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规范思想行为论文

时间:2022-06-23 08:19:00

八荣八耻规范思想行为论文

论文摘要:在课题组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思考,指出了我们所面临的六大问题,最后阐明应以“八荣八耻”为标准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就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思考与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评价—个民族的素质时,不但是看这个民族多数人的文化程度,而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是准社会人,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这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加上他们在大学阶段以前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学上,学习以外的事情都有家长和老师代替包办,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又大都是在父母身边,老师和家长看管的紧,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弊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到了大学阶段,随着学习压力的放松,远离父母的管教,单独应对生活事务的增多,很多大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生活很难自理,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问题学生,厌学学生和退学学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守则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课题组针对大学生的这一思想行为现状,就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规范之养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措施。

二、研究及实践过程

为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现状,规范其生活行为,探索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养成途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题组特设计了—组《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分综合类和思想行为规范类共十—个调研题目,涉及对制定《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思想、行为规范》的认识,政治思想、社会公德及校园、图书馆等十余项具体生活行为规范。调查问卷共分发300份,涉及中文、历史、数学、计算机等四个系,收回问卷281份,有效收回率93%。

(一)现状分析:思想上普遍重视.行为上缺乏自律.对现状不满

1.认知率高。大学生对制定《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思想、行为规范》表现出普遍认同,这充分说明大学生有强烈的规范自己思想、行为的愿望和意识,希望自己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认识到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对立业、成才的重要性(见表1,表2)。同时在具体思想、行为条款调查中,学生的平均赞同率为98%。

2.自我约束力差。大学生在年龄上可以说已进入成年,但他们的心理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对正确的思想、行为规范虽有一定的认识,但自觉践行和自我约束能力还很差。这就需要建立相应制度,利用一定的方式来强化规范,监督其履行规范。(见表3,表4,表5)

3.对规范的作用和评价认识模糊。大学生对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应该说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但“规范”到底对其自身的成才、成长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多大作用认识不足,对规范是否能作为评价大学生的标准认识不清(见表6,表7)。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自觉自愿的遵守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

4.对现状不清。目前大学生对自己的日常思想行为习惯也非常的不满意(见表8),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纠正的决心和毅力(见表9表l0)。在征求大学生有哪些不良思想、行为时,共收集意见620条,分四类10条(见表l1)。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阶段纠正一些不良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思考: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不是小节问题,也不是个人问题,更不是个别问题。分析现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方面面临六大问题

问题之一:普遍认同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与现实思想\行为的矛盾。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同也愿意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他们渴望自己成为—个被社会认可、尊重,举止文雅,谈吐风趣,懂礼貌,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但}、养成的不良习惯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时的在困扰着他们。这对他们人格的定型,社会的适应,人际交往都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求职和就业。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如何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重新培养良好习惯的课题。

问题之二:生活行为规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作为大学生的评价标准之问的矛盾。生活行为规范属道德范畴,是自律行为。但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的成型期,思想还很不成熟,自律意识差,有的甚至觉的是否遵守《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思想、行为规范》无所谓,对自己的成长不会有多大影响,所以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不检点,不认真履行规范。而把是否履行规范作为评价大学生的标准又缺乏依据和经验.不可操作点较多时空也不好掌握。但大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确实需要一定的制度、规章来约束,靠一定的监督机制来提醒和规范。

问题之三:生活行为规范是小节,无关大局与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间的认识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学认为思想行为习惯是个人生活小事,检点不检点是个人行为,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在思想行为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力不强,有的虽然认识到了自己思想行为的不规范但没有信心改正,有的能做到一时的改正但不能坚持经常。纵观名人,一些“大家”.他们不但在事业七精益求精,做出了惊天伟业,在生活小节上也是严谨、严格,一丝不苟,也正是如此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问题之四:对别人总是挑三拣四与自己自律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调查可以看出,共收集了620条意见,分四大类十余个条款,几乎每个人都指出了1—3条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不良习惯是“深恶痛绝”的,并能“如数家珍”是很清楚地。但对纠正这些不良习惯缺乏意志,有的甚至改正不改正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问题之五:生活行为规范是否需要监督或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自醒、自警活动认识不同。大学生自我纠正不良习惯的能力差;自律意识淡薄,但对成立“生活行为习惯”监督组织或每天默念或朗诵“规范”却又有相当—部分同学不认同。

问题之六:纠正不良生活行为的信心缺乏。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有改正不良习惯的愿望,但由于纠正不良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的确实改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有些同学就丧失了改正的信心,甚至有的认为到了大学已改正不了了,也没有必要去改正。

