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思索

时间:2022-03-08 09:31:00

建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思索

一套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持续有效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就是制定并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手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及其结果做出某种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确保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一、当前社会变革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评价带来的影响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以史无前例的态势不断涌现并传播到中国,西方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的涌人加剧了各种异质文化和异质价值观的冲突,构成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的挑战,动摇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了由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严峻挑战。这无疑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加了很多难题.对教学评价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多元价值取向上保证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性质。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国内形势明显改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我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呈现复杂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弱防护性。改革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秩序被打破,而新的社会结构体系和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原有的社会机制难以继续存在,而新的运行机制的产生仍需一个过程。因此,严格地说,目前我们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仍是不成熟或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它的负面作用。

在经济领域中,严重存在着损公肥私、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不良现象;在政治领域中,存在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等腐败状况:在社会生活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滋生膨胀,社会价值观混乱,道德失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显露,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形成许多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严重的消极作用,对社会主义义利价值观教育带来严峻挑战。这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坚持认知与意向、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此带来大学生人数激增,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繁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是“80后”或“90后”.他们时尚、敏锐、率性,敢于挑战,富于创新。

但是缺点也非常鲜明:自私、虚荣、叛逆、任性、缺乏责任感、缺少思想内涵、贪图享受、缺乏从全局、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化感到新奇,对西方一些社会思潮盲目崇拜。这些无疑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增添了更多更大的压力对教学评价的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考虑评价主体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又要考虑评价主体的特殊性和参与性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双面刃”作用.既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网上名目繁多的虚拟世界内容和交往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偏差、道德法制观念的淡化、思想和行为的数字化,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多面性,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包括计算机能力和英语水平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适时动态的教学评价。

二、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尤其突出的是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形势的变革,有效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以有效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目的缺乏明确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评价目的的确立。思想政治课在根本性质上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它要着眼于学生思想理论素质、道德理想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但从目前参与评价的诸多主体角度来说,由于评价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实际上存在着的“为管理而评价”的管理主义倾向和“为金钱、荣誉而评价”的功利主义倾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目的发生了偏移甚至扭曲。从管理者角度来说,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更重视评价的总结性功能,且管理者常常将这些评价结果用于教师的人事管理,作为解聘、降级、晋级、奖励等人事决策的依据。从教师角度来说,有些教师受传统知识教学思想的制约,在理论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和价值目标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行为中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认识相背离的现象。从学生角度来说,少数学生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仔细理解评价指标.随意评价.个别学生利用评价机会,给教师打“人情分”。

2.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缺乏独立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特征。又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社会实践性的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课程和社会科学课程侧重知识和技能掌握及运用的评价体系,而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差不多,注重教学的普遍性目标,而忽视教学的特殊性目标,难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3.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估主体主要为学生和教学管理者。这二者在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的适合性、评分的宽严程度等能力明显不足.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水平尚有待商榷。另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时候不能充分吸收任课教师的建议往往致使评价指标失去其学科性特点。就目前的情况看,评价项目不全、评价项目不科学、评价指标不系统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高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仅局限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认知的考核,而对学生价值取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这样的评价容易以偏概全。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4.评价方法缺乏过程性和有效性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人工或计算机)向学生收集反馈信息(以学生打分为主),同时辅之以领导、专家、教师同行通过听课的形式进行的评价,评价方式过于简单,从而使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教学效果的优劣是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系统的评价。但现实状况是,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前两周统一进行,一学期举行一次.缺乏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指向性模糊不清,最终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功能的弱化。

5.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评价标准的模糊抽象性、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欠缺、评价者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评价结果千篇一律。很难谈权威性和可信性。尤其注意的是,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项目指标一般是全校统一的,这样虽然方便于计算机操作和管理,但是忽略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差异,理论课与实验课或实践课的不同,专业针对性不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验课或实践课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均有各自不同的教学标准和要求,都放在同一指标下进行评价,就比较牵强,使评价可信度降低。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要切实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必须围绕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中心目标,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性原则.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和体系的构建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统筹进行,以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为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评价新体系。

1.明确评价的目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最重要目的.是促使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为核心使命,按教育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规律教学,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人才培养应有的质量。建立评价体系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校内校外力量的整合,统一教学价值和教师认知价值,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如果以应付评估为指导思想,评估目的不明确,评估的思想不端正,这种评估就会失去本来的意义和价值。

2.形成相对独立的评价主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一2020年)》指出,要“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就当前而言,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以专家为主的评价主体,使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这里要强调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主体是有专家、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构成的团队。为了保证他们在参与评价时必须及时、负责、客观,避免“自娱自乐式”评价和现象性评价,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并适时进行评价培训工作,将团队评价与个体评价结合起来。

3.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

第一,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确定一些具体的指标作为监控的参数,设计的评价量化指标和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收集的评估资料、信息要客观、真实,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

第二,建立多元化、互补的评价系统。建立思想任课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专家小组参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并根据不同主体的评价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并明确评价权重。

第三.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从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价值选择双向性出发,既要体现社会政治功能的指标,又要满足个体发展的要求。从社会政治性层面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建立独立的领导机构、学校党委重视等,还应包含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导思想政治要求的传播能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和政治素养的发展状况。从个体发展需要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应当关注学生价值困惑、人生目标失落等实际思想问题的解决.关注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关注学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性和发展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评价指标呈现开放性和发展性。只有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有利于获得有效的、准确的评价信息,有助于任课教师利用评价信息去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简便易行,能够形象地描述人们思想、行为的主要特征表现.对受评对象具有激励与教育作用。但是,定性评价的缺点是评价结论的模糊性,很难清晰地将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别明显反映出来。定量评价法主要是运用数据的形式.通过对评价对象表现出来的一些变量关系的整理分析,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描述效果评价,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因此.要加强定性与定量指标的恰当比例,减少主观定性指标过多的现状,确保评估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2.结论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在人本主义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角度侧重教学的过程性和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性评价,而不是侧重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新动向,着力于开发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潜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评价指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就是在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和认知方式的基础上,评价学生的认知过程

3.追踪评价

在静态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动态评价。社会形势和教学形势变化迅速.而评价体系却有一定的惯性.这种惯性具有对形势而言的滞后性。为了避免评价体系牵扯教学改革的后腿,需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依托用人单位.追踪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应用情况,从而达到间接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的。而学校要积极和用人单位合作,提供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追踪评估,及时总结评估结果,并据此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五、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首先,解决观念更新问题。观念是行动的指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必濒转变,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坚持以评价引导改革.通过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变革。其次.务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动态建设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雄厚的师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最后。要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与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关系,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和自然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关系。既要探寻它们的共性,也要探索自身的个性。这样构建起来的评价体系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反映时代特征,合理解析社会重大理论命题,科学预测社会发展基本趋势,从包括评价标准在内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主动系统的变革,建树合理的课程评价价值取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才能显示该课程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才能真正发挥其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