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式毕业实习论文

时间:2022-08-20 09:26:36

两阶段式毕业实习论文

一、工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高校毕业实习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一致,造成了联系实习单位难的现状。(2)教育经费的增速小于高校扩招的速度,造成生均教育经费不足,突出地表现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和双能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形成冲击,加上学校脱离实际或流于形式的毕业实习环节,使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效果不好。(4)毕业生数量多,组织难。去校外实习,岗位实践、后勤管理、安全监控等环节都成了难点。上述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高校与用人单位追求的目标不一致。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劳动者,追求的是毕业生的素质,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公司则是追求生产经营活动利润的最大化。这两种不同的追求虽然长线不相矛盾,但在短期是不可协调的。是否应该打破传统的模式,寻找新的出路?关键在于协调上述两种不同的追求,找到一种双赢的模式。

二、“引企入校”———利用校企生三方资源的校内实习方案初步探索

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们主要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工科毕业生高质量的实习过程,要同时满足2个要素:(1)本学科综合知识运用的相关实践,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2)接触企业,接触社会,尽快缩短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时间。从管理角度,理想状况是学校既有校内实习基地又有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要找到契合点,使人才培养和生产效益的目标协调一致。以往高校办学的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基地是互相独立互为补充的形式。建一个达标的校内实习基地可避免校外实习的主要问题,即对上述第一个要素可控,但与工矿企业和市场脱节,况且建一个校内实习工厂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不现实。可是要保质量低成本易组织地完成毕业实习环节,却又只能在校内基地实习;去校外基地实习符合上述第二个要素却很难找到真心愿意配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习企业(公司)。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能否整合学校资源和市场资源,联合建立一种校企双蠃的实习办学基地,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毕业生实习模式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学校的资源,有校舍,有一定程度和数量的工具设施,有指导教师和源源不断的毕业生;企业的资源,有工程技术人员,有技术和产品的市场信息,有实用性的项目和生产现场等。“校内基地-引企入校”毕业实习设计如下:(1)从降低实习成本角度考虑,若将实习环节放在学校,则可完全解决学生的安全、食宿问题,降低学校办学成本;企业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拟定项目,提供工具器件耗材、学校提供测试仪器,双方制定训练流程、确定考核标准,学生自备笔记本电脑,以项目管理考核的方法完成专业对口、内容丰富、组织可控的毕业实习。(2)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专业对口角度考虑,本科层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有应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能力,有工程项目设计的经历。毕业设计应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基于以上设想,学校与合作企业结合电气信息类专业特点,设计了从技术市场需求中提炼出的二十多个电子设计项目,作为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模式作为实习形式,在校内实习基地组织实施。先后在3届毕业生经过小规模32人和中规模299人、372人的试验,收到较好效果,积累了经验。较之以往的校外基地实习,这种专业实习方案效率高且成本低、明确、可控。这种毕业实习方案中,除实习教学费外,另几项附加费用均可大幅减少甚至消除,总费用是可以确定的(生均230元),包括教学费、设备和工具使用费、耗材费3大块。这种校内实习方案有以下优点:(1)集中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投资少易管控,基本解决了学生数多,经费不足组织难的问题,降低了毕业实习成本;(2)实习内容和形式以接近实际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进行,紧扣在学科专业方向进行实践,突出了毕业实习的“学科性“和“技术性”;(3)企业技术人员带来了市场信息和管理考核方式,使学生体验到企业运行的气息。

三、“引企入校实训-试用顶岗实习”

两阶段式———实习方案的再设计与实践

(一)新问题的产生及思考

经过前3届校内基地毕业实习的探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与企业和外校的专家交流研讨,发现上述校内实习的方案虽然结合了专业知识,使毕业生专业能力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有明显的帮助,但仍存在一个短板:缺乏传统实习方式的企业运行真实环境,其本质属“专业实训”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实习”。实训和实习的区别?实习是以动手为主,逐渐培养动手技能和分析、建构能力;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目前的毕业实习很难专业对口,多数实习就是打杂,无机会介入核心工作,难保证专业对口,但学生可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受到企业文化熏陶,增长与人交往的能力。实训是根据企业真实岗位需求,针对性进行项目开发训练,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学到的是第一手的本领。实训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随着毕业生就业竟争性日趋激烈,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尽量缩短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距离”这个问题。这种“广义的能力”较之”狭义的专业能力”内涵更宽泛,包括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企业文化,经济环境等,都是在校内实习阶段无法接触并得到解决的。“素质”这个东西不是直接教会的,必须得让毕业生置身企业运行环境中或社会实践中磨砺,以学生的身份去体验积累,潜移默化地获得。面对2012届毕业生毕业实习的组织形式,从新角度重新审视这个课题:怎么设计毕业实习使之既有理论结合实践的专业特色,又有工厂企业的生产环境感?为此,我们放弃了毕业实习方式改革“不冲击原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保持本科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重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将大四一整学年作为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将实习过程分解为“引企入校实训”和“试用顶岗实习”两个阶段进行,同时结合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