(三)实践过程:课题组在06年8月至07年2月就拟订的《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在数学系三个年级十个班近400名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的愿望是迫切的.能够自觉践行规范,并且通过六个月的实践广大学生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认识更加明确.在思想上、生活行为上普遍有所提高。

l、在数学系全体学生当中进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各项具体规范,明确规范的内容,比如学习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校园、交往等规范,使大家明确什么事该傲,什么事不该傲,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为了达到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是周一集中学习,每天个人自学,每周五交流的形式。二是每月底反省自己有哪些言行违反了规范,今后如何改正。三是学期末总结。

2、利用牌匾、宣传栏、黑板报、《数学之声》小报广泛宣传,让《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各项条款深入人心,使学生对各项条款的内容耳熟能详,达到自律和相互监督的目的,以使各项条款的践行落到实处。

3、学期末每个学生、各个班级都写出了—学期来践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体会报告,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履行“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情况,通过近—个学期的学习、规范、反省、总结,同学们的思想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说脏话的、图书馆、教室喧哗的没有了,教室、宿舍沉积垃圾、餐厅加塞儿的不见了,而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同学问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多了。o4—1班班长麻春燕同学是这样说的:“—学期下来同学们好像变了—个人,彬彬有礼,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大家都积极地参与班级工作,生活在这样—个集体,心情特别舒畅,学习也有了劲头儿”。

三、总结与建议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以“八荣八耻”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只有知荣知耻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行为,才知道该傲什么,不该傲什么,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和课题组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培养良好的思想行为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要提高全体学生对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认识如果学生对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认识不足,再好的规范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把遵守规范作为自党自愿的行为。提高认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良好的生活行为对其成长、战才的促进作用,更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个必备条件。提高认识还要纠正认为生活行为习惯是生活小节,是个人行为,无关大局的错误认识。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决不要“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总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要明确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规范的内涵。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其意义。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实际,在充分征求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及其社会人士的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它既不能高于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个好的生活行为规范应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和训练可以达到,切实可行。二是它能体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三是其内容应包括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及其具体规范细则。

具体规范条款应包括:

政治思想

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2.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思想内涵,并努力践行。

3.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关注家乡建设。

4.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具有探求知识、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恒心和毅力。

5.具备诚信守法,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6.心理健康,善于与人合作、沟通。

社会公德

l文明礼貌,举止得体。

2.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3.爱护公物,尊重他人。

4.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见义勇为。

6.对社会、家庭有责任心,感恩父母,关心他人内、图书馆、会场、运动场、餐厅、宿舍、待人接物及其它方面等内容。(详细条款略)

三要建立‘噶范范’’的监督机帝蝴养成机制。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需要纠正的任务很艰巨,但靠学生自觉自愿的改正又很难,要想使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必须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一方面成立由学生代表、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参加的“学生生活行为规范监督小组”,对发现的学生不良生活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定期对每个学生的生活行为表现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并听取学生对自己生活行为的评价,最后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机制,一是清老教师或社会知名人士对规范的意义、作用及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二是请遵守规范较好的学生谈体会、谈认识,起示范作用。三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或者每周至少三次集体学习规范,定期组织检查,让学生对规范的内容吃透、理解,耳熟能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去遵守。否则,学生对规范的内容都不了解,那就更谈不上去遵守了。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在相关场合制作匾牌,利用班、团会议、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大力倡导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个人人践行、处处可见、相互监督全体学生思想行为的良好气氛。总之通过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要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但靠道德的约束、自觉地遵守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必须把是否遵守规范作为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把是否遵守“规范”、遵守“规范”的程度作为学生评选先进、入党、综合测评的重要条件,确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通过评价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

五要树立纠正不良思想、行为的信心。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改正自身不良习惯的信心。的确,要想短时间内纠正十几年来形成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是不容易的,但过去形成的习惯并不是不能改变的。首先要树立坚定的售,应该明确在纠正自身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改正了不良的习惯,同时也锤炼了意志和品格。主动接受老师和其他人的监督和提醒,逐渐便道守“规范”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六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概括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步推进‘‘三个文明”觳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对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要求,更是对大学生提出的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自己傲起,小事傲起。对于较高的道德标准一时达不到并非坏事,而是要从言行一致开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所以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首先要做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的纯洁与美好、人格的健全与高尚为中心,以人的个性的完整与张扬、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确认为根本,以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与统一为标准,以人的“生命的生产”的有序与完善为目标的文化精神的修炼和涵养。

人文素养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大学生的身心,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通过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其次,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守护的不朽长城。通过加强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关键环节。第三,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人的情感智慧提升了,对自身的思想行为要求自然就提升了。第四,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眼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可以极大得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进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个学生的文化素养高,精神境界就丰富,就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对自已的要求就高,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就强。文化素养是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思想基础,所以提高人文素养是培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