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数字化社会科学家的信息修养

时间:2022-04-07 04:36:00

漫谈数字化社会科学家的信息修养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养,在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释素养和信息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家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科学家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科学家;素养;信息素养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演变,在这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科学家为推动世界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同,科学家所应该具备的素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信息社会,走进了数字化时代,信息的呈现、存储、传输数字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超多了以往任何社会,信息素养成了数字化时代生存的基本素养。对于科学家来说,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科学家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素养与信息素养

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如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媒介素养、教师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信息素养等。具体来说什么是素养和信息素养呢?

(一)素养的内涵

素养指平时的自我修养。语出《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意谓马不喂养,不可能上路快跑;士兵平时不训练,不可能肩负起保卫祖国的重任。现在多用于指人们通过经常的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和自我修养所取得的某种收获、成果或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如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等。[1]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混淆素养和素质的概念,但是素养不完全等同于素质。林萍华在论文《素质、素养与创新》[2]中对素质和素养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素养似可定义为:“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视野和底蕴”,它包括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工程素养等等,属于大文化的范畴,对认识过程、思考过程、决策过程起作用。而素质这里特指具体个体的素质,以有别于广义的素质,有些文章给出了定义:“一个自发的行为规范”,并由此可以推知,素质与具体人的行为、行动,亦即其人如何为人、处事相关联。“自发”一词表明,素质是个体已经形成的、稳定的,一般不受思维、不受外在条件所左右的一种存在。一个人某方面的素质很高,但在同一方面的素养则不一定高,反之亦然。就是说,素质不好的人可能有很高的素养;素质好的人也有可能素养一般。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修养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很大程度是后天习得;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遗传性,与有机体本来的生理特点有关。正是因为素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科学家提高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社的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基础。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一词早在1974年就已被提出,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指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四个方面。[3]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种基本能力,更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不仅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而且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括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很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4]一个科学知识丰富的人,不见得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很高的人,具有的科学知识可能一般。

信息素养既可以看作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看作是面对信息的视野和底蕴。信息素养是数字化时代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数字化生存的基本能力。

二、科学家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成为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家作为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特殊人群,掌握着高新科学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但是信息素养是一项综合能力,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的信息素养都高。

(一)数字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数字化时代,信息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历史时期。信息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的存储方式呈现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人类生活在真实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两个世界中;人类的感情除了真实的人际间感情外,还有虚拟的网络感情。网络文化的出现现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文化的内涵。实际货币和虚拟货币同时成为了人类经济行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学校、网络教育的出现,拓宽了传统学校教育的途径,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数字相机、数字录象机、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MP4、MP3等数字化设备正在逐渐走进人类的生活。这一切的变化,构成了数字化时代的特征,迫使人类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改变原有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

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盲的定义需要重新改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了新定义:文盲就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的人,也就是不会数字化学习的人。[5]数字化时代的文盲,可以理解为没有信息素养或信息素养较低的人。

信息素养是数字化时代的基本素养,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人都需具有信息素养。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领跑者,是人类智慧的代表,更需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

(二)科学研究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创意时代,是一个重视效率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彰显的时代。发明和创造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科学家是畅想这个主旋律的主角。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科学家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都无形之中具有了数字化的烙印。信息素养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影响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过程。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科研工具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资源的存储方式数字化,科研过程的模拟化,这诸多的变化促使科学家必需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面临研究课题选择的问题,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的提出,往往建立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对大量的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处理,没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就难以快速发现需要研究的课题,有可能因此错失重大发现的机会。只有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成功。信息素养对科学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逐步成为影响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技术普及的需要

科学家在科学技术普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有进行科学普及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并没有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具有较好的文化程度和科技知识也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认识了“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让我们认识了“苏丹红”。系列事件的曝光,对我国的科学普及工作敲响了警钟。

我国科学技术的普及除了中国科普研究所及相关部门做相关的工作外,科学家也有进行科学普及的责任与义务。科学技术的传播,既包括科学家内部的传播,也包括科学家向广大人类的传播。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传播方式、传媒途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有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科学家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必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三、科学家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一)科学家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能力。敏锐的感应能力,即对各种变迁局势作出快速而恰当的反应。这要求科学家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是否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对于科学家极其重要。

从“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意识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见到过苹果落地,有过洗澡溢水的经历,确没有发现地球引力或浮力原理。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大部分人不具有对信息敏锐的感应能力有重要关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不具备很强的信息意识,就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失去创新的机会,失去发现研究课题的机会。

(二)科学家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科学家应该具备至少两方面的信息知识,既专业信息知识和其他信息知识。科学家的专业信息知识,即科学家研究领域内的专业知识。科学家的其他信息知识,即与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相关或具有借鉴意义的信息知识。也就是说,专家除了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较宽的学术视野。如果从狭义上说,信息知识特指信息学的相关理论,例如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传播以及信息工具的使用等知识。信息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说,不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中的现代文盲。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是一个交叉学科彰显的时代。系列学术创新和伟大发明往往出现在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地带。例如:在教育技术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数学建模与数理逻辑等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知识科学基本理论、智能与教育软件、教育系统仿真、隐性知识与知识管理为中心的特色研究方向。交叉领域的研究,尤其需要具有广泛的信息知识和信息工具知识。

(三)科学家的信息能力

科学家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现在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能力等方面。

科学家应该根据自己研究内容的需要,熟练使用各种科学研究工具。例如:SCI分析工具、定性资料分析工具InfoRapid(知识管理与卡片系统)、统计分析软件SPSS、文献管理软件JabRef、质的研究分析软件Nvivo、信息检索工具等。有效运用网络传播工具,可以增强科学技术传播的效果,扩大科学技术传播的范围。这些信息工具是科学研究的好助手,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则是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因此科学应该能够根据科研课题的需要,有效地搜集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够熟练地运用阅读、讨论、参观、试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掌握网络阅读、网络讨论、网络调查等方法和技巧也是科学家应该必备的能力。获取足够的科研信息,可以有效避免科学研究的重复性,有利于发现科学前沿研究课题。

在搜集到科学研究所需的大量信息以后,科学家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区别有用信息和干扰信息,发现隐藏在信息背后的规律,即对信息的挖掘。某些信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规律,有可能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参考。

科学家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还应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这是科学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纳入自己原有知识体系。

科学家除了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纳入自已原有的知识体系,还应该结合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生成有创意的信息。

(四)科学家的信息道德

数字化时代亟需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科学家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强的信息道德修养,就难免会一时失误,走进信息犯罪的深渊。信息道德是科学家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家融入数字化时代的准则和规范。

提高信息道德是冲浪信息波涛、跟上时代节拍的需要;提高信息道德是抵御信息污染、平安和谐的呼唤;提高信息道德是科技工作者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提高信息道德是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8]数字化时代亟需科学家提高信息道德修养,这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家提高自身价值,实现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伟大目标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115.

[2]林萍华.素质、素养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57-58.

[3]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

[4]信息素养[DB/OL]..2008-12-18.

[5]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1.

[8]续蕾.科技工作者的信息道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