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系统分析

时间:2022-10-18 09:39:43

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系统分析

摘要:重庆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性基地,其主城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项目中取得了较高成绩,是我国第三产业经济产值较大的城市之一。而作为重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地区不仅重庆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居民聚集区,同时也是重庆市最大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并在发展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大力建设旅游项目体系,为渝东南地区提升经济提供有利条件,由此可见,为了大力提升重庆市整体旅游产值,就必须利用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的旅游项目之间存在的互补性,积极提升其互动率。为此,本文针对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互动合作动力因素进行阐述及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出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一体化的旅游互动动力系统展开讨论。

关键词:重庆主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动力系统

区域旅游互动动力系统主要反映出在该区域内各个与旅游互动有关的城镇在此系统中合作时应具备的各类要素和互动作用规则,通过利用该系统对所有可能存在的系统条件进行显示,并逐渐对系统中显示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找出科学、有效、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将其作为确立动力系统的主要依据,保证该系统的稳定性与可行性。而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作为重庆区域内的旅游互动动力系统主要要素,为了提升其旅游互动动力系统整体作用,应当将该系统中各项子系统的分析内容作为提升重庆主城及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合作的关键基础条件,达到提升重庆市旅游产值整体水平的目的。

一、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合作中的驱动系统

1.驱动系统中的内部驱动力

以游客为主的内需推动力。当物质生活已经超出其正常生活需求时,人们就逐渐在物质生活中将重心转移向精神生活,而受到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不断推动,加上我国各处自然景观优美、景色宜人且存在各类特点时,人们就已经产生了旅游的意愿,通过利用各类交通工具去往具有旅游价值的地区丰富精神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为此,我国的旅游业也逐渐兴起。而完整的旅游业除了需要旅游地和游客外,还需要通过各个旅游地区的合作,通过加强沟通互相刺激内需,达到全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而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也能够通过利用这种形式,利用两个地区的差异性和特点不断刺激游客,将游客从一点送往另一点,以交换、互动的形式互相促使旅游业发展,使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互相促进发展,体现内需推动力的优势及作用。以旅游产业为主的内在推动力。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形成互动式旅游产业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需要通过其内在推动力提升两区的旅游产值,获取更多的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内在推动力是促使两区旅游产值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条件。以旅游市场和两区的优势而言,重庆主城与东南地区在旅游产业形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重庆主城以繁华都市消费为主,而渝东南地区则以生态自然环境为主,而为了有效利用这两个区域的差异性,则需要增强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的沟通能力,通过加强合作、明确分工以及利用两区域的综合性加强对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所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将其内在推动力提升至最大,增大该区域旅游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一体化旅游,提升综合旅游竞争力。

2.驱动系统中的外部驱动力

在旅游引力系统中涵盖不同的功能要素,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资源特点,在系统运行阶段能够为旅游互助合作提供基础保障及外部动力。渝东南是重庆市的主要功能拓展区和都市重点发展区,不仅具有能够展现出重庆地域文化的建筑,同时也包括体现现代社会和科技水平的都市景象,且各地因其特色迥异,分别展现出不同的重庆文化特色;而渝东南地区为重庆市的连片山区区域,位于武夷山、大娄山附近,且包含黔江、武隆、酉阳等六个县,其中四个县分别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自治县,是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居住的区域,面积达1.98万平方公里,不仅包含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也蕴含极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极为丰富的少数民族及自然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与东南地区内的主要旅游资源单体中,56%为自然景观,而其余则为建筑文化资源单体。

