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宗教情感初探论文

时间:2022-12-02 02:12:00

莫扎特宗教情感初探论文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一直充溢着西方人的精神领域,即便其间遭遇过否定抨击、诋毁,甚至改革,宗教观念在西方人的灵魂深处从未泯灭。本文就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民俗风貌及他的宗教作品去挖掘几份宗教情感,这将更有助于我们去接近这位古典大师。

关键词:宗教;基督教;上帝;信仰;启蒙主义

宗教,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坐标之一,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整个西方社会的文明是基于基督教对世界的观念的土壤中而向前发展的。纵观西方专业音乐历史的发展状况,传统的宗教形式与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批判。

自然的传承

基督教在公元311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便向“鸦片”一样席卷了整个欧洲社会,十六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等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基督教的形式观念也产生了变迁,不管怎样地更新、补充,最终总能在社会上留有一席之地,所以说:“宗教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没有同社会历史相脱离的独立历史”。它已作为西方社会的精神支柱,一代代的沿袭,浸透了西方人的思想观念。

莫扎特出生于古城萨尔茨堡,公元七世纪起,这里就是罗马教廷直属下的大主教管区,几个重要的隐修院就建于此。因此,宗教观念相对比较深厚,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虔诚的天主教的信徒。莫扎特父母也不例外,当然,莫扎特的初生受洗与婚丧大事都按天主教正规礼仪办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1778年7月3日,莫扎特非常挚爱的母亲告别了人世,面对这样的心灵打击,他在信中写道:“她已蒙主召唤,我很清楚这是神的旨意,所以我也只有遵从,是它把她赐给我,因此也有权从我身边将她带走……,由于主的恩典,给予我能够不屈不挠和冷静力量承担这一切。”莫扎特对“死”坦然,并不意味着他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相反他却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非凡事业,或许是由于莫扎特过早地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与短暂性,就以一种否定的方式生存,同时也从这种否定中赢取自己生命中最为有价值的那部分。——用音乐的笔为人类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现在我们依然在聆听莫扎特的那些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美好的音乐。“生命有限,艺术无限”对于他这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宗教音乐

莫扎特一生创作有20部弥撒;祈祷曲、晚祷曲、赞美诗7首;宗教短曲25首;教堂奏鸣曲17首;清唱剧、康塔塔、宗教剧共9部;卡农曲29首。就这些宗教体裁的作品,在他一生六百多部作品中也占有了一定的比重。

身为西方作曲家,创作宗教音乐可以说是一件自然、普遍的现象,宗教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一些宗教音乐的模式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很多作曲家的创作都是从宗教音乐开始的。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莫扎特九岁写的经文歌,也是他所写的第一部宗教体裁的作品,至今仍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在这以后他便在父亲的教导下,研究前辈音乐家的宗教音乐,通过手抄著名宗教音乐大师的作品来模仿,练习写作宗教音乐,这为莫扎特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90年是莫扎特一生中最悲惨最沮丧的时期,赏识他才华的皇帝约瑟夫二世驾崩,莫扎特没能再次争取到宫廷乐师的职位,收入只是上课得来的一点费用,而康丝坦兹又生病,他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本想靠办音乐会来获得点生活费用,但却未赚到半分钱,只好借贷度日,他在信中写道:“我感觉到自己生命的表钟已经响起,我已濒临死亡边缘,在我能为自己的天分得到任何好处之前,死神就找上我了。然而,生命一直如此美丽,而我的事业曾在非常好的兆头下开始,但没有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一定要认命,神的旨意一定要贯彻的。”《安魂曲》以它情感的深切内在和更为鲜明的个性,可堪称宗教音乐作品中的杰作。

莫扎特是一位百年难得的奇才,是多种音乐体裁与风格于一生的集大成者。他所受的熏陶与培养都有宗教的渊源,他的信仰、他的宗教作品是以他个人对上帝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也包含了他个人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每一位尊崇莫扎特的后人也应透过那美丽和谐的音符去揭开天才心灵的面纱,不光是为了留住那永恒的音乐,而且是为了感召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