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09 03:11:45

立足师生特色养成教育论文

一、构建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于2007年建校,建校初期的前三年,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坚持“基本常规常态做、劳动体验人人做、家务劳动周周做、创新养成教育坚持做、养成教育展示有序做”的五做方针,结合寄宿制学校的工作实际,从解决孩子日常生活问题出发,在校领导的带领与督导下和全体教师的时时规范中,成就了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好评。但是,随着养成教育特色工作的不断深入,愿景也不断美好起来,期待特色教育不仅仅走进家庭,更希望通过教育影响家庭教育,最终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孩子优秀的意志品质。因此,学校将特色工作调整到构建立体的道德与行为习惯体系上来。40个梯次主题教育点,形成鲜明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当下孩子身上普遍存在情感淡漠、意志力差等问题。因此,学校围绕人际交流、生存能力两条主线,建立了“祥云宝贝慧心巧手习惯养成”体系,将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内容。如“会使用劳动工具,进行简单修理”“生病期间如何生活”和“能掌握三种招待客人的方式”等;以班队会课、心理健康课为教育平台,通过家校的有效联系与共同督促评价,将40个教育点的推动力,引发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情感体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孩子的情商及生活技能,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的生命个体。实际操作中,按各年级段的培养目标,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梯次主题内容,通过“祥云宝贝慧心巧手习惯养成”手册中“妙蛙种子学习技能指导”,给学生及家长提供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通过游戏、自叙、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课堂教学,懂得如何不给别人添麻烦,如何与人交往中讲礼仪,如何做生活的小主人。

逐步完善家长和社会层面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一是家长层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良好教育。为此,学校积极参与了《现代学校制度中家长委员会研究》的“十二五”课题,成为威海市首批课题实验校。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挖掘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建立PTA家长教师联盟,涵盖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爸爸妈妈大讲堂、亲子共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有效链条,将优质资源共享。自联盟建立以来,家长投入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其中“爸爸妈妈大讲堂”的教育主体从爸爸妈妈延伸至姐姐、爷爷、奶奶等每一个家庭成员,讲堂内容涉及生命、文明、读书、旅行、服装、环保、美术、感恩、历史、理财等多个领域,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校教育的维度。在“亲子共成长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以班级家长委员会为主体,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思考,现已形成一套实用性强、安全系数高的操作体系。每个班主任还建立了“家校沟通点滴回忆”,将多元化的家校沟通形式及内容进行记录,“点滴回忆”化成“点滴思考”,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有效沟通,不仅培养了班主任的家校沟通能力,更提高了家长对于学校的理解度和透明度,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三位一体。二是社会层面。现在出于安全、人力、财力等众多方面的考虑,学校很难组织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一个没有社会实践经历的人就会缺少生活的技能。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他们的人员力量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明确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事情,最终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及生活习惯。起初,实践活动是希望以“观察孩子在团队里的表现”为主要目标,让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习惯养成的优势与不足,最终实现自觉发现与自我教育。通过家长牵头、老师协助,实践活动首先从最容易操作的爬山活动开始。活动中,孩子的文明礼仪、环保意识、团队意识、抗挫折能力等素质一点点展现出来,让家长很受启发。接着,更多的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提出申请,组织孩子进行不同形式、不同教育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以课题研究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注重师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建校开始,学校就制定并实施了《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从课前准备、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学习环节入手,制定培养目标和落实措施,每一环节都编写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加以提示和引导,常规习惯得以固化,实小学生的好习惯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规范学习好习惯的基础上,学校发现教学中教师规范多、放手少,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在固化原有好习惯的基础上,两年前在全校又开展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研究。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上课教师出示简单明确的学习目标,先学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引导暴露不足;后教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兵教兵”的讲解,然后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练习。该研究使学校教学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促进了师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研究,培养的是“会学者”,而不是“学会者”。

学校探索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几种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一是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适当的自学,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留下思考的痕迹,必要时自主翻阅工具书或查阅资料。如在语文学科,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预习朗读课文的好习惯;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预习五步”自主学习单的指导下,自主学词、读文、概况,提出自己的疑问。在科学学科,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合作查阅并共享相关资料,必要时学生提前动手做实验。自主预习使得学习的起点不是零,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了思考与学习的目的。二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模式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在逐一细化好习惯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听、说、读、写、算、评、议等一系列课堂活动。经过长期的训练,目前每个年级的学生都逐步掌握了一些自己学段所需的自主学习的技能,这成为他们有效自主学习的法宝。三是课后回顾反思的好习惯。有了课后复习才有了学习的落实,培养学生养成回顾一天所学内容的习惯。学生把一天的知识点进行宏观把握,自己划分学科的重难点,把自己需要补习的内容和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并联系旧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笔者所在学校数学学科一直坚持让学生每晚“回顾一刻钟”,这种高屋建瓴的回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

徐萍、张芳、郭贤秀等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回顾反思好习惯的引领下轻松学好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备课,内容紧扣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师对教学的潜心研究,只有把功夫下在课堂,把时间还给孩子,把方法还给孩子,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教师在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取得成效:一是科学制定学习目标;二是合理设计自学指导;三是课上恰当适度点拨;四是课下协作学习研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得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观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师生关系得以优化,师生的学习习惯得以提升。两年来,第二实验小学在省、市、区级优质课、优秀课程资源、论文评比中屡获佳绩。于爱敏主任获省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李端主任获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二等奖,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刘丹主任、张芳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近两年学校选派的青年教师参加区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2011年环翠区课堂大赛学校喜获数学、英语学科第一名和语文学科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强化内动力,促进习惯形成

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但是并没有忽视教师习惯的养成。众所周知,教师的习惯不仅决定教师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前三年,学校更多地是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努力在全校形成一种舆论导向,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出台了教师习惯五大类的50个好习惯,分别在各办公室悬挂。最初,是让老师对照着50个好习惯,根据学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去养成。经过实践,发现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习惯的养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细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一,制定详细的教师习惯培养方案。学校主要根据教师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设定了入门期教师、成长期教师、成熟期教师、骨干期教师等四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教师在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每个学期不同的习惯培养内容。其二,学校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号入座”。之后,每个教师要针对自己的习惯养成,相应地制定出简要规划和具体发展措施。其三,学校在每周通过周计划对教师的习惯养成进行指导和矫正。同时,通过及时的《教师工作状态评价》和《教师习惯评价》,能够及时矫正和推动教师的习惯养成。其四,学期结束,每个教师都要对自己本学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且对下学期自己的习惯养成做出规划。

四、结束语

在学校步入第六个发展年头的特色建设道路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特色其实就是落实办学理念“让师生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成人成才”的载体。成绩代表过去,带着特色发展第二阶段的思索和收获,我们激情满怀,携手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在师生习惯养成中以人为本,把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做实、做强。

作者:邹胜工作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