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整顿的运用

时间:2022-03-02 03:20:11

小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整顿的运用

本文作者:张梦薛友丽工作单位:重庆大学

非公有制企业的治理特性集中、封闭的股权结构难以满足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发展的资本需求。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分配模式不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的吸收,家长式的决策制度导致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成为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要议程。而当前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外部治理机制孱弱。首先,中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秩序有待完善,具备市场经济内涵与治理功能的产品/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与经理人市场远未形成,因此,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目前还无法对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治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中国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行等外部监管机构的专业素质和独立性较差,信誉度低,难以发挥高水平的监督管理作用和对公司非规范的治理行为形成有效约束。最后,中国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单一、封闭,管理模式集权化,企业创立人及其家族牢牢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既造成了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也限制了外部人(股东、债权人、员工)参与企业公司治理的积极性。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治理机制虚化。从表面上看,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建立了正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框架,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的控制权、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指挥权进行了分配与制衡,但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创立者及其家族一股独大,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所有权,产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总经理与董事长合一、家庭与企业合一的治理现象,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导致了风险决策的任意性。由于企业所有者偏向于相信家族内的“自己人”,外来的高级管理层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入家族内部,获得更高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而产生懒散心理,直接导致公司经营与治理效率的低下。非公有制企业的治理目标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孱弱的外部监管环境与效率低下的内部治理机制,非公有制企业下一步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构建多元化产权结构与治理体系。产权多元化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特征,其在企业发展与经营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点,产权多元化可以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意味着多元化监管与治理主体的介入,有利于企业管理体系与治理结构的完善,同时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2.构建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独立性。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具体表现。改变非公有制企业以“亲缘、姻缘、血缘”三缘关系为基础的权利配置与管理体系,构建健全、规范、严密的现代内部控制制度,改变以企业所有者个人感性意识与经验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与监督机制,是非公有制企业由家族作坊式粗犷经营向规范化公司治理转变的必要途径和内在要求。3.构建有效的外部管理者监督激励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要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发展,必然要以牺牲部分所有权、控制权为代价,构建多元化产权结构与投资主体,以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阶层代替家族式的经营,实现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接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面临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问题,如何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为家族外的职业经理人制定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应当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内部审计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平均规模偏小,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偏弱,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发展外部环境恶劣,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孱弱,内部审计活动的监督、控制与评价作用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创立发展初期,内部审计可以评估和反应经济决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查找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隐患、漏洞、错误等多重风险,协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方式和经营业务多元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会随之变得多样而复杂,此时内部审计通过风险管理与审计活动,可以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开展风险评估,构建风险抵御机制和实施风险控制方案。在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发展成熟期后,内部审计活动在完成事后查错纠弊的同时,亦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和专业能力,由关注事后风险转变到关注事前风险决策,为管理层的风险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共通点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存在共同的理论起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及其引发的治理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公司治理活动一样,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导致的委托问题。内部审计与公司内部其他组织相比,更独立于管理层、企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对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证明、认定和评价。因此从起源来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存在相似之处,都是起因于委托关系的存在,都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而促使企业所做出的权责合理配置与相互制衡。2.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服务于共同的企业目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可以提供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手段,促使董事会和管理层去追求和实现符合企业利益的奋斗目标。而内部审计是为实现企业这些奋斗目标而实施的监督、评价、控制等技术手段。公司治理旨在通过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等内部组织,在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系列制约、激励、监督的契约性安排,而内部审计侧重于通过审查、评估企业内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与安排的有效性、合法性、适当性,来维系企业内部这一系列契约性安排的有效运行。因此,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在性质、范围与内容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二者统一于企业目标,无论公司治理的建立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三)内部审计在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1.内部审计具有监察和督促员工有效履行职责的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审查,检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合理并符合国家规定,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和合法的反映事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损失浪费,揭露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等现象,协助国家与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企业合法经营,防止和打击经济犯罪,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从而实现加强控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2.内部审计具有经济评价职能。内部审计可以评定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经济计划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决策和计划进行、经济效益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合理判定与评价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激励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对经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并分析差异,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3.内部审计是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审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经营活动,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环节是否设置合理,内控程序和方法是否严密、严谨,内控体系是否健全、合理、有效,为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意见或建议。同时,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明确企业各级部门与员工的权责,构建科学合理、层级分明的监督体系,提高企业运转速度与政策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四)内部审计在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1.内部审计对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是其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准确地收集和处理公司真实、可靠的经营管理信息是公司治理机制顺畅运行的必要前提。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控股家族利益集团往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向其他股东与利益相关者隐瞒或虚报信息,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制很难得到有效的运作。而由于时间、成本等条件限制,仅仅通过外部审计活动往往难以发现企业隐匿的财务信息造假行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且熟知企业业务能力与内部控制环境,其有能力确定和判断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各项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帮助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做出科学的治理决策,保障企业各项治理活动顺利开展,治理机制有效运行。2.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活动的风向标。首先,内部审计可以引导企业制定适当的发展与组织架构战略。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有效执行是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良好的组织架构与高效率的组织执行力是公司治理机制有效运作的强力保障。内部审计能够通过评价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司治理活动。其次,内部审计能够评估公司治理结构和政策的合法性、可操作性,明确企业内部各监督、管理、决策组织机构及其参与者在公司治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评估其在公司治理活动中的效用,从而协助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足之处、薄弱环节并提供政策建议,优化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环境。最后,内部审计可以评判企业内部是否建立了有益于公司治理活动开展的监督、激励、约束等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贪腐防范机制和审查程序以有利于董事会及时地发现与查处舞弊行为,找出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规范公司治理过程,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目标。3.内部审计是监督和激励非公有制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重要方式。从监督层面来说,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就是要监督、评价企业管理层是否合理的行使职权,尽责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侵占公司利益等非法行为。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便是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经营成果、风险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从而实现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管理职能,减少管理层侵占企业利益等道德风险问题。从激励层面来看,对激励性契约中的约定目标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考核,是激励性契约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有效地分解各项约定激励目标,从定量、定性两方面对契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准确评定企业业绩等激励契约约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保障管理层权责利三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