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探索

时间:2022-04-14 10:20:03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探索

摘要:文章以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为研究对象,从毕业设计的参与主体和内外部资源环境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工程造价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指导和“任务包”协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作品意识、优化校方毕业设计管理流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调研能力;作品意识;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文章中的毕业设计包涵设计作品和论文作品等形式,以下不做特别区分)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1],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最具综合性和专业性的一项大型任务作业[2]。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才能实现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从理论教学到理论运用的教育闭环,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特有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的水平质量是评定本科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笔者以执教的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根据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影响毕业设计水平质量的原因,并结合自身长期对该问题的思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1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学院于2014年招收第一批工程造价专业本科生,截至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实践并通过了毕业设计,在此期间本系师生既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碍。1.1毕业设计参与主体的问题分析。(1)学生方面的问题分析。本系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四下半学年进行,在这半年时间里学生要同时兼顾实习、就业求职、考研复习或出国留学申请等多项任务压力。造价专业20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统计数据显示,其中94%直接进入就业市场,5%考研及出国留学,剩余参军入伍及其他。对直接就业的单位所属分工类型进行统计,61%为施工企业,21%为非建筑类行业,14%为咨询单位,剩余4%涵盖勘察、设计及开发等相关领域。通过相关系数显示,毕业意向、专业与就业的对接程度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显著影响,传导途径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上,留学、入伍及跨行业就业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较低、研究深度有限、设计成果完成度不高。考虑到就业率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因素,有时候面对一些情绪敏感脆弱的学生,指导老师和答辩小组会比较谨慎,不敢提严苛的修改意见,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损坏了教育和研究的公平原则,这会给后来的学生带来暗示——只要能完成任务,无论优劣都能通过答辩。(2)教师方面的问题分析。近些年,由于院系专业调整、本科专业扩充,教师资源无法满足本科生源的增长需求已经发展成为基本矛盾。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标准所规定数目的5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教师面临课题申报、职称评定、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各方面的压力,大多数教师很难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常是在选题阶段提出建议,在实施阶段对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及研究路径和方法上的指导。很多指导教师长期深耕于教学一线,缺乏实际的工程造价经验,对于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造价问题和应对策略缺乏切身的认识,很难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切入点和认知角度。(3)校方管理部门的问题分析。从学校到学院,再到院系专业,对毕业设计工作都予以高度重视,并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以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针对选题,每个学生选择一套“小而全”的建筑工程图纸,根据图纸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清单,运用计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关联到造价软件中组价取费,形成一份完整的预算报价书,选题范围单一以及研究专门课题的论文成果形式缺乏。另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缺乏弹性。为了方便过程管理,很多院校要求学生要在指定的教室和机房集中进行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以确保学生有最低限度的准备时间。指导教师每周去机房指导学生,并填写指导检查记录,以确保指导老师履行最低限度的指导义务。虽然这些措施在表面上确保了毕业设计时间投入的底线,但也限制了优秀学生自由发挥的上限,因为这会侵蚀他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实习项目发掘真实问题的时间。1.2毕业设计内外部资源环境分析。(1)毕业设计目标与市场需要矛盾。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建筑行业培养素质优良、知识全面、能力过硬、善于组织协调的工程造价人才。符合新经济新市场要求的造价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识图算量、组价投标的能力,更要具备成本控制、施工方案对比分析、材料采购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现有的毕业设计形式并没有将这些能力模块融入其中,还在延续前工业时代的陈旧思想,将造价能力的考察范围限制在“量+价”结合的狭义范畴内。为了达到统一的规范化而牺牲了形式的多元化,如此培养及考评出来的毕业生势必会跟市场对造价人员的实际需求相脱节。(2)软硬件资源配置不足。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中,从算量、套价、取费和整套预算书的编制,约有80%~90%的内容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目前,建筑工程学院拥有两间机房,约计100台计算机,大部分上机课程都安排给了教学课程内容,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非常有限。另外,计算机硬件维护更新不足,软件版本更新滞后,学生无法应用最新的软件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3)校企合作资源利用不充分。目前,学院已与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钢构武汉分公司等200余家知名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就业场所。但在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方面还没有展开全面的合作,一方面表现在二者之间的横向研究课题比较缺乏,另一方面表现在合作企业大多不愿意将项目产生的实际数据交付给实习生作为毕业设计的素材。

2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2.1毕业设计的分类指导和分工合作模式。针对上文论述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管理形式固化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生不同的毕业意向,对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实施方式进行差异化选择和管理。对于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进行的学生,可建议其选择在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选题方向。对于考研留学的学生,可以让其选择论文形式对考研二级专业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侧重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对于直接进入职场的学生,可以让其选择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基于中小规模的建造项目,按照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时间轴和不同专业方向的空间轴划分“任务包”,每位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兴趣或是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任务包,这种任务包模式一方面能确保学生的研究深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2.2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作品意识。在实际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笔者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调研能力欠缺,作品意识较弱。调研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对调研对象的关键词认知不足,不具备基本的搜索技巧,不知道如何鉴别一篇学术论文的优劣,网络文章的价值和数据分析结论的真伪,这就导致学生在做资料收集工作时常常不得要领,深陷网络信息的大海之中。笔者认为在概论前沿课程中向学生讲授专业理论沿革、技术发展流变、最前沿的建筑信息科技,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方向等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能为学生搭建整个行业的认知地图,认识到所学专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使其具备基本的行业观察视角,丰富其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并能自主寻找线索和答案。为了提升学生的搜索与检索技巧,笔者认为可以将一些专业课的考试测评设置成课程论文的形式,指定数据库与核心期刊,写一篇特定题目的研究综述,既能提前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也能提高学术化表述的写作水平。作品意识较弱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成果表现力不够,缺乏将课程设计成果价值内化的意识。所谓作品意识,就是要将学习工作的成果展示成一个可以传播的作品。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作品意识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在思想意识上产生根本转变,才能实现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自我驱动。2.3提升指导教师水平,优化校方管理环节指导教师合理充分的指导解惑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确保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迭代、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紧迫。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校方的精简管理和教师自主学习的有力结合。学校及学院应该精简毕业设计的行政管理环节,赋予指导教师更多的指导自主权,将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纳入教学绩效考核标准中。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一般分为师生互选、开题检查、中期检查、论文成绩评定、论文质量检查5个重要节点。其中开题和中期检查是控制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环节。校方可以在这些节点上,充分发挥督导组督学、督教及督管的功能,具体措施可以表现为随机抽查已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毕业设计、听取现场指导或答辩、约谈师生等方式,对于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师生反馈,并将普遍存在的问题附带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备忘录的形式公开,全面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3结束语

文章从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参与主体和内外部环境资源两个维度,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水平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毕业去向及学风环境对心理具有负反馈效应、指导教师与指导学生比例不协调、校方管理缺乏弹性、毕业设计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软硬件配置不足、校企合作资源利用不充分等方面。针对主体维度从选题分工模式、调研能力与作品意识的培养、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如何提升软硬件配套设施、深化校企合作、培育设计论文作品竞赛激励的校园文化,笔者将另文作出专门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2):200-203.

[2]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70-272.

作者:孙晓丽 王兆胜 单位:1.黄冈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