二、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合作中的支持系统

1.各大支持类子系统

1.1当地政府及负责部门

旅游项目不仅是发展重庆市第三产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重庆发展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此,发展旅游产业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负责单位应当给予大力支持的主要项目类型,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保证加速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产业一体化体系的形成。一方面,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之间存在较长距离,因此为了快速实现两区域的旅游产业一体化,则必须根据重庆市地势及交通发展情况,建立“飞地式”交通沟通形式,并提升两地区内旅游资源、旅游资金、交通设施以及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效率,促使各方面资源实现融合的同时,展现出当地政府的支持作用和力度。另一方面,重庆政府部门除了需要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必须展现出其主导者、管理者、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利用政府作用与两大区域旅游产业签署合作协议,并重点对两个区域内的交通、环境、政策制度以及教育形式等进行改善和调整,为提升重庆主城与东南地区的旅游一体化产业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此外,当两大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出现秩序混乱、环境恶劣、安全系数降低等问题时,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则必须充当协调者,加大对旅游游客、游区居民以及旅游负责方的协调工作,通过利用资金、政策、信息、人才等手段对旅游区进行支持与管理,并确保旅游产业在正是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后加大旅游产业宣传与推动力度,加强对重庆主城及渝东南地区的建设力度,提升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1.2当地旅游企业

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为形成具有一体化、科学化的旅游产业体系,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通过结合两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达到促使旅游项目贯穿至两大区域内的基本目的,通过创新、开发等有效手段完善一体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各项细节内容,保证提升两区域旅游互动水平。旅游项目包含旅游产品、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而作为发展旅游项目的主要条件,两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形成全面互动则成为旅游企业支持两区域的主要问题。为此,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的所有相关旅游企业需要加大联合手段,通过将手中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区域、城镇的旅游资源相互整合,并采用联合手段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以互补、合作的形式形成两区域内富有特色的新产品,并利用该产品拓展两区域的旅游经济市场,例如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寻找、开发出最具特色的旅游路线,例如根据重庆主城及渝东南地区特色创新出精品旅游路线和主题性旅游路线,在促进一体化旅游产业体系形成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重庆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地位。此外,旅游企业在针对该旅游体系进行推广及营销时,可针对重庆地区特色、旅游理念、文化色彩等进行大力宣传,并将整体效应作为营销基础,通过剧本交易会、各类节日活动等形式对重庆主城及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进行推广,增大旅游吸引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对重庆文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重庆主城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的支持力度。

2.各大保障类子系统

2.1旅游交通保障系统

重庆处于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区域中,不仅经济发展实力依托区位优势不断提升,重庆主城的交通网络在不断优化基础上更为完善,基于此发达性,民航、铁路及公路等的高效建设则为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创建带来了积极有效的助推力。现阶段重庆逐渐加大了对五大功能区的建设力度,依托可行性的发展战略,渝东南地区的交通建设指标随之不断提升,不仅乡村的公路及客运得到了良好发展,各个乡村之间的交通也更加畅通,这就为渝东南地区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有效的助推力。与此同时,渝东南地区依托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逐渐搭建了更为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在通道及道路网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以武陵山为主导的大区域旅游环线也逐渐建成,这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旅游路线,更能为周边的旅游景点带来更多客源,在张家界及梵净山等旅游景点高效衔接的同时,渝东南区域发展旅游经济的区域优势也能有所凸显。而重庆主城及渝东南等区域之间游客的输送效率也能大幅度提升,区域空间也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延伸及拓展。以旅游互助合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不难发现,重庆空中及公路网络更加完善,这就能够提高重庆主线到渝东南地区交通的畅通性,二者之间的路程也随之缩短。

2.2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与接待设施是否完善存在密切联系,一旦缺少科学配置,不仅会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地区经济的高效建设更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这就需要确保旅游接待设施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实力相契合。重庆主城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区域,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的发展,都以重庆主城为基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重庆主城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及城市化进程都呈现明显优势,相对的其旅游服务功能也更加趋于先进水平。通过对可靠资料进行研究不难发现,重庆主城中五星级酒店占据整体城市的较大比例,渝东南地区则寥寥无几。渝东南地区由于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发展实力与重庆主城相比仍旧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城市发展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酒店行业的发展更呈现滞缓趋势,尤其是高档酒店更是较为匮乏。从酒店规模来看,渝东南区域的旅游酒店总量较大,其中中低档酒店占据较大比例,虽然该种配置能够基本满足大多数旅游者的基本需求,但是追求更高品质的酒店在渝东南地区就基本难以得到满足,基于此,急需对渝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及整合,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强化基础设施配置工作,通过严格控制中低档酒店数量,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酒店档次,满足不同旅客的多样化及高标准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游客接待能力,推动旅游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2.3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建设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主流趋势,重庆主线与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信息化建设指标也随之强化,并在发展中更具规模。基于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政务网等网络平台也得到了高效创建,而南岸区及巴南区则并没有设定单独的旅游信息化服务网站,在实际应用阶段,只是将信息直接链接到政务网等相关网站上,而重庆主城的其他区域中,则根据实际需求,单独创建了网络服务平台。渝东南地区在发展阶段则将旅游信息化服务工作纳入到了重点范畴,依托行政区创建的不仅有功能强大的旅游政务网,更有细化而专业的网络平台,在需求环境下,建设指标也有所强化。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网络平台,不仅能增强旅游信息的流动性,更能为旅游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加深游客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而游客在对平台进行利用时,不仅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区域中的旅游信息,更能对旅游产品进行自主选择,无论是区域间还是旅游行业之间的信息都能高度共享,但是盲目开发网络平台却是不可取的。在未来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对网络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以便推动旅游业信息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2.4旅游人力资源

