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论文

时间:2022-07-09 08:41:53

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论文

一、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成长现状

(一)周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基本上担任两门以上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周课时量都在12节以上,一部分青年教师每周课时量达到18节以上,周课时量大,备课压力也大。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还必须担任学生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部分青年教师要参与课外辅导、带学生见习或实习等。因此,备课、授课和课外辅导占用了青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

(二)学术科研缺乏时间和机会。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也就严重不足。申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不仅需要与资历和经验挂钩,而且竞争非常激烈,成功概率小。尤其是没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只能挂靠在其他职称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课题上(打打下手),甚至是研究与自己的学科专业毫不相关的课题,独立获取科研发展的机会太少。而职称晋升又必须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因此青年教师为了晋升几乎都盲目地。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倾向,明显与科研要求的严谨态度背道而驰。而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认为做课题写论文比上课重要,因为职称评定基本上只与科研挂钩,与上课质量关系不大。

(三)学历偏高,职称与工资收入偏低。近年,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高职高专新进青年教师都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按照江西省人社厅的要求,新进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其专业技术职称须从助教任起,因此其工资水平也可能处于学校教师岗位的底层,只能靠增加周课时量来提高收入。繁重的教学工作却不能换来等值的经济报酬,如果学校不加重视,不给予精神鼓励,那么青年教师很难有心理上的稳定感。因此,有11.3%的青年教师急于谋求兼职,以增加个人经济收入,而这势必影响他们完成本职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

(四)经济基础普遍薄弱。青年教师尤其是近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不仅从就读大学到攻读硕士学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且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很大的人际关系压力和经济压力。部分青年教师是从中小学教学岗位考取硕士研究生而来的,一切得重新开始,家庭和经济压力很明显不是个小问题。至于前些年上岗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除了搞好本职教学工作外,还得为自己的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而忙碌分神。而面对地方物价攀升、房价上涨,如果他们尚未解决婚姻,不能拥有自己的一处房产,那就更是“白天愁上班,晚上愁对象”,十分苦恼。

(五)心理压力大,自认为社会地位低。“高校青年教师实际成为一线工作的主力,但所得无法与资历、职称、行政职务高者相比。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被他们视为‘三座大山’。”这在全国是普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更是如此。青年教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职称评定和科研任务又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源。在赣州市,有超过90%的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下层,甚至认为自己处于“底层”,而认为自己处于“中上层”或“上层”的却不到10%。无论从知识水平还是从职业类型来说,青年教师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因为他们工作稳定,拥有高学历、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寒暑假还照常领取基本工资收入,本应属于中产阶级群体;然而他们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下层,与他们的工资收入和经济压力不无关系。因此,多数青年教师希望参与学校行政工作,那样可以减少课时量,而且有可能获得仕途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待遇和地位。

二、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成长障碍的原因

(一)学校及相关部门存在问题。一方面,教师课务重,周课时量大,反映了学校的师资配置与在校学生数量的搭配不合理。教师的课时量往往是与在校学生人数成正比而与任课教师人数成反比的,如果在校学生多、任课教师少,教师的课务明显会繁重。而市属高职高专在校教职员工的人均年绩效收入在报批时有限制,在教职员工的工资总量有上限的前提下,虽然在校人数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课务加重了,但其个人的工资收入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这就显得不合理了。虽然青年教师是授课一线教师的主体,他们课时量大,但因为职称低,他们单节课的课时费也自然是最低的,而他们又主要靠领取课时费来获取劳动收入,如果课时量大他们反而不能享受“多劳多得”,那么其工作积极性也将难以保持。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高专院校,行政化倾向严重,职称评审的衡量标准严重向科研成果倾斜,教学成果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相关的衡量标准,这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青年教师学历高却职称低,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职称和岗位津贴,也就自然随机应变地迎合了这样的评价机制,往往表现为学术浮躁,急功近利,任务式地完成教学计划。经过一番努力,青年教师似乎没有什么损失,反倒是加快了职称晋升和收入提高的步伐,最终受害的却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众多莘莘学子。这一切不仅阻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还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健康发展。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学校培养人才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注重教学的学校不是一所合格的学校,其后果的严重性是长远而不可预测的。

(二)社会存在问题。由廉思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5个城市,对513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工蜂———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认为,这个人群的自我认知在“下行”,因为“整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变了,权力和金钱取代知识与道德成为评价核心指标,这是令高校‘工蜂’族感到压抑的重要背景。知识分子的整体地位下降,‘工蜂’族地位更加被边缘化。"毕业前雄心壮志,而毕业后受就业形势所迫,部分青年教师因职业理想错位,开始怀疑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价值;面对社会新的价值系统,不能顺利进行“自我调控”和“角色转换”,开始有失落的心理。“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已在众多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内心扎根。当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现实相冲突尤其是在面对多种冲突无法理顺时,他们就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教学热情不高,工作效率降低,对前途感到迷茫和彷徨,严重者甚至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多种复杂的因素导致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认知产生了偏移。

