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式教育推动我国音乐的发展

时间:2022-02-14 05:54:00

蔡元培美式教育推动我国音乐的发展

回顾我国近几十年的专业和普通音乐教育发展,有那么一段历史是人们难以忘怀和不容忽视的。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迫切要求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变革,与此同时,音乐教育被当时的有识之士所看重,如改良主义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其创设的“万木草堂”中开设“歌乐”课;梁启超则认为“盖欲改造国民的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而堪称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有着最大贡献的要数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20世纪初,当辛亥革命推翻了一千年的封建专制政体,于19n年10月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于1912年1月3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蔡元培就任首任教育总长。他的教育主张对我国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对“美育”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尤其是他的美育教育主张使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开始了它的发展,对今天的人们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一、蔡元培的“美育”教育主张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启蒙的先驱,他扬弃了满清时代所钦定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创造性地提出了‘’世界观及美育”教育,尤其是“美育”.这是先生一生不懈努力提倡的、最有蔡元培特色的一项教育内容,他提出“在普通教育,勿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蔡元培先生用不少笔墨演释康德哲学中“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二元论观点,以论证世界观教育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终极境界”,以及美感教育所具有的沟通“现象”与“实体”两个世界的桥梁作用,他认为从现象世界进人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即用先生自己的话说:“美感者合美丽与尊言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深”。

1912年7月10日,他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中指出:“民国教育方针,应从教育者木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基于这一指导思想,1912年4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初步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主张,即“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及美育”,在其后的追述中,先生更明确地指出:“提出世界观教育,这是哲学的课程,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以打破二千年来墨守孔学的旧习。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顾忌,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基于这种哲学思考,他认为,美感教育是隶属于政治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隶属于“超轶乎政治”的世界观教育的桥梁,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先生的这种当时在我国还是独创的教育主张,大大地推进了学术教育界除旧布新的势头,半年之后,北京教育部正式公布民国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德”。在蔡元培先生如此的教导、影响和鼓励下,中国近代史上的音乐启蒙从此开始。

蔡元培是一个把教育视为己任、作为天职的大教育家,其教育主张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实是与当时处于灰暗、混乱、迷茫的历史背景以及民不潦生的社会现实不很协调,它的明显超前性似乎注定了他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曲高和寡”,然而他总是执着地追求其理想,劝慰和勉励他人,共图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宣扬美育的价值和意义,最大限度地扶植各类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在音乐教育上为我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蔡元培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贡献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世纪初开始的新式教育体系。当时一些改良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等)都视教育为推动国家和社会近代化的最有效途径,也逐步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如1881年张之洞在山西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聘请日本教习为之开设音乐课;1898年经元善在上海创办的“经正女塾”中设置了“琴科”,另外在广州、天津等地的学堂中均开设音乐课,蔡元培先生则在1902年于上海创办“爱国女学”,正式设置了唱歌课。辛亥革命胜利后,蔡元培于1912年出任首任教育总长,在他就任的数年间,是我国新式教育迅速发展推进的时期,人民群众的音乐活动、普通及专业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极其活跃,全国大大小小的音乐社团、音乐学校乃至音乐理论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出来,蔡元培提出的“美育”主张日益深人人心,人们对音乐专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时的音乐课多心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音乐教育主要内容,近现代音乐史上称为“学堂乐歌”,它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雏形。

1、音乐社团的建立和音乐杂志的问世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竭力将“美育”思想贯彻于教育之中,并且支持和倡导了一系列的重要音乐活动,如先生特聘中外音乐名家萧友梅、王露、陈仲子、纽伦(英)、哈士门女士(荷兰)、刘天华为北大音乐指导。1919年1月,亲自任“北大音乐研究会”会长,聘请留德博士萧友梅为音乐研究会导师,之后又改祖音乐研究会为音乐传习所,支持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指挥和演奏的管弦乐队。在此期间音乐研究会和后来的音乐传习所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到1920年秋,该会的会员高达二百多人,内分丝竹、昆曲、古琴、钢琴、提琴、唱歌等组,并附设一个50人的“丝竹改进会”。在其倡导下,第一份影响国内音乐界的刊物《音乐杂志》问世。该会的会员以北大学生为主,在该会活动的3年多期间,会员在导师的指导下,举行多样的音乐会,演出的节目内容也基本贯彻了“中西兼顾”的方针。

