置资金,这是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银行把一部分信贷资金以消费信贷的方式投放到风险相对较小的消费领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闲置与浪费的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

1996年至1998年,我国消费信贷开始起步。为了加快消费信贷的发展,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如《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住宅建设和消费的通知》、《汽车贷款管理办法》,1999年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提出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增长点,并把消费贷款利率降低到同期法定贷款利率以下。这些政策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序幕。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新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加大了消费信贷的力度。1997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开始介入消费信贷的经营领域,到目前所提供的消费信贷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医疗消费和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等。其中以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为主。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品种是有各地住房公积金中心委托发放的公积金贷款和银行自营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中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市场份额最大。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象主要是中高收入群体。汽车贷款业务开始发展比较缓慢,但近年来增长迅速。上述两种是长期消费信贷。近几年来,我国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672.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16%。其中,信用卡透支、个人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25.14亿元、43.66亿元、3164.41亿元。2008年度各类消费贷款均保持增长态势,个人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住房贷款的增幅分别为62.90%、32.10%、10.71%。在各类消费贷款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贷款质量也保持良好。截至200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26.32亿元,不良率0.72%,比年初下降了0.18个百分点。而200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4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920亿元。可见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正在稳步发展。

三、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尤其是消费信贷政策来启动消费市场的意图十分明确,但是,这些消费信贷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并未能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启动国内市场,刺激消费。目前,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传统消费观念的约束

消费信贷在我国诞生的时间短,宣传少,很多消费者了解不深。中国传统的消费观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舍不得小费,排斥享乐主义,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仅仅满足于“望梅止渴”;二是不愿意借钱消费,认为借钱消费口碑不好,损害自己的名声。因此,消费信贷的拓展,还需要消费观念的更新,而要使人们的消费方式从自我积累转向信用支持型确实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

(二)我国居民收入的约束

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经验,居民是否具有负债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他的收入水平。如果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高,期望通过消费信贷启动市场扩大需求是不现实的。

1.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未来增长缺乏信心。收入与负债消费构成重要的函数关系,收入越多,消费负债率越高。目前,我国居民总体上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增长不快,而且预期收入不稳定,信心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增长。

2.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影响消费信贷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目前,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多数人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有限,少数高收入者消费倾向偏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三)不良的消费信用环境及个人信用制度不良的约束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信用是个人立足的基础,也是从事社会交往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十分珍惜它,尽力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建立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因为个人信用的有无与优劣,是个人能否得到贷款及贷款条件如何的先决条件。个人信用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150年历史,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这一项却是空白。

(四)银行现行信贷制度的约束

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主要对国有企业提供资金供给,形成了商业银行单一的资产结构,一直以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己任,主要从事企业法人为主的贷款对象的批发业务,他们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型私营企业尚且十分“慎贷”,更何况单个的个人消费者。银行内部缺乏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办法,各相关部门缺乏协调的配合。

四、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消费观念,提高信用消费意识。商业银行应通过多种营销方式,向消费者大力宣传消费信贷,并创新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培育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观念、创造信用消费需求,实现业务发展和观念转变的互动,使人们增加安全感,消除后顾之忧,提高即期消费欲望,从而积极使用消费信贷。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形成强大、广泛的宣传和监督系统,提高社会群体的信用意识,以此来推动和保障信用制度的建立。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是再造信用的一种手段,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程度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要用信用的约束来促进社会公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国内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消费信贷风险转移制度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主要体现在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机构、评价指标三个方面。建立消费信贷风险转移体制,首先要修改和完善《担保法》,把消费信贷担保规范写入《担保法》中,其次完善信贷风险保险制度,把消费信贷纳入商业保险中,使银行的贷款风险被有效的转移,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外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二级市场,通过消费品的二级市场来转化和释放风险,使抵押物品的拍卖、变现在风险形成后能顺利进行,积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将此衍生产品在信贷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使贷款业务风险与信用衍生品业务风险进行对冲,以降低银行消费信贷风险。

(三)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消费信贷的发展,增加消费信贷的品种我国目前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不多,消费信贷基本上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十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垄断,我们应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给消费者一个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可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允许和鼓励信用合作社开展以消费品为主的消费信贷业务。还可以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消费信贷业务,它们的参与对于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法制环境加强消费信贷的立法工作,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订《消费信贷法》,规范消费信贷各方当事人的市场行为。《消费信贷法》应包括消费信贷的方方面面:如消费信贷各方的权利义务及市场行为、消费信贷抵押、耐用消费品担保贷款、个人信用制度的立法、个人破产法等。此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也是现阶段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