(三)青年教师自身存在问题。新上岗的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自身主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职业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偏移。在现时代,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付出往往讲究回报。而青年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如果一味追求劳动报酬,则难免失去教师本具有的教育奉献精神,或者缺乏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甚至失去教育教学的耐心。第二,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不扎实或不够均衡。高职高专院校往往重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教学,少数青年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因此不能很好地胜任学科教学;多数青年教师则不具备应有的科研能力,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也就不能为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也有少数青年教师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扎实又缺乏应有的科研能力,两者都亟待提高。第三,心理品质不够健康或不够积极。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青年教师其学习成长一般比较顺利,但是在面对教学、科研、职称、待遇、婚姻和家庭等一系列问题时却年轻气盛,容易表现出满腹牢骚,甚至自暴自弃,缺乏坚强的毅力和应有的耐心去克服这些问题。尤其是当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所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时,青年教师往往容易产生失落感。目前,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认可度还不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还保留着严重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的小孩得上一流的大学才有出息,因此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不是真正的大学教师。面对社会主观偏见的困惑,青年教师心理容易产生落差,对自我价值认识不清,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这样,他们面对的问题就重复叠加或者心存侥幸心理而简单处理了事,造成恶性循环,更对自己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培养策略

(一)青年教师自我提高。青年教师要实现健康良好的成长,重要的是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把握好自我内在心理环境这一主观因素。

1.塑造良好的教师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为人师表,都是通过示范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教师的思想和言行是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道德、学识和人格形象的力量不可估量,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教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还应具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上体现耐心,做到一丝不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生传道、授业与解惑。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和学科更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或操作能力,因此青年教师从走上教学岗位之日起就应坚持继续学习,真正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高职高专青年教师还应该同时具备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和水平。科研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通过参与科研,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学习探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反过来,教学又能为科研提供广阔的实践基地,通过参与教学,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发现科研上的问题,唤起研究的灵感。

3.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面对教学、科研、职称和收入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有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坚强的毅力去逐一克服,而不能只是一味地满腹牢骚。在日常生活中,青年教师应努力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增加自己的生活接触面,尽可能多与外界沟通,这样有利于缓解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面对社会上质疑高职高专教师地位的主观偏见,青年教师应避免出现好高骛远或攀比名利的心态。人生难免有许多转折点,而教师犹如一盏蜡烛,如果踏踏实实,则能于所到之处照亮一方。高职高专青年教师养成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方能全面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确保自己健康正常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二)高职高专院校自己培养。外部环境等因素不是青年教师能够改变的,地方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激励青年教师成长。

1.重视岗前教育培训,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为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在高职高专院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主要培训内容为教育教学法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这尤其可以弥补那些因职业理想错位而在教育岗位的部分青年教师的先天不足),同时辅之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教育。学校应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师道德和教师职业规范等知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之魂,高职高专院校应紧紧围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制订师德教育具体实施办法,使青年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学识态度上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创建人性的工作环境。校园文化的好坏影响在校学生,而教师文化的好坏则影响到学校教师的工作心情、教学效果和生活态度。因此,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在评聘职称和职务晋升上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思想观念的束缚。学校可以尝试改变陈旧的聘用制度,采取低职高聘的用人方式,定期使各方面考核评价满足高一级职称任职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受到高一级聘用,并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及时发现真正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提拔他们到学校行政队伍中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3.完善学校收入分配制度。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努力完善学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教师工资收入应当由比重较低的基本工资加上比重较高的课时费组成,在制定教学工作量和职称评聘标准时建立向青年教师适度倾斜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这样有利于加强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使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享受“多劳多得”的公平待遇。在采集意见、讨论制度时应尽量给予青年教师参与的机会,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制度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4.努力解决和改善学校住房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必须实现的是生存方面的需要。作为一名主要靠课时费获得收入来维持生计的大学青年教师,当面对物价上涨、房价飙升、囊中羞涩时,买房安居将是他们的首要难题。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而住房困难或购置昂贵的房产后成为负担沉重的房奴,使青年教师在生活和心理上都难于承受。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成长,高职高专院校可结合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实际,在校内建设周转房或单身房,努力为他们创造住房条件,这其实也是为校园学生安全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5.努力开展教学比赛,完善教学评估机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比赛,努力夯实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合理健全的教学评估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业绩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对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的突出成效进行奖励,以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同时在全校组织观摩,借助实际工作中榜样的力量对其他青年教师加以激励,以传递正能量。

6.采用导师制,创设浓厚的教学科研环境。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为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选择优秀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并使之制度化,这是很值得推广的一种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导师身体力行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带动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导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导师的自身教学和科研业绩,是青年教师学习的目标或榜样;导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独到见解也可以作为青年教师不可多得的间接经验。导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也相互学习,可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7.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其教育教学水平更多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师资建设目标,适度向青年教师倾斜,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目的,弱化评价对教师的考核判断功能,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议改变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方式,采用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它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不以奖惩为目的,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更侧重于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学校制定的评价内容可根据自身特点有所侧重,欠发达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工作重点是教育和培养各专业相关实用人才,因此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应该在考虑他们的师德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评价他们的教学技能,然后再参考其科研潜能,而不能盲目地采用目前高校以科研为主的评价方式。

作者:赖福聪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