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性基础研究特点论文

时间:2022-07-26 03:55:00

导向性基础研究特点论文

论文摘要:探讨了导向性基拙研究的内涵、特征;并在分析导向性墓拙研究任务特征基袖上,研究了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应采取的组织结构以及影响导向性基砒研究集申化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导向性基础研究;任务特征;组织结构;研究集中化

在技术与科学联系越来越紧密、技术日益具有科学特性的今天,企业提高白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开发核心和专有技术,仅仅搞好技术开发工作是不够的,还有必要从事科学发现研究,为开发新技术提供所必须的科学知识。但是,由企业来从事基础研究的这一新变化,却既给基础研究的传统功能带来了新挑战,也给企业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因此,探讨导向性基础研究的内涵和特点,选择适合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特点和任务特征的的组织结构是非常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一、导向性基础研究的内涵和特点

基础研究是人们对自然及其规律的探索,其目的是获得所研究事物更完备的知识或对事物有更好的理解。基础研究的传统观念强调基础研究的“认识取向”,强调研究的任务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认为基础研究的知识产出是完全的公共消费品,几乎可以被所有的人自由使用,因而这种基础研究被称为纯基础研究或称自由探索性的研究。纯基础研究的特点是:研究由研究者的好奇心驱动,研究的领域与方向完全可以凭着研究者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确定,自由度较大,没有严格的期限,没有特定的、直接的商业目的,其目标只是获得真理和知识以及培训人才。所以,这类研究比较适合由大学来承担。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企业家敏锐地认识到基础研究不仅能增进人们的知识,还往往能从根本原理和性能等方面对技术和产品带来重大的变革。因此,他们开始在企业里向基础研究投资,建立基础研究的专业队伍,开展以应用为先导、为最终目标的基础研究,以实现从科学的创新达到技术创新,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这类以应用为导向、强调知识产出的非公有性的基础研究,就是导向性基础研究。它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的主体是工业企业,而不是大学和政府。

2)这类研究是有战略方向的,有导向性的,企业需要选择与其自身发展战略或核心业务有关的科学、技术的领域开展研究;要探索和获取对自身经营有用的知识;不能超越企业本身的待研究的科技领域而从事大范围的基础研究,即导向性基础研究不是一般的理论性的研究。

3)这类研究的目标是寻求开发新技术所必须的科学知识,是要为解决重大的技术问题提供科学储备,所开展的研究应是开创性的科学和技术工作,即在科学或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的研究,研究目的不是对它所在的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做出贡献。

4)导向性基础研究的核心是寻求能导致技术创新或技术突破的新认识及新概念。

5)导向性基础研究是有计划的,要从企业的长远目标去规划、从公司的战略高度来设想,它需要先制订出具体技术目标,然后再确定课题。

6)导向性基础研究工作是有期限的,一般为8—15年。

导向性基础研究的上述特点表明,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要获取对手和竞争者无法得到的知识,然后去开发关键业务的独有技术,以获取未来竟争的优势。但导向性基础研究是一种长远性探索,会长时间地消耗大量资源,而近期内又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导向性基础研究的开展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时间都能做的事,它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是:

1)企业追求在引人产品中的领导地位和以技术优势作为建立竞争优势基础的时候;

2)当竟争者建立了中央研究实验室,开展导向研究时,这标志行业进人了技术变化的时代;

3)指导长期的产品和工艺的发展,尤其是当各个部门都着重于较短期成果时;

4)当强化研究工作具有规模经济,而且各个部门可以共享通用技术时。

二、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的任务特征

在企业里建立研究实验室,从事导向性基础研究,对企业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业务。因此,如何组织和管理这项新业务,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根据管理学的理论,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业务的性质和工作任务特征。因此,要选择导向性基础研究的组织结构,首先要分析、归纳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特征。

导向性基础研究是为寻求开发新技术所必须的科学知识而在科学或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的研究。其业务活动

在工业部门开展的这项业务,与工业部门进行的其它业务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1)导向性基础研究与运作的区别。

首先,导向性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研究是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过程具有明显的探索性、不可预测性,人们难以准确预测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能发现新知识,也难以估计得出某种新发现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和成本,甚至不能保证一定会取得成果;因此,研究工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与之相反,运作部门的任务可预测性、可信度大,可以比较确定地进行,能够确定明确的目标,工作明显具有预见性和常规性。