2、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

1927年,蔡元培先生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他接受了萧友梅的建立,创立了国立音乐学院(今上海音乐学院),并亲自任第一任院长,从此我国有了高等音乐学校。学校分为本科、师范科及选科三部分,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了理论作曲、键盘、声乐、小提琴、大提琴、国乐等若干个教学组(相当于现在的“系”),主要教师有:萧友梅(理论作曲)、朱英(琵琶、笛)、王端娴(钢琴)、李恩科(英文、合唱、视唱练等)、易韦斋(国文、诗歌等)、陈承弼(小提琴)、吴佰超(二胡、钢琴)、方于(法文),以及外籍教师吕维锢夫人(Mrs.levitin,钢琴),安多保(Mr.Antovolsky,小提琴)、居士特奇(MR.Lestnzzi,小提琴)、马尔切夫(Mr.Maltzeff,声乐)等。1929年7月,国立音乐学院奉命停办,后于】929年9月,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在办学的十年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有音乐人才,如贺律汀、钱仁康、周小燕、丁善德、李翠贞等等。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以及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建立,为我国今后的音乐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时它对其后建立的如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私立广州音乐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在教学规模、教学体制、教学方案实践、教师状况等方面产生了影响,也为以后音乐系的开办提供了成功的力、学范本。

蔡元培先生在创立音乐研究会、音乐学校的同时,还关注在音乐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关注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应如何进行,他在对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编印的“发刊辞”中(第一卷第一号,1920年3月)中曾说:“……自欧化东渐,彼方音乐学校之组织与各种研求乐理之著述接触于吾人之耳,于是知技术之精固赖天才,而学理之研究仍贵科学。……吾国音乐家有鉴于此,一方面输人西方之乐器、曲谱,以与吾国有之音乐相比较,一方面参考西人关于音乐之理论以印证于吾国之音乐,而考其违合。循此以往,不特可以促吾国音乐之改进,抑亦将有新发现之材料与理致,以供世界音乐之采取,此即我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以建设之大原因也。”

3、对普通音乐教育发展的贡献

上世纪二一十年代蔡元培“美育”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和专业音乐界逐渐深人,教育行政当局也给予普通音乐教育相当的关注,在专业音乐院校的建制中都将培养普通音乐教育的人才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具体表现是在师范院校中对音乐系科的建设和在专业院校对师范音乐系科的建设上都认真的对待,甚至一些教会学校和艺术院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大多充实到普通音乐教育的领域。当时教育部分别颁了自幼稚园至小学、中学,必须将音乐课正式列为必修课的规定,并分别对音乐课的学时、教学要求均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同时,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还组织了专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音乐专家(如萧友梅、黄自、应尚能等)参与有关此类教材的编写,1933年到1935年间,音乐教材的编写多达十几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观念影响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度得到各界广泛的重视。中小学的课外音乐活动开始活跃展开,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唱歌比赛、合唱歌咏大会也开始不断举办;热心于音乐教育的人士著书立说,如陈仲子的《音乐教授法》、陈鹤琴编选的《世界儿童节奏集》,翻译音乐文献有董任坚、马虚若译的《儿童音乐》、吴承钧译的《音乐教育论》;一些音乐期刊将发表中小学音乐所需要的音乐作品及发表有关的音乐评论、理论研究文章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聂平、冼星海、丁善德、贺绿汀等就是先在这一时期的普通音乐教育中接受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现今音乐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音乐家。然而,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使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被迫中断。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音乐教育从产生到后期的蓬勃发展,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教育主张能得以贯彻实行是全国人民反对西方列强,希望通过教育而富国强兵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今天的中华大地已今非昔比,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和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中展开,我们以一种平等的身份接纳着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也期望着我们的音乐走向世界,如果说上一个世纪是为了振兴中华而进行“美育”,那么我们现在则是在为振兴了的中华而进行“美育”教育。

从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教育主张至今,“美育”在几经沉浮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现今的人们给了“美育”更丰富的内涵,今天的世界和致力于音乐教育的专家们以一种平等的、开放的、全球性思维框架的视野来审视今日的音乐教育,人们呼唤着、探究着音乐教育的本质。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其实笔者以为需要改革的不仅仅在于教学方法,而在于观念的改革,在于用科学的全球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音乐实践。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点发展来看,无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享誉世界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倡导的“审美教育”,还是近年来美国学者保罗哈克坚持的社会一功能论观点,他们都肯定了一个事实,即音乐能作用于人的情感、道德,并对人产生影响。从这一不约而同的事实上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蔡元培学生的远见卓识,他的教育主张是我们在很长一个时期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