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6-13 06:18:00

漫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就慎重提出:“应当在各年级都介绍数学的应用,把学生引导到问题解决中去。”

老师在备课授课中必须积极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书育人,进行情感沟通。

在教学四边形时,可以用讨论式启迪学生,让他们操作试验:如何使四边形多一个、少一个角?怎样变通四边形仍然是四个角?

在讲授方程时,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启迪学生:同学野炊,有碗55只,每人1只饭碗,2人一只菜碗,3人一只汤碗,问多少学生就餐?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融知识性、情感性、科学性、形象性、逻辑性于一体的崇高艺术,执教老师必须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接受无限的美的熏陶,接受美的净化,享受美的教育。

新时代的人民老师,要有高淌的人格魅力,还要有高超的资格魅力。随着学生求知层次和求知品位的飞跃,其求知触角逐步深入求知的极限区,由理性求知进入研究性求知,逐步形成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裂变,逐步完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成长的求知过程。逐步挖掘求知成才的潜动力,伴随学习档次的升华和学习范围的扩展,数学知识由理解性向运用性辐射,从而出现学习的合作性、竞争性、自选性,形成学习的新的高度、广度和跨度。

数学教学是一种探究加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科技的腾飞而腾飞。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独立思考的王国。”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情感的交融和呼应。”科学家达尔文教导后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中的创新思维,不仅是逻辑思维,还有科学的技能思维于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思维。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如果将两个一边能重合的三角形放在同一个平面之上,得到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是原三角形的2倍呢?

数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挖掘和扩展,离不开对题型的变式研究,离不开对问题的引申、扩展和探讨,以此激活学生对创新思维的深探究,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用知其然去追求所以然。数学教学中,对于差生,老师必须把微笑放在脸上,把热情放在心里,把关爱施于言行之中,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补血补钙”,千万记住陶行知老人的教导:“冷眼中会有牛顿,讥笑中会有爱迪生,指责中会有瓦特。”对于差生,我们要在理解中同情,在关爱中求助。德国大诗人海涅,在学校是出名的差生,老师骂他“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文学家玛阿特,同班同差,同被罚站椅子上让同学取笑。因此,差生是未经雕琢的玉璞,老师的天职是寻找切入点,琢去遮盖闪光点的杂质,揭示玉璞真正的存在的价值和观赏价值,体现其高雅。

当代的教育,已从知识中心向人本中心转化,追求身心素质综合性,思维素质超越性,文化素质多元化,业务素质创造性,行为素质启发性。差生是教学群体的一部分,老师必须公平公正地教育他们,让他们尽早地“脱贫”,积极调动家庭、社会力量,在精神上“输血充电”,学习方法上引导指教,让差生在吃鱼中学会织网捕鱼之法,在赞叹黄金精美中明白点石成金之法术。

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国叶澜教授说得更生动精湛:“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冲破以往的教学定势,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勤思多问的创新教学法。积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求异思维中训练求同思维;用整体法解题时,训练学生的统摄思维:用反证法解题时,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用假设法解题时,训练学生的主观想象和立体思维能力…一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中,积极扩展他们的求知思维空间,为学生新颖别致的解题法喝彩加分,对于差生中的“暴发户”,尤其要为他们大唱赞歌,大胆奖赏。

神圣的老师用心灵引导学生索取知识,是拿来主义者,而绝不是向学生奉送知识的送去主义者。一切的科学知识,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勤思博学,来自于反复实践,来自于失败后的再掘起。

在平凡而艰巨的教学教育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书育人先育心,以理服人先服情。只有情化、才能教化;只有教化,才能转化,才能实现民族素质的整体优化,才能实现民族的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