其次,导向性基础研究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导向性基础研究的目的是要获得新知识,从知识的本性来看,当一个人获得了某种新知识,就等于全世界获得了这种新知识,随后的人即使独立地获得这种知识,意义也是不大的,更不要说有意重复别人研究过的东西了。所以。导向性基础研究就是要创新,就是要生产“第一号产品而,提出新的概念,获得新的发现。而运作部门的制造工作却必须要求有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同种产品和标准化的产品。

再次,导向性研究活动的自由度要大,个体性也要强。研究工作中的创造首先是思想上的新观点、新见解,这种创见只有在自由研究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任何人都无法用棍棒或强权强迫他们提出某种创见;科学上的发现必须靠独立思考,靠研究者自己开动脑筋,靠研究兴趣。因此,承认、保证研究上的学术自由和尊重个体思想和行为在研究活动中的差异是科学研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与此相反,运作部门的劳动更强调服从、统一、集体性协作、遵守操作流程、程序化的工作。

最后导向性研究与运作部门的任务也有差别,表现在程式化、人际关系和时间范围三个属性方面。

(2)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开发的区别。

导向性基础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是寻求实现技术突破的新概念,而开发是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是创造自有知识产权的活动,由此可见,二者是两类不同的创新。它们在目标、沟通、运作的时间跨度、不确定程度、商业动机强度、所需要的技能、完成的任务方面都有区别,见表2。

一般而言,从事导向性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或科学家具有强烈的追求知识的倾向,致力于发现新现象和创造新知识,他们通常对所从事的领域比起服务的公司更感兴趣,希望成为闻名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方法是科学的和有章可寻的。科学研究的目标是相对不确定的;科学活动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也要强些,时间压力是内部施加的。和这些人不同,工程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主要是通过现有知识的利用实现的,他们更注重商业效益,希望成为创业企业的经理;他们的工作方法是特定的和系统的;时间压力是来自外部的;他们倾向于依靠正式的制度和会议建立沟通渠道;技术有相对明确的目标,计划性也较强。

三、导向性基础研究的组织结构

上述分析表明,导向性基础研究这种新的业务,是企业的一种新型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过程和它的任务特征都不同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开发活动。这种差异促使企业采用特定的组织安排,以完成创新任务。

3.1独立的创新活动单位

首先,导向性基础研究的高度不确定性表明,人们对如何计划或预测一个“新思想的产生,或一个“科学突破”并不十分清楚。人们不能事先确定某一创新目标后再沿着确定好的路线前进以实现目标。这说明导向性基础研究这种创新行动不能被计划,因为创新往往会突破计划,创新的最终结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对导向性基础研究的管理工作而言,不能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不能制定具体的计划,不能明确规定他们执行的任务和完成的劳动成果以及确切的时间限制,而应实行具有弹性的指导性计划,以便于随时能按需要进行调整。

其次,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的创新性质表明,导向性基础研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新任务,在创新活动中会出现大量例外的情况,对例外情况的解决通常不能采取解决常规任务的办法,即不能以理性的、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而一般是要以直觉、猜测和不能加以分析的经验来处理(s30因此,导向性研究部门要有效地开展研究,就不能采用更高程度的程序化结构、成文的政策、流程和规章制度,不能为研究工作设定时同表和工作流程图,只能是采取有限的成文规则、程序和规章制度。这样才不会扼杀创造力和创新。

再次,导向性基础研究的自主性和个体性特征表明,研究工作对于成员的创造力以及主动性和依赖性依赖更大。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创新者发挥创造性,因而为创造一个创新的氛围,研究人员应主要实行自我管理,应采取无汇报阶层的平面管理结构,使与控制和等级层次等官僚主义因素相联系的“管理”减少到最低点。另外,那种独裁的、喜好发号施令的和喜欢控制的领导风格也不适合这种创新活动,相反,采用松散式、参与式的领导风格会更有效。

根据上述导向性基础研究创新任务的特征及其对组织结构构成要素的要求,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应独立化成为一个独立的创新活动单位,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创新组织,其组织结构应具有管理层次少、正规化程度低和有机化水平高的特点。