旅游业的本质就是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专业服务,因此人力资源是决定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性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还处于劳动密集为主的阶段,就业以低技能为主,行业进入门槛低,特别是高学历人才严重匮乏。为确保两区域旅游互动合作顺利进行,可以在两区域内实现旅游人力资本的互动合作,吸引主城旅游人才到渝东南地区发展,吸引高校学生回流家乡,解决高学历人才短缺问题,切实保证旅游人才供求平衡。重庆主城旅游企业可对渝东南地区旅游服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服务质量,以保证两区域旅游互动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旅游互动合作的阻力因素

1.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这种反经济行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区域间市场壁垒主要有经济性壁垒、行政性壁垒和法规性壁垒。重庆主城和渝东南地区涉及15个区县,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和旅游机构,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多元化的协调机制来进行统筹和协调,致使行政区市场壁垒横生,这必然影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区域旅游合作与互动很难开展。

2.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紧密结合的旅游产业链,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也使得参与主体涉及政府、旅游企业以及当地居民、社区等多方。在区域旅游互动合作中,各方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现实利益,各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获取管理权限,管理权限越大,可以获取的资源和利益就会越大,这也进一步致使经营管理复杂化。再加上在利益补偿机制和协调管理机构方面的缺失,不同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均衡,参与主体最终丧失互动合作的积极性,导致互动合作难以进行。

3.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2015年重庆主城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均是渝东南地区的3倍多,说明两个区域旅游发展不均衡,这也致使市场主体即旅游企业间也表现为一种不均衡关系,使其合作受阻。另外,重庆主城因为城市化水平较高,相关的配套设施已经十分成熟,而渝东南地区则属于滞后发展地区,其基础性支撑能力不足,城市功能设施以及公共安全应急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交通可进入性差,如黔江距离重庆约330公里,乘飞机约40分钟,乘坐火车需要约3.5小时,乘汽车走高速公路约4小时。但是如果去小南海、濯水古镇等景点,还需花费2小时左右,因此在地理可进入性上略差。另外,由于渝东南地区内所有区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劳动力素质低,人才短缺,使得旅游发展思路契合度不高,整体效果差,区域合作互利机制难以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及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旅游互动实践已经在我国的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通过大胆尝试积极成果显著,但是这并没有在重庆主城—渝东南地区得到高度重视。为了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就针对重庆主城—渝东南地区旅游互动动力系统进行了细化分析,虽然系统探究具有一定价值,也是旅游研究频繁应用的方法,但是其具体效果却仍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李志伟.重庆主城—渝东南地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3(4):63-66.

[2]史玉丁.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互动关系研究———以渝东南区域为例[J].四川戏剧,2016(11):152-156.

[3]胡晓群,沈琦,徐恭位.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评价与分析———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4):16-22.

[4]黄璐.基于共生理论的重庆城乡土地空间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汪姣.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3-94.

[6]江燕玲,潘卓,潘美含.重庆市乡村旅游运营效率评价与空间战略分异研究[J].资源科学,2016,38(11):2181-2191.

作者:姚长林 单位: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