(二)两阶段的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

(1)两阶段实习模式的组织我们对2012届学生教学计划进行了时间顺序上的调整,将原安排第四学年上学期的课调到第三学年,毕业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全年,共8个学分。其中四上的前半学期各专业顺次组织毕业设计选题、准备和校内实训,下半学期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学院组织为主,个人联系为辅),同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回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经过两届毕业生的试验、修改、协调,已达到基本定型。这种组织方式解决了: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协调运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毕业实习与就业试用的结合;大规模操作的可行;降成本与保安全的可控,专业实践与生产实际两者的兼顾。(2)第一阶段校内实训内容的调整在前两届毕业生的试验中,课题组注意力只集中在“校内实习”的组织形式和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组在理念上有了两点新的认识:一是区分实训和实习的不同定义;二是将实训过程纳入到实习过程中。我们对校内实训内容的定位是:以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教学目标瞄准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前两届实训内容题目数不足且难度较小,用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加上辅助电路和执行器件(组件)基本就能完成设计;随着积累的增加,逐步偏重于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和通信信息处理,重点体现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增加项目难度。校企双方共同核定对2012届和2013届校内实训内容做了较大调整。实习项目以Arm系列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设计系统,可选题目数也增加到50多个,绝大部分都属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包括强弱电部分,煤矿企业实用题目超过半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项目化实训计划”、“项目化过程评分标准”“实施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学生达标可取得4个学分。(3)第二阶段“试用顶岗实习”的组织工科办学毕业实习要达到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训练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二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收获职业和岗位的体验。不是特意构造的过程很难同时达到两方面的要求,何况目前高校正面临着固定实习基地少,学生规模大的难题。人才培养方案的实习环节从理论上看,是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必要环节,从现实目标看,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教学环节中的毕业实习与寻找就业机会相结合,是我们探索的方向之一。在2012届和2013届试验中,我们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名义出面联系组织“试用顶岗实习”。经过第一阶段“校内实训”的学生,参加合作企业面试,合格学生携带“毕业实习鉴定表”,集中进入企业三个月顶岗实习,期满后由企业给出鉴定,合格者取得4个学分。双方满意可先签就业证明,进而可签订就业协议。少数学生经批准可自择实习企业,按相同规定完成第二阶段顶岗实习。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2011届和2012届毕业实习的组织中,总结了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1)原教学计划四上的课程前移,造成了学生第三学年的课业负担加重。这个问题属原人才培养计划的结构性问题,要适应新的毕业实践模式,只有等待制定2013年新版教学计划才可解决。(2)校内实训阶段以专业划分批次,开学后第一批实习的专业班级先完成实训内容再外出顶岗实习,时间和顺序都较合理,但后面批次的专业班级在开学后的一段等待时间里,对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我们采取的做法是在三下学期结束前对准毕业班学生安排好论文选题和指导老师,四上学期开学后至校内实训前的一段时间集中学生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3)出现考研复习冲刺与校内实训时间冲突,引起学生消极对待校内实训的现象。解决办法是与合作企业协商将这部分学生的校内实训安排在考研后两周内进行。(4)对经由企业面试不合格的少数学生的安排是个难点,需要有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或者由校方付费完成实习。

四、“两阶段式”毕业实习对毕业生质量提高效果分析

经过四届毕业生的试验,“引企入校实训-试用顶岗实习”两阶段式毕业实习环节对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以下几点:1.针对组织大规模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难题,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易操作的毕业实习模式,课题研究报告可成为其他高校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毕业实习改革的参考。2.“引企入校实训—试用顶岗实习”两阶段式实习模式兼顾了专业能力训练和企业人文熏陶两个方面,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3.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降低了毕业实习成本,形成模式后成本明确且可控。4.加强了校企合作基础。企业带来了市场需求信息,高校青年教师受益于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实训指导,有利于“工程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企业转型多了一条与高校联系合作的渠道。5.“顶岗实习”与“就业试用”一体化,可直接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部分学生经过校内实训后,毕业设计选题有了针对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大部分毕业生经过校内实训环节后,提高了对企业的面试和考研复试的应对能力,自行联系顶岗实习企业较容易;形成了实习教学环节和就业工作一体化,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2011年、2012年我校连续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标兵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这种毕业实习模式正在进一步探索求解,以求达到更加合理和完善。

作者:廖晓纬单位: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