3.2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集中化的形响因素

确定了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作为一个狸立的创新活动单位后,接着的一个间题是,这种独立的创新组织是适宜于直接隶属公司总部,在公司层次的实验室集中进行导向性基础研究,还是适宜于分散到各事业部,在各事业部的实验室中分散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导向性基础研究适宜于集中化,这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导向性基础研究的高度不确定性。导向性基础研究是探索新知识,这种创新活动本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轰各种类型的创新中不确定性最高的,这种不确定性由奈长定义为不可度量的风险,即不可以按统计概率理论处理的p险。这类风险是不同于常规的可度量的风险(即可投保险跳风险)。因而,从事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这种高风险活动保险公司通常是不会承保的,银行当然也不会,当然更不会得到资本市场的直接的资金支持。因此,这种研究所需要创资金只能来自公司内部。在公司内部获取资金通常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公司总部,另一个是公司各事业部。由于从事导向性基础研究投资大,风险大,投资回报期非常遥远,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短期利润和追求部门现金回报率最大化的事业部,是没有动力去支持导向性研究活动的;是不愿意把资金投在风险大、回报期长的基础研究上而去承担这利风险的。因此,为了确保资金供给有保障和长期供给以及使导向性基础研究与公司长远目标的一致,导向性基础研究肠需资金应由公司总部支出和执行,实行资金的集中预算。

(2)导向性基础研究与业务的联系程度。大型的多部门的公司,或者有很多生产线的大公司中的每个部门还有自已的R&D机构。导向性基础研究机构同业务部门的功能性研发机构不同。以功能性实验室而言.其目标是偏重于开发特定部门需要的新产品和新工艺,或者改进以满足当前或近期的市场和生产活动的需要,它进行的是渐进式的创新,是完着现有业务,考虑的是短期利益和部门利益。导向性基础研究目的是增加与公司发展战略有关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科学知识,不是增加与公司运营目标有关的特定功能领域的知识:其重点是放在与公司未来面临的业务问题最为有关的科学前沿,不是现有业务;其产出是为整个公司,而不仅仅是为业务单元带来收益;进行的主要是突破性创新,开发的是新业务和核心业务,着眼的是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未来长远的发展。因此,导向性基础研究与企业现有业务联系不紧密。所以,这种研究不宜放在为现有业务部门服务的部门实验室中去进行,而应放在独立于业务部门的核心实验室中进行。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有利于研究人员从事原创设想的研究,而不陷于短期的运作项目问题。

(3)导向性基础研究中蕴晒的协同效应。安索夫在他著的《公司战略》一书中,把“协同”表述为“2十2=5",其含义是公司整体的价值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价值的总和。安索夫认为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部分源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部分地源于无形资产的共享带来的利益。在导向性基础研究中既存在着规模经济又存有导向性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与各业务单元的共享所带来的利益的机会。导向性基础研究及其与其它业务部门的关系。

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的角度看,每个业务和技术单元都与各学科领域存在程度不同的联系。都有一个相应的基础科学来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业务单元有必要自建一套研究体系,组建自己的研究队伍,购置设备仪器,从事与本事业部相关的研究活动。因为这种分散化的基础研究势必带来两个后果,一是造成科研资源在多个业务单元的重复配置,二是使得研究的知识成果仅限于应用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而不能在多个业务部门共享。这样,就忽视了存在于导向性基础研究活动中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之所以存在,是源于各学科都不同程度地与每个业务单元相互联系的这种共性)。要获取这种协同效应,就需要把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从事导向性基础研究的力量和资源剥离出来,进行整合,实行集中化研究,这样就可以利用协同机会,实现协同效应。具体说来就是,集中化研究可以做到不同的业务单元能够共同使用同一种资源,使多余的闲置资源可以利用。公务员之家:

这种利用一种资源来服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务单元的方式就可以避免资源的全部效能在一个业务单元中不能充分利用造成的浪费,从而使公司的全部科学研究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节约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集中化研究还能充分利用各类知识资产蕴藏着的协同机会。因为知识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使用的同时性;第二是重复使用的无磨损性;第三是合成性,即把若干知识合成起来可以产生更多的新知识的特性。知识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其能够被一方开发,而被多方同时独立完整地享用。因而每一业务单元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没有必要由自己投人资源进行研究,业务单元完全可以搭便车。这样,公司就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它所拥有的知识资产,实现知识资产的协同效应。所以,协同效应的存在,要求导向性基础研究实行集中化,只有实现了研究的集中化,才能获取研究活动中蕴涵的协同效应。

总之,对导向性荃础研究采取特定的组织结构和实行集中化研究,有利于引导基础研究的创新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有利于学科之间协同作用的发挥和建立从科学团体收集、综合、转化科学技术知识的方法;有利于企业开发关键业务的独有技术和实现技术重大突破;有利于公司勾画和准备未来;有利于其成为企业处理技术威胁和抓住机遇的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